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东南网11月1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彬彬 通讯员 陈彦臻 陈少峰)骗子利用银行户主的信息新办了银行电子账户,并把户主2万多元的存款移到该账户。如果失主依照骗子的思路,把银行发来的验证码透露出去,这些钱很可能就没了!

近日,市民小王就遇到这样的骗局。

突然被转走2万多元

11月3日,年轻男子小王正在家里吃饭,他的建行卡在身旁,卡突然被扣了25901元,这卡别人没碰过,自己也没接到诈骗电话,怎么钱就没了呢?

当日,小王到潘涂边防派出所报警。民警经调查判断,钱可能还没真的被盗走,很可能会有人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对小王进行诈骗。民警马上提醒小王,不能把银行发来的短信验证码告诉任何人,以确保资金安全。

随后,民警走访了建设银行、中国银联和广发银行发现,这笔钱被转到广州银联网络支付有限公司的客户备付金内,且操作方是广发银行。

侦查民警与广发银行方面沟通,最终成功在广发银行发起追诉,经过两个工作日的努力,民警最终将小王的2万多元追回。目前,该案正进一步调查中。

盗用信息办同名账户

民警介绍,该案中,犯罪嫌疑人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小王的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并以王某的身份在广发银行开设了一个电子账号,因电子账号与银行卡均属小王名下,故可以轻易将银行卡内的钱款代扣至电子账号内,这是犯罪嫌疑人实施诈骗的第一步。

被害人一见钱款不翼而飞,情急之下,容易失去判断力,这时犯罪嫌疑人便可以展开第二步诈骗,他们会冒充银行相关人员主动联系被害人索要验证码,如果被害人将验证码告知犯罪嫌疑人,钱款便真正被取走!

民警提示,市民应注意自身信息的保密,切勿随意将个人信息提供给陌生人或陌生单位,当遇到类似被代扣的情况,不要慌乱,不要将银行短信验证码提供给任何人,并第一时间报警或者拨打福建警方防骗热线96110-8,为追回款项赢取宝贵时间。

东南网11月1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房舒 通讯员 陈友青)人跑了,东西还在,不舍得又想办法杀回来。但这一步“棋”走的,却是正中民警下怀。“预料到他肯定会回来。”民警介绍说,11月5日湖里刑侦大队诈骗犯罪侦查中队,成功捣毁一个借口“信用卡升级”的诈骗团伙。

狡猾的骗子跑掉了

11月4日,厦门湖里金尚路的一间高级公寓,屋内一片狼藉。桌上、地上,到处散落着成沓成沓的资料,上面一条条的,都是信用卡用户的个人资料。

这是一间出租屋,屋内住的人名叫苏某凡,是一个涉嫌诈骗的骗子,被抓到时人赃并获。湖里刑大诈骗犯罪侦查中队的民警,配合着从湖南赶来的警力,一起冲击了这个窝点。“冒充光大银行的客服,借口提升信用额度进行诈骗。”经办民警任柏源介绍说。

全国各地都有人受骗,骗子以借口“确认是否本人办的信用卡”为由,让对方报卡号和背后的三位数安全码。之后,便用这些信息去网上刷游戏卡或者购物卡。现场审讯发现,苏某凡其实大多只负责最后购物的环节,也就是说,他还有同伙。

只是,狡猾的嫌疑人在觉察到同伙可能已落网之后,逃脱了。

不舍资料又回来了

经办民警连夜赶到苏某凡同伙王某清位于金湖三里的租住处。然而,门窗已经紧闭。想办法进入室内后,民警发现屋内一样的狼藉。很明显,屋内的人逃离时非常惶恐,以至于什么东西都没带走,连同很多涉嫌犯罪的记录。“估计他可能会回来。”任柏源说,虽已人去楼空,但屋里一些东西应该是王某清舍不得放弃的。于是,警方决定“守株待兔”。

果然,第二天下午,一辆轿车开进了小区里。车上下来的人贼头贼脑,一路左右环顾地往窝点走去。这人,就是王某清!民警推测得没错,前一天他虽然走了,但窝点里还有他要拿的东西。狡猾的他专门租了一辆车开回来,不过逃不过民警的眼睛。

据介绍,王某清在窝点里带着2名女子,冒充银行客服,先是骗到第一手资料,再发给苏某凡购物。

目前,全部涉案人员已被刑拘,案件仍在进一步侦查中。

骗子用来记录的笔记本

被抓的骗子和作案工具

东南网11月1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房舒 通讯员 陈友青 文/图)不论你是南来的,还是北往的;不论你是陕西人,还是河南来的,“上岗”之前统统先参加“培训”,“科目”是闽南话。

近日,湖里刑侦大队诈骗犯罪侦查中队,在辖区内抓获一个以台湾人为首的诈骗团伙,主要欺骗的目标是在台湾的“老乡”。截至昨日,已查证其作案涉新台币过400万元。

出租房门口装了探头

最早的线索,来源于细心的辖区民警于工作中发现,金湖5里一栋高层的16楼两间房门口,隐蔽的角落装了一个监控探头。照常理,除非是开门做生意的公司,寻常人家是不会花钱装这个的。

几天的蹲守观察,民警发现了更多疑点,房子里面似乎住了不少人,传出的声音不断,却鲜见他们出门,白天吃饭都是叫餐……一切的线索,都指向一个怀疑方向:这是一个诈骗窝点。

