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五四青年节|做精神上永远年轻的人

2025-05-04 11:23:08 作者:于丹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导语:

青春是什么?是清晨操场上奔跑的身影,是深夜台灯下翻动的书页,是第一次勇敢说出的梦想,是跌倒了又爬起的倔强。青春不是某个年龄,而是一种状态——眼里有光,心中有火,脚下有路。五四来临之际,给年轻朋友们一些前行寄语,祝大家前路光芒,追梦快乐。

保持前进,增加自主选择权

李白曾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诗句,这也是对当代青年最好的寄语。我常常和我的学生说,等待机遇如同等待风来,但当机遇真正降临时,必须确保自己我们已经张好了帆。

职场如江湖,那些在行业里脱颖而出的佼佼者,无一不是提前打磨好了专业利器。有人深耕代码领域,在人工智能浪潮来临时,凭借过硬的技术储备成为行业先锋;有人坚持写作练习,当自媒体风口出现,以优质内容迅速打开局面。机会永远青睐有准备的人,只有平时将工作和学习的技能精进,把专业知识的根基筑牢,才能在机遇叩门时,从容应答,进而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从拥有选择权到增强自主性,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当我们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事业,从事真正热爱的工作,每一次攻克难题的成就感、每一次实现目标的喜悦感,都在不断增加自我效能感。循环往复后,最终达到老子所说的 “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既能遵从内心,自由选择,又能在规则与道德的框架内,实现自我价值,活出理想人生。

独立思考,不要随波逐流

信息爆炸的时代,独立思考能力正在成为稀缺品质。我们每天被各种观点包围,算法推送着我们可能认同的内容,社交圈层强化着我们的固有认知。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清醒格外重要,和大家分享三个保持清醒的习惯。

一是对任何“绝对正确”的说法保持警惕。当某个观点以不容置疑的姿态出现,用笃定的语气宣称真理时,恰恰需要我们擦亮眼睛。历史上很多这样的例证,比如“地心说”曾被奉为圭臬,“日心说”却在漫长岁月里被视作异端,直到科学的验证才颠覆认知。真正的智慧,需要承认知识的边界,用存疑的态度对待那些看似“无懈可击”的结论,才能不被气势和情绪蒙蔽。

二是要主动接触不同立场的观点。登山者需要从不同角度观察才能看清山的全貌,思考者也需要多元信息突破信息茧房。我们不妨试着阅读与自己价值观相悖的文章,倾听对立阵营的辩论,甚至与意见相左的人展开理性对话。这种思维的碰撞,不是为了说服对方,而是为了打破认知的闭环,让我们意识到世界本就充满多元,观点的多样性才是思想的养分。

三是养成溯源求证的习惯。碎片化信息时代,断章取义、张冠李戴的内容屡见不鲜。当我们看到某个震惊的结论,不妨多问一句“依据是什么”,顺着信息脉络寻找原始出处。唯有这样,才能在信息的洪流中,打捞起真正有价值的知识,避免成为虚假信息的传声筒。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在这个观点极易被裹挟的时代,保持思考就是保持人格的独立性。

保持活力,做精神上的年轻人

人的肉体会有衰老,但精神却可以保持年轻和活力。那么,人该如何保持活力呢?神学家霍华德瑟曼说过一句话“不要追问这个世界需要什么样的人,要想什么事让你充满活力,然后就去做这件事”。随着AI时代的来临,很多人在思考,什么样的人容易下岗?怎样去迎合这个世界?不妨反过来想想,什么事情能让你自己充满活力,那就去做这件事。

奥黛丽赫本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女演员,23岁出演电影《罗马假日》安妮公主的角色,24岁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可谓出道就达到了巅峰。但她在六十多岁的时候却疾病缠身,容颜衰老,甚至患了癌症。晚年的她没有自怨自艾,而是选择继续做可以让自己充满活力的事情——慈善。她去了很多穷困的地方,了解当地儿童们的生活状况,为他们送去食物、医疗和教育资源,用实际行动给予孩子们关爱和帮助,她给很多孩子种下了爱的种子。那时的她虽然面庞消瘦、充满皱纹,但她看世界的眼光,有爱和慈悲,这就是一个女人最有活力最美的样子。在她最后几年的人生中,她获得奥斯卡人道主义奖,这一次,她不是因为饰演的角色,而是因为她自己。

人生很长,青春的时光总是很短,但我们可以像奥黛丽赫本一样,做让自己充满活力的事情,这样就能在精神上做永远年轻的人。

五四运动距今已经过去百年,但五四精神的启示却依然存在,或许就是:保持前进的勇气、思考的独立和精神的活力,在时代的浪潮中找到自己的航向。

祝每一位青年朋友节日快乐!

(于丹)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