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厦门晚报讯(王东城 伟山)“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现在已进入大暑时节,正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时段,汗如雨下是常有的事。昨天虽然全天雨水不断,但是风止的时候,室内仍有些闷热。

受台风“麦德姆”影响,厦门前天开始出现降雨,好在“麦德姆”带来的降雨分布较为均匀,降雨强度较低,全市未出现明显灾情。不过这次台风也让厦门紧急转移人员4578人次。

此次降雨过程,全市水库增水近500万立方米,对于已经出现夏旱的厦门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随着“麦德姆”的远离,它对厦门的影响也越来越小,预计今天厦门将以阵雨为主,雨量不大。明天随着副高加强西伸,厦门将转为多云天气,气温也将逐步走高。明后天厦门气温在27℃至34℃之间。

海西晨报讯(记者 雷妤 通讯员张金龙)前日台风过境,厦门的铁路、民航、客运几乎“瘫痪”。昨日,民航首先恢复运营,迎来出行小高峰。

记者从厦门机场了解到,昨日厦门机场计划执行航班515架次,包含补班的14个航班,飞机起降都正常。

据介绍,由于台风登陆当天有122个航班取消,部分旅客滞留在机场。昨日,铁路以及客运还没有完全恢复,所以,民航空管方面昨日适当加开航班,缓解旅客出行问题。

前天和昨天,台风“麦德姆”给厦门送来了丰沛的雨水,虽然雨强不大,但雨几乎没有间断,不仅给厦门“退烧”,也让干渴的土地喝饱了水。

[昨日]

雨势连绵天气凉爽

昨晚,“麦德姆”已经移动到安徽境内,未来它将影响江苏、山东,可以说,整个华东地区都将受到“麦德姆”的影响,出现强降雨天气。今天夜间,“麦德姆”还可能再次入海,继续北上给辽宁、吉林等地带来强风骤雨。

从云图上看,“麦德姆”是一个水汽充沛的台风,它拖着一条大尾巴,正是西南季风输入云带。因此,它对厦门造成的风力影响不是很大,但雨量不小。

厦门市气象部门统计了23日6时至24日16时的累积雨量,全市普降暴雨,有44个自动观测站测得的累积雨量超过100毫米,最大累积雨量站出现在集美许庄239.4毫米。岛内东渡雨量为117.1毫米、松柏雨量为118毫米。

此次降雨的特点是分布较为均匀,雨强不大,一小时最大雨量出现在昨日11时的集美灌口,一小时内下了23.6毫米的雨。虽然雨强不大,但降水一直持续,使过程累积降水量较大。

持续的降雨抑制了气温攀升,昨天白天各地最高气温大多在27℃上下。

[今日]

岛外局部还有阵雨

随着“麦德姆”北上,它对厦门的影响从昨天夜间开始逐渐减弱。厦门市气象台昨天下午4点解除了暴雨警报。

不过,这也意味着副热带高压将会重新“夺回”它的地盘。受副高影响,今天厦门的天气不太稳定,以阴天为主,最高温32℃,岛外局部会出现阵雨或雷阵雨。

到了明天和后天,厦门将转为多云的天气,气温也会随之上升,岛内最高气温会升到33℃左右,岛外气温会略高1℃至2℃。

值得一提的是,西北太平洋上又有台风胚胎出现,未来可能影响中国。

海西晨报讯(记者 陈小斌 通讯员 熊浩天)昨日,台风“麦德姆”已远离厦门,对厦门的影响开始减小。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本次台风带来的降雨时空分布较均匀,降雨强度较低,除了收到同安阳翟和集美前场两处积水报告,全市未出现明显灾情。台风影响期间,厦门紧急转移4578人次。

2014年7月22日12时30分,厦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防御第10号台风Ⅲ级应急响应。昨日上午7时,厦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决定启动防御暴雨洪水Ⅱ级应急响应,做好防暴雨工作。昨日上午10时,随着台风逐渐向偏北移动,对厦门影响逐渐减弱,厦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决定结束防御第10号台风应急响应。昨日16时,暴雨天气过程结束,厦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决定结束防御暴雨洪水应急响应。

据了解,台风期间,海洋、海事部门及时通知台风影响海域作业船只和人员转移避风,全市1868艘在册渔船全部回港避风,厦金、厦鼓、大小嶝、厦漳、厦嵩、鼓嵩、海上游、环鼓游等航线陆续停航;市政、交通部门加强路面巡查,交警部门加强交通疏导;水利部门严密监测汛情、工情;国土部门启动房屋防洪防台风应急预案,加强地质隐患点、危房排查工作;集美区及时抢修6月暴雨出现的严重涝点厦门北站,打通主要排洪节点,满足应急排洪。