11月5日中午12点,属地派出所与湖里刑大一起,冲击了这一窝点。冲进去的时候,屋里的人正一手拿着饭盒,一手拨打着各种电话号码,真是骗人也骗得“废寝忘食”。

“上岗”前先“培训”闽南话

对于警察的突然到访,屋内的人无疑是错愕的。电脑屏幕闪烁的大量聊天信息,已经无需他们再多做辩解。

2女2男,其中1名男子是台湾人,当被问及谁是“老板”时,其余3人都齐刷刷地指向他——蔡某松,41岁,台湾高雄人。眼见大势已去,他只能低头认罪。审讯中,警方了解到他还有同伙,当即继续冲击同小区不同栋的另一诈骗窝点,抓获了台湾高雄人、32岁男子陈某宇。

2个“老板”指挥3个“伙计”做事的行骗模式浮出水面。据介绍,他们的主要行骗对象都是海峡对岸的台湾“老乡”。诈骗手法,有时会谎称可以提供贷款,有时会假冒可以帮别人提升信用卡额度,骗取别人的“保证金”和押金。有时,他们干脆直接打电话给对方,让对方“猜猜我是谁”,“猜中”的人大多会信以为真,以为“朋友”或“亲人”出了事,给蔡某松等人汇款。

因为骗取的都是台湾人的信任,所以,对于请来的“员工”,他们要先“培训”再让其“上岗”。3个“伙计”,有的是陕西人,有的是河南人,有的即使是福建人,也并不会讲闽南话,但都被他们“培训”得会用闽南话跟别人聊天了。更甚者,为了增加欺骗性,“员工”每人都有笔记本,上面记录了大量台湾的地名、生活习惯以及电话号码等,可谓费尽心机。

目前,涉案嫌疑人已被刑拘,案件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厦门日报讯(记者 吴海奎)昨日,杏林宁宝花园出现了形迹可疑的一男一女上门免费安装防盗器,幸好居民警惕性高没有上当,这一男一女随后被小区保安赶出小区。

一名女子昨日中午敲响了杏林宁宝花园童女士的家门,自称是政府派来宣传防盗知识的,童女士说不需要;后脚又来个男的,说免费为居民安装防盗器。结果,童女士一说要报警,那个男的溜得比什么都快。

童女士向本报反映此事后,记者先后向小区物业、社区居委会和派出所求证,他们均表示近期没派人上门做这类服务。事实上,在外地有人以“上门免费安装防盗器”为幌子进行诈骗,福州、桂林、重庆等地均有人上当受骗。骗子先是声称免费安装防盗器,安装后又说要收取100元不等的维护费。实际上,他们安装的防盗器根本值不了那个钱,事后,这些人也“失联”。此前,我市也出现过冒充政府部门或者国企工作人员,上门免费安装燃气报警器、免费消杀蟑螂等,最终也被证实是骗局。

警方提醒,遇到陌生人敲门,一定要提高警惕,多核实对方身份,不要轻易开门,面对形迹可疑的人员,可呼叫保安或者报警。

骗子冒充银行发来的汇款短信

东南网11月1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航飞 文/图)近日,导报热线接听多起读者反映骗子街头行骗事情,那些骗子多伪装成“钱包被偷的学生”、“流浪异乡的祖孙俩”、“丢了孩子的父亲”等容易让人同情的角色,混迹于公交车站、医院门口、银行门口等公共场所。

今年刚上大学的女生小高,11月7日晚上就在海沧被骗走3000元。

偶遇 “香港女子”问路

小高今年18岁,是集美一所大学的大一新生,家住海沧生活区。

11月7日晚,小高在家吃过饭后,独自出门买东西。8时许,小高路过海富路邮政储蓄门口时,一个30岁年纪的陌生女子迎面走来,礼貌地问路。女子说对附近的路不熟,朋友要过来接她,她不知道这是哪。

小高告知所在地点,陌生女子连声道谢,并和小高攀谈了几句,好似很随意地透露出自己是香港人。听说对方是香港人,小高起了好奇心。女子便趁机和小高慢慢踱起步来,话匣子越打越开。

诉苦 开车撞伤一路人

散步过程中,陌生女子告诉小高,她和另一个朋友是香港远东集团的员工,因公出差到厦门,不幸的是,她和朋友开车把一个路人撞了。

陌生女子继续诉苦,说朋友把车开到厦门其他地方处理公事,而她迷路走到海沧,她要在这里等朋友过来载她一起去处理撞伤路人的事情,还要赔偿医药费。心地善良的小高信以为真,还安慰起了女子。

