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起来骑行 记者 邱雅萍 摄 海西晨报讯(记者 邱雅萍 陈璐 陈天笑 通讯员 东帆 妙思 实习生 肖馨 兆静)市民在本报“金点子”征集中呼吁建设公务自行车系统的建议即将得以实施了。目前,海沧正在建设公务自行车系统,这无疑让很多上班族感到兴奋。听说这一消息,在海沧区政府上班的小卓忍不住赞出声来。以往小卓都会在后备车厢里放一辆自行车,短距离出行他都选择用脚力来“驱动”车轮。同时记者还获悉,公务自行车有望在10月启用,一股“绿色风暴”正席卷而来。 据悉,海沧区在依托现有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基础上,将在海沧区行政中心等政府机关投入使用公务自行车,届时海沧区的公务员因公短距离外出,交通工具将由四个轮的小汽车改成两个轮的自行车。 海沧公务自行车站点根据服务对象不同分为两类,即标配型站点和综合型站点。在标配型站点上,建设车棚和锁柱,提供车量存放、换乘等功能,而综合型站点,就近利用原规划公共自行车站作为公务车站点,提供办卡、换乘、休憩、小卖部等功能。公务自行车系统则分为4期,一期规划10个站点,将覆盖海沧行政服务中心、海沧区政府大楼、检察院、法院、国土分局、工商、海沧国税地税、劳动力大厦、公共卫生大楼、海沧城建集团、海投商务大厦等。 据悉,公务自行车作为海沧公共自行车的子系统,是公共自行车子系统的一部分,停车锁柱、车棚样式、车辆及信息系统也都相一致。另外,借车卡一样采用公共自行车卡,拟采用团体办理、实名登记、按年费方式缴费。 那么公务自行车老百姓能骑吗?昨日记者从海沧城建集团获悉,海沧公务自行车将与老百姓共享,持有海沧公共自行车e通卡的市民,也可骑行公务自行车穿梭于各个部门办事。 市民陈小姐说,推行公务自行车一举多得,希望能坚持下去,成为真正的“永久牌”自行车。在公务员的带头骑行下,让海沧骑行蔚然成风,并掀起“蝴蝶效应”,重拾自行车文化。 一起来海沧听海的声音 带上身份证就可免费体验 国庆长假如约而至,“十一”出行去哪里玩呢?中秋期间,不少市民朋友纷纷选择到海沧骑行,留下他们的“骑迹”,与大自然进行了一场夏末秋初的邂逅。清风做伴、暮色四合,正是骑行的好时候。国庆一起来海沧听大海的声音,与白鹭嬉戏,享蓝天、赏白云,远离城市喧嚣,重温最自然的幸福时光吧! 如果你希望告别乏味、老套的度假方式,如果你想让时光慢下来,尽享身心畅快的愉悦……别犹豫!晨报记者为您搜集了海沧公共自行车骑行攻略,让我们从骑行开始,为生活而生。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嘘!带上身份证就可以在海沧公共自行车系统一期免费试骑哦,四个站点分别为中骏海岸一号站、加州海岸站、阿罗海城市广场站、中骏天峰站。首期路线全长20公里,海沧大道上的自行车道亦可骑行!还有,红白斑马线是给自行车过马路专门设置的斑马线,试骑的服务时间为上午8:30 ~12:00,下午2:30~10:00。当然,如果你是骑行爱好者,也可带上你的爱车,与你的骑友一同组团体验海沧自行车道。 海沧湾公园“海味”足 骑着亮眼的公共自行车,来到宽敞的海沧大道,有一个地方,您千万不能错过。 海沧湾公园具有浓郁的海洋风情,鱼篓造型的庭院灯,富有童趣的海洋生物指示牌,具有鱼纹样式的特色栏杆和坐凳……在海螺广场上,各具特色的海螺散落在广场中的一条蜿蜒曲折的特色铺地上,宛如跌宕起伏的浪花卷起几个大大小小的海螺,成为公园内最吸引儿童的景点之一。 在3号景观广场上,您可以穿行其间,感受到步移景异的效果;可以在滨海木栈道慢跑锻炼;在架空观景走廊登高望远;在具有闽南特色和红砖古厝风格的茶楼里品一杯功夫茶;在青花瓷露天小剧场听一场歌仔戏;在海边的亲水平台临海凭风…… 嵩屿码头赏白鹭 再往前骑一段,就来到了嵩屿码头。站在嵩屿码头,从北到南有大屿白鹭自然保护区、厦门西海域白海豚保护区、鹭江道、鼓浪屿,一幅壮阔的海湾风景扇面徐徐展开。 眺望大屿白鹭自然保护区,那翩飞于草木丰茂、绿水环绕间的白色使者,带着不羁的灵魂悠游于天地之间,无拘无束。大屿与鸡屿两座无居民海岛因为植被覆盖率最高,吸引了大量白鹭栖息于此。 国庆期间“主题骑行”等你来 与心爱的人边骑行边来拍一组绿色婚纱照,或者与家人一起骑着单车追逐……国庆期间,每天都有不同的骑行主题活动在海沧精彩“演绎”。 10月1日,情侣骑行海沧拍婚纱照;10月2日,海沧街道的干部职工骑行新城海沧;10月3日,台企员工将骑行发展海沧;10月4日,教师学生骑行绿色海沧;10月5日,外来员工骑行感受海沧;10月6日,家庭亲子骑行幸福海沧;10月7日,外企员工骑行发展海沧。 另外,近期海沧区开展了以“美丽厦门 骑行海沧”为主题的周末到海沧骑自行车活动,该活动将持续到10月底。 |
