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东南网4月1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项裕兴通讯员李远明) 眼下,省重点项目——三明金明稀土有限公司正全力推进年产1000吨三基色荧光粉项目生产线建设,准备10月投产。这家三明着力扶持的稀土企业,将最终建成年产1万吨稀土分离、3000吨稀土金属、1000吨高性能发光材料、6000吨钕铁硼永磁性材料等

深加工产业链。今年,三明重点培育49家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目标594亿元,约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0%。

三明是老工业基地,近年来,随着交通区位条件的明显改善,一批重点产业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园区平台空间日益拓展,为产业龙头的培育、引进、壮大提供有力支撑。去年,全市产值达5亿

元以上的工业企业有73家,产值达4亿-5亿元的工业企业有37家。

老基地如何增添新活力,焕发新风貌?三明切实落实全省产业龙头促

进计划,围绕拓展延伸冶金及压延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矿产深加工产业、林产加工产业、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等6条特色产业链,着力培育壮大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其中冶金及压延产业链方面,重点扶持三钢集团、小蕉实业、三明天尊不锈钢、福建瑞奥麦特轻金属等骨干龙头企业,瞄准建筑桥梁结构、造船、机械、压力容器、石油管线等行业需求,开发高附加值高端产品。

三明建立了龙头企业发展协调联动机制,强化分级管理、分类指导,市级重点支持10亿元以上企业,各县(市、区)重点支持5亿元以上企业,形成梯度发展态势。

同时,三明打破行政主导和部门分割,建立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创新项目承担机制和“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品种的联合攻关和推广应用,加快推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品牌创新、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对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落户、子女就读予以重点保障,支持各类职业院校与龙头企业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取消、下放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事项落实到位,简化审批流程,全面推行网上审批。

南平: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东南网4月1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辉) 南平市经济相对后发但生态优势突出,如何以现有的龙头企业和龙头产业为依托,推动新型工业化?本报“抓龙头兴产业”的报道在当地引发热烈关注。南平市有关领导表示,将在产业梳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走出具有闽北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打造龙头产业,必须摸清家底。南平市组织企业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和骨干企业的认定工作,推荐104家企业申报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初步认定。经过摸底,南平市对21个传统产业进行梳理筛选,确定绿色食品、旅游养生、机电制造三个千亿产值的支柱产业,生物技术、竹加工、纺织箱包、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五大重点产业,形成“5+3”的产业发展格局。同时,发挥行业龙头、重点工业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推动产业集聚度和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逐步提高。

针对融资难题,南平市对重点工业企业给予专项资金扶持。每年从市工业发展基金中切出一块,专项用于支持重点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两化融合、节能减排和并购重组,把重点企业优先列入争取国家、省里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名单;建立金融机构支持工业企业考评奖励制度,开展银团贷款;支持重点工业企业上市融资;优先支持重点工业企业作为发起人成立小额贷款公司或融资性担保公司,为产业链企业提供贷款和担保服务;支持重点工业企业承接境外优势产业资本和财务资本,引导股权投资机构投资重点工业企业。

同时,支持重点工业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联合,为发展龙头产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东南网4月1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国萍) 就福安电机龙头企业——亚南集团提出的“优化企业融资渠道,保障制造业生产性融资,扶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或到‘新三板’挂牌”等期待,宁德市经贸委主任方守润8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市里已采取系列措施缓解企业融资难,继续实施奖励上市企业做法,并进一步健全龙头企业发展联动机制,以推进龙头企业转型升级。

据介绍,为积极缓解企业融资难,宁德安排1.64亿元,设立小微企业贷款增信资金池,开展助保贷、成长贷以及发行中小企业区域集优票据等融资增信服务,截至目前,中小企业区域集优票据已发行6.3亿元;安排2.5亿元设立市工贸企业应急保障资金;安排1.5亿元资本金成立市级融资性再担保机构。

对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在改制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宁德采取“一企一策”“特事特办”的方式予以协调解决。“继续实施奖励上市企业500万元的决定。”方守润说。

为推进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宁德进一步健全龙头企业发展联动机制。市级重点支持产值50亿元以上企业,县(市、区)重点支持10亿元以上企业;每年发布一批产业龙头名单并组织实施产业龙头促进计划;鼓励产业龙头创建国家级、省级研发机构;支持产业龙头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技术改造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两化融合项目以及新技术新品种引进项目;建立主要以产业龙头为主导的创新项目承担机制和“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品种组织联合攻关和推广应用;健全产业龙头促进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做大做强产业龙头

“抓龙头兴产业”座谈会召开

东南网4月1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兰锋 周琳) 10日,省委书记尤权、省长苏树林就“抓龙头兴产业”与部分企业家座谈,共同探讨如何壮大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发展。

座谈会上,14位国有、民营和台资企业负责人先后发言。大家结合自身企业发展实际,围绕强化产业配套、延长产业链、引进高端人才、提升创新能力、加强企业管理、降低生产成本等,畅谈如何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怎样加快我省产业发展。

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尤权指出,我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产业整体实力还不够强,尤其是缺乏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龙头。加快福建发展,需要产业的强力支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具有一定规模效应、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产业龙头来带动。

尤权指出,做大做强产业龙头,就企业而言,关键在增强核心竞争力。要坚持高起点发展,立足国际国内市场,瞄准产业发展方向,科学制定发展战略规划;要坚持创新引领,强化技术研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努力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增强新的发展优势。各级政府部门要针对企业发展实际和需求,制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要转变政府职能,畅通“绿色”服务,营造良好环境,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扶持企业更好成长。

