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 正文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提升四重路径

2025-04-12 09:41:27 作者:牛 君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牛 君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也是党建工作落地生根的实践场域和检验舞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既是在多元主体合作共治下的一种治理体系建构,也是党和政府通过整合资源对基层社会事务进行治理的过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加强乡镇街道服务管理力量,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同时,进一步强调要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让广大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到干实事上。为当前进一步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明确了工作重点和行动方向。

◆聚焦核心要义,明确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目标指引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如何让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走稳走实,如何让基层治理见事见人、到底到边,如何在基层治理过程中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关键在于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不断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其核心要义是实现“党建引领”与“基层治理”相融互促、同行同向、同频共振。从基层治理的理论逻辑来看,“党建引领”要求必须聚焦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导航、思想铸魂、组织聚力、底部筑基”功能,对涉及基层社会治理重大事务的高位谋划、精心组织,通过有效思想教育、理论武装、组织引导和实际行动,统一多元治理主体的思想认识,引导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最大限度为群众赋权增能,激发广大群众的主体精神和创造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应对复杂局面、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能力,提升党对基层治理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从基层善治的实践路径来看,“党建引领”本身也涵盖了如何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促进党的组织和工作向基层治理单元延伸,实现基层党建工作与基层现代化治理相适应。因此,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必须系统回答如何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把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转化为治理动能;如何优化整合社会资源推动党组织向基层治理单元延伸,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工作体系,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如何把党建工作延伸到基层治理的最末端,用“大党建”激活“微治理”,不断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强化政治引领,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耦合性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基层治理最大的政治优势。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重点是要突出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把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到基层治理微观单元,推动党建工作和基层治理“嵌入式”融合,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从治理效能来看,基层治理涵盖各类利益相关者,不仅包括各类基层党组织,也涵盖了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驻区单位、社会组织及驻守干部等多元力量,这就要求必须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抓牢抓实农村、街道社区基层党组织这两个“基本盘”,搭建“一核多元、协商共治”党建工作平台,通过拓展区域化党建,把党的领导植根于基层、植根于人民群众,把各领域党组织组织起来,把各类资源整合起来,把蕴藏基层的各种力量凝聚起来,引导组织资源、社会资源流向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通过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将政治引领嵌入到各类社区利益相关者之中,着力构建党组织引领,业委会、物业、驻区单位、社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复合自治体系,让党组织力量与其他组织紧密相连,把服务群众、帮困解难作为工作的着力点,通过聚焦群众所思所盼所求,改善公共环境、完善社区服务、培育社区精神、提升参与意识,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打通居民、组织、党群、社会之间的“最后一米”,促进多元主体上下联动、协商共治,共同发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和治理效能。

◆强化组织嵌入,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开放度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当前,提升党建引领与基层治理效能,需要强化进一步组织嵌入,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全面提升小区党支部有效覆盖,通过规范落实“双报到”制度,健全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在职党员与小区党组织双向沟通协调、双向考核激励、双向评价等机制,推动党的组织体系向居民小区和楼栋延伸,按照网格化方式将社区党员划入小区党支部,促进基层党组织与网格化治理深度融合。在此基础上,应更加突出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建设,聚焦“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目标,构建和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组织体系,横向到边的重点是以基层党组织牵引作用打破原有组织隶属的藩篱,通过发挥村(居)社区大党委的纽带作用,将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老年协会、辖区单位、共建单位等治理主体连成一条线;纵向到底是依托“区—街(镇)—社区—小区”四级联动体系,理顺街道、社区、小区、网格四级党组织之间的权责关系,通过打造“街道大党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体系,解决基层治理微观单元中党组织的缺位和虚位问题。同时,以党组织牵引作用打破组织关系隶属的藩篱,依托各层级党建联席会,将社会资源、社区服务与居民需要相融合形成利益共同点,将基层治理的“条”辐射到服务群众的“块”上,把服务、资源和管理力量沉到社区,通过强化组织嵌入和政治引领把各类治理主体和辖区外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面,通过对点、线、面有机结合融合使党的组织网络嵌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全过程,以组织化的党建工作引领各类治理主体的“再组织化”,把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到群众家门口,把组织优势真正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强化赋能增效,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专业化水平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把党的领导植根基层,植根人民群众,围绕“党的工作全覆盖、服务群众零距离”,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凝聚人心、团结群众的坚强核心。首先是聚焦放权赋能,“为车减负”激活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难题,关键要厘清基层该干什么活、能办什么事、承担什么责。以城乡社区治理为例,负担过重与资源不足,是社区治理症结的集中反映。针对之前将社区治理混同于基层政权建设,把社区居委会当作街道办延伸的现象,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关键是要厘清城乡社区职能的边界线,健全和完善社区事务准入清单和备案制度,对市、区职能部门准入社区的事项开展梳理排查,该由社区管的,要赋予相应权限和资源力量,同时建立社区工作准入事项动态管理制度,每半年开展清理工作,及时按程序精简、调整、取消进入社区的工作事项。其次是聚焦资源整合,“为马赋能”聚合力。破解基层事多人少的困局,关键是推动资源下放、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让更多权限和各类人财物资源向基层下沉,为基层干事创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创造更好条件,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必须大幅度减少那些对工作推动没有实际意义的检查、评比,逐步弱化上级部门对基层事务的直接干预, 让上级部门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引导者、基层资源的调配者以及利益冲突的协调者。再次是数字赋能,协同共治同发力。充分发挥数据资源作用,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新手段赋能基层治理创新,通过数据共享推动基层治理事务“一网通办、一网统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推动基层事务扁平化管理,减少层级传递。同时,要注重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防止过度留痕、强制下载、打卡排名、定期登录、工作群滥用等现象返潮,让数字政务真正服务于推动工作和解决问题,为基层干部卸下“指尖上”的负担。

(作者为厦门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本文为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福建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研究”阶段性成果)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