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时政 > 正文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争先丨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
www.fjsen.com 2025-10-15 08:00:00 来源:东南网

莆田

一双鞋中窥产教融合

东南网10月1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霞)

一只高约3.6米、长约5.8米、宽约2米的鞋——这是步入智能制造工程系实训室前,最吸睛的“风景线”。

从实训室出来的学生,在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湄职院”)3年的时间里,分别为父母、教师、环卫工人、留守老人、军人、自己等6类对象设计与制作一双鞋。这是湄职院推出的“一学期一双鞋”培养新模式。

今年教师节,莆田第五中学九华分校小学部教师收到70双由湄职院智能制造工程系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2024级学生亲手制作的鞋。

作为湄职院的产教融合合作伙伴,福建辉腾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全程参与此次实训项目。此前,该公司派出3名技术骨干走进课堂,针对“教师鞋需兼顾舒适与耐用”的特点,指导学生优化鞋形弧度、调整数据,解决实操中的技术难点,甚至拆解国际代工标准等,确保学生的制作流程与车间生产无缝衔接。“校企合作,连起‘教室’与‘车间’,实现双赢。”该公司商务总监高震说。

鞋服产业是莆田的支柱产业之一,年产值超过1500亿元。瞄准“中国鞋都”莆田的产业需求,湄职院于2023年开设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从专业建设起步之初就做到高起点规划、最贴近一线。

当产业与专业对接,更多的行业“大拿”、制鞋龙头企业加入教学环节,促进专业教学水平持续提升:与双驰公司共同开发北京大学文创鞋,与树标体育共同开发驾驶专用鞋,与青春之家共同开发汽车鞋模型,与名品、鲸动共同打造校园师生品牌鞋……

这也打破了传统课堂边界,让课堂与生产线无缝接轨。位于湄职院校园里的莆田鞋业数字化研发中心,智能化生产设备映入眼帘,俨然一条实景生产线。入口处,就摆放着一台智能化足型数据采集机器,人们脱鞋站上去,仅需5秒,就可以获取脚型、鞋码等相关信息。

今年5月,工信部公布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名单,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运动鞋中试平台”入选,成为全国唯一以学校为单位入选“运动鞋中试平台”的高职院校。

开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新局面

□严佳佳 兰森

2024年10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 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争当改革先锋、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实践上的肯定,也是对福建未来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探索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一体化融合新路径的期望。全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要求,通过全面的创新融合机制建设,在巩固传统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初步形成了以政府引导为牵引、产业集群带动为核心、传统行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共进的创新融合发展新局面。

当前,福建通过“创新链”上全链条支持体系建设、“产业链”上由省级领导担当“产业链长”的制度改革、“资金链”上“四通四到”惠企机制创新以及“人才链”上全层次人才培育体系建设,成功实现了“四链”的深度耦合,构建了以“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协同为核心的福建创新融合范式。在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福建积极探索市场化产学研合作的闭环机制,已在创新上形成“数量增长—质量提升—高效转化”的良性循环;在传统行业技术升级方面,通过部署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福建已经构建了全域数字化底座,系统性推动传统企业降本、增效、提质、升级;在战略性行业突破方面,福建通过整合高校院所、龙头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等多方资源,培育了以龙头企业为引擎、全链条协同为路径的战略性产业集聚格局。此外,通过创新平台生态体系的构建,福建形成了系统化产业支撑网络,培育了“实验室研发—中试验证—产业孵化—全球市场”的全链条平台创新生态,为全国提供智能化、绿色化、全球化三维升级的产业发展新范式。

为了巩固融合成果,进一步促进创新融合体制机制建设,未来福建应在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完善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以及推动区域联动发展、构建梯度创新格局上持续努力,厚植创新发展优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福建模式。

(严佳佳为福州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兰森为福州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副教授)

责任编辑:黄丽红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