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第十三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昨在榕开幕 张志南周联清翁玉耀分别参观莆田主展区展馆 我市已对接项目779项,总投资超过150亿元

6月18日上午,以“项目—技术—资本—人才”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简称“6·18”)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截至当日,我市第十三届“6·18”已成功对接项目成果779项,总投资额151.1亿元。

当日上午,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志南及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观了莆田主展区展馆。

在莆田主展区展馆,正门“莆田欢迎您”“以港兴市 产业强市”等大字格外醒目。展馆围绕“336”工程,文图并茂展示了化工新材料、食品加工、工艺美术等3个支柱产业,高端装备、医疗健康、电子信息等3个新兴产业的现有状况和未来规划,并推介石门澳、东吴临港、兴化湾南岸、莆头、仙港、东峤等6个园区。特色的布展,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参观,省内外多家媒体记者也走进展馆,聚焦“336”工程。(湄洲日报记者 黄国清)

昨日上午,市委书记周联清、市长翁玉耀分别前往莆田主展区展馆实地察看。

本届“6·18”,我市组织40家企业参展。在展馆里,周联清、翁玉耀了解我市参展各项情况,并与参展企业负责人现场交流,询问产品、市场、技术等有关情况。市领导对企业借“6·18”平台,打响品牌,加深行业交流,提升企业、产品知名度表示肯定。

市领导指出,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6·18”的平台作用,围绕“336”工程发展特点,组织企业参展,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要与参展的央企、民企等多接洽,争取找到产业发展的契合点,推动项目在莆田落地建设,促进莆田产业发展。同时,要做好人才、项目、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信息收集,提升招商引资的水平。(湄洲日报记者 黄国清)

福州新闻网6月19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王玉萍 吴晖 朱毓松 李白蕾 许含宇) 昨日是第十三届“6·18”首日,各场项目对接活动如火如荼展开,取得累累硕果。

民企重大产业项目签约

制造业占半壁江山

昨日上午,第五届福建省民营企业产业项目洽谈会进行一批重大项目签约活动。全省新形成民企产业对接合同项目1206项,计划总投资7798亿元。其中,福州对接145项,计划总投资1438亿元,制造业78项、计划总投资642亿元。

据了解,本次重大民企产业签约项目中制造业项目多达773项,计划投资额4254亿元,占计划总投资额的54.5%。对接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海洋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达310项,投资额2267亿元。新对接的项目中,计划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88项,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7项,50亿元~100亿元项目18项。另外,对接引入了阿里巴巴集团、复星集团、京东方集团、中华映管、紫光集团、英蓝集团、徐工集团、中怡精细化工、浙江阳光集团、和润集团等全国民企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99个,总投资2541亿元。


25个院士专家项目签约

昨日,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暨院士专家项目签约授牌仪式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共有25个院士专家项目进行现场签约,总投资额6.2亿元。

在现场签约的25个项目中,创新驱动助力工程项目9个,院士项目13个,海外专家项目3个。项目主要分布在我省石化、机械制造、海洋渔业、现代农业、新材料与新能源、生物医药、纺织、信息技术等领域。这些项目将院士、专家的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运用于新产品开发、传统产业改造,为产业的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福建恒杰塑业新材料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福建天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这两家落户我市的院士工作站昨日授牌。至此,福州市已累计引进33位院士,在28家企业、6家事业单位建立了34个院士工作站,建站数量居全省之首,建站单位与院士团队共开展了144个项目研发攻关,累计项目总投资22.34亿元,预计新增产值130.62亿元,上缴税收7.97亿元,新增利润21.43亿元,合作成效显著。

昨日,“数字福建·院士高峰论坛”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顺利召开。论坛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牵头主办,计算所福州分所暨福州(闽侯)中科数据应用技术研究院、闽侯县人民政府等承办。会上,计算所福州分所举行揭牌仪式。今后,中科院与闽侯县政府将共建公共大数据技术服务平台,为闽侯县、福州市乃至福建省内相关行业提供共性与关键技术支撑,为当地企业创新与开发提供本领域科技。


