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厦门晚报讯(记者 王晨程)刚刚过去的“双11”,天猫以912亿元的单日成交额再次刷新历史纪录。然而,狂欢背后,一组网购安全数据却让人触目惊心。近日,记者从360互联网安全中心获悉,“双11”当天,360共拦截钓鱼网站攻击1.1亿次,其中,福建省钓鱼网站拦截量552万次,在所有省份中高居第二位,而厦门市拦截量为71万余次,在全省居第三位。

【案例】

“双11”买游戏币 男子被骗455元

黄先生今年27岁,平时爱打游戏,经常会上网购买虚拟商品游戏币。“双11”当天,他看到一个网站平台上有游戏币优惠,但要先注册,并充值成为会员。黄先生充值后,系统却显示“初次交易信誉不足”,需要再次充值,升级为VIP会员才能交易。于是,他又充了一次,前后一共充了455元,可系统还是要求他继续充值,他想退款,却根本退不了。

这下,他怀疑自己可能受骗了。考虑到金额不大,报警的话警方也不一定会立案受理。无奈之下,他联系了“360网购先赔”进行投诉,发现那其实是个钓鱼网站。黄先生提醒市民,虚拟交易时,最好到有第三方担保的正规平台交易,千万不要直接打款、转账,以免上当。

【解读】

选择网购场所 女性比男性理智

“双11”当日,猎网平台(网络诈骗举报平台)共接到全国网络诈骗举报98起,涉案总金额约118.3万元,人均损失约12076元,较第三季度平均水平4920元高出了145%。据统计,在所有“双11”当天报案的网络诈骗受害者中,男性占比高达72.4%,受害人数是女性的2.6倍。而从人均损失上看,男性网民人均损失13978元,而女性人均损失为7088元。从年龄看,主要集中在20岁-29岁之间,占所有受骗者总人数的61.2%。

360首席反诈骗专家裴智勇表示,尽管“双11”期间女性上网抢购的疯狂程度可能要高于男性,但在网购场所的选择方面,女性此时要比男性更理智,不会轻易选择陌生的网站购物。相比之下,男性网民在“双11”网购中,反而比平常更容易冲动。

【数据】

大规模钓鱼攻击 “双11”前就已开始

据介绍,今年大规模的钓鱼攻击并非仅仅发生在“双11”当天。监测数据显示,从网民11月10日提前选购商品开始,钓鱼网站的活跃程度就已开始大幅提高。11月10日,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共拦截钓鱼攻击1.8亿次,远超“双11”当日拦截量。

裴智勇分析,今年骗子们发动钓鱼攻击的时间实际上是在“双11”抢购活动开始之前,最大规模攻击则是出现在抢购前的2-6个小时。“很多网友在‘双11’狂欢还没开始之前就已经上当受骗了,也有的是等到抢购之后,才发现自己抢错了地方。”

【分析】

网络诈骗呈产业化

“年产值”超千亿元

裴智勇告诉记者,“双11”期间,不法分子使用了包括模仿正规网站域名、篡改正规网站页面、特殊设计躲避安检、适配手机定向钓鱼等多种花样的钓鱼攻击技术来欺骗用户,而且钓鱼网站所仿冒的对象也是多种多样,“网络诈骗犯罪分子为‘双11’也做足了准备,很多网民防不胜防。”

据介绍,网络诈骗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分工明确的地下黑产链,可划分多达15个工种。据不完全统计,网络诈骗从业者至少有160万人,“年产值”超过1100亿元,已成为继赌博和色情产业后的第三大黑色产业。在“双11”前夕,254名中国大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被警方包机从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等地押解回国,网络诈骗规模可见一斑。

裴智勇建议,网友一旦被诈骗要及时报警,可通过猎网平台举报,每条网络诈骗犯罪信息,都将为公安机关提供全面、有效的破案线索和证据链。

【提醒】

交易失败?中奖?

