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美共享共富裕 东山县走出全域振兴新路径
2025-07-06 08:26:2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7月6日报道(福建日报报业集团记者 潘园园 萧镇平 通讯员 欧东茵 黄思钰) 城与乡,在许多人的脑海里,是两副截然不同的强弱面孔。但对于全省第二大海岛县、因形似蝴蝶而被称为“蝶岛”的东山县而言,这种差距正日渐缩小。 2024年,东山县GDP总量突破300亿元。其中,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从5年前的1.65倍降至1.46倍,分别比全国、全省低0.88、0.6,农民和城里人的收入差距全省最小。 从“中国鲍鱼种苗之乡”,到“中国长寿之乡”;从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公交、村村通自来水”“城乡污水一张网收集处理”,到成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文明城市……随着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公共服务普惠共享,东山县城乡融合双向奔赴,共同富裕可感可及。 从“一盘棋”到“一张网” 盛夏的清晨,东山县樟塘镇樟塘村村民张锦坤“啪嗒”一声打开燃气灶,开始做早餐。 “告别瓶装气,村里家家户户早就改管道天然气了,跟城里一样方便!”张锦坤说,自2023年通上天然气,做饭洗澡都便捷了,还省了开销,“农村生活越来越好”。 2016年起,东山县实施管道天然气向农村延伸。截至目前,燃气管道已覆盖7个镇及2个园区,基本实现“镇镇通”,并延伸至南埔村、湖尾村、康美村、东沈村等十几个村庄。 东山以规划之“先”破除城乡二元之“界”。近年来,通过科学谋划“县域统筹、以城带乡、城乡融合、一体推进”的空间布局,坚持陆海统筹、城乡一体原则,树立“一盘棋”思想,打造全岛规划一张图、公共服务一张网,实现城乡一体同质同网。 在东山智慧水务中心,记者看到,长达10米的巨幅屏幕上,全县水务信息实时跳动更新。“东山是海岛,淡水资源极为稀缺。”福建水投集团东山水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舜添介绍,2011年,东山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先后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如今,东山县总用水户约10万,其中农村用水户约4.5万,供水覆盖率100%。 2021年,东山建成全省首个智慧水务系统,全县城乡供水管网信息实现“一站式”管理。“全县供水管网的压力、流量、水质,各污水处理站点和设备的运行数据,通过这‘一张网’就可以尽收眼底,甚至哪家哪户家里漏水、忘关水龙头、水压不稳定等,我们也可以做到远程监控处理。”王舜添说。 从“没水喝”到“有水喝”,从“喝饱水”到“喝好水”。在海岛乡村,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汩汩流淌。 供好清水,也要管好污水。当前,全县4座污水处理厂、16座提升泵站、133公里污水主管网,精密编织起全县城乡污水处理“一张网”,实现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 昔日闭塞的村落,如今公交便捷通达,城乡距离在车轮飞转中消弭。截至目前,全县公路446.046公里,所有村通达四级以上双车道道路,农村公路路网密度是全省农村公路路网密度的2倍,海岛居民出行再无阻隔。 与此同时,东山县实施称心教育、暖心医疗、贴心养老、顺心乡风、舒心就业等公共服务“五大工程”建设,推广“名校带弱校”“名医工作室”等做法,推动标准化农村卫生所全覆盖。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100%。 城与乡宛如并蒂莲,花开两朵共芬芳。如今的“蝶岛”,城乡共富共美新画卷徐徐展开。 从“盆景”到“全景” 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水、电、气等公共服务实现“同网同质同价”只是开端,最终目标在于推进共同富裕。 虽是休渔期,但西埔镇冬古村水产品交易中心内仍是一片繁忙,渔民们正熟练地分拣着刚收获的养殖鲍鱼。“交易中心投用后,有效解决了海上分拣的安全隐患和雇工难题,交易便捷多了。”冬古村党委书记林华东表示,“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收约200万元。” 作为东山四大渔村之一,冬古村以捕捞、养殖为主业。依托临海靠山优势,探索“党组织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振兴路径,村集体年收入达593万元。 同属四大渔村的澳角村集海洋捕捞、加工、电商、乡村旅游于一体,蝉联6届“全国文明村”。“2024年,村集体收入248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23年的5.8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6.2万元,渔民生活蒸蒸日上。”澳角村党支部书记林华忠说。 让一两个村富起来不难,难的是如何从“精致盆景”到“全域风景”,从“一村富”到“村村富”。近年来,东山县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着眼“抓两头带中间”,实施集体经济“破冰消薄”行动。持续推广“三资增值”“渔旅融合”“红色物业”“集体带富”模式,以优势资源为牵引,开发乡宿、乡游、乡购等体验项目,推行“支部+企业+合作社”等合作形式,打造出特色民宿91家、作坊体验区6个、咖啡厅1家。 在岛的南端,因“鱼骨沙洲”而闻名的岐下村,村民们吃上“旅游饭”,为游客提供出海、捕捞、泡茶、垂钓、海上餐厅等沉浸式体验服务。“90后”村民陈林锋在渔旅事业中尝到了甜头,带动所在的陈城镇岐下村1000多户村民,大家各显神通,发展各种渔旅融合新业态,全村人均年收入达3.9万多元。 在岛的西边,前楼镇顶上村,通过盘活村民闲置房屋、发展渔业休闲游,旅游业日渐火爆,纷至沓来的游客及争相落户的民宿,激活了这个传统小渔村。 在樟塘镇,湖尾村打造“淘沙集市一条街”,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20万余元;在康美镇,东沈村盘活村内黄金路段资源,打造金銮夜市,助力2024年村集体经济增收55万元…… 2024年,东山蝉联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37元,同比增长7.4%,连续多年稳居漳州首位。 “从‘一域添彩’迈向‘一县共富’,目前东山县61个村的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超过20万元,平均达119.08万元。”东山县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发挥“海”的优势,深入实施“1663”强县富民工程,奋力打造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县,推动百亿集群、园区建设、文旅融合、水系连通、养殖升级、港口发展六大攻坚,推动城乡要素互通、产业互融、居民共富。 如今的东山,村民更富了,乡村更美了。近年来,通过实施美丽东山全岛环境提升行动,全县创建55个“绿盈乡村”,建设22个农房示范点,建成1311个“五个美丽”点,实现全岛违建清仓、形象清秀、卫生清洁、空气清新、村容清爽。 海风逐浪欢,海鸥蓝天翔。在共富的道路上,“蝶岛”正悄然蝶变。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