东南网9月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骆余民 通讯员 林广明 杨志艺 文/图)厦门终于有公共自行车系统了。
昨日,厦门首个公共自行车系统在海沧正式启动运营。首期投入运营的海沧公共自行车系统环绕海沧湖分布,是“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首个试点项目。 200辆爱心单车率先投用 车身采用凤凰花的颜色,挡雨板则是采用绿色,看不到链条的无链轴承式的200辆爱心单车,昨日上午停靠在中骏海岸一号站、加州海岸站、阿罗海城市广场站、中骏天峰站,等候市民的到来。海沧城建集团董事长李金景介绍,环海沧湖的自行车道约13.4公里,自行车道分为色彩沥青、红色透水砖、花岗岩铺砖三种路面形式。 沿湖的自行车道两侧种植满了凤凰木、三角梅、桂花、茉莉、白兰花等。 据介绍,海沧将在这个月底启用公共自行车系统二期11个站点,年底还将新增一批公共自行车站点。 此外,海沧公共自行车已向保险公司投保非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险及附加车上人员责任险,以保障骑车者的权利。 第一小时免费使用 据介绍,海沧的公共自行车第1小时内市民免费使用。超过1小时就要开始收费了,具体收费标准是:1小时以上2小时以内收费1元;2小时以上3小时以内收费2元;3小时以上则按每小时2元递增计费。 市民要想租用公共自行车,得先凭本人身份证办理自行车e通卡(每人限办一张),另外还需缴纳押金、e通卡工本费等480元。若市民已有e通卡,可以对原有e通卡升级,激活海沧公共自行车e通卡功能,但同样需要缴纳押金等450元。 在办好卡之后,市民只需将e通卡放在公共自行车锁止器刷卡区上刷卡,在听到提示之后,就可以取车。还车时,则要先把自行车推入锁止器,然后再次刷卡,听到提示之后即还车成功。 不过出于对市民安全的考虑等,办卡的年龄限定在12周岁(含)以上至65周岁(含)以下,而未满18周岁的租车者,需要在监护人的监护下办卡和骑行。 |
厦门日报讯(记者 杨继祥 见习记者 林岑)作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全市首个试点项目,昨日上午,全市首个公共自行车系统——海沧区公共自行车系统一期在海沧大道和海沧湖畔正式投入使用,市领导钟兴国、黄菱、郑云峰、黄强、魏刚等出席仪式。 海沧区公共自行车系统一期位于岛外首条绿道——海沧湖绿道,被誉为“厦门最美的自行车道”,共设4个站点,行驶路线全长20公里,投入200部自行车,将海沧湖和海沧大道连成一体。不仅环绕百姓房前屋后,同时串联海沧景点风光,将大海、内湖、小溪、森林连到百姓家门口,市民在骑行的同时可欣赏湖、海双景。 据介绍,该公共自行车系统兼备接驳、代步、补充、健身、旅游等五大功能,满足市民群众在公交换乘、购物、就医、运动、休闲、旅游观光等方面需求。今后到海沧,骑自行车看湖看海,将成为一大特色。 据了解,该公共自行车系统作为海沧区实施“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示范项目,海沧区委、区政府问计于民,多次召开社会各界代表座谈会,通过问卷调查、网络征集等形式,云集各方智慧为该项目“把脉”,做到顺民心、合民意。 据介绍,海沧区公共自行车系统二期将连接各主要商业网点,计划本月底完成;三期将连接成熟的生活小区,计划年底完成;四期将为游客打造一条精品骑行路线,将于明年实施。 |
□“厦门海沧拟建公共自行车系统”追踪 海沧公共自行车系统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下月就可投用