紧接着,女子说自己和朋友身上没带太多钱,银行卡是香港的卡,从香港那边转账过来也没法收到,不知道该怎么办。


借卡 让香港朋友汇款

小高越听越出神,也在给陌生女子想办法。

陌生女子说,她在香港的朋友要给她打钱,想借小高的银行卡一用,让朋友把钱打到银行卡里,小高再取出来给她。小高答应了,把自己的一张银行卡号告诉对方。

不一会儿,小高果然收到了一条短信,内容是银行卡收到了“香港恒生银行财务中心”打入的5万元,会在11月8日前到账。

小高一看发送短信的并不是个人号码,而是专业的“银行系统”号码,就真以为自己的卡收到了5万元。

借钱 借3000元赔伤者

这时,陌生女子向小高解释说,晚上转账,钱要明天才能到账,但钱已经转到小高的卡里了。

她又向小高提出,当晚小高先取3000元给她,她拿去赔偿伤者,等第二天钱到账,再去银行取钱,她把3000元还给小高。她还表示一定要好好谢谢小高。

小高心想,自己的银行卡里存着对方5万元,不借点钱也不太好。于是,她答应先借3000元,等第二天上午10点两人再一起到沧虹路一家银行取钱。

陌生女子留了朋友的电话给小高,说自己有两个手机,一部没电,另一部在大陆用不了,第二天打她朋友的电话就能联系到她。

陌生女子拿到3000元钱。这时,小高的电话也响了,是陌生女子的朋友打来的,对方向小高表示感谢,并表示第二天上午打她的电话联系。

随后,小高和陌生女子分手。

失联 手机一直打不通

8日,小高一早就打陌生女子朋友的电话,准备去沧虹路的银行取钱。不料,对方手机关机了。

接连打了几个电话都打不通,小高还是来到银行门口等待,但等了好长时间也没见到对方,这时她终于醒悟过来,是上当受骗了。

小高仔细查看之前收到的那条“香港恒生银行”发来的转账短信,发现骗子编写短信的时候,把“于11月8日前到账”的“于”字都打错了,写成了“与”,自己却没有及时发现。

小高介绍,那个女骗子身穿黑白相间的连衣裙,齐肩短发,脸部左侧有斑点。女骗子跟她有进入过沧虹路这家银行,银行的监控应该会拍下其照片。

目前,钟山派出所已介入调查此事。

便衣协警经过搏斗制服骗子

东南网11月1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黄敏江)“求求你放了我吧,我包里有两万块和一条金项链,都给你。”“不行。”

这段对话来自于便衣协警与骗子。当时,两人当街搏斗,筋疲力尽,骗子想贿赂,协警一口拒绝。

骗子发现便衣就想跑

这个骗子作案好几起,警方作出研判后盯上了他。

11月3日晚上8点多,他和同伙分别骑同款(颜色不同、新旧程度一样)女式自行车,在厦禾路双涵路口往国贸大厦方向闲逛,试图寻找目标下手。在他们背后,多了两双盯梢的眼睛。

梧村所便衣协警小王和小徐悄悄上前跟住,但骗子很警惕,发现后面有人,连忙加速往国贸大厦方向逃窜。小徐负责追另一个骗子,小王一边打电话求助增援,一边负责跟住他。

在国贸大厦附近人行天桥的报刊亭,跟了200多米,骗子扔掉自行车,撒腿就要跑。小王一个箭步猛冲上前,一把抓住不让他走。

小王个不高,身材瘦削;而对方身高1米73,很壮实。


逃不脱协警试图贿赂

在人行道上,小王从后面抱住骗子,两人扭打成一团,摔倒滚落在地上。骗子死命挣扎,小王用双手紧紧抓住他的大腿,死不松手。占据优势的骗子一胳膊勒住小王的脖子,另一手则捂住小王的嘴巴,不让其呼救。

小王用力挣脱“锁喉”,差点休克过去。围观群众越来越多,这时已打斗了15分钟,小王手臂、脖子、腰以及腿部伤痕累累。

当两人都筋疲力尽时,骗子说:“包里的两万元和金项链都给你,求求你放掉我。”此时,有30多人在一旁围观,小王一口拒绝并向围观群众表明身份:“我是梧村所的便衣,我们在抓捕骗子,我包里有手铐,麻烦帮我拿下,把我们两个人铐在一起。”

骗子急了,反咬一口说小王在抢钱,不过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名过路男子拿出单反相机给两人拍下照片后,另一名群众从小王挎包拿出手铐,把两人的手一同铐住。

此时,两人搏斗已近20分钟,增援警力赶到现场,将骗子控制住。而另外一名骗子,在湖滨南路绿家园被巡逻队员抓获。

等把人交给同事,体力不支的小王当场呕吐起来。

老套骗术骗了好多人

经查,孙某德,39岁,浦城人。同伙是其老乡杨某文,44岁,两人文化程度都不高。

办案民警说他们的骗术很老套,土到不能再土。可就这样的骗术,还是骗了好几个贪婪的市民,结果“贪”变成“贫”。

10月31日晚上7:10,21岁的女孩小刘从湖滨东路公交站靠近莫泰酒店一侧下车后,正往罗宾森方向行走。一名男子假装扔掉“钻戒”(上面标价3万,看起来很逼真),另一男子当小刘的面捡起来,称小刘也看到了,他要分一万元给小刘。

在鸿运大厦工行门口,男子说要取钱,临时把“钻戒”交给小刘保管,让小刘把iPhone6 plus手机(价值6188元)作为抵押。拿到手机后,男子骑车扬长而去。

10月25日晚上,在金榜路,这两人就曾从一名路人身上骗得身份证和银行卡,并以身份证上的出生年月作为输入密码,成功取走5000元。另外在10月31日晚上,一名26岁的女子小陈也报警称,她被这样的手法骗走2200元。