尤权强调,企业发展,企业家是关键。他希望广大企业家紧紧抓住当前福建发展难得机遇,弘扬敢拼会赢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发展信心,开拓进取、奋力拼搏,把企业做大做强,为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省领导叶双瑜、张志南、陈冬参加座谈会。

相关报道

尤权对话企业家 政府要有为 支持要有道

东南网4月11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练仁福) 龙头强则产业兴。昨日下午,省委书记尤权、省长苏树林率多位省直厅局长,就“抓龙头兴产业”与部分企业家座谈,共同探讨如何壮大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发展。

一杯清茶,三个半小时,书记省长与14位国有、民营和台资企业负责人面对面,倾听意见。尤书记一边认真听,一边仔细记,还频频插话即兴提问。为何要开这场会?企业如何才能成为产业龙头?政府要为产业龙头做什么?在会上,尤书记妙语一一答解。

一问:为何要开这场会?

——壮大产业是当前福建经济发展的关键

“企业在国内市场的份额是多少?”“你的市场在哪?未来空间怎么样?”“企业目前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或者说你最希望要政府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尤书记开会,向来直奔主题,在听取发言时,他还会时不时插话提问。从企业、行业状况,到企业的困难在哪,出路是什么,昨日的会上他问得很细。当一位企业家照稿发言时,尤权微笑着打断说:“今天就不照稿子念了,你自己讲,多谈一些问题,多提一些建议。”

“我还想举一些例子,谈谈一些行政规定不合理的问题。”一企业家说,为了讲问题,现场要点出一些单位的名字,“不好意思了”,言语中颇为“小心翼翼”。“没关系,你讲!”尤书记鼓励他说,今天就是让大家来提建议的,放开了讲。书记的话,让会场气氛轻松了许多,时有精彩发言,笑声连连。

听取大家发言后,尤权说,今天希望与大家分享几个思考,首先就是为什么要开这场会?“福建经济发展,当前关键是要把产业壮大做强;抓龙头兴产业,龙头做大做强,会带动一片。”他说,福建龙头企业总体还不够强,尤其是缺乏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龙头。这就需要通过规划、政策措施、支持引导,把产业龙头发展起来。”尤权说,开会就是听听大家的困难、建议,共同把这项工作做好。


二问:企业如何才能成为龙头?

——就是看有没有核心竞争力

“抓龙头兴产业,那什么样的企业才算是龙头?企业如何才能成为龙头?”面对在场的知名企业家,尤权谦虚地说,在这个问题上,自己是“门外汉”,“你们都是一路市场打拼,对这个问题可能感受更深。”

“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就是看它有没有核心竞争力,也就是你凭什么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尤权解答说,有核心竞争力,你就是产业龙头;没有,就发展很困难。他说,激烈竞争的市场中,为何有的企业做得好,有的做不好,这里面就有很多文章可研究。“希望企业家们,多想想我们的产品差距在哪,优势在哪;多向改革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争当产业龙头。”

三问:政府要为产业龙头做些什么?

——支持有道,政府要引导企业加强创新

在发言中,来自电子行业的一位企业家说,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还是要靠创新来解决。”尤权说,科技产品更新换代快,技术掌握在谁,利润就在谁的手中,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

谈及政府如何推动产业龙头做大做强,尤权讲的同样是创新。他说,促进产业龙头发展、壮大产业,政府要有为,支持要有道,“政府帮助企业有市场有效益,绝不是帮发工资养人,而是要支持、引导企业加强创新。”他说,福建还将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打造公平高效、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服务企业加快发展。

“大家提的意见都非常好,我们一定好好研究,解决大家发展中的难题。”尤权说,福建正面临难得机遇,发展空间、潜力巨大,相信广大企业一定可以大有作为。

一开始预见性地切入电子取证这一细分市场,现在又凭“小产品大服务”抢入电子取证民用市场

美亚柏科:领跑,因为时时抢先一步

东南网4月1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世雄 廖丽萍) 近日,美亚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与厦门市110指挥中心合作推出“110随手拍”手机APP,标志着作为国内电子数据取证行业龙头,美亚柏科实现由只卖产品向卖“产品+服务”的战略转移。

美亚柏科是厦门土生土长的软件企业,1999年创立伊始,就将业务方向定为高门槛的电子数据取证和信息网络安全技术这一新兴细分市场。如今,美亚柏科主营业务包括电子数据取证、网络信息安全两大产品系列,取证云服务、搜索云服务、公证云服务、电子数据鉴定服务、数字知识产权保护服务等五大服务体系;拥有涵盖电子数据获取设备、电子数据分析系统、电子数据销毁设备等共100多款成熟产品,118个软件产品取得产品著作权证书,舆情监控系统覆盖20多个省级、近百个地市级公安部门,遥遥领先于同行。

当初预见性地切入电子取证这一细分市场,使美亚柏科获得成功。现在,已拥有先发优势的美亚柏科又一次提前看到了转向之机。“市场越做越大,竞争也愈加激烈,这时候就得拼创新、拼服务。”美亚柏科董事长刘祥南说。

2012年,电子数据被写入刑诉法、民诉法,成为独立有效的法律证据,这将有效拉动电子取证的民用市场,形成多维度的市场空间。有业内人士测算,电子取证行业的市场空间可达100亿元以上,而2012年,全国全行业收入仅12亿元。