“双11”后谨防三类诈骗

根据最近一年流行的网络诈骗形式及“双11”网购特点,猎网平台发出网购安全特别预警,提醒近段时间可能大规模爆发的三类高危网络诈骗。

1.退款诈骗。以网购交易存在异常或无法发货为由,钓鱼网站要“退款”进行诈骗。

专家提醒:所谓“卡单”、“掉单”、“交易异常”、“解冻订单”、“异常订单处理”等词汇全都是诈骗专用术语,正规电商网络交易平台上不会出现这些词汇。

2.二手交易诈骗。二手交易诈骗活动会以手机和家电为主要交易标的物。

专家提醒:进行二手交易一定要到正规的二手交易网站进行。对陌生人发来的二手交易平台链接要提高警惕,不要打开。如要向卖家索要发票照片或实物照片,请一定要求对方在聊天窗口中截图查看,切勿直接接收对方发来的任何文件。

3.中奖诈骗。这段时间,中奖诈骗短信也会呈持续高发态势。

专家提醒:接到此类信息如有疑问,可拨打电商网站的官方客服电话咨询或确认,切忌直接拨打短信中的联系电话,也不要轻易点开短信中的任何网址链接。此外,可安装手机安全防护工具,以拦截此类诈骗短信,并有效识别。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物流高峰已过

退货高峰将近

本报讯(记者王晨程)市民郭女士家住嘉盛豪园,“双11”当天,她半价抢购到了某品牌短靴。前天,鞋子到货了,可试过后,她发现试穿效果并不理想,并联系快递员退货,发现退货的邻居不少,小区的智能快件箱早已满了。

她说,这几天快递小哥也忙坏了,每天都要送货送到很晚。快递员与居民约定,派送的快件和退货的快件都集中堆放在一起,晚上8点统一收。郭女士看到,所有快件被分成两堆,而退货的件竟比派送的件还多。

昨日,大数据物流平台——菜鸟网络宣布,今年“双11”物流高峰已过,整个物流行业在未发生爆仓的情况下应对了“双11”配送任务。据统计,截至17日上午,超过94%的物流订单已发货,累计2.4亿个包裹完成签收。

厦门圆通快递总经理刘新华介绍,目前,出港件已经恢复正常,进港件还没减少。平时每天进港件大约3万件,而这几天每天都达到10万件。他表示,近几天已经陆续接到一些退货件,但不是很多,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将迎来退货高峰。

【相关新闻】

差评留言引商家不满

食客被打成鼻部骨折

本报讯(记者 朱俊博 通讯员付任佳)一个差评,导致争执和肢体冲突,顾客许先生还被商家何某打伤,鼻部额窦前壁骨折。昨日,记者从机场警方了解到,目前何某因涉嫌故意伤害,已被警方刑拘。

何某在禾山围里社开了一家餐馆,还赶时髦,在手机App“饿了吗”推销餐厅。11月14日,在中骏大厦内上班的许先生向他的餐厅订购了一份40多元的套餐。

饭送过来后,许先生却不满意,并在软件中对何某的餐厅作出如下评论:“饭菜难吃,肉很少,几乎是素菜,大家以后别去了。”留言之余,许先生还给了商家一个差评。

看到差评和留言之后,何某气坏了。当天下午,他来到许先生的单位和对方理论,两人随即发生争执,还打了起来。冲突中,何某用拳头击打许先生的鼻子,造成后者额窦前壁骨折。

事后许先生报警,警方对其伤情鉴定得出轻伤结论后,将何某抓获,并对其刑拘,目前案件还在侦查中。

东南网11月1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吕寒伟/文 陈巧思/图)“还好有这个提醒,不然我们就上当了。”10天来,有4万多厦门市民接到诈骗电话时,都收到警方的提醒。厦门警方介绍,市反诈骗中心联合厦门移动公司研发的诈骗电话自动筛查预警系统起作用,两类诈骗案件下降。

不过,目前仅移动公司加入这一系统,警方呼吁,联通、电信运营商尽快加入,共同保障用户通讯安全。

好 “大灰狼”被赶跑

诈骗电话自动筛查预警系统的保护,它是这样的。

11月11日早上8时,市民于先生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医保中心,警告于先生医保卡异常,将于近日被停止使用。

该电话号码为“+50592912333”的境外虚拟电话。在接听电话前,于先生的手机屏幕上出现了厦门警方的彩信提醒——厦门110提醒您:该来电是境外电话,近期被大量用于电信诈骗,如涉及公安查案、冒充领导等,切勿相信,及时报警!于先生立即识破骗子伎俩,没有上当受骗,并及时报警。

11月13日,市民黄女士接到“17074966905”的电话。对方称,黄女士购买的一部摩托车可领退税补贴。同样,黄女士接听电话前看到厦门警方的彩信提醒,没有上当。

11月14日,在广州的卢先生接到“+837738095338”的境外虚拟电话。对方自称是顺丰公司的工作人员,告知卢先生有一个邮包涉嫌藏毒。卢某未受骗,并报警。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坏 “小绵羊”又上当