民警介绍,骗子的作案地点选择在凯旋广场到火车站一带,这带人流量大且周边有很多银行。

经初步调查,杨某文有前科,曾在安徽因同样的诈骗手法被警方处理过。

目前,警方正在进一步调查此案。

厦门日报讯(记者 吴俊鸿 见习记者 王玉婷)“掉捡钱”诈骗老剧本,换了一个“钻戒”当新道具,两个诈骗嫌疑人自导自演“唱双簧”,又“翻拍”出新花样,有人被骗走数千元现金,也有人丢了iPhone6 plus。

诈骗,演的是“唱双簧”,不过在警方抓捕过程中,这“戏”变成了“武打片”。

昨日,记者从思明警方了解到,梧村派出所近日捣毁一个“掉捡钻戒”诈骗团伙。在抓捕与反抗中,协警队员与嫌疑人在地上角力近20分钟,直到两人都虚脱在地。

路边巡逻发现嫌疑人

兵分两路一人被摁倒

 

识破谎言路人来帮忙

【骗子现身】

爱在取款机附近作案

被监控捕获

一周前,本报报道了诈骗嫌疑人将老掉牙的“掉、捡钱”骗术进一步升级,变成“掉、捡钻戒”诈骗,一名女市民险些上当(详见11月1日本报A06版)。

然而,这样的警情却一再发生,梧村派出所组织警力介入调查。对案件进行梳理,民警发现,嫌疑人作案地点大多在文灶、双涵路口、以及凯旋广场、火车站附近,而这些地点有一个共同特点,附近都有ATM机。调取附近监控,民警锁定两名嫌疑男子,一高一矮,分别骑着一部小轮自行车。

截取监控画面后,派出所将图像发到每个路面巡逻民警和协警手上,伺机抓捕。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11月3日晚20点50分左右,协警小王和小徐在民警带领下,在双涵路口附近巡逻。“眼尖”的小王发现两名男子骑着小轮自行车,正在往国贸方向行驶。

“监控上的嫌疑人出现了!”民警一边向派出所值班室报告,一边带着小王和小徐紧随其后。


【骗子行贿】

金链和2万元当诱饵

被民警拒绝

跟踪了近200米左右,两个狡猾的嫌疑男子发现异样,马上把自行车往路边一丢,分两个方向跑。其中矮的嫌疑男子跑在前,民警和小徐上前追,高的跑在后,被小王拦腰抱住。

高个嫌疑男子拼死挣扎,反手卡住小王脖子,两人同时倒地,但谁也没放手,相互角力、僵持。“我是派出所便衣队的,放手!”小王亮身份。嫌疑男子一听,嘴巴靠近小王耳朵,低声哀求:“你把我放了,我包里金链子和2万元现金,都给你。”

“不可能!”小王一口拒绝,趁机翻身,双手死死控制住嫌疑人的同时,向路人求援:“我是梧村派出所的,包里有手铐,快把我俩铐在一起!”担心有路人帮忙,嫌疑男子连忙大喊:不对不对,他抢我钱!是他抢我钱!”

【骗子落网】

扭打近20分钟累倒

最终被铐住

一名热心市民听到求援后,从小王的包里找到手铐,铐在小王和嫌疑男子手上。铐在一起,谁都跑不了,已经汗流浃背的两人,虚脱在地——一场持续近20分钟的“肉搏战”终于结束。

按照国际武术散手竞赛规则:每场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每局净打2分钟,局间休息1分钟,共3分钟。而两人角力近20分钟,几乎是连续打了不止5场比赛。“他瘫倒,我也筋疲力尽。”小王回忆说,他当时差点休克了,但他知道一放手,再抓就难了。

随后,派出所增援警力赶到,将高个嫌疑男子抓获,随后又在绿家园小区附近,抓获高个嫌疑人的同伙。经审讯,这两名嫌疑男子杨某和孙某,专门以“掉、捡钻戒”为幌子进行诈骗。

【解密】

掉钱老骗术升级

变成捡“钻戒”

10月31日晚7点10分左右,两人“巡逻”到罗宾森广场附近时,盯上一名女子。

孙某骑自行车,先将“钻戒”“丢”在路上,然后,杨某就在女子快走到“钻戒”跟前时,冲上去“捡”起来。“哎呀,好大一个钻戒!”杨某大喊,回头拉住女子:你不要告诉失主,我们自己分。这时,孙某假装丢了“钻戒”,着急返回寻找,杨某则将女子拉到路边:“你看,这标价3万多元,见者有份,我给你一万元怎样?”

“钻戒你先拿着,我去取钱。”杨某接着说,然后准备去附近银行取钱,不过,注意到女子手里的iPhone6 plus,杨某“不放心”说:“钻戒放你这了,这样吧,你先把手机给我抵押,我取了钱马上出来,不然你跑了,我去哪里找你?”

