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福州新闻网讯 备受关注的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有了新进展。记者26日获悉,台江区政府日前出台《关于福州市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用地项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征求意见的告知书》,就异地安置房源、过渡期、征收补偿等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期限从8月26日起至9月25日。被征收人如需提交意见,可在期限内以书面形式提交给台江区征收工程处。

两种征收补偿方式

本次征收补偿方式采取货币补偿和产权调换相结合。其中,货币补偿是指具有合法产权的被征收人按确认的房屋合法建筑面积实行货币补偿,由被征收人自行解决安置用房;产权调换则指根据被征收房屋确权面积增加10%的公摊面积(最多不超过10平方米)后就近上靠标准房型,或根据被征收房屋补偿金额除以产权调换房屋对接价所得面积就近上靠标准房型。就近上靠标准房型安置增加的建筑面积不足7平方米的,可增房15平方米进行安置。产权调换房屋的安置房型分别为45、60、75、90、105、120和135平方米。

《征求意见》称,私房、单位房的建筑面积以房屋产权证为准,国有公房以建筑面积为准。此外,被征收房屋属于以下情形的只作产权调换,不作货币补偿:被征收私有房屋的共有人或被征收公有房屋的各使用人对安置方式的选择达不成一致意见的;被征收房屋产权有纠纷、权属不清或产权人下落不明的;被征收房屋设有抵押权的,抵押权人和抵押人未重新设立抵押权或抵押人未偿清债务的。

异地安置房源有22个

据了解,产权调换地点包括红星苑一期、光明港苑、鳌港苑二期、鳌港苑三期、桂园怡景、上海新苑、翁排龙祥小区、建中小区等现房,以及浮村佳园、螺洲新城、霞镜新城、东鼓新城、首山丽景、盖山新苑、横屿组团、东升新城(万里星辰)、象峰新苑、鹤林二期、联建新苑、江夏小区、紫阳新苑、新港苑等期房。

产权调换房屋为期房的,过渡期限为36个月。因征收部门原因造成被征收人逾期回迁的,征收部门应双倍支付临时安置补助费。安置房符合回迁条件,但被征收人以其他理由拒绝回迁的,征收部门和征收实施单位不承担逾期责任并不再发放过渡费。

此外,《征求意见》还对按签约方式签订协议的计算补偿安置办法和搬迁奖励办法、分户补偿及评估办法、停产停业损失补偿办法等进行了明确。对无产权房屋的征收补偿原则上以福州市勘测院历年的航拍图(矢量图)为依据,经权利人具结并经村(社区)、镇(街道)确认并公示无异议后,根据建设年限区分处理。值得一提的是,超过签约期限搬迁,将不享受规定的一切奖励及优惠政策。

(福州日报记者 王玉萍)


相关新闻

上下杭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征求意见出台

20多处安置点7种房型可选

本报讯(记者吴静)昨日,记者从台江区政府获悉,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征求意见日前出台。

根据《关于福州市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用地项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征求意见的告知书》,征求意见期限自2013年8月26日至2013年9月25日止。被征收人如需提交意见,应在该期限内以书面形式提交给房屋征收实施单位福州市台江区征收工程处。

产权调换房面积从45-135平方米

据了解,该项目征收补偿对象及方式为,凡本征收范围内的被征收人列入征收补偿对象,被征收人的房屋所有权证或国有公房租赁证作为征收补偿计户依据。征收补偿方式为货币补偿和产权调换相结合。其中,货币补偿是指,具有合法产权的被征收人按确认的房屋合法建筑面积实行货币补偿,由被征收人自行解决安置用房。而产权调换是指,根据被征收房屋确权面积增加10%的公摊面积(最多不超过10平方米)后就近上靠标准房型,或根据被征收房屋补偿金额除以产权调换房屋对接价所得面积就近上靠标准房型。就近上靠标准房型安置增加的建筑面积不足7平方米的,可增房15平方米进行安置。产权调换房屋的安置房型分别为45、60、75、90、105、120和135平方米。

据该区负责人介绍,目前被征收房屋属于以下情形只作产权调换,不作货币补偿:被征收私有房屋的共有人或被征收公有房屋的各使用人对安置方式的选择达不成一致意见的;被征收房屋产权有纠纷、权属不清或产权人下落不明的;被征收房屋设有抵押权的,抵押权人和抵押人未重新设立抵押权或抵押人未偿清债务的。

同时,《征求意见》对营业性用房的补偿安置进行了明确规定。被征收房屋所有权记载的性质或用途为营业性店面的,可按营业性店面进行补偿安置。若被征收房屋改作营业性用房未经规划部门批准、房产登记机构确认,持有工商营业执照或税务登记证明,在签约期限内签订补偿协议并搬迁的,对沿街底层第一自然间(进深按房屋的结构确认,但最多不超过6米)可依据规定进行补偿。在签约期限内未达成补偿协议的,一律按原房用途进行补偿。

当然,在签约期限内搬迁,经认定营业性用房的,其征收补偿款可用于购买住宅安置房,但购买住宅安置房的面积最多不超过认定的营业性用房面积的3倍。非公益性用房的附属物只能货币补偿,不作产权调换。


设有20多处安置地点

本次该地块产权调换地点目前初定有,现房:“红星苑一期”、“光明港苑”、“鳌港苑二期”、“鳌港苑三期”、“桂园怡景”、“上海新苑”、“翁排龙祥小区”、“建中小区”和期房:“浮村佳园”、“螺洲新城”、“霞镜新城”、“东鼓新城”、“首山丽景”、“盖山新苑”、“横屿组团”、“东升新城(万里星辰)”、“象峰新苑”、“鹤林二期”、“联建新苑”、“江夏小区”、“紫阳新苑”、“新港苑”。据悉,这次调换房为期房的,过渡期限36个月。