榕222项职工发明

创新成果参展

由全国总工会主办的第十届“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继续在今年“6·18”展会上举办。市总工会共征集了222项职工发明创新成果参展。

今年参展的我市职工发明创新成果数量多,占全省成果项目申报总数的30%,名列全省第一。这些成果以职工自主创新、原始性发明以及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创新操作法为主线,不仅数量多质量也高,对接合作项目38项,意向金额约1.4亿元。职工发明很接地气,紧密围绕物联网和“互联网+”等热点,推动职工创新成果应用于民生,如我市推介的福建一丁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的万向红外控制器和智能插座、福建新大陆自动识别技术有限公司的物联网微型条码识读模组等产品都大受参展商青睐。

17所高校与我省企业

对接34项科技成果

昨日,第十三届“6·18”高校科技项目成果对接签约仪式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厦门大学等17所高校同我省相关企业和有关部门共签订34项科技成果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项目总投资近2亿元。

本届“6·18”设立的高校成果展馆位于8号馆,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50多所高校遴选的近300项科技成果参展。

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联合研究院也于昨日在榕揭牌,该院依托3个高水平国际化研究中心组建而成,力争成为探索海峡两岸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示范基地及科技创新、科研成果转化的先行基地。

新产品新技术云集 6·18上演一场科技“嘉年华”

  福建工程学院师生研发制造的方程式赛车

福州新闻网6月19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王玉萍 吴晖 通讯员 徐国栋)中国航天长征5号运载火箭模型、中广核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蛟龙号模型、透明屏智能控制产品展示系统、福建工程学院师生研发制造的方程式赛车……随着第十三届“6·18”的举办,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正上演一场科技“嘉年华”,让逛展观众享受实实在在的科技盛宴。

高端科技产品云集

一套透明的显示设备上,观众只需通过手指简单触控操作,就能够全方位看到汽车、自行车等物品的外观以及产品内部构造。在8号展区,福建省纳金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现场展示的透明屏智能控制产品展示系统让人耳目一新,吸引不少人当场体验。“这套系统主要利用3D技术和触摸式透明屏相结合的方式,将3D虚拟物品及3D特效叠加到制造业产品展示上。”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系统能实现物品360度旋转、拆分、缩放等体验互动功能,主要应用于制造业产品的展示和销售端。

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展位,除了长征5号运载火箭模型,还有最新研发并投入使用的彩虹系列无人机。“别看无人机小,可以挂弹的呢。”现场负责人称,随着军工产品民用化,很多高精尖的技术将运用于工农业生产,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6·18”展馆里,带着科技色彩的车载产品同样让人目不暇接。在中国移动展区,观众坐进展区的汽车里,对着一块半透明的投影屏说出“我想听歌”,话音刚落,音乐声便想起。“这是我们福建公司计划推出的一款车载智能HUD平视显示系统,预计年内能跟消费者见面。”工作人员介绍,HUD平视显示系统集成了车速、转速、挡位、导航、音乐等常用功能,并能将这些信息数据投射到前挡风玻璃上,在展现个性之余,提高行车安全性。


新产品新技术云集 6·18上演一场科技“嘉年华”

  3D技术触摸透明屏幕

贴近生活产品不少

昨日,在由省科技厅负责组团的“6·18”科技展区内,记者看到了不少新鲜的科技产品,这些科技产品不仅高大上,而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人们深切地感受到“科技让我们生活变得更美”。

“妈妈,我放学啦,你什么时候来接我回家?”“宝贝,妈妈马上就到你学校了。”这段通话,不是通过手机、固话,而是一款手表。昨日,有个响亮名称的“酷多啦儿童智能手表”亮相科技展区,其具备通话、定位、运动量监测等功能。

科技展区的食品中致癌物的检测技术研究及仪器研制项目,成了市民关注的焦点。该项目采用快速分离—光谱检测联用技术、丙烯酰胺溴化取代方法等,食品中是否含有苯胺色素、丙烯酰胺、溴酸盐和黄曲霉毒素等致癌物,一测便知,填补了国内食品安全分析应用领域的技术空白。