刘祥南认为,民用市场将成为今后电子数据发展的最大应用市场,针对其需求分散的特点,以服务为抓手,可最快速地瞄准市场需求,扩大市场份额。

2012年,美亚柏科确定了“小产品大服务”的发展策略,依托在行业内独有的大型超算中心,陆续推出了取证云、搜索云、公证云等服务业务,发挥公司在计算资源和核心技术上的优势,拓展民用及服务市场。公司建立了国内领先的电子数据鉴定实验室,组建技术力量雄厚的鉴定专家队伍,提供全面的电子数据鉴定服务。公司旗下的中证司法鉴定是目前国内四大电子数据司法鉴定中心之一,也是全国首个通过国家认可机构认可的非公电子数据鉴定机构。公司成立美亚信息安全学院,培养专业讲师,并推出美亚认证调查员考试。

取证云、搜索云、公证云“三朵云”,是美亚柏科向服务型企业转型的关键。公司于2012年3月启动的厦门超级计算中心(云计算中心),是国内首家由企业承建及运营的超级计算中心,也是海西规模最大的计算平台,一期计算峰值超过200万亿次/秒。中心面向多个行业及领域提供云计算与超级计算相结合的绿色计算服务,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相关新闻

美亚柏科:电子数据取证行业的“带头大哥”

东南网4月10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林世雄 廖丽萍)

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摸索中,美亚柏科研发的技术越来越强,名声也越来越响。凭着这股扎实劲儿,年轻的美亚柏科成为国内电子数据取证行业的“带头大哥”。

用董事长刘祥南的话来说,美亚柏科最强大的竞争力是创新,这种创新,不仅是核心技术上的突破,也是销售模式上的独辟蹊径。

敢吃螃蟹,进入电子数据取证业务

1999年创办于厦门的美亚柏科,当时在很多人眼里是异类。同行都忙着开发硬件或普通的软件产品,美亚柏科却偏偏兵行险招,将业务方向对准高门槛的互联网电子数据取证。

美亚柏科的高层回忆说,创业初期,公司70%的业务来自硬件,为开发电子数据取证和信息网络安全技术这个新兴的细分市场,他们逐步砍掉原来的主营业务,将资金和研发力量投入这个业务份额还不到30%的新兴市场。

1999年至2001年,美亚柏科以代理国外取证产品、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培训为主业;2002年,美亚柏科开发出国内第一套电子数据取证的勘察箱,开始走向自主研发;2003年开发出车载取证勘察平台,逐步奠定了在电子数据取证行业的领先地位。

冒险精神,成就了美亚柏科在业内的先发优势。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公司的电子数据取证产品市场占有率为46.63%,居国内同行业第一。

当然,如果没有高远的预见,美亚柏科的冒险只能是“有勇无谋”。美亚柏科董事长、公司业务方向的决策者刘祥南说,当时,电子商务已经可以看到广阔的发展空间,电商发展,网络安全必然成为最重要的一环,而立足于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电子数据取证,对技术水平要求非常高,在我国尚处起步阶段。其实,高门槛就是市场机会——只要你能跨过它。

创新模式,以技术培训带动营销

如果说选择电子数据取证业务,使美亚柏科进入了一个前景广阔的细分市场,那么,以培训促销售的发展新模式,则为后来者抬高了门槛。

2002年,美亚柏科信息安全学院成立。2010年,学院推出MCE(电子数据取证认证调查员)考试及认证服务,形成规范的培训体系和认证体系,开创了电子数据取证行业认证的先河;2013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与学院联合推出电子数据调查分析师岗位能力认证培训项目,填补了信息安全和电子数据取证领域标准的空白。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美亚柏科的这一市场竞争利器,本是被逼出来的无奈之举。

“产品生产出来了,但如何获得市场的认可,成了我们的第一个考验。”刘祥南说,产品上市初期,公司根本没法打广告,因为专业性太强,即使靠广告把产品卖出去,也没有人会用。

如何走出困境?美亚柏科想到了以培训带动销售的方式。“客户不会用,我们就教他!”刘祥南说,为了让产品更快得到市场认可,他们将培训作为产品的增加服务免费打包出售。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这一招果然奏效。截至目前,美亚柏科信息安全学院已为各机关、高校、企业培训了3万余名专业人才。

这促成了公司今天特别关注市场需求的独特业务模式。“培训是公司业务推广的重要方式,一方面,可以推动产品销售,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培训获得更多用户需求信息,提升产品性能和服务质量。”刘祥南说。


致力研发,发展动力源源不竭

刘祥南61岁从厦门大学退休后,和学生滕达一起创办了美亚柏科。

在美亚柏科,见到的多是年轻面孔,公司员工平均年龄不到28岁。在刘祥南看来,美亚柏科的氛围更像一所大学——他是班主任,总经理滕达是班长,12名副总经理都是班干部,这样的环境让企业自主创新、产学研结合有了更好的土壤。

美亚柏科的研发和技术人员约占公司人数的60%,近3年,每年的研发投入都超过销售收入的10%。公司始终致力于技术创新,截至2013年12月,已申请国家专利167项,取得软件著作权118项,先后被认定为厦门市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电子数据取证及鉴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并承担了国家发改委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公安部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等重点项目。