海西晨报讯(记者 刘宇瀚 通讯员 曾庆光蒲文斌)受台风“麦德姆”影响,厦门周边部分动车及厦鼓航线全线停航,造成鼓浪屿家庭旅馆出现大面积退订,仅23日当天,鼓浪屿工商所就受理有关台风影响造成的旅馆退房投诉13起,24日又受理了5起投诉。

来自浙江的王女士20天前从网上订购了鼓浪屿一家旅馆的3个房间,并预交了两天的住宿费,共计3000元。23日,王女士一行6人正欲坐动车来厦门时,却因“麦德姆”影响导致杭州至厦门动车停运而被迫取消行程。她立即与商家联系,要求退房退款,但遭到商家拒绝,商家的理由是必须至少提前3天告知才能退款。王女士认为这不合理,于是向工商部门投诉。经调解,商家退给她3000元。

面对投诉“井喷”,工商人员表示,因台风造成消费者无法上岛游玩、住宿,属不可抗力,故消费者因此退房不能视为违约,而且,台风带来的大风、暴雨、地质灾害等,将对游客的旅行计划带来不便,降低其旅行质量,商家不能因此而拒绝给消费者退款。

在工商人员的耐心解释下,这13起投诉都调解成功,共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2万多元。

【殷磊观天】

厦门昨天下午解除暴雨警报,今明气温回升

厦门日报讯(记者 殷磊)“麦德姆”这个名字来自美国,意思是“大雨”。“麦德姆”没有辜负这个名字,登陆后从福建到江西,再到安徽,一路兴风布雨。尽管“麦德姆”的中心距离厦门越来越远,但它后部拖曳的大尾巴——南部降水云团却覆盖到了厦门上空,昨日凌晨开始,厦门出现了持续的降雨天气,全市普降暴雨,局部地区出现了大暴雨。为此,昨日凌晨,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蓝色预警信号,上午又升级为黄色预警信号。气象部门预测,今天降雨结束,除了岛外局部地区还会出现阵雨或雷阵雨,全市基本转为多云天气,气温也会随之大幅攀升,晴热天气又回来了。

昨日下午4时,气象部门解除了暴雨警报。从强度来看,这次的降雨和上个月“海贝思”残留云系影响造成的强降雨比起来差得很远,所以破坏力也就小了很多。持续的降雨使鹭岛始终凉意习习,昨日市区最高气温只有26.2℃。今天降雨基本停歇,厦门以多云天气为主,岛外局部地区有阵雨或雷阵雨。日头公现身,气温大幅攀升,市区最高气温将达到32℃,由于空气湿度持续偏高,午间人们会感觉闷热难耐。明后天天气越发晴好,市区最高气温将升至33℃,岛外还会略高1℃-2℃。

【分析】

下月台风可能更多

气象专家介绍7月至10月,是台风多发季节,每年有一半以上的台风都在这个时间段生成。从常年平均来看,7月还不是台风生成数量最多的月份。由多到少排名是8月、9月、7月、10月。7月份平均台风生成数量是4~5个,登陆台风数量是1.9个左右。到了8月份,接踵而至的台风会更多。(本报记者殷磊)

本报记者调查发现,面对台风,厦门还存在不少隐藏的危险

厦门日报讯(文/图 记者 何无痕 实习生 康竞文 林铭鸿 罗昕美)

这些年来,台风多次与厦门擦身而过,但面对台风,厦门是否做好了准备?记者这两日调查发现,身边的安全隐患其实不少。

镜头1  工地电线挡在路中

隐患分析:工地里很多设置得较简易的临时设施,都可能难以承受真正的大风大雨

前日下午,记者来到厦禾路和后滨路交汇处的一处楼盘,当记者进入工地时,门口的保安并未对记者进行阻拦。尽管此刻狂风大作,仍有许多工人在工作,许多吊篮在大风的吹动下来回晃动,该工地有一个小门,仅仅用一只木棍支撑。

随后,记者来到罗宾森广场附近的一处工地,尽管此时工地已经停工,但记者注意到,有从外墙接进的电线就挡在路面上,很容易误伤行人。而在中山路上,记者注意到一处施工大楼的脚手架并没有防护措施,一旦遇上狂风也存在安全隐患。