脏衣服要想洗干净,洗衣粉等洗涤剂自然不能少。可昨日在科技展区展出的环保清洗技术项目,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观念,原来不用洗涤剂,脏衣服也可以洗得干干净净。该产品采用高温高速水雾环保清洗技术,具有清洗效率高,节能、节水,不用洗涤剂和清洗消毒一次完成等特点,相关人员告诉记者,其耗水量只有传统清洗方法的1/20,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新产品新技术云集 6·18上演一场科技“嘉年华”

  蛟龙号模型吸引许多参观者驻足观赏。

处处可见“互联网+”

本届“6·18”展馆里,“互联网+”字样处处可见。

在7号馆的智能家具馆里,记者见到了一款“互联网+家具”的运用。参展商网龙99家居负责人何勇称,顾客只要用手机登录相应平台,选定所在楼盘的户型后,再扫描家具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知道家具的尺寸是否适合房子。

“目前平台几乎涵盖福州市所有楼盘的户型,顾客可以对掌上房屋进行任何细节设计,小到台灯大到家具选择,如果不满意自己的设计,还可以通过该平台选择设计师。”何勇说。

在5号馆的福州展区,福建微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展出的养老互联网服务平台也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光。该公司副总经理肖砚丹告诉记者,基于“互联网+养老”,微尚科技研发了居家和机构两大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融合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老人提供安全照护、健康医疗、生活照料、亲情关爱、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服务,让老年人享受到现代信息科技发展的成果。

第十三届“6·18”在福州开幕 2300多家企业参展

福州新闻网6月19日讯 (福州日报记者 朱毓松/文俞松/摄)昨日上午,第十三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简称“6·18”)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展会由福建省政府联合国家有关部委共同主办,共有2300多家企业参展。

本届“6·18”共分五大板块展区:一是专业展区,设置机械装备、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和循环经济、现代农业4个专业馆;二是综合展区,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澳门科技成果等12个展馆以及福建9个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展馆;三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展区,重点展示海丝沿线国家先进适用技术和项目产品等;四是虚拟研究院展区,重点展示网络协同平台功能和5个产业技术分院协同创新成果,以及海峡技术转移中心工作成效等;五是金融服务展区,包括银行品牌产品、保险、证券、新三板、资产管理品牌产品展区等。

在创新驱动方面,展会重点突出“中国制造2025”主题,同时突出“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重构和助推,特设2000平方米的“互联网经济”馆,重点展示物联网产业、智慧云服务、互联网金融、农业互联网、文创媒体等领域成果。

在开放开发方面,突出服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特别在开幕大厅设立了“海丝”主题馆,以产品展示、技术交流、商贸洽谈为主要内容,专注港口物流、海洋生物医药、现代渔业、海工装备等领域的展示合作。

在区域产业发展方面,突出“6·18”对福建区域产业创新提升的推动作用,设置城市综合馆,展示福建各设区市近年来依托“6·18”平台对接转化新技术新项目成果。

在创新成果方面,突出引领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创新成果,同时,突出“6·18”虚拟研究院建设及“6·18”市场化改革成果,首次分批次组织院士、专家巡馆,到展位直接与参展商对接,提供技术诊断,服务项目对接。

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13年来,福州市依托“6·18”平台成功对接项目7640项,拉动投资2314亿元,有效推动了全市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了产业技术水平,企业自主创新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东南网6月19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杨文 林芹 骆余民 文/图 通讯员 吴可超)昨日上午,第十三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6·18”)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

今年“6·18”展会总面积10万平方米,比上届增长20%,展览规模创历史纪录,共有2300多家企业参展,其中央企14家,在境内外上市的公司2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百家,台湾企业20多家。截至目前,本届“6·18”已征集、推介项目成果1.2万项,筛选入库项目成果6500多项、技术需求620多项;成功对接合同项目3227项,总投资920亿元。

厦漳泉城际列车“泉州造”