《告知书》明确了搬迁补助办法:被征收人或其直系亲属为五保户、低保户、孤寡老人的,给予每户3万元的装修补助。

如,住宅房屋的被征收人在签约期限内搬迁的,按其确权住宅建筑面积一次性给予50元/平方米的安家补贴;住宅搬迁补助费按确权建筑面积15元/平方米;非住宅搬迁补助费按确权建筑面积20元/平方米,搬迁补助费不足1000元的按1000元计算。

而选择期房产权调换进行安置需自行过渡的,其临时安置补助费(过渡费)按确权建筑面积每月10元/平方米(原面积不足30平方米的按30平方米计算)。

此外,《告知书》还对停产停业损失补偿办法进行了明确。因征收非住宅房屋造成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助标准,根据生产经营者近三年的年平均净利润确定,生产经营期限不足三年的,以实际生产经营期限的年平均利润确定。停产停业期限,一般按不低于半年计算。生产经营者承租房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依照其与被征收人的约定分配停产停业损失补助。

对无产权房屋的征收补偿原则上以福州市勘测院历年的航拍图(矢量图)为依据,经权利人具结并经村(社区)、镇(街道)确认并公示无异议后,根据建设年限区分处理。超过签约期限搬迁,将不享受规定的一切奖励及优惠政策。

(东南快报)

  三捷河上的码头早已废弃,不过百年前这里可能是中国最繁忙的水运码头之一

东南网8月26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李熙慧/文 王浩志/图)来到福州上下杭,从延平路的小巷子穿过,会看到一条似要枯竭的内河。然而百年前,这条三捷河却是福州商人们的“财源河”,潮水两头涨,来自东南亚各地的商品、货物顺着水路进进出出,为“掌柜们”带来丰厚的利润。而在桥的另一头,张真君祖殿内,则供着昔日商帮心里的“商神”,终日香火袅袅,商人们将这里当成福地和聚宝盆。

当时,陆运交通并不发达,上下杭街区正好密布着内河,与闽江连通,形成了重要的运输水系,其中三捷河航道和济南河航道最重要,但济南河已经消失了,只有三捷河依旧蜿蜒在街区内。至今这里还能找到多处运河、古桥、古码头的身影。张真君祖殿大殿对岸,就有一个用方块石砌成的台阶式道头。81岁的刘先生住在附近,他说,这叫“圣殿君道”,边上还有“水巷道”、“桥头上道”。“这些道头供人挑水、洗涤,主要是供船舶靠岸、装卸货物的。”老刘说,1995年三捷河截弯取直、砌驳岸后,这些道头功能消失了。

再往前走便是陈文龙纪念馆,“水部尚书”陈文龙是南宋状元,也是水上航行安全的庇护神。

河道上的古桥,河边的古庙、会馆和东倒西歪的木质商铺,依稀为你还原出旧时模样。按照规划,上下杭街区将恢复原来的旧景,将三捷河作为今后的休闲旅游带,恢复游船码头、商货码头,但“殿前河水两头涨,财源滚滚随潮来”的景观恐怕是难以再现了。


古老的星安桥显得那样的不起眼,忆当年,桥的两头商号会馆云集,是上下杭最繁华之地


建于清嘉庆年间的三通桥,是三捷河上保存最完好的最大石拱桥,见证着上下杭百年商贸兴衰


  省轮船总公司旧址。当年上下杭商货进出多靠水路


  浓荫遮蔽下,古桥余韵犹存

  张真君祖殿大门上一对门神形神兼备。从大门望去,是百年前有名的永春会所

东南网8月23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李熙慧/文 王浩志/图)“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如果时光倒流百年,在福州上下杭看到的将是满目繁华。但百年后的今天,那些响当当的商户、宅院已是风采难觅。如果说三坊七巷是达官贵人汇聚之处,那么上下杭毫无疑问是百年前福州的CBD(中央商务区)。

隆平路57号,是一座略显破旧的三层民居。66岁的倪传桦坐在大厅内,向记者介绍老宅的一梁一木:立柱由树龄上百年的杉木中心部分制成,窗户上的花玻璃全是法国进口的,雕刻装饰用的都是金丝楠木……


  百年前,上下杭是福州的CBD

倪传桦的介绍显得轻描淡写,但记者却从他的描述中依稀看到了当年这个家族的辉煌显赫。他出生在此,手里还留着爷爷从清朝传下来的地契。身为一名“土著”,很多人都和他说,爷爷留下的这栋老宅,是上下杭街区内最漂亮的一栋。如今,宅子一分为二,一半是天益板材行后人居住,一半是咸康参号后代居住,两家分别是当时上下杭木材和药材业响当当的大老板。

“咸康参号”就在旁边,大门正对下杭路,它曾是与回春、四省、华来齐名的福州四大药行之一。“老虎剥皮剔骨、龟甲制作,那时常见,现在都像梦似的。”倪老先生仍记得小时候见到的这些稀罕事。

现在的参号,已经租给一家打印厂,灰色的大门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倪传桦的住所是上下杭最精美的老宅之一,一梁一木都十分珍贵