女子一想,也有道理,iPhone6 plus交出做抵押,杨某骑上自行车,风一般消失在夜幕中。

经初步调查,从今年10月份开始,嫌疑人杨某和孙某在梧村辖区作案三起,除了骗走iPhone6 plus,还骗走一名女子2200元现金。目前,两人已被刑拘,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疑似诈骗电话打进手机时,市民将会收到弹窗彩印。

海西晨报讯(记者 陈小斌 通讯员 厦公宣)骗子一来电,市民手机就立即收到弹窗彩印,提醒不要上当受骗!这款由厦门市反诈骗中心联合厦门移动公司率先在全国推出的诈骗电话主动筛查预警系统,今天起在厦门正式投入使用。当市民收到这样的弹窗彩印时,可得多留个心眼。

率先推反诈骗预警系统

据了解,自厦门市反诈骗中心成立以来,电信防控组致力于诈骗电话拦截和预警防范工作,成效明显。但由于当前虚拟运营商“170号段”易购置、实名落实不到位,且境外虚拟诈骗电话“变种”很快等问题的存在,不少市民仍会接到境外虚拟诈骗电话和涉嫌诈骗的“170号段”来电。

为此,厦门市反诈骗中心联合厦门移动公司,研发推出诈骗电话主动筛查预警系统。据厦门移动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厦门在全国率先试点运行该系统,今后还会在其他城市陆续上线运行。

主要针对“170号段”等

该系统于今天正式投入使用,它具有强大的后台筛查功能,能够针对当前“170号段”、境外虚拟诈骗电话多发的问题,开展呼前过滤和筛查工作,一旦发现通信异常,立即将号码列为疑似诈骗的高危电话号段。同时,也将和腾讯安全助手、360等举报的疑似诈骗“高危电话号段”进行同步。当这些号段打进市民的电话,其手机再响铃的同时,就能接到一条由警方印制的弹窗彩印信息,提醒市民这有可能是诈骗电话。当市民将电话挂断后,还会接到一条类似的提醒短信。

那么,彩印信息长啥样?记者了解到,如果是疑似诈骗的“170号段”呼叫时,市民手机将收到“厦门110提醒您:170号段近期被大量用于电信诈骗。如涉及询问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或转账等,切勿相信,及时报警!”的彩印。如果市民接到疑似诈骗的境外电话时,市民将收到“厦门110提醒您:该来电是境外电话,近期被大量用于电信诈骗,如涉及公安查案、冒充领导等,切勿相信,及时报警!”的彩印。

除了“170号段”和境外虚拟诈骗电话外,该系统还可人工干预调整高危号段。如:短时间出现95533积分兑换诈骗短信中的各类400开头的电话号码,也可将其列为疑似诈骗的高危电话号段,并进行相应的预警。

目前针对移动手机用户

据悉,该业务目前仅针对移动手机用户,如果市民认为推送的彩印提醒影响日常使用,可拨打移动公司客服电话10086取消该业务。

那该业务是否收费呢?记者了解到,试运行期间,该系统向市民群众推送的彩印业务全部免费。下一步,该项防骗服务的资费问题将由厦门市反诈骗中心协调相关部门统一解决,不会给手机用户增加额外的资费负担。

  骗子设套:电话邮件全程英文,身份信息、入住时间全对

  骗子漏洞:幸好受骗人心细,发现邮件发件人多了个空格

厦门日报讯(见习记者王玉婷)电话里的电子语音是英语,挂了电话连着收到的两封邮件,也走“高大上”线路,冒充国外酒店,从头到尾全是英文。连环套设计得如此精巧,却因为发件人中一个小小的空格被识破。

昨日,来自上海的高小姐向本报讲述了自己遇到的“高端骗子”是如何设套的。记者查询到BBC曾报道过类似骗局,没准高小姐遇到的,还是个“国际骗子”。

先打电话再发邮件 诈骗流程很完整

1日晚7点,高小姐接到一通“未识别号码”的电话,听筒里传来“hello……”。“这年头,骗子都会用英语诈骗啦。”高小姐没往下听,直接挂断了电话。

本以为事情就过去了,没想到第二天上班查看邮件时,高小姐却发现收件箱里“躺”着两封新邮件。看看发送时间,刚好是昨晚挂掉电话后的20分钟。再一看发件人是Booking.com,高小姐恍然大悟:自己明年1月打算去英国玩,前不久刚在Booking网站上预订了酒店。“原来昨晚的电话是Booking打来的,不会错过什么吧?”高小姐心里想着,点开了邮件。

正要给对方汇款 发现邮件地址破绽

高小姐查看了11月1日19:18发来的第一封邮件,发件人为Booking.com,邮件里有高小姐预订酒店的详细信息:抵店日期、入住天数、预订号等都准确无误。

而第二封邮件接收时间为19:21,仅比第一封迟了3分钟,发件人为Apex London Wall Hotel,是高小姐预订的酒店没错。邮件中称,曾给高小姐打过电话,不过没有联系上,现在“抱歉”地通知高小姐,由于怕旅客临时取消预订,给酒店带来经济损失,所以若要保留预订房间,需要提前支付全额房费,“我们乐意提供机场接送服务和减免10%的房费。”

对方提出的要求也合情合理,高小姐正打算联系对方汇款时,突然发现蹊跷:在发件人Booking.com中,Booking的后面偷偷跟着一个小空格。高小姐立即拨打了Booking网站的中国客服,对方首先表示,酒店通常不会有提前收取房费这种做法。之后协助高小姐联系了酒店,10分钟后,酒店给出回应:没有给高小姐发送过邮件,并称“酒店的数据库曾被黑客攻击过”。

英国BBC曾报道:

Booking网站

存在漏洞

记者在网上搜索到,BBC(英国广播公司)在2014年12月20日一篇名为《Whistleblower reveals how fraud of Booking.com worked》(《告密者揭示Booking网站是如何欺诈的》)一文中,讲到了高小姐遇到的这种骗术。