工人在公共自行车的服务站点上施工 东南网8月29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薛辉 通讯员 熊东帆 张妙思 文/图)海沧的公共自行车距离市民越来越近了。昨日,公共自行车系统的一期建设已经开工,首批400张临时自行车E通卡也制作完成。待到下月,市民就有望骑上公共自行车了。 作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试点项目,海沧在全市率先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8月中旬,相关部门已初步规划了一期、二期的站点线路分布图,但办卡方式、如何保障市民安全等还未敲定(本报8月13日、15日曾作报道)。如今,这些已得到解答,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中。 首批临时自行车E通卡已制成 记者从海沧城建集团了解到,第一批200辆公共自行车将陆续到位。这批自行车格调以凤凰花色为主,主题是爱心单车,采用无链条轴传动,市民不用担心掉链子,并且实心轮胎、车身防锈,不怕爆胎,不怕漏气。 昨日,一期工程的4个服务站点,工人们正在施工,平整土地、种植花草等。智能停车柱、岗亭、车棚等公共自行车配套设备也已运至各站点进行安装,预计30日将完成调试。制定公共自行车运营的有关服务指南、骑行投保及公共自行车标志等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开展中。 据悉,这些站点的建设将与休息点、观光台、服务站、车辆停放点、纳凉点等有机结合,每个站点还会配置值班人员。目前,公共自行车站点工作人员已进行专业的礼仪和操作系统的培训。 海沧城建集团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第一批400张临时自行车E通卡已制作完成,市民有望下月就能骑上公共自行车。“今年年底计划再投入1000辆自行车,供市民骑行。”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多种方式可查询车子使用情况 公共自行车投用后,海沧区将建立信息查询系统,在社区、站点设立电子信息系统显示屏。市民通过显示屏、手机、电脑、电视等方式,均可查询到站点自行车使用情况(出发点是否有自行车、终点是否可以停放等)。 根据规划,公共自行车系统分四期建设,1~3期将设大站点14个,大站点将涵盖融信、东南航运中心、天虹、未来海岸及新阳街道的部分场所。 ——收费标准—— 在收费标准方面,海沧区参考各地模式和标准,初步考虑使用1小时内免费,1小时以上按照2元/小时进行递增计费。 ——办卡须知—— 公共自行车系统启动后,市民凭身份证及缴纳押金的模式,在规模较大、服务功能较全的站点办理自行车E通卡。 为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及纠纷,制定风险防控措施。18周岁至60周岁公民凭身份证办卡,12至18周岁年龄段的公民需在监护人陪同下并出具相关承诺函方可办理。 骑车意外受伤有望获赔 骑车过程中车子发生故障怎么办?在公共自行车线路上,将有专业的自行车维修点。若自行车出现故障,市民可通知客服人员,由客服人员接车维修。而站点上的车辆,管理人员会每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 在安全方面,将对公共自行车投保骑车人人身意外伤害险、租赁第三者责任险。市民在使用城市公共自行车期间,如果发生道路交通意外事故,本人受伤的,经相关人员实地勘查并提供相关证明可获相应的保险赔偿。 另外,为提高骑车人的安全意识,在办理发卡业务时,发卡单位会要求办卡对象在办卡须知上签字,办卡须知上涵盖了公共自行车的行驶须知(含行驶路线)、安全须知、责任界定等内容及条款。此外,慢行道沿线将加设标示,以进行安全提示。
|
