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周宁:青山叠翠富路长

2025-08-16 08:49:41 作者:郑文敏 阮玮薇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李雅兰   我来说两句

“这里的空气都是甜的!”8月15日,清晨的周宁县仙风山省级森林公园,来自上海的游客张晨伫立观景台,眼底尽是惊喜。抬眼望去,云海在山峦间翻涌如浪,苍翠林海顺着山势铺展至天际,一幅“云在山间绕,绿在画中流”的生态画卷,正伴着晨光徐徐展开。

作为“四库”重要理念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周宁县森林覆盖率达72.96%。近年来,该县始终牢记嘱托,健全“林长+”协作机制,一体推进扩绿、兴绿、护绿,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径。2024年,周宁县获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长制激励表扬单位,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单位。

守护绿意 “森森”不息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在周宁县咸村镇洋中村的层峦叠嶂间,护林员孙绍森已踏上山径,开始了日常的巡山护林工作。他步履不停,目光扫过每一片树影和坡坎,用细致与耐心守护着森林的安全。

“夏季天干物燥,森林防火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们每天既要排查火情隐患,还要监测林木生长情况、防控有害生物、制止资源破坏行为,只为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孙绍森平凡的话语中,显示着护山护林的不凡初心。

在孙绍森身后,一张巨大生态防护网正悄然运作——266名县、乡、村各级林长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默默守护着8.2万公顷林地。

治理效能的提升,离不开科技的加持。2024年建成的全省首个森林资源智慧监测标准化示范区,让周宁林业管护迈入“数字时代”,让传统巡山焕发新活力。

在七步镇后洋村“三库”生态文明学习实践基地,白色无人机巢缓缓开启。伴随着轻微的嗡鸣声,一架搭载高清摄像机的无人机腾空而起,对720亩林场全域巡护,实时画面通过网络传回智慧监测中心的大屏幕。

“过去需要3天才能完成的山头巡护,现在无人机20分钟就能全景掌控。”周宁县林业局高级工程师孙蔡盛介绍,这已经成为这片林场日常山林巡护场景。

林业资源一键全览、森林防火线上监测……自2024年3月以来,系统已累计完成巡护飞行1176架次,总里程近1450千米,飞行时长101小时,数字化正在转化为守护林业生态安全的现实生产力,为周宁县绿色生态发展增添更大底气。

在此基础上,周宁县在全国范围内率先采用了“林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的“四长”联动协同机制,警长利剑出鞘打击毁林犯罪,检察长公益诉讼紧盯“生态欠账”,法院院长开出“育林疗方”,让“生态绿”与“司法蓝”深度融合。

“在推进生态恢复性司法中,我们把‘生态修复示范地’作为教育、示范基地,传递‘谁破坏、谁修复;谁污染、谁治理’的恢复性司法理念。”周宁县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副主任黄颜煜介绍。

“生态绿”带来漫山遍野的盎然生机,“司法蓝”则是守护这片生机的法治铠甲,自2021年起,周宁县先后在泗桥乡周墩村、周宁国有林场坪坑工区、周宁县“三库”生态文明学习实践基地周边,系统推进生态修复示范基地建设,通过“损害赔偿+补植复绿+异地修复”的生态修复模式,累计补植复绿近12万株,督促修复被毁坏环境达1090余亩。

借绿生金 释放生态红利

盛夏时节,后洋村的黄振芳家庭林场迎来了紫灵芝的丰收季,工人们忙碌着穿梭在林间采摘灵芝。“林下仿野生种植的紫灵芝,品质更优,香气也更浓郁。今年预计可采收1000多斤,仅晒干售卖就能收入20多万元。”后洋村村民黄传融说。

这里曾是一片“沉睡的森林”——虽然林相优良,却未能充分释放生态产业价值。在镇级林长的协调推动下,多部门协同“兴绿”:林业局提供黄精种苗支持,农信社推出了“林链贷”金融服务,科技特派员走进村中开展驻点技术指导……

“靠山吃山吃出了新滋味。”黄传融把蜂箱搬进了林中,在林间空地种下了黄精、草珊瑚、芍药等药苗,成功打造出“林蜂药”的复合经营模式。

“在周宁,林长们既站在林地‘第一线’,也在与各部门、资源的对接及后期服务、监督中起到重要贯穿作用,构建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问题发现—资源对接—跟踪服务’闭环体系。”周宁县林业局局长黄瑞宝说。

走进周宁县梅度村,漫山遍野的油茶林郁郁葱葱。“过去,各村油茶林就像散落的珍珠,东一片西一片不成气候。”礼门乡副乡长谢书标坦言。

为改变产业发展困境,乡总林长打破村界限制,积极与乡贤合作,在梅度村引入“周宁大峡谷油茶种植合作社”,采用“跨村联营”的创新模式,整合油茶资源,盘活分散山林资源,不断提升产品价值。

如今,油湾、梅度、后垅等村的油茶籽集中加工,金黄的茶油带着山林的清香走向市场。“现在合作社管理的油茶林有2000多亩,产值好时一年能带来大约120万元的收入。”谢书标说。

“林长制”织密责任网,换来“林长治”青山常在。草珊瑚、黄精、金线莲等林下药材在林间“扎根结果”,九龙漈的观光游客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周宁高山冷凉花卉香飘国内外……周宁县不断拓展森林价值,打造生态富民的“绿色银行”,全县林业总产值超20亿元。

“通过样方的布设,获取到树木的树高、胸径、数量等关键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录入模型,最终会得到我们的碳汇量。”在七步镇后洋村,周宁县林业碳汇项目工作人员钟佳伟等量取地形地貌的三维坐标数据后,随即划定样方,对区域内的树木进行胸径测量、叶绿素测定和根茎检查等“体检”工作。

绿色产业链不断延伸,周宁县稳步推进林业碳汇开发利用,探索建立县域林业碳汇审核、备案、交易体系,国有林场一期减排量在福建海峡股权交易中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易,累计成交13.6万吨,实现交易收入138.3万元,进一步推动实现“不砍树也致富”的目标;创新推出以碳汇作质押的“乡村振兴·碳汇贷”,为拥有林业资源的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提供专属金融产品,目前已发放1000多万元,切实把生态资源量化为林农手里的“真金白银”。

(郑文敏 阮玮薇)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