资料显示,上下杭历史街区自明代起至民国时期,汇集了各种商铺、商会。

然而繁华终会落尽,各类商号经历了公私合营等变革之后,不少宅院改建成宿舍和工厂,年久失修加上各种搭盖,老宅渐渐失色。

“老院子要是能像三坊七巷那样修就好了。”中孚药行后代陈先生说,只愿双杭能繁华重现。


清晨6点,一个板车师傅拉着老婆路经下杭路,在老宅的衬托下,时光仿佛倒流了几十年


  文昌阁二楼


  老福州市工商联内的庭院

  61岁的老郑(中)从小随父母租住在下杭路192号,常邀老友品茶聊老宅往事

东南网8月22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李熙慧/文 王浩志/图)夏日的清晨,下杭路192号,61岁的老郑像往常一样,邀上老友来自家大宅院,摆出八仙桌泡起茶来。穿堂风阵阵袭来,他忍不住深深吸几下,好不舒服,这里是他的纳凉胜地。

下个月,他就要搬家了。上下杭历史街区房屋征收的消息已经发布,说了20多年的改造这次是动真格的。这些天,老郑每天都邀请老邻居们来这里坐一坐,泡泡茶聊聊天,回忆儿时的趣事。有时候就坐在屋檐下发发呆,享受着悠闲岁月。


  73岁的老吴是地道的上下杭人,从父辈开始就租住在此开店

“我一家在这里住了50多年,不过没有产权证,房子是单位的。”老郑说,3岁时一家人搬到这里就没动过。小伙伴们满街跑着玩捉迷藏,庭院深深,随便藏到哪儿,都很难被找到。街上一分钱一串的杨桃片,便是心里最惦记的美食。这一切,仿佛就在昨天。


  老林早已搬出上下杭,但每天都回来串门,他说,自己的生活还寄托在这里

进入192号大门,头顶上两盏大红灯笼,调高的前厅,雕梁画栋的装饰,让人依旧能感受到它曾经的繁华和兴盛。老郑说,这栋宅子现在是邮电宿舍,分给职工居住。修建者是有名的黄恒盛家族,这个家族在清朝末年经营着全福州最精美的布料。这栋三进深的房屋直通上杭路,有近120年历史。


  五岁的奇奇和三岁的琴琴是四川人,但她们都出生在上下杭出租房

“夏天的傍晚最快活。”坐在老郑边上的老林说,每一进都有一口水井,傍晚孩子们从外面疯跑回来,打出冰凉的井水冲个身子,中午放进去的大西瓜也早已“冰”好,瓜汁鲜甜一口凉到心,爽口无比,再在天井边搭个竹席、木板床,往上面一躺,比空调可惬意多了。

到了中午,下杭路134号院子里,糖酒公司宿舍大院内,家家户户都在炒菜,饭香味飘出来变成了大院的味道。孩子们互相串门,下了这家饭桌就上那家饭桌,平时有什么事,邻里也能相互照看着。“说实话,除了没厕所,没什么不方便。”


  清晨五点,下杭路上,已有小贩推车出门做买卖,他们也大都是租户

上下杭曾经是福州最繁华的商业区,昔日的大宅、商号变身为工厂或宿舍后,住在这里的人相当一部分是租户。他们几十年寄居在上下杭,当年的小伙伴渐渐成了老伙伴,今要迁离,只能静静地守着最后的老宅时光。

耄耋老人以笔代相机,给下一代留下年代记忆

  陈友荣依伯

  陈依伯的上下杭风俗画

东南网8月16日讯(海峡都市报栏目主持 吕蕴岚 黄启鹏 实习生 陈诗 许毅栋)听到上下杭老街区要改造的消息,81岁的陈友荣专门回老街走了一趟。老建筑依旧,只是再也寻觅不到当年的老店、传奇的老人和热闹的庙会。陈依伯说,很庆幸自己学了画,他将童年记忆中的老双杭倾注于笔端,创作了28幅民俗画。昨日,陈依伯向主持人展示了这些画作。

陈依伯在大庙山上福商小学(今为福州第四中学)读书,学校毗邻上下杭老街区。当时上下杭是重要的商贸集散地,贫富杂居,行业云集。陈依伯童年时常流连于老街上的商行、作坊、摊点,直到老年,那些记忆仍非常鲜明。大庙山有块“登高石”,旧时每逢重阳节,福州人扶老携幼,成群结队去大庙山登高。这一天,通往大庙山的上杭路和延平路两侧,摆满摊点,极受小孩欢迎。他将这一场景画成了《大庙山登高》,重现当年的盛况。

纸伞店、布行、鞭炮行、双杭救火会……陈依伯说,当年没有相机,但他的画给自己,给下一代,留下了年代的记忆。

年底前动迁,共3210户,将保留部分“原住民”

  生活在上下杭的许多老居民,仍保持着老福州的生活方式

东南网8月13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阙文龙 文/图)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旧屋区改造,计划年底前将进场动迁。福州市土地发展中心昨日透露,该地块拆迁选址面积271.42亩,总户数约3210户,实行异地安置和货币补偿,征收费用初估约45亿元。这也是今年福州中心城区面积最大的拆迁地块之一。

记者获悉,《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明确了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四至范围,也就是说,在这个范围内的旧屋区将拆迁,即:北至延平路、学军路;东至中亭街西侧三通路;南到中平花园北侧、中平路;西至隆平路、白马南路,面积8.29公顷(如上图)。