文章称,诈骗团伙先给在Booking网站上预订酒店的客人打电话,告知他们会收到一封Booking.com的邮件。而伪造的邮件中,会通知客户提前缴纳酒店预订费用。用户被引导使用银行信息提前付款,但这和酒店或者Booking.com无关。据统计,上当受骗的Booking.com用户遍及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葡萄牙、印度和中国。(见习记者 王玉婷)

连环计

1、设置“平安普惠”假网站,用申请表“钓鱼”

2、假扮“平安普惠”员工给受害人打电话,称网贷已获批,骗走手续费

3、发来网址,让受害人填写个人信息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

4、盗刷走7万元后,称只是暂扣,忽悠受害人继续到银行汇款

厦门日报讯(见习记者 黄小芳)网上贷款不成,反被诈骗集团盗刷7万元,不明就里的陈先生赶到银行想继续给骗子汇款,幸亏被保安及时拦下。建设银行江头支行及时追回了陈先生被盗刷的款项。

事后,陈先生打电话给本报读者热线,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并通过本报向银行方面道谢。

受骗  网上借贷不成 反被盗刷7万元

因买房急需资金,16日下午,陈先生打开手机百度,输入“银行贷款”。这之前,他从未用过电脑,对网络不甚了解,只是用手机网购过几次。“点击了几个网站,里面有‘平安普惠’,就填写了申请。”但具体是从哪个网址点击进去的,陈先生自己也有些迷糊。

当天下午,一个自称“平安普惠”员工、名为李娟的人打电话告知陈先生,说他之前填写的贷款申请已通过核审,问是否有医保、社保、公积金等。陈先生不知公积金是啥,该女子“安慰”他:没关系,可以代为“包装”一下,但需要100元手续费。陈先生当即用手机支付宝给对方转了过去。第二天,该女子告知陈先生,接下来会有专职人员和他联系。

18日,一个同样自称是“平安普惠”工作人员的男子,又让陈先生填了一些个人信息,说马上就会有人跟他联系,给他放款。果然,19日下午,一个自称是业务员的男子主动联系陈先生,并给他发来“wwa.bmnhd.com”的网址,让其点击进去填写名字、身份证、贷款额度、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

“刚填完没2分钟,银行卡里就有7万元不见了。”陈先生说,对方以需要证明他有还款能力为名,让他先打7万元过去。因为急于证明自己有还款能力,陈先生没多想就告知对方自己卡里有钱。

被拦  赶到银行汇款 被保安及时制止

钱不见了,陈先生急了,对方“安抚”他:“7万元只是暂时扣了,你去银行柜员机刷卡,马上就还给你。”

陈先生立即赶去建设银行江头支行,一边打电话,一边按照对方提示在自动柜员机上操作。

正当他要把卡里的3000多元给对方转过去时,一旁的保安强行取消了陈先生的操作。原来,他看到陈先生骑着电动车赶来,举止匆忙,边打电话边操作,符合被诈骗人员的特征,就阻止了陈先生。

江头支行副行长庄连宏了解情况后,起初以为是简单的电信诈骗。“可为什么汇个3000元也要如此匆忙?”庄连宏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了一跳:原来陈先生已经被骗走7万元,保安当场拦截下来的只是存款的零头!

追款

银行连夜查询

第二天紧急追回

得知这7万元是陈先生平时卖蔬菜辛苦攒下来的,庄连宏一边安抚不知所措的陈先生,一边指导他报警。随后,他查询陈先生的汇款去处,得知款项已被划转至广州一银联代收付账户。他连夜把陈先生的交易流水账打出来分析,第二天白天又尝试了各种途径,最终帮陈先生追回了款项。20日晚,当7万元如数回到卡中时,陈先生又惊又喜,不敢相信。

记者点击陈先生收到的网址“wwa.bmnhd.com”时,发现该网页已无法打开。随后,记者联系上“平安普惠”厦门分公司,对方称:已和总部核实过,陈先生收到的网址和他们公司并没有关系。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像陈先生这么幸运,能把钱给追回来。”事后,庄连宏从银行的角度提出三个“慎”:慎给个人信息,涉及转账一定要核实,不懂可以到银行咨询;慎点陌生人发来的链接,警惕假冒网站和假冒客服;慎给验证码。

东南网10月3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黄敏江 通讯员 海公政)在网上买三轮车,结果骗子用改号软件,在这对夫妻之间演“双簧”,骗走男子1200元。

45岁的老章是浦城人,租住在海沧新垵村北片,最近他想买一部三轮车做买卖,10月26日晚上10点,他通过58同城手机软件找到一个卖三轮车的卖家。27日上午10点,老章拨打卖家电话说要购买三轮车,对方说会把三轮车送到海沧许厝加油站附近路段来。

27日下午1点26分,老章接到对方电话说快到了,让老章去加油站旁的路段等待。等待过程中,骗子向老章索要其老婆的电话,还拨打老章老婆电话,称老章在试车,要求汇款,老章的老婆就真的到银行,将1200元存入对方的卡内。