美亚柏科特别注重在产品和技术研发中结合国情,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动取证”的理念,坚持自动、智能的原则,产品操作简单,符合国内用户的需求,弥补了国外取证设备的不足。

2011年获得中国创新设计大奖红棉奖的“取证魔方”,就是美亚柏科综合国内客户取证实战需求后自主研发的,操作界面简单,使用方便,并且能提供满足现场大批量信息快速筛选和调查需求的“取证精灵”,被称为电子数据取证产品中的“瑞士军刀”。

抓住电子证据写入法律、国家推进网络安全建设的契机,美亚柏科正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更广的领域。目前,公司与电子商务平台淘宝网、天猫的合作陆续开展,与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平台科易网的合作也已上线,将为科易网用户提供科技成果交易的全程见证。

相关新闻

美亚柏科:领跑,因为时时抢先一步

龙头舞起来 产业强起来

抓龙头兴产业,全省上下齐给力

福建日报大型主题报道为产业龙头鼓与呼

东南网4月1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龙头舞起来,产业强起来。去年底省委省政府作出抓龙头兴产业的决策部署,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第一时间出台具体措施,着力培育关联度大、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性强的行业龙头企业,引导小微企业围绕龙头企业协作配套,力争形成龙头引领、链条延伸、集群共进的局面。

产业要兴,龙头须强。针对我省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还较弱、产业整体竞争力还不够强的情况,去年底以来,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省两会提出,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实施产业龙头促进计划。今年2月,《产业龙头促进计划实施方案》出台。以培育龙头为抓手,做大做优经济增量,实现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起来,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纷纷出台具体措施。

春节前,漳州市专门研究了产业龙头促进计划,从不锈钢等13个产业中,初步筛选确定40家产业龙头企业,决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针对龙头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责成有关部门组织协调,强化要素保障,争取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继续推进“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对产业龙头企业实行“绿色保护”。同时,要求市级以下明确一批产业龙头企业,加快形成“一县一业一特色”。龙海市突出政策服务扶持,注重在品牌创建、要素保障等方面强化扶持力度。

南平市表示,进一步呼应当地龙头企业期盼,全力服务龙头企业发展。光泽县全面对接、全力服务、全程保障畜禽产业龙头圣农集团发展,以最大的优惠支持圣农做大龙头。政和县成立服务圣农项目指挥部,在项目立项、用地、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手续上实行绿色通道代办服务,把省、市相关审批部门相关人员请到政和,现场办公。

对于许多龙头企业反映的融资难问题,省发展改革委、农业厅都做出回应。省发展改革委将改进省级预算内资金安排方式,发挥新兴产业创投基金作用,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并大力推动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募集资金。省农业厅将整合有关涉农资金,倾斜支持重点项目;市、县(区)政府要从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扶持资金,出台优惠扶持政策。作为国家农产品加工重点项目第一批试点省之一,我省将有10个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获得1亿元以上的低息长期贷款。

抓龙头兴产业,媒体勇担当。1月5日起,福建日报推出“抓龙头 兴产业”大型主题报道,派出多路记者进企业、访部门,报道了鑫港纺机、紫山集团、圣农集团、春舞枝公司、新龙马汽车、三福公司、亚南集团、盼盼集团等各地具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报道龙头企业所思所盼,梳理龙头企业的发展轨迹,解码其成长基因;报道政府部门的积极作为,为“抓龙头兴产业”鼓与呼,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如,本报报道了福建鑫港纺机公司总经理郑春华想在长乐牵头建设一个经编装备产业园,期望政府能在规划、土地、融资、技术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这一设想,马上得到长乐市政府的回应,有关负责人表示,条件已具备,他们将积极考虑,谋划此事。

福建春舞枝花卉有限公司董事长肖裕长希望政府尽快设立花卉苗木电子交易平台,建立花卉苗木交易中心,培育福建自己的支付公司和门对门物流公司。对此,省林业厅表示,将重点搭建花卉苗木产销对接平台,积极推进漳州花木集散交易中心、福人花卉城和清流海西花卉交易中心建设,让福建的花卉苗木产品以最快的速度推向全国乃至全球。

休闲食品的领军企业将目光瞄准了时尚饮品,今年内产值有望净增10亿元

跨界闯“红海”,盼盼冲刺百亿集团

东南网4月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益清 何金)以传统休闲食品行业领军者的身份,跨界向饮料市场出击,福建盼盼食品集团的新动作,令食品和饮料界瞩目。3月16日,盼盼集团在厦门宣布,继去年底在武汉推出盼盼花生牛奶、香蕉牛奶、上好净水等6款饮品之后,今春又加快新品研发,向全国1500多家经销商推出盼盼核桃慧、盼盼黑糖话梅等时尚饮品。这是盼盼集团做大做强,增强龙头带动功能的战略举措。

盼盼食品集团董事长蔡金垵说,竞争白热化的饮料市场是一个“红海”,盼盼敢闯这个“红海”,做了充分的调研、研发准备和营销策划。2014年,集团饮料产品有望净增10亿元产值,成为冲刺百亿集团的新引擎。

盼盼集团成立于1996年,当时是晋江市安海镇后蔡村村民集资创办的村办企业。就是这样一个小企业,依靠持续创新和品牌利剑,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行业洗牌,销售额年年大幅攀升,2013年逾70亿元,进入全国休闲食品行业的领军行列。