没有筛查预警系统的保护,情况却是糟糕的。

11月8日下午5时53分许,罗女士的联通手机接到一个号码为17081960857的陌生男子来电。对方称是罗女士的客户小柯的老公,约罗女士第二天到公司去找他。11月9日上午9时42分,罗女士再次接到电话。对方称正在和两个领导见面,需要包红包给领导,但给现金不方便,让罗女士帮忙转账给领导。结果,罗女士向对方汇款1.5万元。

11月10日上午11时20分,江先生的联通手机接到一个电话17075504213(虚拟运营商-联通-归属安徽合肥)。对方自称是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工作人员,可将江先生的信用卡额度从6000元提升到12000元。后来,骗子套取江先生的短信验证码,刷走其卡内的4997元。

11月12日上午10时,张女士的联通手机接到一个电话0862987234500(境外虚拟)。对方自称是南宁市公安局民警,并告诉张女士涉嫌“张勇非法洗钱案”,要求张女士配合,否则将逮捕她。最后,张女士按照“陈警官”的要求,将两张银行卡的短信验证码告诉对方,一张银行卡被转走13000元,一张信用卡被盗刷5万元。

呼吁

警方望其它通信商加入

警方介绍,诈骗电话自动筛查预警系统启用10天以来,共向群众发送彩信提醒41163条,短信提醒41163条,40297名市民接到170诈骗电话获提醒,866名市民接到境外虚拟诈骗电话获提醒。

数据显示,170电话和境外虚拟电话诈骗案件,分别环比前10天(10月27日至11月5日)下降61.1%和48%。

市反诈骗中心的接警人员透露,市民在电话中说得最多的是:“还好有这个提醒,不然真会上当。”“这个很好,还没接就知道对方是骗子。”

目前诈骗电话自动筛查预警系统仅有厦门移动公司一家参与,防骗提醒服务仅限于本市的移动用户。换句话说,其它的通信运营商,联通和电信公司用户仍然暴露在虚假信息诈骗“真空地带”,近日已有多名本地联通用户接到170电话后上当受骗。

警方呼吁,联通、电信运营商尽快建立类似系统,加入诈骗电话自动筛查预警行列,共同保障用户的通讯安全,形成合力抵御虚假信息诈骗。

数据

170诈骗案件:10月27日至11月5日,95起;11月6日至11月15日,37起。环比下降61.1%

境外电话诈骗案件:10月27日至11月5日,25起;11月6日至11月15日,13起。环比下降48%。

海西晨报讯(记者 陈小斌 通讯员 陈勤勤)骗子打来电话,市民手机立即收到彩印弹窗提醒。该“神器”从本月6日开始启用,截至昨天刚好运行10天,这是由厦门市反诈骗中心联合厦门移动公司联合研发的诈骗电话自动筛查预警系统。记者昨天从厦门市反诈骗中心了解到,该“神器”这10天可谓立下“汗马功劳”,与10月27日至11月5日这10天相比,正式运行的这10天内,涉嫌“170号段”和“境外电话”的虚假案件,分别下降61.1%和48%。

系统运行后诈骗大幅下降

昨天,记者从厦门市反诈骗中心了解到,目前,这款预警系统能自动筛查和过滤“170”、境外虚拟等诈骗电话,在移动手机用户接听或呼叫诈骗电话号码时,免费向用户推送警方的防骗彩印信息,并在通话结束后再向事主推送警方的防骗短信,实现自动、双向、同步预警。

据厦门市反诈骗中心统计,从运行至昨天15时,该系统共发出通话前彩印提醒41163条,通话后短信提醒41163条,大部分都是涉及“170号段”,境外诈骗电话所占比例较小。其中,最高峰出现在11月14日,共分别发出通话前彩印提醒和通话后短信提醒4972条,其中有4904涉及“170号段”,68起涉及“境外号码”。

在还未启用该系统前,诈骗案件情况如何?以10月27日至11月5日为例,这段时间的“170号段”电话诈骗案件发生95起,境外电话诈骗案件发生25起。在11月6日至15日15时,“170号段”电话诈骗案件发生37起,境外电话诈骗案件发生13起,下降比例分别达61.1%和48%。

10天近百名市民感谢警方

有成功提醒的案例吗?有的!10天以来,先后有近百名市民打110,对警方提供防骗彩印提醒的服务表示感谢。

11月11日8时,市民于某接到号码为“+505****2333”的境外虚拟电话,对方自称医保中心,并告诉于某其医保卡异常,将于近日被停止使用。由于于某接听电话前就看到厦门警方的彩印提醒,立即识破骗子的伎俩,没有上当受骗,并及时向厦门110报警。