警方分析,在该起案件中,骗子一边和老章通电话,一边用改号软件虚拟老章的号码给其老婆打电话,称老章在试车无法说话,故而诈骗老章老婆进行转账。骗子一方面是运用170号段的虚拟电话,一方面用改号软件进行改号,同时还让老章和他老婆同时在通话,最终诈骗得手。

警方提醒,此类诈骗花样翻新,市民应多加防范。

海西晨报讯(记者 陈小斌)昨日,记者从厦门市反诈骗中心获悉,近日信用卡额度提升诈骗警情在厦门高发。究竟有多少人被骗?据厦门市反诈骗中心统计,10月26日至28日,短短3天,厦门市反诈骗中心就共接到信用卡诈骗警情33起,其中28起市民被骗,5起群众举报未被骗。

这些不法分子主要用这两种方式作案:一种是用“170”号码联系事主进行诈骗;一种是直接发短信称可以提升信用卡额度,并附有一个“400”号码,让事主自己联系该号码,再进行诈骗。

据警方统计,这33起警情中,大多数不法分子能准确说出事主的真实姓名、信用卡卡号、身份证号码,有的甚至知道事主的信用卡额度。

警方提醒,接到这类短信和电话,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银行工作人员办理信用卡提额度,使用的电话一定是银行官方客服号,市民若有怀疑,可向警方或银行咨询。

案例

A.刚收信用卡就被骗

10月23日,市民陈某通过EMS收到新办的信用卡。10月26日16:10,陈某接到电话,对方谎称可提升信用卡额度。这个电话号码也为“170”号段。

让人惊讶的是,对方能准确说出自己的身份信息。随后,陈某就和对方核对自己的信用卡卡号及其他信息,并在“提升额度”的过程中把短信验证码透露给对方。结果,陈某被分3次共盗刷1.5万元到不明账户。陈某收到银行扣款短信才发现被骗,他立即报了警。

B.一条短信骗走2万元

10月26日16:45,市民吴女士收到一条嫌疑号码(+85254808305)发来的短信,对方称可提升信用卡额度,如果需要可联系4000660634。

10月26日16点50分,吴女士就拨打了这个“400”电话,被套取了信用卡背面的七位数字、信用卡有效期和验证码,共被转走2万元。发现被骗后,吴女士遂报警。

C.谎称虚拟消费骗钱

丁女士来自四川,在厦务工。10月26日15:51至16:08,她接到两个电话,对方自称是银行客服,这2个号码均为“170”号码。对方告诉丁女士:“可以帮你提升信用卡额度。”随后,丁女士就收到一条信息,里面称丁女士的信用额度已提升成功。

丁女士将自己的信用卡卡号、背面七位数字、信用卡有效期全部报给对方。对方告诉丁女士:“待会儿会产生虚拟消费。”已经轻信对方的丁女士,遂将收到的支付验证码先后报给对方三次。随后,丁女士的信用卡被分别支出4850元、2017.6元、105.08元。

付完钱,丁女士意识到被骗,立马报了警。

一听自己“涉嫌犯罪被通缉”,黄女士慌了,匆匆从香港飞回厦门,只为把银行账户内的定期存款转成活期,再汇到骗子指定的账户接受所谓的“审查”。前后汇出近80万元后,骗子让她再汇120万元,她又找哥哥筹款,还担心“泄露国家机密”不肯说明缘由,在家人的追问下才吐露实情。前天,如梦初醒的黄女士向厦门警方报了案,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当中。

厦门晚报讯(记者 朱俊博)

4万没了

骗子称她涉嫌诈骗被通缉

以审查为由转走活期存款

30岁的黄女士和哥哥在厦门做茶叶生意。前几年,女儿到香港读书,为方便照顾孩子,她长期住在香港。

10月25日,黄女士的厦门手机号突然接到电话,对方自称是“厦门中级法院的书记员”,告知她因为涉嫌一起诈骗案,被北京警方列为嫌疑人。

这个很常见的诈骗电话,却把黄女士给吓了一跳。因为在香港很少接触防范诈骗的宣传,她没有听出蹊跷,而是一再辩称自己是无辜的。骗子一见她没挂电话,开始“下套”,将电话转给北京的“李警官”。

“李警官”收到黄女士报出的身份证号码后,还装作用对讲机联系同事查询,几分钟后才告诉她:“你确实涉嫌诈骗案,我们做好了通缉令,只要你回到大陆就逮捕你。”

对方还发来了一个网址,黄女士打开一看,上面真的有一张自己的通缉令,她吓坏了。“李警官”说,只要对她的财产进行审查,就能洗清冤屈。随后,黄女士将自己的银行账号、U盾密码等统统告诉对方。当晚,她其中一张银行卡内的4万多元活期存款被转走。


75万也没了

飞回厦门将定期存款转出

担心“泄密”不敢告诉家人

“李警官”再次联系黄女士,说已经把钱转走开始进行审查,但还有一些定期的钱,需要她自己操作才能转出去。

为了洗清自己的嫌疑,黄女士将女儿委托给邻居后,匆匆乘飞机回到厦门。这让家人感到有些意外,但黄女士却没有说出真相,“李警官说了,这件事要保密,不能告诉任何人,包括老公,不然就是泄露国家机密。”

当天,黄女士到银行办理了定期转活期业务之后,将两张卡内的75万余元全部都汇到“李警官”指定的账户内。

钱一汇出,她顿时感觉轻松了很多,“反正他说审查只要一两天时间,查清楚了钱就可以退回来。”