作为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盼盼集团拉动农业增效、农民创收的效应显著。盼盼在晋江崛起后,先后在闽西、安徽、河南、辽宁、湖北等地,建立了十几个原料基地和加工基地。目前,集团拥有20多万亩农业基地,每年加工消化马铃薯、芋头等农产品80多万吨,带动十几万农户增收。同时,还带动物流、印刷、包装等下游行业的发展。目前,为盼盼提供物流服务、包装用品的企业有数十家。盼盼饮料推出后,带动代工中小型饮料企业5家。

从蛋黄派到法式小面包,从薯片系列到饮料系列,从中国口味到聘请美国白宫糕点师调出现代经典风味,盼盼依靠持续创新不断完善产业链,引领行业发展。“在超常规的发展中塑造龙头风范,也带动了别人发展,形成一条相辅相成、颇具竞争力的产业链。”泉州市经贸委主任黄国富这样评价盼盼。

蔡金垵说,2014年,盼盼将推动在外资本加速回归,给力福建食品产业集群发展。同时,盼盼还在全国布局2家新厂,形成完善的制造与供应网络。

作为龙头企业,盼盼在融资、用工、用地等方面,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但是,也许因为名气大、牌子响,市场上总是不时冒出假冒者,光上海就有多个企业冒充我们的分公司,我们不得不在媒体上发表声明,但是这样的现象仍防不胜防,希望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打击力度,保护品牌企业的合法权益,为我们营造更好的市场环境。”蔡金垵说。

□记者手记

需要这样的领军者创新者

盼盼的每一步成长,都是产业链逐步完善、发展的过程。作为传统食品制造商,盼盼把握住了每一次发展机遇,创新引领,踏准市场节奏,站上行业发展前端。盼盼的发展,还带动了上下游大批业者跟着受益,在自我发展壮大的同时实现了“助他”发展,践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我省是民营经济大省,有一大批在国内外市场上有影响力的品牌。盼盼的成长经历,彰显了民营经济的巨大活力和生命力。在食品行业进入充分竞争阶段、加速两极分化的当下,更需要盼盼这样的领军者、创新者。在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而复杂的时代,希望涌现出更多像盼盼这样的龙头企业,带动我省民营经济和传统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

相关新闻

领军国内休闲食品业的“盼盼故事”

东南网4月2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王国萍 通讯员 吴庆堂 林耀琳)

春节前夕,亚南电机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205台超静音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商务部援外项目,启运海外;

2月9日,在宁德市民营企业创新创业大会上,亚南集团公司捧回金灿灿的“2013年宁德市纳税大户”奖匾;

2月19日,福安市表彰17家“2013年纳税标兵”,亚南集团公司作为唯一一家福安电机企业上台受奖;

……

闽东电机产品80%以上出口,在国际市场持续不景气的背景下,亚南集团为何能逆风飞扬?

先人一步的“亚南智造”

在亚南集团公司的展览厅里,一幅幅珍贵图片、一件件实物样品,仿佛在讲述亚南人不平凡的创业历程。当别人还在生产水泵、鼓风机时,亚南就推出了普通发电机;当别人开始生产发电机时,亚南已推出静音环保的发电机组;当别人也开始生产机组时,亚南又推出代表国际一流水平的无刷交流同步发电机,继而推出燃料电池发电机组、混合动力汽车电机等,成为行业的风向标……

亚南,总是先人一步。

总经理卢友文,上海交大电机系高材生,上世纪90年代来到亚南时,亚南还没有自己的厂房。

2003年,亚南在当地业界率先实行股份制,从打工者到股东的转身,大大激发了卢友文干事创业的潜能。一年后,他带领技术团队,成功研发出与世界一流产品同步的SLG系列无刷交流同步发电机,在广交会上一经推出,就备受全球各地客户的青睐,每月的市场需求量超过百万美元。亚南瞬时脱颖而出,成为闽东电机行业的佼佼者。

此后多年,SLG系列无刷交流同步发电机,一直扮演着福安电机的当家主角,成为福安电机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一个里程碑。

在引才用才的同时,亚南集团还借力借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战略合作,建立了闽东首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致力构建闽东电机产业人才高地。

“每一年,公司至少拿出销售收入的百分之三用于研发新产品,通过自主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亚南集团董事长郭健告诉记者,经过20年的持续创新攻坚,亚南集团目前专利技术保有量达58项,多项产品和技术填补了国内外市场空白,仅超静音柴油发电机组就包含了5项国际高端实用新型技术、1项发明创造和3项外观设计专利。

亚南的龙头示范效应,带动了当地整个行业的技术创新积极性。据不完全统计,仅“十一五”以来,福安电机电器企业投入技术改造、技术研发的资金就达10多亿元。


以造飞机的标准制造电机

2月4日,当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氛围时,卢友文就率领团队前往迪拜参展。

每年,亚南集团都组织参加10多场国内外展会,捕捉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市场需求。作为福安电机产业的龙头,亚南集团在美国、欧洲、东南亚、中东、非洲及南美洲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稳定的客户群。吸引他们的,是亚南产品的品质。

亚南集团公司的车间里,“爱惜原料一点一滴,讲究质量一丝一缕”“一线之差,优劣分家”等警示标语十分醒目。“从20年前的手工家庭作坊起步,亚南人就视质量为生命,提出‘以制造飞机的标准制造产品,以管理机场的理念管理企业’。”卢友文说。