东南网8月29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骆余民 通讯员 熊东帆 张妙思)昨日,导报记者从海沧区获悉,海沧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作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海沧试点“第一炮”,一期的建设有望在9月投入使用。 据海沧城建集团透露,第一批200辆公共自行车将陆续到位,智能停车柱、岗亭、车棚等配套设备也正在有序地安装中,预计30日就能完成调试。 据悉,第一批公共自行车的格调以凤凰花色为主,主题是爱心单车。该批自行车采用无链条轴传动,实心轮胎,车身防锈,不怕爆胎,不怕漏气。届时,骑车一族再也不用担心掉链子了。“今年年底计划再投入1000辆自行车,供市民骑行。”城建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期在海沧湖绿道设置中骏海岸一号站、加州海岸站、阿罗海城市广场站、中骏天峰站等4个服务站点。 另外,第一批400张临时自行车e通卡已制作完成。在收费标准方面,海沧区参考各地模式和标准,初步考虑使用1小时内免费,1小时以上按照2元/小时进行递增计费。 |
海沧大道—滨湖北路段效果图,引水渠边设计有自行车道和人行步道。(现场图片) 未来,厦门将形成“一岛一带多中心”的空间结构;4条骨干轨道交通纵横交错覆盖全市;编织848公里绿道系统;10大山海通廊串联起山、海、城……昨天,厦门市规划局任国岩总规划师接听市长专线,解读并听取“美丽厦门大家建”的意见、建议。根据日前亮相的《美丽厦门战略规划》(讨论稿),厦门将打造“公交+慢行”主导的绿色交通体系,构建“地铁+旅游轻轨+BRT”为骨架的公交体系;实施交通需求管理,限制岛内及跨岛小汽车出行;建设高品质慢行专用道、公共自行车系统、水上交通和旅游交通,营造“人性化”街道空间。 □早报记者 林维真 月底到海沧骑公共自行车 全线20公里看湖海双景 作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试点区,海沧全面启动全区绿道系统和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目前海沧已建成的首条绿道——海沧湖绿道,是规划中的省级滨海绿道,总长约22公里,其中自行车道约13.4公里,步行道约9.4公里。 海沧大道等路段已专门开辟了自行车道,厦门市第一个公共自行车系统计划本月底在海沧投用。据了解,海沧公共自行车系统总共分4期进行建设,一期计划在本月底投用。一期在海沧湖绿道设置4个站点,分别是中骏海岸一号站、加州海岸站、阿罗海城市广场站、中骏天峰站,全线长20公里,将海沧湖和海沧大道连成一体。二期计划在9月底将海沧主要的商业网点连接起来,在海沧生活区设11个站点,主干道行驶路线约40公里,将涵盖阿罗海城市广场、永辉超市、乐海超市和天虹商场等。年底前计划启动三期,将海沧成熟的生活小区进行连接,计划在海沧生活区再设20个站点,涵盖未来海岸、京口岩、水岸名筑、未来橙堡、兴港花园、绿苑新城等生活小区。明年将实施第四期工程,将公共自行车系统延伸至青礁慈济宫、石室禅院、日月谷温泉度假村、天竺山森林公园和过芸溪。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岛内首个公共自行车系统年内投用 半小时内免费 任国岩透露,岛内首个公共自行车系统将于年内在五缘湾及湖里高新技术园区试点,范围包括云顶北路、环岛北路、环岛干道、钟宅路,自行车道长达18公里。 据了解,该试点区将投放超过1200辆公共自行车,试点区将配套100-200个租赁点。租赁点将设置在居民区、酒店、邮局、银行、学校、餐饮店等集散区。据悉,公共自行车租赁将采用IC卡刷卡管理,市民可先往卡内充好钱,租车时扣除一定押金,还车时扣除租费后押金会自动返还。收费标准上,租车半小时内免费,超过半小时收费,收费标准将很低。 任国岩表示,岛内先在这一片区试点主要是这一带公共交通相对比较薄弱,并且软件园、科技园区,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公共交通工具有需求。 厦门规划局信息显示,至2015年厦门岛公共自行车需求规模约1.6万辆,布设点位约400个。每个点由公共自行车、智能停车柱及网点管理箱组成,占地约20平方米至25平方米,一般设置在中小型居民区、酒店、邮局、银行、学校、机关、餐饮店及集散中心附近。正式推开后,将实现区域间无缝对接、无死角覆盖。 5条步行系统连城海河山 公开征求建议力争早动工 “厦门慢行系统已进入落实阶段。”任国岩介绍说,厦门市规划局网站目前正在公示首批5条慢行道,公开征求市民意见和建议,力争尽早动工,争取年底见成效。 