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5月29日,本报热线新闻版曾刊发《别让这里的文化传承出现断层》一文,呼吁对富有文化底蕴的福州南公园进行保护改造。该文见报后,不少读者纷纷来信来电,表示在福州不仅南公园,上下杭街区(又称双杭街区)、烟台山等地也极具文化保护价值。今日,本报推出系列文章第二篇,带您走进台江区上下杭街区。
福州市工商联旧址。
南郡会馆的门牌被电线遮蔽。 东南网-福建日报7月4日报道(记者 郭政 实习生 李佳伦 文/图) 据“百度百科”,双杭街区位于福州台江区中部,东起小桥头、水巷,西至三保街、大庙路,南以星安河与苍霞街道隔江相望,北到大庙山龙岭顶。 另据《福州双杭志》记载,双杭街区以上下杭街为主,包括潭尾街、延平路、隆平路、大庙前等。一些专家表示,广义上中平路也应纳入。 近日,记者沿着台江区中平路进入双杭街区。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咸康参院完整地保留着石刻牌坊。 现场走访: 老建筑旧民俗如珍珠散落 进入中平路,记者就看到一座古朴建筑,上书“中平旅社”,现如今已成民宅。隔壁是“浣花院”,据一老人讲述,这里曾是商贸繁荣之地。 前行,省轮船总公司旧址就坐落附近。在其对面,一座旧宅门上,写着“武状元黄培松故居”。 从中平路插到隆平路中段,转入星河巷,一座“观音庵”内,诵经声不绝于耳。往前,星安河上,“市级保护文物”星安桥出现在眼前。 走过星安桥,来到张真君祖殿。据介绍,此殿始建于宋代绍兴年间,昔日商帮奉张真君为“商神”,香火绵延至今。前行便是陈文龙纪念馆,“水部尚书”陈文龙是南宋状元,作为水上航行安全的庇护神,至今受到水上商贾和居民景仰。 前行左转,来到下杭路。这条路聚集了不少昔日国有工厂,如原福州衡器厂、福州第八塑料厂等。沿下杭路南行,一座红砖建筑“南郡会馆”伫立路边。附近居民称,该会馆在清末由闽南籍商帮集资建造,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如今这里成了幼儿园。继续向南,老铺“咸康参院”完整地保留着石刻招牌。 走到下杭路南端向西,就到了上杭路。路口,一座古建筑门上招牌面目全非,路人表示,这是旧时“元大颜料行”,它见证了台江颜料业鼎盛时期。 往前,来到“建宁会馆”,如今这里已成居委会。继续前行,经过一座欧式建筑,一名李姓老人介绍说,这里占地4亩,曾为银行,主人是爱国人士,后移居海外。银行遗址前不远,一座建筑大门紧锁,门牌上书:福州市工商联。 走到上杭路中段向西,登上大庙山。居民介绍,历史上台江一带常遭水淹,唯独大庙山龙岭顶安然无恙,商贾纷纷在顶上建厝。如今,岭上保留着不少木头民房,民房边的“武圣庙”只有一堵外墙,主建筑已不复存在。 在4个小时走访中,油灰店、修钟表店等各种传统工艺店及风味小吃店不时呈现在记者眼前。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建于乾隆年间的星安桥还在使用。 文化探寻: 此地见证闽都商贸文化 6月21日,《福州双杭志》主编、福建文史馆馆长卢美松向记者讲述了双杭地区的历史。 据介绍,宋代之前,双杭地区大部分为闽江水域。北宋元祐年间起,大庙山南麓、西麓逐渐从水域拓出,成为冲积平原,称双杭或上下杭。 双杭地区商业崛起于明代。清代中期至民国初年,此地成为辐射全省、沟通海外的商品集散地,聚集了260多家商行,经营物资多达500多种;金融业兴旺发达,各类金融机构云集,东南银行、中央银行福州分行等先后在此设办事处及分理处,私营钱庄兴盛时达110多家,成为当时的金融中心。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双杭地区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公私合营,这一带成为众多商业公司批发站、货栈、仓库的集中地。 卢美松表示,双杭地区是闽都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福州商贸文化的历史见证。 “上下杭虽日渐凋敝,但建筑文物、市井民俗具有很高保护价值,好好改造,不亚于三坊七巷。”福建省卫理律师事务所的唐福乐长期关注上下杭街区文化保护,曾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据其介绍,双杭地区有14个旧时商业会馆。这些会馆“馆庙”结合,雕梁画栋,漆金涂丹,牌匾纷呈。其中,建宁、寿宁、南郡等会馆面积达1500平方米以上。至今保存较完好的是福州商务总会旧址,主体框架基本保存的有浦城会馆、建宁会馆等6个会馆。 这里宗祠民居风韵犹存。许多民居屋檐上、窗棂上仍保留着雕花图案。市、区级文物陈文龙尚书庙、张真君祖殿、观音庵保护良好,曾氏祠堂、杨鸿斌故居、武状元府黄培松故居等主体建筑尚在。此外,许多传统工艺、传统小吃及市井民俗,亦得到很好传承。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暂无规划: 何妨听听来自民间的声音 2009年,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曾提及:“大力弘扬闽都文化品牌,争取启动上下杭、大庙山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改造。”然而,3年过去,未见下文。日前,记者从即将接手上下杭改造的福州市三坊七巷管委会获悉,该街区改造尚处调查摸底阶段,暂无具体规划。 对于双杭地区改造,不少市民各抒己见。 唐福乐提议,规划方面,以二横(上、下杭街)、一纵(隆平路到龙岭顶)、一山(大庙山)、一河(星安河)为中心,以建设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为目标,编制规划;文物保护方面,明确文物保护等级、范围、地点,保护有价值的名人故居、会馆祠堂,防止大拆大建。 他建议,改造应凸显商贾文化、会馆文化,建议将福州市工商联原址修复成“闽商园”,在上杭街打造“会馆一条街”、“金融一条街”,尽快修复保护上杭街的商务会馆、名人故居、行栈钱庄;凸显神缘文化、民俗文化,沿星安河,把张真君祖殿、陈文龙尚书庙、观音庵打造成对台旅游的重要基地;保留市井民俗,沿隆平路到龙岭顶,修复保护各大药行,重设传统小吃老铺。 “三坊七巷的文化在深宅大院里,而双杭地区的文化就在马路边。”福州老建筑爱好者网友“小飞刀”如是说。 他建议,保护和改造双杭街区,政府应不以售地开发、出租店铺、收门票等盈利手段为目的;政府应负责疏散过密人口,改善基础设施,保留历史痕迹;应修旧如旧,不要设计打造一条全新仿古街;要保留市井味,如福州老式民居柴栏厝、传统工艺店和小吃店,不宜大拆大建,应微循环改造,政府可在控制整体风貌及建筑高度基础上,协助业主自行维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