对策:记者从市建设与管理局了解到,当蓝色台风信号发布时,会要求停止一切高空施工作业。黄色台风信号发布时,则停止一切户外施工作业,切断户外施工用电电源,停止所有吊装作业。橙色或红色台风信号发布时,所有人员应留在确保安全的室内;派人不间断进行值班,发现险情及时报告和处理。


镜头2  租房广告牌摇摇欲坠

隐患分析:居民楼上还有很多易形成高空坠物的东西,如放在窗外的花盆、拖把等

居民楼的铁门吊窗,面对台风同样也成了“定时炸弹”,在文屏路的一处老旧小区内,记者看到这里的防盗窗都已生锈,垫在下面的木板也都翘了起来。而在一扇防盗门上,有一块遮阳铁皮被绑在上方,但倘若遇上大风,铁皮很有可能整块飞起伤到行人。

记者走访了蔡塘村,在一条小吃街里,一块房屋出租的简易广告就悬在半空中,连接它的只有一条细细的废旧电线,风吹过去摇摇欲坠。

对策:记者询问多家物业得知,应对台风,除了会根据建设局的通知采取相应措施外,物业一般会自主贴放告示,提醒住户将阳台物品收起,避免对过往行人造成伤害。


镜头3  生锈井盖出现裂痕

 

隐患分析:大雨天路面容易积水,不牢固的井盖、坑洼的路面等这时就会成为陷阱

台风天走在路上,市民还需提防脚下的路。昨日上午,记者来到火炬路,发现有下水道被垃圾堵住,使得雨水排水不畅,在路面造成积水,当行驶车辆过来时,车辆容易将积水溅在行人身上。而在文灶车站附近,有一处路沿一整块翘起来,很容易绊倒行人。

昨日下午,记者在蔡塘村一家住户的门前看见,井盖已经生锈,出现了明显的裂痕,边缘部分甚至出现了小洞。而在罗宾森购物广场处,有些路面则砖块缺失坑洼不平。在靠近莲坂北站车站处,有下水道排水不畅,导致附近有很多的积水。

对策:记者从市园林局了解到,只要接到台风的消息,除了根据预警级别采取相应措施外,他们第一时间就会增加人手值班,来及时处理一些突发情况,一些路面上的井盖会提前开起来,避免积水。而在台风季到来前一个月,他们就会有选择地开始进行排查,如对树枝进行修剪。

厦门日报讯(记者 徐景明 陈莼 通讯员 周溶冰)受今年第10号台风“麦德姆”后续影响,7月25日厦门北站部分动车组列车临时停运。具体停运车次如下。

厦门北-汉口D3274次;厦门北-南京南D3118次;厦门北-上海虹桥D3120次;厦门北-福州(南)D6202、D6226、D6234次;厦门北-泰宁D6544次;泰宁-厦门北D6543次;福州(南)-厦门北D6215、D6231、D6235次;福州-龙岩D6415、D6448次;漳州-南昌西D6529、D6534次。

购买以上停运列车车票的旅客可在7月29日前到车站窗口、厦门市五一文化广场铁路售票处办理退票手续,在12306网站上购买停运车次车票并未换纸质票的旅客,也可在7月29日23:00前登录12306网站直接办理退票手续,以上退票均不收取手续费。

火车站提醒,列车将根据台风影响程度适时调整运行情况,旅客可通过官方网站、微博、12306铁路客服平台,或车站电子屏幕、广播、公告等方式,及时了解列车运行信息,以便及时调整行程。

厦门日报讯(记者 陈莼 通讯员 叶代鹏)据中国民航厦门空管站介绍,受台风来袭影响,厦门机场23日取消航班达120余架次,并且带来航班的大面积延误。昨日,由于部分补班飞行和台风登陆外围影响,加上厦门地区普降大到暴雨,伴随空中风切变和颠簸,空中绕飞较多,给管制工作增加了工作量和安全运行风险。截至昨晚8点半记者发稿时,厦门机场仅仅执行航班量378班,还剩145班,占预计执行航班量的72%,大量的航班需要后续时间继续执行。而延误15分钟以上的航班共有153班,延误2小时以上的则为47班。

空管人员提醒说,雷雨天气对航班的影响不会马上消除,请旅客留意航班实时信息。

前天晚上 大嶝岛

 

倒下的榕树就在当年对金门喊话的“世界最大军事广播喇叭”旁。(记者 王火炎摄)