这5条步行系统路线的最大特点是,连接起了城市、海洋、河流与山体。比如,1号线(海湾公园—厦大白城)是沿海步道,2号线(烈士陵园片区)、3号线(仙岳山公园—火车站)、4号线(观音寺—筼筜湖)把繁华的城区和厦门的山、湖等自然资源紧密相连,5号线(五缘湾—云顶岩)则依次串联起厦门东部的公园、水库、山体。 这些步道在部分路段设有顶棚,可以满足市民全天候步行的需求。根据规划设计,这些步道的通行净宽在2.5米-3米,顶棚宽度3米-4米,连廊的高度在2.5米-3米。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相关链接 一岛一带多中心 未来,厦门将构筑“山、海、城”相融的空间格局,形成“一岛一带多中心”。所谓一岛是指厦门岛;一带是指环湾城市带,从漳州开发区到角美、龙海、海沧、集美、同安、翔安、金门、南安;多中心是指厦门岛市级中心、东部市级中心、海沧、集美、同安、翔安4个区级中心。 4条骨干轨道 未来厦门将建设4条骨干轨道,包括厦门岛到集美1号线、海沧-厦门岛-翔安新机场2号线、岛外环湾3号线以及环岛旅游轻轨4号线。 10条山海通廊 厦门将重点“保育”10大山海通廊,分别是万石山生态廊道、五缘湾生态廊道、马銮湾生态廊道、杏林湾生态廊道、美人山生态廊道、同安湾生态廊道、下潭尾湾生态廊道、东坑湾生态廊道、九溪生态廊道、蔡尖尾山生态廊道。 5条步行系统路线 1号线(海湾公园—厦大白城):全程约8000米,沿线经过海湾公园、第一码头、轮渡码头、中山路、厦大白城等。沿线结合建筑风格设计全天候连廊,并与各道路路口良好衔接,形成高效、低成本、安全、便捷的步行系统。 2号线(烈士陵园片区):规划3条步道直通老铁路步道,在中心城区形成步道系统网络。路段1从厦门宾馆经烈士陵园至老铁路步行道,路段从白鹭路至老铁路步行道,路段3从育青路至老铁路步行道。 3号线(仙岳山公园—火车站):全长3800米,共分为以下7段:仙岳路段、体育路与育秀路交叉口路段、育秀路段、从育秀路跨过■■湖段、凤屿路段(槟榔路-湖滨南路)、凤屿路(绿家园)段、火车站段。其中,从育秀路跨过■■湖段采取水面通行的方式,拟建设跨湖步行桥。 4号线(观音寺—筼筜湖):起于观音寺,经SM城市广场跨过仙岳路到台湾街(天地湖),经江头公园后沿松柏湖环湖步道,经湖滨北路-莲岳路路口接■■湖,全长约5500米。 5号线(五缘湾—云顶岩):全程约5900米,由北向南沿线主要经过:五缘湾感恩广场-洪水头社-湖边水库-忠仑公园-东芳山庄农科所-文兴隧道-云顶岩上山口,串起厦门东部的公园、水库、山体。沿线主要设置连廊,串联步行系统。 |
海西晨报讯(记者 陈光豪)厦门要在全市打造848公里的绿道网络。为此,厦门市规划局日前向市民公示首批五条步行系统路线,并向市民公开征求意见。
“下一步,慢行系统路线将尽量辐射到小学、幼儿园。”昨日,厦门市规划局总规划师任国岩接听市长专线时介绍,现在就有一条线路经过小学,今后小学生上学放学可以沿步行道出行。 [步行系统] 首批5条线路,人流量大 这5条步行系统路线分别是:1号线(海湾公园—厦大白城)、2号线(烈士陵园片区)、3号线(仙岳山公园—火车站)、4号线(观音寺—筼筜湖)、5号线(五缘湾—云顶岩)。 “慢行系统是呈网络状态。”任国岩介绍,在万石山、仙岳山已有一些雏形,现在希望把山、海、城串联起来。 “厦门市民对健康出行的要求越来越高。”任国岩表示,向市民征求意见的首批5条都是人流量比较大的线路,在建设上,希望能尽早推进,尽快推进,力求年底见成效。“受市民欢迎的就先建,意见比较大的,就再修改方案。” 任国岩介绍,这5条线路都充分利用了现有的步行通道,有的利用现有的人行天桥,有的跟大型广场结合,有的跟商业街的骑楼结合,当然也必须增加设施,如在筼筜湖上要建美丽步行桥。 “实现人车分流才是安全的,市民才愿意走。”任国岩说。 [公共自行车系统] 先在五缘湾、软二试点 慢行系统中还有一个公共自行车系统,现在市市政园林局已经牵头在做。 “公共自行车系统一定要有自行车专用道,一下子在全市铺开还比较难,特别是在老城区更难。”任国岩介绍,现在先在五缘湾及软件园二期试点。 任国岩说,这两者性质有所不同,五缘湾的公共自行车系统主要面向休闲生活,软件园二期更多的是面向上班族。其中,环五缘湾片区将建一条18公里长的自行车道。 目前,海沧也正在推进公用自行车系统建设。