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AI融合新赛道 擘画数智创新新蓝图

2025-04-30 10:25:43 作者:李珂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4月30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李珂)

2025年,人工智能技术呈迅猛发展之势。尤其是春节期间,DeepSeek掀起的热潮让大众深切感受到AI的魅力,这无疑为中国的AI产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该如何进一步发展?福建的人工智能产业又该踏上怎样的前行之路?

28日,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特色活动之一——“院士专家行”(论坛)在福州举行。本次论坛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主题,8位院士专家深入剖析数字经济在人工智能、政策环境、市场需求等多重要素共同作用下的演变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为数字中国建设尤其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贡献智慧。

推动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当下,大模型技术成为推动各行业变革的关键力量。如何看待DeepSeek的成功对各地创新发展的启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刘韵洁分享了自己的见解。“‘杭州六小龙’出现在杭州并非偶然。对政府而言,关键在于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包容支持创新。对科研工作者来说,大模型领域不应一味仰望美国,而是要勇敢挑战行业难题。”

“DeepSeek与ChatGPT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吴志强说,中国工程院自2014年起便开始跟踪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情况。“了解生态体系才能把控局面。以城市规划领域为例,早期的通用大模型有算力消耗大的缺点。2020年后,中国科学界改变思路,聚焦精准专业小模型,用最精良的内容‘喂送’模型,以小算力实现更优效能。所以,精准和通用两条道路都要走。不仅如此,我们还应托举青年,让更多年轻人投身人工智能领域。”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童庆禧是遥感技术与应用专家,他指出,中国每天有四五百颗遥感卫星绕地运转,产生TB级甚至EB级的海量数据。以福建为例,厦门大学海丝卫星星座、安溪铁观音星座等卫星数据丰富,还有企业计划布置108颗卫星并建卫星智造工厂。

“用OpenAI、DeepSeek等通用模型难以解决专业应用问题,必须针对时空多维信息开发专业大模型。目前,此类模型尚不成熟,福建在地球观测领域发展潜力大,需持续努力。”童庆禧说。

“要积极拥抱AI,实现专业智能与机器智能的深度融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教授陈军认为,一方面,要打造人工智能公共产品,通过提供通用工具推动各行业应用;另一方面,应构建良好生态,把费力、危险的工作交给机器,人则转型为知识工程师,创造并加工知识供给机器。

福建在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方面,存在哪些短板与机遇?

在场院士专家指出,相比浙江、江苏、山东等地,福建高校及科研机构数量较少,人才资源不足。不过,福建数字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具备自身独特优势。福建应借助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这一平台,通过政策手段吸引领军人物与团队,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强化基础研究工作,全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此外,还需加快算力、通信网络等新型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促进人工智能与各行业协同发展,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立足当前技术环境和发展需求,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有哪些融合模式和融合路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星微集团创始人邓中翰认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方式有技术驱动、市场需求拉动和资本推动等。数字中国建设是二者融合的大舞台,统一大市场能促进产业与科技协同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周成虎认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不同,科学创新是发现,技术创新是发明,产业创新需产出产品。如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已形成从科学到产品的闭环。“福建应进一步以产业发展为牵引,借助金融力量提供支持,由政府搭建平台,进而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在应用型创新领域,企业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并领先科研单位与高校。但企业受市场制约,难以顾及长远。”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软件所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原主任林惠民认为,高校、科研院所应专注原始创新,企业则主攻应用型创新,双方需分工协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郭仁忠指出,福建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方面,仍存在技术研究竞争力弱、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但福建人杰地灵,海外华侨资源得天独厚,政府应善用优势,加大投资以推动突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