120万差点没了

还要对房产进行“审查”

家人追问下才说出真相

不过,当天下午,“李警官”再次联系黄女士,说他们掌握到黄女士还有房产,需要对房产也进行审查。“我问他们要怎么审查,他们说需要先将房子折价计算,把金额转到指定账户中,让我一天内操作完。”黄女士说,自己在岛内有两套房子,市价总计在400万以上,但“李警官”只报出120万元的价格,但当时她仍没有怀疑。

为了筹到这120万,黄女士最终找到哥哥,但支支吾吾说不清理由。突然要这么大一笔现金,让哥哥感觉到蹊跷,他没有将钱借出,而是通知了妹夫。黄女士的丈夫匆匆赶到,问清楚来龙去脉后,气得大骂:“你都被骗了那么多了,还想继续帮骗子弄钱!”

被丈夫骂醒后,黄女士这才赶快报了警。目前警方已经受理此案,案件还在进一步的调查中。

损失近80万元,给黄女士家里的茶叶生意造成很大的影响。“好几年的努力都白费了,又要从头开始。”她说,现在回过头来看,骗子的谎言漏洞百出,都是自己的防范意识太差,才让骗子得逞。

厦门日报讯(见习记者黄小芳)昨日,读者郭先生向本报热线968820报料:接到一个自称“厦门邮政总局”的电话,对方以郭先生有3个包裹未领取为由,向他索要“滞纳金”和个人信息。

骗子 骗局被识破恼羞成怒开骂

郭先生告诉记者,昨日上午8时35分,他接到一个电话,号码为“00338371911537”,来电显示归属地为“法国”。接通电话,对方自称是“厦门邮政总局”。电话那头的女声告诉郭先生,由于他有3个包裹逾期未领取,需要缴纳“滞纳金”,并提供一些个人信息。

“她让我把电话号码给她,说是要发银行账号给我,让我给她转账。”此时,郭先生认定自己接了一个诈骗电话,反诘道:“厦门的邮局怎么会显示法国的号码?”听到对方辩解是“厦门邮政总局”在法国的办事处之后,郭先生又让对方讲几句法语。“她说不出来,又改口说自己是在日本办事处。”

郭先生乐了,骗对方说,自己就是在邮局工作,怎么自己有包裹会不知道。“结果对方恼了,直接用闽南话骂我。”

保安 “其实我只是爱看报纸”

其实,郭先生是个保安,之所以能立马识破诈骗电话,反过来“调戏”骗子,是因为平时反诈骗类报道看得多了,“《厦门日报》关于反诈骗的报道很多,很有帮助的。”

郭先生说,接到诈骗电话,像他这样和骗子“周旋”并不是最合理的方式,“最好快刀斩乱麻,跟对方简单聊几句后赶紧挂掉,不要理睬,否则很可能在聊天时掉入对方陷阱。”

厦门日报讯(见习记者 廖可 记者 朱俊博 通讯员 思公政)通过快递单号上的信息,这伙骗子专门盯着银行信用卡客户进行诈骗,他们冒充客服致电受害人,声称要帮忙提高信用额度,等受害者发来验证码后进行盗刷。昨日,记者从思明刑侦大队获悉,这个诈骗团伙日前被厦门警方抓获,他们用上述手法作案20余起,最多一次骗取了上万元。

提高信用卡额度为饵

骗取验证码进行盗刷

今年10月1日,市民李小姐接到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银行客服,要帮李小姐提升信用卡额度。李小姐信以为真,根据对方的要求,将信用卡的卡号、有效期和背面的三位数验证码告知对方,对方称过几天会有“专员”致电。

10月14日,“专员”致电李小姐,告诉她提升额度需要“刷交易流量”,网店会发送验证码到她的手机上,要她把验证码报给自己。“在此过程中如提示有交易的话不要担心,只是在刷流量而已,不会花钱。”

李小姐随即将手机收到的验证码一一告知“专员”,随后对方表示信用额度已成功提升。事后李小姐一查,自己的信用卡被盗刷了4935元,她随后报了警。

快递单泄露个人信息

导致受害人频频中招

思明刑侦大队接警后,警方排查出嫌疑人藏匿在莆田。10月16日凌晨,郑某等6名嫌疑人落网。经初步调查,该团伙涉案20余起,涉案金额10万余元,目前已被刑事拘留。

郑某等人说,他们先通过一个“信息贩子”买到了为数众多的快递单照片,随后根据快递单上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拨打信用卡主人的电话进行诈骗。因为前期掌握的信息都很准确,有不少受害者在接到电话后都信以为真。

【警方提醒】

快递单记得销毁

验证码不能外泄

据民警介绍,现在快递单已成为信息诈骗的主要源头,嫌疑人很轻易就能拿到快递单,进而掌握到市民的相关信息。警方提醒,网络刷卡消费的三个要素为信用卡或银行卡号、有效期和背面的三位验证码,“嫌疑人拿到后,就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到网上用受害者的信用卡来消费,只要再拿到验证码之后,就能完成交易,受害者的信用卡就被盗刷了。”

民警提醒说,喜欢网购的市民在收到快递后,一定要将快递单销毁,此外也不能将信用卡的信息,以及短信验证码告诉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