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相关链接 沙坡尾将建成宜居宜游历史街区 不会大拆大建,保留厦门风味 海西晨报讯(记者 陈光豪)“沙坡尾避风坞将改造成既适合居住又适合游览的历史街区。”昨日,任国岩透露,这一改造不会大拆大建,而是保留沙坡尾的厦门风味。 [谈沙坡尾改造] 不大拆大建,从环境入手 针对有市民反映沙坡尾避风坞“脏、乱、臭”问题,任国岩表示,去年以来,市规划局一直在跟思明区探讨避风坞改造问题。她说,很多专家到了沙坡尾避风坞都觉得很有厦门味,那里承载了厦门的历史,体现了厦门海洋城市特色,所以,沙坡尾避风坞改造不会大拆大建,而将先从环境入手,解决乱排污、乱拉电线等问题。 任国岩介绍,沙坡尾避风坞改造前期规划去年就已经做好,现在是落实的问题,当然这也涉及经费等一系列问题。 [谈公共绿地] 每个上规模居住区都要建 “要保障每个社区都有成规模的公共绿化用地,让市民共享,而不是围起来让少数人享受。”针对市民关心的公共绿地问题,任国岩表示,政府要在有一定规模的居住区内划定、建设一个比较完善的公共绿地,而且要有适当的体育活动场所。 “多年来,厦门一直秉持城市绿地的公共性、开放性。就像现在,所有沙滩都是免费开放的。”她说,包括岛外的杏林湾、海沧湾以及未来的环东海域,厦门所有岸线、红树林湿地都将是开放的。 [谈老旧小区改造] 正会同国土部门研究方案 针对有市民反映石亭路小区存在预制板房以及一些环境问题,任国岩称,对于老旧小区改造,规划局将会同国土部门形成共同方案。她表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就是从老百姓这些房前屋后的小事做起。 |
东南网8月1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思亲 实习生王国维)导报记者昨日从市政部门获悉,计划于湖里高新技术园区试点的公共自行车系统方案已初定,初步设想是半小时内免费。 根据此前方案,岛内首个公共自行车系统计划于年内在五缘湾及湖里高新技术园区试点,这里将建一条长达18公里的自行车道。 昨日,该项目相关负责人向导报记者透露,这条公共自行车专用道原本计划为单向道,但考虑到实际需求,已调整为双向。目前,新方案正交由市政府研究确定。 根据采购方案,试点区将投放超过1200辆公共自行车,采购工作将尽快展开,范围包括云顶北路、环岛北路、环岛干道、钟宅路。 与公共自行车相呼应,市政人员透露,试点区将配套100-200个租赁点。租赁点将设置在居民区、酒店、邮局、银行、学校、餐饮店等集散区。 据悉,公共自行车租赁将采用IC卡刷卡管理,市民可先往卡内充好钱,租车时扣除一定押金,还车时,扣除租费后押金会自动返还。 据介绍,试点区的选择主要考虑到片区公共交通相对薄弱,且软件园、科技园区大部分为上班族,对公共自行车比较需求。 |
东南网8月1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薛辉)海沧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站点及线路布置已初步确定,车型也确定为新型没有链条的自行车。首期,海沧已计划购置200辆,预计月底或下月初就可跟市民见面了。昨日,厦门海沧区委宣传部召开媒体顾问团征求意见会,公布该消息。
作为全市首个公共自行车系统,海沧此前已公布规划方案及管理模式,但分布站点及线路却未确定。此次,公布的是一期、二期的线路布置初步方案。据城建集团有关人士介绍,厦门首个公共自行车系统分四期建设。 根据方案,一期初步规划在海沧湖绿道设置4个站点,分别是北涵闸站、加州海岸站、阿罗海城市广场站、中骏天峰站,全线长20公里,将海沧湖和海沧大道连成一体,以吸引市民和游客到海沧去骑自行车看湖、海双景。 二期计划在9月底将海沧主要的商业网点连接起来,在海沧生活区设11个站点,主干道行驶路线约40公里,涵盖阿罗海城市广场、乐海超市和天虹商场等。 据悉,厦门公共自行车系统首期计划先购置200辆自行车,预计月底或下月初投入使用。经过在福州、杭州、株洲等地的考察,目前确定采用一种新型没有链条的自行车,采用防爆防刺免充气轮胎,无需补胎、打气。 不过,虽然车型基本确定,但车辆的颜色、logo等,还在广泛征求意见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