厦门日报讯(记者 吴海奎 实习生 黄耕)前天夜里,大嶝岛“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内,一棵近十米高的榕树被风刮倒在地,险些砸中一旁的“世界最大军事广播喇叭”,为了不影响游客参观,园方很快就派人清理了现场。

昨日,记者来到位于大嶝岛南端的“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园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前天下午他们下班时,树还好好的,昨天早上来上班,就发现树倒在地上,“应该是在夜里被风吹倒的。”

工作人员说,事发地点靠近海边,正好是风口,前天台风尾巴扫过,风力很大。记者打着伞站在那里,被风吹得几乎站不稳。榕树被吹倒前,枝繁叶茂,高度有将近十米,树干最粗的地方,直径将近半米,平时园方很注意修剪和除虫。记者看到,倒下来的榕树已经被工人锯成二三十节,再由板车分批运走。

就在倒下的榕树旁,有一个巨型喇叭,下方有一行字写着“世界最大军事广播喇叭”。这个喇叭最大直径达2.88米,长4.74米,重1588公斤,有效传声距离为12公里,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海峡两岸军事对峙时,为了对金门岛进行有线广播而建立的。“大喇叭只被榕树的树叶扫到一点,幸好没被树干砸到。”工作人员说。记者看到,不少游客慕名前来,同大喇叭合影。据大嶝边防派出所介绍,前天白天,岛上也有一棵树被风吹倒。

东南网7月2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彬彬 实习生 林淑惠 文/图)杏林高埔南路68号旁的三岔路口,一下雨就积水,附近居民的通行不时受阻。

昨日中午11点多,导报记者赶到现场看到,这个三岔路口已被浑浊的积水淹没,车辆一经过,都会溅出大量水花。估测积水最深处有25厘米。

此时正下雨,不一会儿,积水范围越来越大,周边道路都看不到了。而排水口的位置,只能看到一些小漩涡,积水排得很慢,排管通道似乎出了问题。

雨越下越大,积水更深了。导报记者站在路口一户人家门口的高处,不料一辆小车冲过,一股水潮拍上来,鞋子都被打湿了。“这里的地下管道出了问题!据我所知,应该是附近楼房修建时,把含有水泥的泥沙冲到下水道,导致下水道堵塞,现在用高压水枪也无法疏通。”附近居民陈先生说。

居民介绍,附近一带从6月份开始就有积水的情况发生,曾有人来处理,但问题无法根本解决,最近台风天雨水量大,积水更严重了。“上次大暴雨时,水还淹进居民家里。”

此外,晴天时,这里的窨井口会溢出污水,导致路口又脏又臭。

附近有一所小学,很多孩子上下学都从路口经过,有时在这里玩耍。居民们希望,堵塞问题在开学前处理好。“现在只能重新挖开路面,重新做管道了。”陈先生认为。不过,大家都不知道什么部门负责此事。

导报记者将情况反映给杏林街道办,工作人员回复:之前接到居民反映后,他们派人去疏通过好几次,但是效果不佳,后来他们就通报给建设部门。

工作人员表示,目前项目已审批下来了,这几天会派人过去施工处理。

东南网7月2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詹文 林芹 通讯员 周溶冰)受台风“麦德姆”后续影响,昨天,厦门北站的动车运行依旧困难,停运的车次达到了137趟次。

根据铁路方面前晚的通知,厦门北站昨天始发、终到和经停的动车组停运128趟次,涉及到上海、宁波、福州、深圳、汉口等多个方向。昨天上午,由于天气变化,厦门北站又增停了9趟途经福厦线的动车组列车。

这两天因台风滞留的旅客较多,昨天上午,厦门北站南售票处外,不少旅客在这里等候退票改签,也有不少旅客准备改签飞机。

铁路方面提醒,购买停运列车车票的旅客,可于5日内(含当日)到任一就近车站窗口办理退票手续,未换取纸质车票的网购车票旅客,可在网上直接办理退票手续。退票均不收取手续费。

为疏运因台风滞留的旅客,昨天有一趟深圳北至厦门北的动车组列车恢复开行。同时,昨天临时增开了一趟厦门北-南昌西D6580次动车组列车,厦门北20:00开,次日0:40到南昌西。

另外,现在台风影响情况多变,今天仍可能有部分车次停运,旅客请多关注铁路网站、微博等。

机场方面,昨天上午的高崎机场,出发大厅的旅客人数很多,多是返程游客。台风的影响逐渐过去,多数航班准点运行,机场还补班14个航班。前天,厦门机场全天计划执行航班471架次,受台风“麦德姆”影响,取消了117架次,约占航班总量的25%。昨天凌晨开始,厦门机场航班运行逐渐恢复正常,各家航空公司通过合并航班、补班等方式,加速消化滞留的旅客。