记者了解到,2007年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启动了3000多户1万多人的大搬迁,由于“原住民”绝大部分被搬走,缺少老福州人的生活气息。今年6月底,在福州举办的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保护同盟年会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张之平曾对朱紫坊、上下杭保护改造提建议:要尽量少拆,多保留老建筑,尽量多保留“原住民”。在这次上下杭地块的征迁中,有关规划专家也表示,上下杭有可能要保留一些原住的老福州人,以免变成“死城”。

记者了解到,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将对没有价值的破旧房屋和违章搭盖的房子进行拆除。目前上下杭内居住着许多外来人口,必须腾空,因此现在居住在上下杭内的绝大部分居民将搬迁,将保留一些老福州“原住民”。具体的搬迁户和补偿办法,以房管部门最后公布为准。目前福州市房管局已批复6个异地安置房源,包括首山丽景、联建新苑、江夏小区、东升新城(万里新城)、双湖新城、螺洲新城等。

下杭全景

福州新闻网讯 记者9日获悉,我市2013年进行旧屋区改造项目为119个,其中包括7月25日已启动的上下杭旧屋区改造项目。目前,已有68个项目进入房屋征收阶段,征收旧房1.99万户约358万平方米。

119个旧屋区改造项目中,鼓楼区20个、台江区22个、仓山区26个、晋安区43个、马尾区8个。仓山区已出台2013年~2015年和2016年~2020年改造计划,重点针对地铁沿线、奥体中心、海峡会展中心、火车南站周边等四大片区,福峡路、二环路、三环路等3条主干道沿线,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等重点区域周边,以及城中村等进行改造。

根据福州市“十二五”住房保障规划,未来3年,福州市将为城区旧屋(棚户)区改造、公共租赁住房等项目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助推福州新一轮旧屋(棚户)区改造步伐,完善福州住房保障体系。

(福州日报记者 祁正华/文 俞松/摄)

福州新闻网讯 市土地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6日做客《政风行风热线》,回答市民关于土地收储、房屋拆迁、安置项目进展等方面的问题。

金山绿轴地块正在办理报批前期手续

问:葛屿安置地项目为何逾期动建?

答:葛屿安置地项目选址面积121.4亩,实用地94.82亩。早期由金山房地产公司负责选址、报批,并建设安置房,安置金山片区(八期)统征地的拆迁村民,后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完成土地报批,导致安置房未能按期建设,村民长期逾期安置。

去年9月,该项目获省政府用地批文。我中心立即拟定征地协议、留用地协议,开展土地补偿工作,并委托仓山区拆迁工程处实施项目用地上的房屋征收工作。仓山区计划本月进场,开展拆迁工作。

考虑到被迁村民在外过渡时间长、部分村民租房困难的情况,我中心调剂50套福湾新城现房给仓山区,由仓山区统筹安置部分村民。

问:金洲路有一块土地发展中心的收储地,成了两家渣土车公司的停车场,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答:该地块由仓山区金山街道负责管理使用。经现场勘察,该地块内两家渣土运输公司的渣土车已清退,剩余办公用房等仍在使用。该地块后侧空地堆放了部分建筑材料。目前,我中心已要求金山街道进一步加强该地块的管理。

问:霞镜村拆迁进展如何?

答:霞镜村主要涉及奥体14#地,已完成土地报批,近期将由仓山区安排进场,开展拆迁工作。

问:金山绿轴地块为何还未启动拆迁?

答:由我中心负责收储的原金山绿轴地块,正在办理报批前期手续。待土地批复后,将由仓山区安排房屋征收工作。

问:金山生活区九期天鹅湾小区与融晟红郡小区之间道路规划建设问题何时解决?

答:两个小区之间的道路已确定施工单位,因尚未交地,无法及时建设。目前施工单位已进场,完成后半段长约200米的道路施工,前半段道路也开始污水管网施工。

问:金山生活区九期融晟红郡小区北侧规划道路何时开建?

答:这条道路已委托相关单位负责代建。根据拆迁交地进度,施工单位已修通北侧(金洲南路—闽江大道)凤冈路段。目前,(建新大道—金洲南路)凤冈路段因未完成拆迁交地,暂时无法修建。


上下杭地块拆迁拟10天后出具评估报告

问: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地块拆迁进展情况如何?

答:该地块选址面积271.42亩,总建筑面积约35.9万平方米,总户数约3210户,征收费用初估约45亿元。市房管局已批复该地块异地安置房源,包括首山丽景、联建新苑、江夏小区、东升新城(万里新城)、双湖新城、螺洲新城等。8月1日,评估公司已进场进行区位评估,预计10天后可出具评估报告。

问:苍霞旧屋区改造地块搬迁进展如何?

答:该项目选址面积128.25亩,总建筑面积约31.8万平方米,总户数2934户,异地安置房源市房管局尚未批复。我中心正在办理《房屋征收决定书》所需的前置要件,完成后将请征收部门进场实施征收工作。

问:太平汀洲旧屋区改造地块搬迁进展如何?

答:该项目选址面积356.04亩,总建筑面积约38.6万平方米,总户数3860户。我中心正在向市规划局申请重新办理选址工作。

问:原电线厂宿舍楼危房地块搬迁进展如何?

答:该项目选址面积2.91亩,约82户需搬迁。目前,已有65%的住户签订了搬迁协议。

问:五一新城地块搬迁进展如何?

答:该项目位于五一路东侧、古田路南侧,选址面积62.08亩。作为安置房建设用地,目前已向市房管局申请办理《房屋征收决定书》,批复后即进场实施征收工作。

问:烟台山历史风貌区地块搬迁进展如何?

