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学堂的边缘
2025-07-02 12:47:11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退休两年多,终日无所事事,闲得只剩下乱翻书了。所幸前几年,古城里兴起书院复办之风,各种讲座应运而生,这便给了我好去处。渐渐地,我成了书院的常客,自诩为长期学员,永不毕业的留级生。 有时候,我也会客串到府文庙明伦堂、海交馆学术报告厅等处追教授、追博士的课。甚至有几次,我竟然还去市图书馆听课,这里通常是面向少年儿童的,重新找回小学生的感觉还是蛮亲和的。其实,我还常去一所高校里听课,那就是与我现在租住的地方仅隔着两条街的师院,这里有个文研院,特聘来自名校的博导屈尊担任硕导,这可是多么难得的求学机会啊。自然的,我便又自诩为这里的旁听生。 说来,听课与读书,可称是如影相随的哥俩好。只听不读,常常听不明白;只读不听,又总是读不透。不过呢,这把年纪了,书读得有点杂,更何况各种各样的讲座,内容五花八门,我读的书越来越杂了。就像高考指挥棒一样,哪位学术大咖莅临古城讲学了,我听后觉得他这门学问好,于是赶紧上网买书,买相关的书,买系列的书。可总也是买到手翻一翻,便堆到书房塞到书柜里,买书买成了藏书,何曾好好读书。这么几年下来,一摞是史地的,一摞是文艺的,一摞是思政的……终究也不过是个守书奴,个中三昧不去认真参悟,实在是对原著作者的大不敬啊。 不知不觉间,我陷入了课越听越多,书越买越杂、越读越杂的怪圈,终于发出一声喟叹:书是买不完的,书也是读不完的。怎么办呢?慢慢地,我发觉,邻座的、后排的,听课读书要比我好得多。每当讲课到了最后的提问环节,课堂中总有人争先提问,可以看出人家是有做过功课的,听课读书是比较得法的。我在叹服之余,赶紧抓住下课后的间隙,采访这班的同学。由此我逐渐了解到学堂听众的大致构成,他们有的是古城讲解志愿者、有的是文旅个体创业者,有本地的研究者或退休人员,也有从外地赶来的爱好者等等,可说是有教无类了。有的听众还能特意带来讲课老师的著作,请老师签名,这就有心了。有时候也能遇上老师带来新著分享,平添了几许惊喜。要是恰巧碰上一位金牌主持人的场次,他在最后总结陈词,那就更出彩了,妥妥的一个饱学之士、活跃之才。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痴迷于上课率第一,在几个学堂间赶着听课。老是有朋友问我,退休后做啥忙啥?我微微一笑,侃侃而谈:在明伦堂听北大资深教授讲解马可·波罗游记的版本问题、在诚正堂听清华年轻学者讲述西方古典学、在海交馆听外国汉学家讲起明代古卫城……这样的回答多了,恍惚间我学贯中西、知识渊博,尽管自己是不信的,但朋友们却信了。学海无涯,如此蜻蜓点水,实不足以取一瓢饮,这难道是我游走于学堂所想要的吗?我充其量也还只是徘徊于学堂的边缘,尚不得其门而入,更别指望登堂入室了。想想,要说书山有路,不外乎买喜欢的书、听重点的课、学有趣的知识。再加一条,与学堂里的各路人士做一个班的同学,一起迈过门槛。(胡毅雄)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