【相关新闻】

骗子故伎重演 市民不慎中招

海西晨报讯(记者 陈小斌 通讯员陈勤勤)据悉,目前诈骗电话自动筛查预警系统仅有厦门移动公司一家参与,警方呼吁,联通和电信运营商也应尽快建立类似预警系统。

这样的呼吁并非没有必要。近日,已有多名本地联通用户接到诈骗电话后上当受骗。

11月12日10时,市民张女士的手机(联通用户)接到1个电话“08629****4500”,对方自称是南宁市公安局民警,并告诉张女士涉嫌一起编号为“00918”张勇非法洗钱案,要求其配合,否则将对其进行逮捕。

随后,电话被转接到上海市晋安公安局的陈警官,对方核对了张女士持有的一张某银行的信用卡信息,并要求报警人到该银行办理一张借记卡,密码和手机号码要设置成与其持有的信用卡一致。张女士信以为真,到该银行江头支行办理了一张借记卡,并在卡内存入1.3万元。

随后张女士继续配合“陈警官”要求,发现借记卡内的1.3万元被转走,信用卡内5万元也被盗刷。

居民主动报名加入志愿者队伍。

志愿者队伍授旗。

东南网11月14日厦门讯(本网记者 邹玒)厦门市湖里区江头街道有自己的反诈骗志愿者队伍了!昨日下午,这支队伍在SM城市广场正式启动,呼吁社会各界群众参与“平安湖里”建设,共同缔造美丽厦门。

居民主动报名加入志愿者

“我要报名这个志愿者。”市民张先生带着家人来逛街,经过活动现场,就止住了脚步。

填了表格,他就成为一名反诈骗志愿者了。

“我母亲曾经也差点受骗,幸好是银行工作人员有警觉性。”张先生说,那一次经历,让他更意识到反诈骗的重要性,“谁都有一时糊涂的时候,银行的工作人员也有自己的工作,万一不能及时发现,志愿者就特别重要了”。

昨日的现场,来报名志愿者的居民络绎不绝,准备好的报名表就快不够用了。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的曾遭遇骗局,也有的人通过媒体看到居民被骗的事例,觉得特别心疼。居民陈女士就表示,骗子骗的很多都是老人,“都是攒了一辈子的辛苦钱,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心里都挺难受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200余名志愿者走上街头

活动结束后,经过前期培训的反诈骗志愿者就走上街头和银行,进行防范虚假信息诈骗的宣传。

江头街道辖区内,银行网点、柜员机众多,虚假信息案件相对高发。据统计,通过银行或柜员机转账被诈骗的比例占全所虚假案件发案数的60%以上。其中,江头台湾街、马垄路更是集中了多家银行,被居民称为“金融一条街”,案件也相对高发。

今年以来,江头派出所以宣传入手,今年以来共拦截虚假信息诈骗68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03万余元。

而在工作中,民警也发现,大部分受骗人可辨识度较高,而志愿者通过民警培训,就可以快速提高洞察力和沟通能力,有效阻截诈骗。

记者了解到,为了进一步推进“秋安肃骗”专项行动,破解虚假信息诈骗防控难题,在江头街道的大力支持下,江头派出所于今年10月开始着手组建反诈骗志愿者队伍。

截至昨日,已有两百余名志愿者报名。江头亚特兰大活水馆副总经理李先生是一名台胞,热心公益事业的他得知招募志愿者的消息,立即就报了名,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动员员工也加入志愿者的队伍。

接下来,江头派出所将依托微信公众号,建立反诈骗志愿者管理平台,进行日常规范管理,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

海西晨报讯(记者 陈小斌 通讯员 刘海燕杨妹英)江头派出所辖区新增260多名反诈骗志愿者,他们将以“领任务”的形式参与反诈骗工作。昨天下午,湖里公安分局为这260多名反诈骗志愿者授旗。这些志愿者执行反诈骗任务时,将获得相应的积分奖励。

据了解,从11月1日起,江头派出所开始招募反诈骗志愿者,然后对志愿者进行反诈骗识别、拦截培训。经过专业训练,共有260多名反诈骗志愿者具备了反诈骗基本技能。这些志愿者当中,有100多人是厦门信息学校学生,还有一部分是江头派出所辖区企业员工和银行保安等。