答:该项目位于仓山区仓前街道,选址面积208.7亩,总户数约1794户,征收费用预估约15亿元。该项目异地安置房源包括联建新苑、东升工业小区、首山丽景等。目前已向仓山区房管局申请办理《房屋征收决定书》。该地块完成征收后,将转交三坊七巷管委会管理。


新花鸟市场建设工期约需一年半

问:花鸟市场何时搬迁?

答:我中心于2008年11月签约收储了民天集团下属的蔬菜批发市场(含花鸟市场)82.91亩用地。2012年1月16日,原花鸟市场地块由市国土资源局公开拍卖出让,出让面积28.14亩,福建富闽基金会以28200万元竞得该地块使用权。按出让合同约定,该地块应于两年后交付给福建富闽基金会。

新花鸟市场拟选址仓山区建新镇湾边大桥西侧,土地面积239.45亩。目前新址用地征迁工作业主单位已换成仓山区政府。据了解,花鸟市场新址工程建设约需要一年半。

问:民天酱油厂何时搬迁?

答:2010年4月我中心与福州民天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59.1亩的企业用地《土地收购合同》,收储价款1888.32万元,现已全额支付。同年,我中心又与该公司签订《资金代垫协议》,又一次性支付3111.68万元用于该公司新厂建设。该厂新址位于福清元洪工业区,目前新址建设用地尚在征地,预计建设搬迁时间约2年。

问:南方建材市场搬迁进展如何?

答:该地块位于化工路北侧,选址面积240.08亩,采用“先建后迁”的搬迁方式。由于搬迁地未确定,我中心尚未介入该地块的收储工作。闽侯县政府负责加快推进闽侯南通建材市场建设,争取2014年12月底前建成,以承接南方建材市场的搬迁安置工作。

问:福抗药业公司(抗生素厂)搬迁进展如何?

答:福抗药业公司地块位于台江区祥坂路,厂区土地面积约160亩,位于我中心“北江滨花园”900亩用地范围内。目前,该公司已将部分污染较严重的车间搬往福清江阴工业区,剩余部分年内也可迁出,计划将现有厂区作为药业科技研发中心。

(福州晚报记者 何佳媛 电台记者 高芳)

分别是福州商务总会旧址、福州采峰别墅,工期270天

  采峰别墅久无人住,显得荒凉(本报资料图)

东南网7月31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阙文龙 王浩志 实习生 李晗晶 庄桢桢 文/图)记者昨日获悉,福州上下杭两个省级文保单位——福州商务总会旧址、福州采峰别墅的保护修复工程,近日由福州市发改委批准建设,目前正在公开招标,施工单位确定后就进场施工。


  福州市工商联内八角楼十分精美

记者获悉,上下杭有7处省级文保单位:福州商务总会旧址、采峰别墅、咸康药行旧址、黄恒盛布店旧址、罗氏绸缎庄旧址、生顺茶栈旧址、张真君祖殿。其中,位于上杭路100号的福州商务总会旧址,面积约1877平方米,工程预算造价为约593万元,总工期270天;位于上杭路121号的福州采峰别墅,面积约2585平方米,工程造价为约232万元,总工期也是270天。


  上杭路上的老工商联,大门紧闭

据记载,“福州商务总会”于1905年成立,1911年,商会购买一组园林式建筑,作为商会会址。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上杭路探访。在上杭路100号,福州商务总会旧址大门紧闭。居住在上杭路的陈美华先生说,他小时候经常看到许多商人到福州商务总会办事,这个清末的园林式建筑,院子内有一座八角亭,藻井十分精美。

福州采峰别墅也不对外开放。记者获悉,它是马来西亚侨领杨鸿斌的故居,是福州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近代中西合璧的民居建筑之一。

昨一场暴雨会馆漏雨严重,市民呼吁,采取措施保护上下杭历史建筑

  年久失修的永德会馆漏水严重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3月27日讯(记者 李熙慧/文 肖春道/图)一座中西结合的永德会馆小楼,曾在福州台江上下杭的三捷河边繁盛一时。昨日福州突降暴雨,细心的市民发现原本只有轻微破损的会馆建筑,漏进来的雨水从二层倾泻而下,屋子内部多处漏雨。

昨日,租住在内的郑先生拨打本报968111热线反映,如果再不采取保护措施,这栋历史建筑可能将坍塌。

会馆几乎成危房

记者来到下杭路附近的硋埕里,永德会馆就在下杭路张真君祖殿斜对面,隔着一条三捷河。在永德会馆外,透过铁栏杆看进去,大门左右两侧的厢房上已经开始漏雨,地面都是湿漉漉的一大片。

郑先生带着记者进入到会馆内部,雨水是从二层楼直接漏下来,贴着围墙倾泻而下,围墙、地板全部被泡在雨水中。而在围墙的另一侧,房顶已经下陷,把中间的木梁都压断了一根。

泡水的围墙上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桃源翁李立斋先生传赞》,现在这块石碑因长期被雨水冲刷浸泡,上面留下了大量石灰的痕迹,无法抹擦。

郑先生说,这里以前曾是汽车改转厂,现在是清辉文化工艺厂。但是房屋年久失修,已经无法再使用,不少工人担心房屋安全也已撤离。

“这样的建筑明明是文物,怎么就没有部门来修理?”郑先生呼吁,这座会馆已经变成危房,有关部门如再不修缮可能将会倒塌。


将纳入上下杭历史街区统筹范围

福州文史专家李林洲告诉记者,会馆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分别于光绪年间、民国二十年重建。它是永泰、德化两县的陶瓷、木材等商帮集资所建。