有一次,质检人员发现一台永磁发电机少了一颗螺丝,公司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其整体拆卸,在机体内找到这颗细小的螺丝,相关责任人被严肃处理,给全体员工上了一堂生动的“质量课”。“在质量面前‘零容忍’,我们的产品才能顺利跨过UL等论证的门槛,叩开北美和欧洲等地的市场大门。”负责质量的亚南集团副总经理陈刚说。

老员工林芸被亚南人称为“金牌质量教练员”,绕嵌线车间里技术娴熟的女工几乎都是她的徒弟。正在巡查的林芸指着电机心脏部位漆包线上标注的号码告诉记者:“这是工人的工号,成品一旦出现问题,可以追查到具体的岗位和人员,‘质量可追溯’让每位亚南人都紧绷质量这根弦。”

正是由于亚南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配件供应商认为亚南最挑剔,联合国采购总署认定亚南为联合国采购供应商。以出色的产品质量,亚南先后承接了国家援缅建设发电机生产基地项目,援助委内瑞拉电站、塞内加尔电站、印度电信基站等援外建设项目。

企业没有创新做不强,没有品牌则走不远。经过多年的拼搏积累,亚南人已将“YANAN”商标锻造成中国驰名商标,并在16个国家注册了商标,设立了10多个海外销售和服务机构。

当前,应对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一轮的产业发展需求,亚南人开始厉兵秣马。“我们最新自主研发的新型(氢能)燃料电池发电成套设备、混合动力汽车稀土永磁驱动电机等全球领先的产品,可望给传统的发电机制造模式带来一场变革。”谈到未来的发展,卢友文信心满满。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创新触角延伸至市场需求的最前沿,把亚南打造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发电机、发电机组专业生产基地,带动闽东电机电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郭健描绘着亚南的美好愿景。

相关新闻

亚南集团:创新龙头舞动,福安电机发力

东南网4月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国萍 通讯员 郭雅明 吴庆堂) 闽东电机产业对外贸易依存度逾80%。在国际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总部设在福安的亚南电机集团逆势飞扬,去年完成自主品牌产品产值6.8亿元,出口创汇逾6000万美元;今年1—2月,实现产值5800万元,同比增长5.5%。

突破困境的奥秘何在?亚南的回答是:创新不止。

“近两年,公司将新能源、新材料、低碳技术等作为新一轮发展重点,多项产品填补国内外空白。”亚南集团董事长郭健说。

将创新的触角延伸至市场需求的最前沿,是亚南人的不懈追求。从上世纪90年代起,亚南总是先人一步。当别人还在生产水泵、鼓风机时,亚南推出了普通发电机;当别人开始生产发电机时,亚南已推出静音环保的发电机组;当别人也开始生产机组时,亚南又推出代表国际一流水平的无刷交流同步发电机,成为行业风向标。

亚南每年至少将销售收入的3%投入科研,先后建立闽东首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在海外市场,亚南正将运营模式转型为整体系统电力解决方案,打造海外移动电站,让客户体验一站式交钥匙产品。

自主创新,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YANAN”品牌成为全球发电机行业可靠、便捷和优质的象征,亚南被联合国确认为采购供应商。

今年亚南将在省科技厅扶持下,与中科院、福州大学等合作研发高精度伺服电机,把传统电机与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嫁接,通过物联网实现对电机产品的远程监控。眼下,公司正着手新建5万平方米生产基地,继续扩大产能。

面对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国内外市场,郭健道出心底的期盼:中小企业经营面临资金周转困难,期盼相关部门增强金融等政策调整的针对性,优化企业融资渠道,保障制造业生产性融资,扶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或到“新三板”挂牌;延伸产业链方面,希望政府搭建更多平台。去年,我省扶持电机企业在欧洲设立海外直销点,亚南、安波、远东、银象等重点企业入驻,希望继续以这种模式在东南亚、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开辟网点,推动闽东电机产品实现全球联保。

2012年,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推进闽东电机电器千亿产业集群发展措施的通知》,宁德市、福安市随即出台配套措施,最大限度放大政策叠加效应。去年,福安电机电器规模以上企业全年完成产值375亿元,同比增长20.2%,创历史新高。“我们将进一步挖掘创新红利,争取到2015年进入中国发电机、发电机组专业生产基地前三名;2020年成为中国甚至全球最大的发电机、发电机组专业生产基地。”郭健道出自己的中国梦。

相关新闻

亚南集团:在市场最前沿“智造”电机

从融资到聚才 从土地到平台

仙游全方位培育龙头企业带大工艺产业

东南网3月3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荣富) 近日,仙游县举行表彰2013年度“仙作”工艺百强企业暨银企融资对接会,三福等企业受到表彰。当天,工商银行仙游支行宣布,将为“仙作”古典工艺家具产业提供9亿元贷款额度,并与6家企业签订融资意向书。

近年来,“仙作”企业融资难问题凸显。为此,仙游县每年举办银企对接会,鼓励商业银行开发“仙作通”“红木缘”“红木商户卡”等产品,开展动产和无形资产质押贷款,共融资30亿元;引导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组建7家担保公司、2家典当公司,先后融资20亿元。

“县政府还出台政策,对从城关到坝下沿街上千家展厅的土地和房产确权发证,把工业或集体用地转为商业用地,让商家经营合法化,并为商家贷款提供新的抵押物。”榜头镇党委书记朱建阳说。

