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07-01 10:48:48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当数字技术深刻重构金融底层逻辑,一场以普惠为底色的革命持续改写全球经济规则。作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的金融“五篇文章”之一,数字金融——数字技术与传统金融深度融合的新形态,通过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应用于金融产品和流程,拓展了传统金融的服务边界,以数据要素激活全要素生产率,成为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由黄益平与杜大伟联合主编的《数字金融革命:中国经验及启示》(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出版),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与美国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联合课题的研究成果,系统刻画了中国数字金融发展的历程、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解构了中国数字金融从移动支付、数字信贷到央行数字货币的演进逻辑。该书指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数字金融市场之一,其最大特征在于以普惠性为根基,通过数字技术辅助获客与风险管理,显著降低金融服务的边际成本,使金融机构高效覆盖小微主体、低收入群体等传统金融难以触及的“长尾市场”:移动支付覆盖超10亿用户,建成全球最大普惠网络;人工智能与云计算优化金融模型,为小微主体提供实时信贷;大型科技公司的风控模型不仅使不良贷款率低于传统银行,更向无账户人群开放正规信贷。 这些实践深刻改变行业生态,印证了书中的核心洞见:数字金融绝非简单技术叠加,而是以普惠为内核的生态革命——通过数据资产化驱动要素高效配置、以智能风控替代传统抵押、用移动支付弥合城乡鸿沟,将技术势能转化为普惠制度效能。这一变革既体现金融工作的“人民性”,更全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数字金融重构服务生态,激活创新发展新动能。数字金融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减少交易成本,精准匹配研发需求,引导资金投向高效创新领域,激活创新发展动能。转化产业链数据为质押资产打通轻资产融资通道,释放科技创新潜能;运用智能风控模型覆盖传统金融盲区,扩大创新孵化半径;依托动态信用评估介入初创企业周期,加速创新成果转化。数字金融通过降低融资成本、缩短技术转化时间、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夯实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基础。 数字金融促进均衡发展,筑牢协调发展新基石。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移动互联与大数据风控重构协调发展路径,以数字技术打通普惠金融的“最后一公里”,筑牢协调发展新基石。通过供应链数字平台信用,提升上下游企业融资协同效率,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促进产业协调;以移动支付与数字信贷填补县域金融服务鸿沟,实现基础金融服务的数字普惠覆盖,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通过算法引导金融资源从高饱和度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促进区域协调;最终实现产业联动、城乡融合、区域共荣的协调发展新局面。 数字金融赋能生态价值,开辟绿色发展新路径。数字金融通过重塑环境要素定价机制与绿色资本循环体系,加速低碳转型,开辟绿色发展新路径。依托区块链技术将环境权益转化为可抵押数字资产,激活绿色信贷潜力,赋能绿色产业升级;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与排放数据定价机制,引导资金精准进入减排项目,助力绿色技术规模化应用;创新碳账户体系与贷款贴息挂钩,破解绿色项目长期融资约束,加速绿色投资周期周转;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测企业排放数据并接入金融风控系统,建立动态预警响应机制,强化绿色供应链全程管控。以数据互联实现生态资源价值锁定,以金融工具激活环境资产转化,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跃迁。 数字金融重塑跨境体系,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数字金融通过重构全球支付网络与货币竞争格局,加速国际货币体系深层变革,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以结算效率跃升与储备资产功能拓展,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突破传统路径依赖,构建开放新优势;跨境电商支付等创新大幅提升贸易结算和资本流动的便利性,打通中小微企业出海通道,激活开放新动能。面对开放衍生的数据主权与金融安全挑战,建立分级分类的“数据海关”机制审慎管控风险边界,协同“监管沙盒”国际协作化解支付风险,以技术穿透国界壁垒,在制度协同中重塑开放与安全的动态平衡,最终实现高水平开放。 数字金融深化普惠内涵,引领共享发展新标杆。数字金融通过创新服务模式,重构共享发展格局,引领共享发展新标杆。创新小微主体信用评估体系盘活县域信贷市场,拓展创业就业机会共享;打通社保医保无感支付通道,提升民生基础服务共享;构建跨域公共服务智能匹配平台,促进教育医疗资源均衡共享;完善财政补贴精准直达机制,强化发展成果普惠共享。依托大数据分析替代传统抵押担保,数字支付系统整合公共服务网络,远程技术应用弥合城乡资源断层,智能拨付工具保障转移支付效能,同步提升服务、融资、资源的可获得性,奠定机会公平、服务均等、成果普惠的共享发展根基。 该书多维度揭示数字金融对中国经济的深层重塑:以数据资产化促进创新要素高效配置,实现创新发展;以移动支付网络推动区域协调联动,夯实协调根基;以碳账户体系加速绿色低碳转型,筑牢绿色支撑;以数字人民币跨境清算平台支撑高水平开放,拓展开放空间;以信用评估体系与智能拨付系统提升服务的普惠性,保障共享发展。从技术赋能的普惠创新到风险监管的制度平衡,中国一直走在全球数字金融革命的最前沿,这场革命不仅代表国际前沿的金融创新,也是中国为全球金融治理贡献的解决方案,更是一个以“数字杠杆”撬动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故事。 (作者单位:福建商学院)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