李林洲介绍,该馆占地面积1200多平方米,纯属清代古建筑。在民国二十年重建时将清代会馆建筑中厅堂部分依原样搬建在顶层,形成中国传统建筑与仿西洋建筑叠加的独特风格。

“这栋建筑是一处登记在册的文物点。”台江区文管办王主任告诉记者,文物点还没有定级,永德会馆已经列入上下杭历史街区改造范围内。

他说,上下杭历史街区的修缮方案已经上报省市有关部门,修缮建筑的先后要整体安排。修缮工作全部由三坊七巷管委会下属的福州名城保护公司负责,暂时不能对单点进行大的动作。

包括上下杭商号建筑群、烟台山近代建筑群等

记者27日从省文物局获悉,经省文物管委会成员会议审议通过,省政府近日公布了230处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和保护范围,其中福州35处,包括上下杭商号建筑群、烟台山近代建筑群、三坊七巷刘家大院、东街正谊书院、闽侯石拱廊桥和水西林建筑群、连江黄岐海峡之声广播站等。

其中,古遗址有2处,分别是闽侯县南屿镇双龙村宋代碗窑山遗址、南通镇方山村元明时期瓜山屯兵营址。

古墓葬3处,分别是仓山区建新镇淮安桃花山唐代淮安丞相墓、连江县潘渡乡宝溪村明代尚书墓、连江县蓼沿乡广化村宋代溪东丞相墓。

古建筑22处,分别是闽侯县上街镇侯官村五代的镇国宝塔、白沙镇汤院村宋代汤院驿道、荆溪镇上洪坑村宋代云林院八角井、荆溪镇拔仕村宋代官路及摩崖题刻、尚干镇乌门村宋代庵塔、青口镇莲峰村宋代石塔、青口镇团结村宋代青圃青石塔,闽清县梅溪镇樟洋村宋代万松岭驿道,闽侯县南屿镇中溪村宋明旗山石松寺、廷坪乡上房村明代池坑溪岭亭、南屿镇南旗村水西林街明清水西林建筑群,闽侯县明清木拱廊桥(含廷坪乡流源村龙津桥、廷坪乡坑坪村坑坪桥、白沙镇联坑村远济桥),罗源县中房镇林家村明清林氏祖厅旗杆林,鼓楼区安泰街道天皇岭南麓清代高爷庙、文儒坊大光里清代陈氏民居、安泰街道乌石山东麓清代道山观、南街街道宫巷清代刘家大院、东街清代正谊书院,闽侯县南屿镇南旗村清代福垆寺,罗源县凤山镇岐阳村清代郑氏宗祠,闽清县省璜镇璜兰村清代合龙桥、梅城镇城南北大街清代文庙。

石窟寺及石刻2处,分别是闽清县云龙乡际上村宋至清代石刻群、永泰县白云乡白云村宋至清代姬岩摩崖石刻。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6处,分别是台江区上下杭街道清至民国上下杭商号建筑群、仓山区烟台山清至民国近代建筑群、马尾区魁岐村福建协和大学建筑群、仓山区对湖街道上三路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旧址、鼓楼区鼓东街道中山路冶山古迹旁泉山仁寿堂、连江县黄岐镇海英村畚箕山东坡海峡之声黄岐广播站。

(福州晚报记者 綦芬)

  上下杭老街区(资料图)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2月27日讯(记者 李熙慧/文 包华 王浩志/图)昨日,记者从文物部门获悉,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单已出炉,新增230处。福州上下杭、烟台山两大历史街区的古建筑群,整体升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咸康参号、黄恒盛布店、罗氏绸布庄、美国领事馆、汇丰银行福州分行、英华中学小礼堂……这些老福州耳熟能详的建筑,今后将得到更为妥善的保护。


  烟台山的石厝教堂(资料图)

两大历史街区保护修复各有侧重

据了解,福州市此前已启动上下杭、烟台山部分文保单位的修复。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总占地约417亩,其中核心保护区约250亩,是清末至民国时期福州商业最繁华的地方。烟台山历史风貌区,保护与改造核心区总选址约208.68亩,这里有大量使馆建筑、教会建筑,也有福州民族手工业建筑代表。

专家介绍,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烟台山几乎位于一条中轴线上,体现福州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貌与社会形态。


  上下杭的老建筑

记者昨日走访下杭路时看到,不少老房子里还住着居民,他们对建筑保护升级并不知晓。但保护改造临近,街巷里不时有喜欢老建筑的市民走街串巷拍照、绘图。

据介绍,此次公布的文保名单,对每一座历史建筑的布局、历史沿革以及保护范围都进行了描述划定,保护修复时将按此执行。此外,上下杭、烟台山虽然同为历史街区,但特点不同。上下杭建筑将采用“以线带点”的模式,进行保护修复;烟台山则计划采用“以面带点”的模式,进行保护修复。


  上下杭街巷里的古井,见证了这里的百年历史

南屿水西林古街拟申报国家级文保

此次省级文保名单中,还有一处也备受瞩目,那就是位于闽侯南屿的水西林古街。

水西林古街是明清时期福州官宦府第建筑群的典型实例。古街建筑从明代一直延续至今。由明代进士林春泽宅、其长子明进士林应亮宅、次子林应宪宅、长孙林如楚宅及其后裔宅、旗峰林公祠等6处建筑组成,坐西向东,临街排开,占地约10000平方米。此次,古街升级为省级文保建筑,住在里面的林氏后人,特别引以为荣。