未来穿梭在厦漳泉城际铁路上的列车长什么样?时速会达到多少?昨日,专门为厦漳泉城际铁路开发的动车亮相本届“6·18”。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携高速动车组、磁浮列车、城际动车、城轨客车和出口动车组等全系列、谱系化轨道交通装备产品,和以武夷山现代有轨电车旅游专线设计方案为代表的“绿色智能人文一体化”交通解决方案,首次亮相海交会。

值得关注的是,在中国中车带来的产品中,有一款列车将来将奔跑在厦漳泉的大地上。那就是,与“蛟龙号”时速250公里CJ-2城际动车组系出同门的时速140公里、160公里城际(市域)动车组。

这款动车组,是中国中车针对福建厦漳泉城际铁路网和市域交通网而开发的新产品。

据介绍,这款动车组具有编组灵活、大载客量、快启快停、快速乘降、节能环保、安全舒适等特点,特别适合高峰客流大、车站间距短的城际和市域客运需求。

该款动车组采用铝合金轻量化焊接车体,4辆、6辆或8辆的灵活编组形式,具备升级到200km/h的能力并可重联运行。此外,该动车组车内运用人机工程学原理进行设计布置,具有乘坐空间大、旅客舒适性高等特点,能够满足大中城市市域范围内客运轨道交通的发展需求。


据了解,中国中车将依托泉州公司为厦漳泉等都市区城际轨道交通,提供先进、成熟、经济、适用的城际动车产品,并提供本土化、定制化、保姆式的配套服务。也就是说,今后奔跑在厦漳泉城际铁路上的动车组将在泉州生产下线,直接穿梭在闽南金三角。

装备制造 福建展示强大阵容

我省参加本届“6·18”的装备制造阵容强大,闽台合作产学研成果项目对接硕果累累。

机械工业是福建省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规模以上企业达3000多家,年产值、销售均超过6000亿元,出口额达200亿美元;这次参展的重点企业和骨干企业有100多家,还有不少海内外高校、台湾工研院和产品研发公司带来了许多高科技成果在会上对接,成为展会的一大亮点。

展会期间,我省还举办了台湾工研院技术专场对接会暨智能装备与工业机器人项目对接会,邀请海内外的专家学者现场开展技术诊断、项目对接,实现项目、技术、资本、人才的高位对接。台湾建国大学、台湾勤益科技大学、台湾工业研究院和大陆的同济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工程学院、厦门理工学院、福建海西机械装备虚拟研究院、福建机械科学研究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与一批企业在会上进行项目签约,实现产学研成果对接。

记者逛展馆 把阳台变成移动“菜园”

长方形塑料筐,装上配制的营养土砖,在内栽上小白菜、芥蓝菜、空心菜等,一垄垄放在有小轮子的铁架隔层之间,推到有阳光的阳台上。一段时间后,一株株生长旺盛的各种蔬菜,绿油油地呈现在面前。

现在城市市民,对街上购买的蔬菜总担忧施过多的化肥,或有残留农药。许多市民,很想在自家阳台上或空地上种一些蔬菜。昨日,在“6·18”展会现场,一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推出的可在阳台上移动的“菜园”,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据这家公司工作人员介绍,每一垄产品,包括筐、菜种及营养土砖,价格在百余元,而且缓释放营养土砖可用三四年,加上移动铁架子,一套移动“菜园”千余元,家人每天都可吃上有机绿色的新鲜蔬菜。

东南网6月19日讯 (本网记者 陈晓青)昨日,第十二届6·18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院士专家项目签约授牌仪式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省公安厅院士专家工作站被授予“福建省院士专家示范工作站”。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接受了福建省委组织部、福建省科协共同授予的“福建省院士专家示范工作站”牌匾。此次,有10家院士专家工作站被授予示范工作站。

2011年“6·18”期间,福建省公安厅开创性地与清华大学中国工程院程京院士合作,建立了全国公安系统首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站4年来,以新技术的研发与实战应用转化为纽带,以攻克公安刑事科学技术难题和制约工作发展的关键技术为牵引,通过与院士团队的紧密合作,福建省公安厅联合或独立开展国家、部省级科研合作7项;开发新产品2个;申请国际发明专利1个、国家发明专利2个、实用新型专利3项(已授权);开发新技术1项、新工艺2项。