产业集聚,需要平台。近年来,仙游县规划实施“一街两园三城四走廊”建设。

文化产业需要专业人才。仙游县工艺美术局局长林爱新说,“仙作”产业发展存在工艺大师及技能型人才不足问题,县里为此出台《加强工艺美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实施百名职业经理和百名高级技术人才、千名专业技能人才和千名产业后备人才培育工程。

另外,仙游县还在税收、品牌推广、产业链配套等方面出台扶持政策。到去年底,全县共有规模以上工艺企业112家,福建省古典家具产品质检中心和多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相继设立。

据了解,仙游县还将出台《工艺美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每年财政补助500万元以上,对企业在研发创新、争创品牌、拓展市场、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扶持。

东南网3月2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谢贤伟)20日,省经信委印发实施产业龙头促进计划的年度工作方案,提出今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将重点培育206家创新驱动、主业突出、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并形成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36家。

延伸完善产业链,在今年内培育形成产值超500亿元产业集群16个,其中超千亿元产业集群10个。

在培育龙头的过程中,全省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将着力推进产业龙头实现“三个一批”,即促进一批产业龙头稳定增长,建设一批产业龙头重点项目,鼓励一批产业龙头提质增效。

促进稳定增长方面,将力争产业龙头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速超过8%。特别是促进一批产业龙头新增长点项目投产达产,重点抓好联合石化、中化泉州、天辰耀隆等55项新增长点项目的跟踪服务,确保这些项目新增产值800亿元以上。

建设重点项目方面,将促进签约项目尽快开工,开工项目尽快建成,建成项目尽快投产,实现良性循环。今年,省级要重点跟踪推进300个产业龙头建设项目,其中在建项目178个,年内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项目42个。

鼓励提质增效方面,将支持28家龙头企业建设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以及专家工作站等,引导创新要素向龙头集聚;推动51家企业实施两化深度融合项目,支持9家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加快27家企业上市步伐,鼓励33家企业建立和提升电子商务平台。

东南网3月2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荣富) 在仙游中国古典工艺博览城,三福公司董事长黄福华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古典工艺家具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大力引进大师,体现独特的文化创意,走集约化、精品化之路。

从家庭小作坊起步,以黄福华三兄弟名字命名的三福古典家具有限公司率先实现从贴牌代工到自创品牌的转变,成为“仙作”家具的龙头企业。到去年底,仙游古典工艺家具企业达4000多家,产值突破300亿元,仙游的古典工艺家具高档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七成以上,“仙作”家具成为全国古典家具四大流派之一。

“一个没有大师的产业,是没有希望的产业,是没有灵魂的行业。”黄福华说,“仙作”产业面临的首先是人才短缺问题。一是缺乏大师,仙游县国家级工艺大师仅1名,省级工艺大师仅14名,只占技术人才的1.8%;二是专业人才偏少,优秀的管理、营销和研发设计等人才不足;三是缺乏有效的教育培训体系,传统的师带徒模式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三福公司有一个由黄福忠领军的研发创新团队,五六十名研发、设计人员围绕黄花梨等四大类名贵红木进行设计研发。“舍得研发投入,舍得培养人才。”当地主管部门负责人说,三福在这方面有超前意识,一方面发挥技术优势,广收学徒;另一方面,主动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和产品开发。

但作为省古典工艺家具协会会长的黄福华,并不满足,三福正大力提高产品的文化附加值。一方面引进大师,设立大师工作室,支持大师以技术入股企业;另一方面,结合当代人审美需求,在品种款式、结构工艺、功能尺度上大胆创新,体现文化创意。

“‘仙作’要转型升级,还要走集约化、精品化之路。”黄福华说,目前,多数企业仍是“夫妻店”“兄弟店”“家族店”,未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

部分经营者既不做品牌,也不愿投入资金搞研发,模仿、复制多,产品同质化现象明显;有的“重材轻艺”,注重红木家具的使用价值,忽略了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

对此,黄福华提出,经营模式上,要抱团发展、分工协作。龙头企业要以资产为纽带、以品牌为核心,通过重组、兼并、联合等,组建跨地区、跨行业的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引领产业整体提升。“集约化发展既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恶性竞争,也有利于行业管理,更重要的是,通过集团内部分工协作,做大市场份额。随着名贵木材的日渐稀缺,高端产品市场将萎缩,定位高端的龙头企业要以品质提升产品内在价值,定位中低端市场的小企业要转型创新,制作贴近中低消费群体的实用产品。”

相关新闻

“仙作”产业领跑者

东南网3月22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陈荣富)

“十万是贫困户,百万是刚起步,千万不算富,亿万好几户。”这是一句流传于仙游县榜头镇坝下村的顺口溜,说的是当地的古典工艺家具产业。

三福古典家具就是“好几户”中的一户,从坝下闯出来的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坝下是“仙作”古典工艺家具产业的发祥地。这里能工巧匠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涌现出上百个为港台客商贴牌代工的家具小作坊。从1996年开始,在三福的带动下,坝下的家具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到今天已有500多家了。

作为“仙作”龙头企业,三福如何从小作坊成为行业领跑者?

精雕细刻,走自创品牌之路

黄福华出生在雕刻世家,雕刻技艺传承到他,已是第五代了。谈及当初率先创办三福公司,黄福华说,走自创品牌、精品发展之路是三福一开始就确定的发展方向。

三福的品牌如何树立?