  闽侯水西林古街

“林氏家族几百年起起落落的故事,都快被大家遗忘了。”82岁的林振华老先生说,水西林古街曾经非常辉煌,明正德年间进士出身的水西林人林春泽,身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六朝,一生颇为传奇。

“水西林古街修复已经启动,计划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闽侯县博物馆曾江馆长说,当地居民保护意识强烈,修复文本已经在设计中,将按照文物修旧如旧的原则,分期分批抢救修复水西林古建筑群。

精美的石柱衬出雄伟的石门,而坐靠在门洞边的老人,则让人感觉时光仿佛凝固了

台江上下杭地区是福州传统的商贸区。自明代中叶发轫,至民国则臻于鼎盛。彼时,虽然上、下杭附近河不宽、桥不广,两街路不长、街狭窄,但这里却是万商云集,各种商行、店铺、行栈、公司,鳞次栉比,人来客往,门庭若市,久负盛名,各大富商竞相置业于此。可谓市列珠玑,户盈罗绮。有诗为证:“城廓南有市,灯火夜眠迟”。


  刻在墙板上的“文昌帝君阴隲文”,依然养眼

然而,随着物换星移,这里已是沧桑巨变:曾经“圣君殿水两头涨”的星安河,不再有商船云集的繁荣景象;藤萝以闲适的心情,在老屋“前额”上织着一帘幽梦;精美的石柱衬出雄伟的石门,而坐靠在门洞边纹丝不动的老人,则让人感觉时光仿佛凝固了。张真君祖殿前,沐着阳光,虔诚的守护者在小狗的陪伴下正静静地折着供奉用的花朵;走过墙面斑驳的汤房古巷,你会感觉仿佛走入岁月深处;褪尽华彩的老街、古朴的屋子、精美的雕饰以及隐于院落深处的假山与楼阁宠辱不惊,一任时光游移,却生成了多少人寻幽觅古的梦……

读者陈奇摄影报道

作者简介

陈奇

陈奇,1961年出生于福州。高级讲师。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华全国摄影工作者协会会员。迄今已出版和发表小说、诗歌、散文、童话、杂文、评论等各类作品300多篇(部),200多万字。喜欢摄影,追求图片意境和思想内涵。


 

物换星移,唯剩空庭芳草唯剩空庭芳草


  藤萝在老屋前织着一帘幽梦藤萝在老屋前织着一帘幽梦


  上、下杭古民居与不远处挺拔的高楼遥相呼应,反映出沧桑巨变


  一对夫妇走在古老的上、下杭街巷上

 

  “门在水边,水在门边”,这就是台江。

温柔的闽江水赋予她秀逸的气质,旖旎的江滨大道为她披上碧绿的飘带,流光溢彩的夜景增添了她的妩媚。

但台江的美,不只是“水边”风景独好,更有“门内”发展的日新月异。近年来,台江区不断优化城区空间布局,全力加快“三旧”改造步伐,全盘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升城市生态品质。昔日的老城区,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江滨景观带升级 街巷楼院披靓装

去年12月14日,闽江北港驳岸整治一期工程先行先试段正式开建。今年内,作为福州金外滩的闽江北港将绚丽升级,打造集外滩生活、健身观光、休闲旅游、都市景观廊道、水上游览航道和城市夜景景观带于一体的滨江景观带。一期工程先行先试段岸线全长3.247公里(不含已建的滨江休闲广场),总面积约6.7公顷,项目预计投资1.276亿元,分为苍霞段和二桥至三桥段,共设置10个主题景观区、68个景观节点。工程将先进行水利部分的驳岸施工,预计今年6月前完成,沿岸的园林景观及灯光夜景建设将同步进行,预计今年内完成。

在江滨景观带“美容”的同时,台江的五一南路、东二环路、国货路、安南路、台江路等几条道路也在悄然“变脸”。通过立面改造和景观整治,沿街的老建筑脱去旧“衣裳”,换上了时尚“靓装”。违章建筑、楼顶广告、吊挂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具有现代风格的屋顶装饰构架、壁柱、空调罩、隔栅等。道路夜景灯光也改成以泛光照明为主,形成了清新、精致的街景效果。据悉,这几条道路沿线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力争在春节前完成,让老百姓住“新房”迎新年。

去年9月,台江启动环境综合整治900天大会战,以“一江两区三路四河”为重点全力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目前,已完成120天整治任务,道路交通建设、居住环境整治、水系综合治理等八大任务取得初步成效。光明港一支河、瀛洲河、达道河等6条内河综合整治工程全部竣工验收;宁化路、透龙路等7条道路完成拓宽改造,西洋里、排尾弄等16条小街巷完成整治,城区路网进一步完善;福瑞新村、桂园怡景等首批10处拆墙透绿工程提前完成,同德园、横街巷新村等11个无物业小区整治完毕;新增城市公共绿地109亩,完成五一路、台江路等5条主次干道花化、彩化,“一路一风景”改造工作初现成效。

今年内,台江区还将完成白马路、安南路、北江滨大道、西二环路等11条主次干道沿线景观综合整治;完成西洋里、黎明二支路、兰花路等主次干道改扩建及浦尾巷、荔枝弄、奋斗里等11条小街巷改造任务;花化、美化六一路、八一七路、江滨大道等重点路段,打造交通路等拆墙透绿一条街;继续推进闽江北港驳岸整治一期工程先行先试段,以及白马河、三捷河、东西河等沿线综合整治工程,构筑优美的水系轴线景观带。此外,还有51条市政道路列入市里路网改造计划,包括支前路、隆平路、下杭路等,总投资达9129万元。