东南网6月19日讯(本网记者 陈晓青)6月18日下午,由福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福州大学主办,福建省生物质资源化技术开发基地和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承办的“福建省环保产业产学研对接会”在福州召开。来自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福州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多位专家教授,以及省内30多家相关企业80多个代表参加了会议。

此次对接会主要是依托福建省生物质资源化技术开发基地、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的优势,针对我省目前面临的环保产业发展战略机遇,在项目、技术、人才方面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重点解决我省环保产业中存在的整体技术水平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成果转化率低等行业共性技术问题。对接会共推介福建省生物质资源化技术开发基地“季铵化木质素基染料分散剂”等成果102项,征集企业技术需求52项。

经过前期沟通和现场交流,有11个项目达成意向,其中“绿色科技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平台”等6个项目在现场举行了签约。会议针对性强,取得预期的成效,获得参会企业的好评。

东快讯(记者 林娟 许才芳)第十三届“6·18”,福州市紧紧围绕项目、资本、技术、人才四要素,以创新为核心、以项目为抓手,努力促进项目对接、转化与落地,对接项目数和总投资额双双超过去年。昨日,福州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本届“6·18”福州市共对接项目730项,总投资达410.8亿元。

据介绍,本届“6·18”福州市对接项目中大项目比重高。在目前福州市的730项对接项目中,总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13项,投资总额达336.8亿元,占对接项目总投资额的82%;总投资在5000万元到1亿元的项目31项,总投资额20.6亿元;总投资3000万元到5000万元的项目39项,总投资额13.2亿元;总投资3000万元以下的项目647项,总投资额40.2亿元。

东快讯(记者 林娟)昨日上午,第十三届“6·18”高校科技项目成果对接签约仪式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厦门大学等17所高校同我省相关企业和有关部门现场签订34项科技成果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项目总投资近2亿元。

此次“6·18”设立的高校成果展馆位于8号馆,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等50多所高校遴选近300项科技成果参展。其中,湖南大学电力工业极端环境作业机器人、中南大学卡颂石以及福州大学五轴数控刻检机吸引了众多关注者。

东快讯(记者 林娟)昨日,福建省先进环保实用技术推介会暨对接项目昨日举行。会上透露,我省将有8家环保企业被推荐为境内主板和新三板后备企业,计划将在下半年或明年陆续上市。

据统计,福建全省近400家会员环保企业中,已有12家分别在境内主板和德国、新加坡、香港等交易所上市。其中,有35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省、市级骨干企业。全省有50多家会员企业被各级科技部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其中有20多家企业建成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其中有20多家企业建成企业技术研发中心,5家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6家企业的产品获得福建名牌产品称号,龙净环保的BEH高效节能型电除尘器一举夺得福建省空缺20年之久的优秀新产品特等奖。

在本次推荐会上,共推介了恒水位SBR污水处理工艺及其系统、湖库控藻静默生态修复、城镇污泥兼氧发酵堆肥、垃圾(污泥)生物质HA-T/GFZ高分子全气化等先进环保实用技术。

此外,现场还签约了3个项目,分别为:粉体工业锅炉清洁燃烧——福建无烟煤技术开发项目,签约资金1000万元人民币;泥膜共生IFAS技术及其一体化装置合作开发项目,签约资金1000万元人民币;垃圾(污泥)生物质HA-T/GFZ高分子全气化技术合作项目,签约资金3680万元人民币。

东快讯(记者 许才芳 林娟)昨日,第十三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在福州开幕,中国广核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携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亮相,力推包括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在内的清洁能源业务。

东快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华龙一号是由中广核和中核集团联合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百万千瓦级核电技术。作为中国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品牌,华龙一号成熟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可满足三代核电技术要求,设计技术、设备制造和运行维护技术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是目前国内可以自主出口的核电机型。目前,国家已同意依托中广核防城港核电站3、4号机组和中核福清5、6号机组建设华龙一号国内示范项目。福清5号机组已于今年5月开工,而防城港3号机组也将于下半年动工建设。近日,李克强总理考察华龙一号时,特别对华龙一号寄予厚望,并表示“你们为我撑腰,我去为你们扬名”。

