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先锋”: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2025-09-30 09:29:1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9月30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卞军凯 通讯员 郑毅) “你们的调解专业公正又高效,帮我们快速解决了土地承包纠纷!”日前,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东星社区的几位居民,走进西天尾镇特色主题调解室,向老党员曾先锋连声道谢。 原来,前不久,曾先锋接到村民的求助后,迅速联动区自然资源局等部门,成功化解了纠纷。 年过七旬的曾先锋,从事调解工作30多年,退休后依然忙碌在调解工作一线。近年来,他共参与化解工伤赔偿、邻里纠纷等1000多件,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草根调解员”。 在莆田,当地开展“‘银耀莆阳’共绘社区治理同心圆”活动,鼓励引导广大银发人才助力基层治理,推动600多人组成“银发人才库”活跃在基层治理第一线。 人才库聚星火 “原先是我自己来看报,后来一到周末,我就带着老父亲及儿子,一家三代来图书馆阅读。”家住秀屿区东庄镇前云村的游瑞林,是“坐忘”图书馆的常客。他认为,这是一种特别好的亲情陪伴方式。 “坐忘”图书馆创始人,是2019年返乡的林金队。“乡村需要文化。建设这个图书馆,就是希望家乡的孩子能和大城市的孩子一样,阅读到教科书之外的各类好书,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林金队介绍了建馆初衷。 作为一位有着5年兵龄和50年党龄的老党员,林金队退休后,积极响应秀屿区号召加入了“银发人才库”,怀揣着热忱关爱下一代成长的赤子之心,投身乡村“第二课堂”建设。他用自家房子,建起莆田市首家民间图书馆,让书香浸润乡土,成为附近留守老人和孩子的精神家园。 一句“动员令”,一声“集结号”。莆田市发动退休干部党员到村(社区)报到,通过个人自荐、涉老组织推荐、群众举荐等方式,吸引一大批经验较丰富、专业技术强、群众基础好的老同志加入了“基层治理银发先锋队”。如今,他们发挥自身在矛盾纠纷调解、法律法规宣讲等方面的优势,成为基层治理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工作室筑阵地 “工作室成立以来,我们有了品牌标识、活动阵地、配套制度,工作起来更加科学规范。”老党员郭景国感慨说。 此前,在莆田市委老干部局指导下,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文献社区的“郭景国老党员工作室”挂牌成立。这是莆田市第一个社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义务咨询室。以工作室为载体,郭景国开通24小时咨询热线,无偿为200多名未成年人开展义务心理咨询,还走进学校、乡村、社区为未成年人作了100多场心理辅导报告。文献社区是全省首批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之一,这其中有他的一份付出。 目前,莆田建成148个老党员工作室、6个银发人才发挥作用基层联系点,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们组织23位银发党员担任综合单元长,常态化帮助居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成为群众的贴心人。”荔城区镇海街道镇海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林赛青介绍。 据了解,莆田市一大批老党员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单元长、网格长、楼栋长。“聚焦社区党建、居民自治等基层治理重点任务,我们用好银发人才发挥作用基层联系点、老党员工作室等平台,发挥老同志‘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全力为老党员助力基层治理搭建平台。”市委老干部局党建活动科科长廖元国介绍。 老党员朱桂清退休后,担任三信城市家园小区党支部书记。他引领一批退休党员带头攻坚,让小区从设施陈旧、资金匮乏的困境中逐步蜕变,实现了居住环境与治理效能的双提升。“我们要努力将‘人生余热’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效’。”朱桂清说。 先锋榜激活力 “老黄啊,你有做公益事业的经验,社区需要你的加入。”前段时间,城厢区龙桥街道龙桥社区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时,社区党委书记黄春泉了解到老党员黄国泰擅长社区治理且热心公益,诚挚邀请他担任江南水乡小区党支部书记,牵头负责改造事宜。 黄国泰没有辜负信任。他带领几位退休老党员挨家挨户走访,收集居民对小区改造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多次商讨,最终成功盘活小区闲置空间,统一规范施划110多个停车位出租,收入用于服务群众和小区管理,形成良性循环。 “社区不是简单‘派活儿’,而是真诚‘邀请’,让居民在社区这个大家庭里找到‘主人翁’的位置,感受被尊重、被需要的价值。”9月19日,在莆田市银发先锋助力基层治理工作现场推进会上,黄春泉分享了发动老同志参与社区治理的经验。 既有尊重,更有激励。莆田市大力选树银发人才先进典型,激励更多银龄老人投身基层治理实践,营造学习先进、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共有12人被授予“八闽银发先锋”称号。 去年年底,曾先锋被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还受邀举办个人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荣誉让我更有干劲!”曾先锋感慨地说,“每当调解成功后看到当事人满意的神色,是我最大的幸福。”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