“小时候随父亲外出找工,还要比赛打擂台,有钱的人家会同时请三五个师傅,谁的做工好、快,就留谁。”他说,这段经历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也给他做企业创品牌有益的启示——要做就要做最好的!

打造品牌,从讲究细节开始。“开料、贴图、拉花、雕花、刮磨、拼装、油漆,这是我们公司古典家具的生产流程;每个生产流程中,又有若干道工序。”负责生产的黄福忠说,就拿刮磨来说,就有十几道工序。

每个系列的精品一年仅做五六件,讲究质量,是三福家具取胜的法宝。

经多年努力,三福先后捧回“著名商标”“福建省知名字号”等权威荣誉,获评2010年度最具影响力的中国红木家具十大品牌;公司成为中国古典家具重点龙头企业、福建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010年度中国轻工业工艺美术行业十强企业,首批福建省重点创意产业示范基地、第五批福建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及中国收藏家协会授权颁发收藏证书的企业。


聚才创新,辟转型升级之路

近年来,红木古典家具的投资价值被过分夸大,原料价格炒得火热,红木古典家具的传统制作工艺、文化属性和艺术属性反而逐渐为人所淡忘。

“坚守古典工艺家具的工艺特色、文化属性和艺术属性,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这个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黄福华说,在传承中创新,通过设计创新、工艺创新、管理创新,减少材料浪费,弱化对名贵木材的依赖,突出古典家具和生产企业的文化属性,提升产品的文化附加值,龙头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应当做出这样的表率。

在三福公司,有一个研发创新团队,围绕黄花梨、小叶紫檀、红酸枝及大叶紫檀等四大类名贵红木进行设计研发。三福在这方面有超前意识,一方面充分发挥雕刻传承人的工艺技术优势,广收学徒,传播技艺;另一方面,主动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和产品开发。三福公司生产的古典家具在国内家具艺术博览会上屡获古典家具类金奖、最佳产品设计奖等。

“仙游红木古典工艺家具市面上的款式,60%以上是模仿三福的。”一位展厅业主说,因为三福开发出来的款式好卖。

创新,让三福闯出市场一片天。在仙游中国古典工艺博览城,去年底投用的三福艺术馆成为“仙作”品牌象征,客人每天都络绎不绝。

“到了晚上八九点,大家都还在忙碌,来洽谈的客商一拨接一拨。多时,一天要接待500人。”展厅工作人员说,今年春节,北京、上海等外地客户来得特别多,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

品牌打响了,市场越来越大。黄福华认为,还须打造区域大品牌。“如果只局限于打造个人品牌,会把‘仙作’产业引入死胡同。”

在三福的带动下,曾在三福培训过的不少人才也自立门户,成为“仙作”古典家具市场的强将;在三福的示范下,许多品牌企业也建起研发团队,或强强联合组建股份公司,或建立以强带弱、以大带小的联合体,共同拓展市场。

今年,三福公司已把当地一家数万平方米的厂房整体租用,作为公司的第三个生产基地;三福艺术馆1号楼也吸引了上百家企业入驻展销,近3万平方米的2号楼,即将对外营业。

“龙头企业只有做大做强,才能更好地带动和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黄福华说。

相关新闻

仙游三福:让“仙作”跳文化之“舞”

东南网3月1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项裕兴)2月24日,本报在一版“抓龙头 兴产业·龙头企业怎么干”栏目下,以《要卖花,更要“卖”核心竞争力》为题,报道了花卉龙头企业福建春舞枝花卉有限公司在全产业链拓展和跨行业整合方面所做的努力与取得的成绩,同时,企业希望有关部门在品种技术、孵化平台、金融等方面予以更多扶持。为此,清流县委书记梁奕章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按照“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的思路,引导、扶持花卉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式发展,努力把清流建成“中国花都”。

清流拥有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土壤、气候非常适合发展花卉苗木产业。经过10余年的努力,特别是春舞枝这一龙头企业入驻后,带动花卉苗木产品与全国乃至全球市场无缝对接,清流花卉产品供不应求,产业迅速壮大,目前全县花卉种植规模已达1万亩,成为海西最大的鲜切花种植基地,全县花卉业产值达4.5亿元。

梁奕章说,清流县下一步将在提升产业竞争力,增加产品附加值,在打造完整产业链上下功夫。一方面,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育种研究中心合作,建设我省首个花卉蔬菜航天育种基地,引进通过航天育种培育、表现优良、经济价值高的花卉、中药材、粮食作物等品种试种。春舞枝等花卉企业也参与选育,以保障全县花卉产业的品种、质量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另一方面,引导花卉产业转型升级,以三个产业融合式发展的模式,对花“吃干榨净”,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完整产业链。在用地保障、基础建设等方面给予花卉企业大力支持,推动清流花卉温泉乡村游、花卉深加工等项目快速推进。另外,组建清流村镇银行,为花卉产业发展提供更多金融支持,并吸纳春舞枝为股东,解决融资难问题,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梁奕章表示,花卉是朝阳产业,清流的花卉产业不仅有政策优势(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还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海西最大的鲜切花基地)和群众基础(从业人员占全县人口的十分之一),清流县建设“中国花都”基础扎实。“政府将做企业发展的‘贴心人、知心人、参谋人’,提供全天候服务,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他说,未来将进一步提升清流花卉的知名度、美誉度,鼓励企业走创新之路,创造条件推动企业创建品牌、研发产品等,形成清流花卉产业的全产业链模式和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