除大力推介华龙一号,中广核在福建的清洁能源业务布局也是此次中广核对外展示的一大亮点。中广核自2004年就已参与福建省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在核电业务方面,中广核与大唐集团、福建能源集团共同投资建设了福建省首座核电站——宁德核电站。

执法人员检查餐饮从业人员的健康证

东快讯(记者 林雅 通讯员 马静 文/图)昨日是“6·18”首日,福州仓山区市场监管局来到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责令1家无证无照经营企业停止经营,下达书面整改通知书2份,整改不规范经营行为8起,清理流通商贩1家。

据悉,该局每日都会派出20名执法人员,在现场设置申诉举报点,提供消费投诉举报及商标知识产权咨询服务。同时,该局还将成立2个巡查组,对馆内东、西供餐区内参展商主体资质、食品原料索证索票、现场加工设施设备、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和健康证明进行监督检查。

东快讯(记者 林娟)昨日,“数字福建·院士高峰论坛”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顺利召开,与会院士、专家围绕数字福建、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建设目标及区域经济转型等相关议题,分享最前沿资讯,高屋建瓴的见解激起现场阵阵头脑风暴。

国家信息化资深专家、中国工程院李国杰院士发表了《信息技术与产业换代转型》主题报告。他指出,大数据应用是“信息时代”的新阶段,也可能是中国信息产业从跟踪走向引领的突破口。“互联网+”强调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旨在开拓新的市场。

遥感技术应用专家、中国工程院童庆禧院士作了《遥感发展与资源环境效益》的主题报告,以国土资源调查、农作物估产、城市发展、生态和灾害监测等若干实例阐述遥感的作用。

今后,中科院与闽侯县政府将共建公共大数据技术服务平台,为闽侯县、福州市乃至福建省内相关行业提供共性与关键技术支撑,为当地企业创新与开发提供本领域科技。

另外,中科(福州)数据产业园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中科(福州)数据产业园孵化器不仅仅着眼于解决创业者的居住生活和聚合交流的需求,还提出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等三位一体的完整‘孵化链’概念。”

未来福州(闽侯)中科数据应用技术研究院将落地中科(福州)数据产业园,并开辟院地合作模式。园区建成后,将充分发挥计算所在大数据领域的技术优势,以共建“大数据基础设施技术平台”为核心,结合地方产业特点,兴建以数据服务、技术研发、科技展示、商务办公及商住配套于一体的产业聚合平台,引领“大数据”新兴产业落地、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产业园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将超100亿元。

东南网6月18日讯 (本网记者 陈晓青)今天上午,第五届福建省民营企业产业项目洽谈会重大项目签约活动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活动上,我省将与来自全国的民营企业集中签约65个项目,总投资1252亿元。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尚未签约的项目由各地分别组织签约。来自我省九地市的政府代表与企业开展合作项目签约。

民营企业产业项目洽谈会,是省委、省政府深化“三维”项目对接,巩固我省民营企业产业项目对接成果,扩大项目对接成效,激发民营经济活力的一项重要工作。五年来,省经信委牵头会同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继续坚持以“产业优”为导向,围绕“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坚持以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瞄准全国民企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深入开展民企产业项目对接。

2011-2014年,全省累计对接并纳入“三维”系统跟踪的民企产业合同项目4503项,截止5月底,已开工4070项,开工率达90.4%,累计完成投资13248亿元,已投产或投入运营1973项,项目的开工、建设、投产都较为平稳、有序,为我省经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5年以来,省、市、县三级联动、密切配合,按照“月月有对接、月月有落地”的要求,“比服务、比落地,看实效”,项目对接再上新台阶,工作取得新成效。经省经信委、发改委组织省直有关部门对新对接项目进行预审后,全省新形成民企产业对接合同项目1206项,计划总投资7798亿元。

省经信委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的举办,将进一步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吸引更多优秀民营企业家到福建投资兴业。省经信委也将积极作为全省民营企业产业项目对接牵头部门,全面做好优质服务,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