改造500亩旧屋区 启动上下杭房屋征收

去年,台江区旧屋区改造步伐加快,基本完成了鳌光路、斗池路、台五小、台六小教育预留地等4个地块的房屋征收任务,全面启动光明港台江段、琯后街及二开关厂等地块征迁工作,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前期工作扎实推进。

与此同时,台江区在白马河沿线浦西村、江墘下地块启动全省首个房屋“模拟征迁”试点工作,积极配合市土地发展中心做好海峡金融商务区扩区地块的房屋征收和土地收储工作,努力做到依法征迁、和谐征迁。保障房建设加快推进,鳌港苑三期、红星苑一期顺利竣工交房,上海东新村危旧房改造项目安置房上海新苑实现主体结构封顶,城区面貌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宜居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今年,台江区将继续加快“三旧”改造步伐,突出改造的力度、广度和速度,努力改善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安心、更放心、更舒心。年内,该区安排实施高桥西路、江滨路苍霞段绿化带等10个地块、约500亩改造任务。加快推进浦西村、江墘下等改造项目,全面启动上下杭片区内房屋征收工作,完成红星苑二期地块征收改造。抓紧办理南公园改造前期手续,适时启动南公园改造,谋划万(象)宝(龙)商圈地下空间开发、二十五中周边地块改造等工程。加快福机新苑等一批保障房建设,力争新港苑主体结构封顶,红星苑三期、上海新苑交付使用。加快推动海峡金融商务区扩区收储和闽江北岸中央商务区二期地块征收工作,进一步拓展城区发展空间。


试点环卫市场化管理 提升城区生态品质

去年10月底,洋中街道、后洲街道分别与福州市安马环境服务有限公司、杭州佳好佳清洁有限公司签订保洁服务承包合同,台江区环卫市场化管理试点工作的由此拉开序幕。

据介绍,此次试点主要对保洁范围、保洁方式、保洁时间等进行改革。原来由街道管理的主次干道、社区管理的小街巷以及园林部门管理的绿化带、部分物业公司管理的公共通道,现在全部纳入市场化清扫保洁范围。在保洁方式上,由机械设备辅助人工进行清扫,提高了清理夜市油污和“牛皮癣”的能力。在保洁时间方面,主次干道保洁时间由18小时增加到19小时,小街巷保洁时间由8小时增加到16小时。主次干道、新村楼院、背街小巷的保洁水平大大提升,受到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试点环卫市场化管理只是台江区加强城市管理、不断提升城区生态品质的举措之一。去年以来,台江区积极落实市容环境长效化、网格化管理,集中整治乱张贴、占道经营、违法建设等城市管理顽疾,依法拆除违法建设面积8500多平方米,“市容六乱”“五小”店等8个专项整治取得较好成效。完善饮用水源安全体系建设,完成敖江塘坂水源与东南区水厂的水源管道互通。围绕实现“水清、河畅、路通、景美”目标,加强水污染整治,扎实推进内河截污工程,内河沿岸企业全部排污接管。启动空气自动监测工作,增设PM2.5大气自动检测设备,环境监测机构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去年以来,台江环保部门共处理各类环保信访件1030件,办结率100%。

今年,台江区将继续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按照“精心、精细、精品”要求,探索城市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完善“数字城管”系统,形成以街道为单元的网格化城市管理机制。扎实推进内河截污工程,强化水源保护和空气质量监测,不断完善环境监管网络。进一步推动环卫体制改革,推广环卫清扫保洁市场化试点工作,完善市容环卫管理标准和考评细则。推进生活垃圾收运方式改革,解决垃圾收集运输过程二次污染问题。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广先进节能技术。深化榕城古街、花鸟市场等传统商圈及公交站点、校园周边等重要节点的环境治理,突出抓好影响群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点环境问题治理,有效监管与查处垃圾焚烧、环境噪声、工地粉尘、餐饮油烟等事关民生的环境问题,全面提升城市环境水平。

(福州日报记者 杨莹/文 郑帅 朱明亮/摄 通讯员 陈晓)

9日,市长杨益民带领市直有关部门领导赴台江区调研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复工作开展情况。

上下杭地区位于福州城市中轴线南端、闽江北岸,是福州市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街区,形成于北宋年间,此后经历了多次历史发展与变革,清末至民国时期商业崛起,成为福建省内著名的商贸区域。调研中,杨益民一行实地察看了古田会馆、大庙山、龙岭顶武圣庙、高氏文昌阁、建宁会馆、采峰别墅、工商总会旧址、南郡会馆、陈文龙纪念馆等历史遗存。

杨益民指出,上下杭地区是福州近代史发展的重要见证,是闽商发祥地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实施保护修复工程,既是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的需要,也是改善区域内群众居住生活条件的需要;既是文化工程,更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他要求,要在认真总结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复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掘上下杭地区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加快推进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复,进一步彰显福州历史文化名城魅力。要广泛听取专家和群众的意见建议,认真修改完善保护修复规划,为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提供科学规划指引,高水平、高标准做好保护修复工作。要集中力量,齐心协力,分工协作,进一步加快保护修复各项工作的步伐。要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将街区保护修复与改善群众居住生活条件相结合,切实做实做好征迁安置工作,赢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市领导郑建闽参加了调研。

(福州日报记者 朱毓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