东南网7月2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骆余民)台风“麦德姆”给厦门连续带来两天的降雨,不过这一回,台风并没有把厦门菜价给“刮”到高位,厦门市场蔬菜的价格依旧保持平稳。

物价局的监测数据显示,昨日在农贸市场,上海青的均价每斤1.9元,较前天的每斤2.1元回落了2毛钱。而在过去一周的时间里,上海青的均价一直在1.9元-2.1元之间来回波动。与上个月相比,有了明显的回落。

同样,作为水叶菜的油菜价格也较上个月回落了不少。物价局的监测数据显示,昨日农贸市场上油菜的均价为每斤2.2元,这一价格在台风来临之前已经维持了一个多星期,相对于上个月每斤均价回落了1元钱。

“按照天气预报,雨马上就要停了,所以这次台风对厦门的菜价不会起到什么影响。”在江头蔬菜批发市场,负责菜价监测的有关负责人透露,由于这次台风带来的降雨持续时间并不长,因此以往降雨必涨价的水叶菜,这次并没有出现涨价。

东南网7月2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黄智敏 通讯员 熊浩天)来势汹汹的台风“麦德姆”,给我省中北部地区带来了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受此影响,从23日开始,厦门也普降暴雨。不过,由于雨下得比较缓,并没有给城乡排水系统带来太大的压力,全市没有明显灾情报告。

到昨天下午4时,暴雨过程基本结束,“麦德姆”对厦门的影响也告一段落。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昨天先后结束防御台风和防御暴雨洪水应急响应。

全市平均降雨量近100毫米

从23日上午8点开始,截至24日上午7点,全市平均降雨量已达58毫米,局部降雨超过100毫米,最大降雨量158毫米(同安云顶山)。根据市气象台暴雨预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了防御暴雨洪水Ⅱ级应急响应。

昨天白天,厦门的雨也一直没停,截至下午4点,全市平均降雨量已达97毫米,全市最大降雨量达到239毫米(集美许庄)。

不过,到这时雨水已是强弩之末了,随着“麦德姆”进一步远离我省,强雨带明显减小,暴雨天气基本结束。

4点,市气象台解除暴雨预警信号。随后,市防指宣布结束防御暴雨洪水应急响应。

暴雨较“温柔”未造成灾情

此次暴雨过程,虽然总雨量不小,但下了将近两天,下得比较缓,时空分布较为均匀,短时雨量不大。全市最大1小时降雨量超过30毫米仅有2个站次,最大1小时降雨量超过20毫米也仅有5个站次。这样的降雨强度,对城市防涝系统尚构不成威胁。

市防汛办介绍,两天来他们没有收到各区上报的灾情报告,只有同安阳翟和集美前场2处积水报告,全市紧急转移人员4578人次。此次降雨过程,全市水库增水近500万立方米。

因台风影响停航的海上游、环鼓游、厦漳、厦金、厦嵩、鼓嵩、厦鼓等航线,昨日全部复航,厦门港货运码头恢复进出港作业。

 

厦门晚报讯(文/记者 林晓云 图/吴明芳)昨天上午10点半,音乐老师吴明芳听说轮渡要停航,匆匆赶回岛上家中,一路上看到许多游客加快脚步赶紧离岛。

昨晚10点,她轻轻推开自家窗户往楼下看,鼓浪屿最热闹的商业街道龙头路,“简直就是凌晨两点钟的状态,整条街一分钟内没有一个人走过。”吴明芳发现,商店早早闭门,菜市场一带也显得格外安静。

“哈哈,太清净了,清净到我这个岛民觉得好像回到小时候。”她笑着说,往日这会儿都是特别热闹,吃东西的,进酒吧的,闲逛买小商品的,熙熙攘攘。

“提前进入半夜三更。”明芳的姐姐尚恩昨晚10点多才回到家里,一路上没任何游客,龙头路沿街店面里,只有酒吧还“顶风顶雨”开着一两家,不过没什么人。

对于以前的台风天,姐妹两人都有一些特别的印象留存。比如1999年夏天的台风让明芳印象太深刻了。隔天早晨去学校,厦门二中很多树木都倒了,很多教学楼里的东西被砸坏了。老师把全班学生都动员起来扫地,扫了好久才把那些残枝败叶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