昨天,这260多名反诈骗志愿者集结在SM城市广场一期接受湖里公安分局授旗。他们今后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及时发现、劝说、拦截被骗市民,帮助市民守住钱袋子。

记者还了解到,江头派出所民警已联合专业技术人员开发“厦门市公安局湖里分局江头派出所”微信公众号上的服务功能,反诈骗志愿者关注该微信公众号后,点击“反诈骗志愿者”一栏,就能自动连上后台的服务器。在该平台上,江头派出所民警会发布反诈骗任务。反诈骗志愿者可领取适合自己的反诈骗任务。

执行任务过程中,如果志愿者成功拦截被害人汇款,经核实后,能得到相应的积分奖励。完成相应的任务考勤时长,志愿者也能领取积分奖励。江头派出所会按月、季度、年,对积分突出的反诈骗志愿者给予奖励。

东南网11月1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房舒 刘承烺 通讯员 刘海燕 文/图)昨天下午3时,湖里区平安建设宣传暨反诈骗志愿者队伍启动仪式在SM广场举行。据悉,从11月1日至今,反诈骗志愿者帮助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1万多元。

据了解,由于江头派出所辖区银行网点、柜员机众多,虚假信息案件相对高发,通过银行或柜员机转账被诈骗的比例占全所虚假信息发案数的60%以上。

在工作中,民警发现,大部分受骗人可辨识度较高,而志愿者通过民警培训,可快速提高洞察力和沟通能力,有效阻截诈骗继续。

为此,江头所积极谋划新思路、构想新点子,在江头街道的大力支持下,于10月份开始着手组建反诈骗志愿者队伍,向社会发出招募公告。截至目前,已经有200余名志愿者踊跃报名。

据统计,从11月1日至今,江头所共拦截诈骗案件11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1万余元。

在启动仪式现场,民警向导报记者介绍了其中的一起案件。

今年10月中旬的一天,在高林菜市场卖菜的受害人小陈,由于资金周转的需要,在网络上搜索小额金融担保贷款。他看到一家名叫“平安惠普”的金融担保公司,于是和对方取得联系。

对方一名自称业务经理的男子告诉小陈,贷款需要担保,希望小陈提供银行存款证明。小陈并没有什么积蓄,就找人借了73000元,转了7万元到对方给的第三方账户上,双方均能看到金额,且密码在小陈手上,所以小陈并未担心资金的安全,主动将银行账号发给对方。之后,小陈透露自己卡上还有3000元。于是,对方再次编了一个借口,要小陈将3000元转到第三方账户上。

第二天,小陈来到江头建设银行的网点,准备通过柜员机转账。这时,旁边的保安,也是反诈骗志愿者,听过小陈打电话的内容后,立即过去向小陈了解情况。听完小陈讲述,志愿者当即判断小陈上当受骗,就将情况汇报给银行主管,并报警。民警和银行工作人员立即采取行动,追回已经转出去的3000元。此后,通过警方的努力,7万元也被成功追回。

经过此事后,小陈立即报名加入江头派出所的反诈骗志愿者队伍。他表示要现身说法、热心帮助他人,防止更多人上当受骗。

厦门日报讯(记者 程午鹏 通讯员刘伏忠)骗子假装处对象,还找人冒充亲爹,欺骗女子多次汇款“送花”。昨日,集美警方通报这起案件。女方让男友“送花”常见,而男子让女友“送花”的骗局,民警还是第一次碰到。

阿凤(化名)住在杏林,10月28日她通过社交软件,结识一位自称张某某的男子。张某某自称是东莞人,是卖冰箱的。11月7日,张某某突然给阿凤打来电话,说他买了店面,要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店。张某某示意阿凤送几个“花篮”帮他撑场面,才显得有“面子”。阿凤按照张某某发来的花店电话,预定了6个“花篮”,一共23000元。

刚过10分钟,另一名男子打来电话,自称是张某某的爸爸,说送6个“花篮”不吉利,家里人都是送12个寓意年年有余。听着对方坚定的口吻,阿凤又汇了23000元,加订了6个“花篮”。

过了一会“张某某的爸爸”又来电说,花篮即将装车,但是作为张某某的女朋友,阿凤的花篮要放在最前面,必须要再订两个“龙头”。阿凤本身钱就不多,便打电话给张某某。张某某一边假意责怪他爸爸,一边又说事情比较急,让阿凤先汇款,过后他再以红包的形式把“龙头”的钱返还。于是阿凤再次汇了23000元给花店。

到了当天下午,张某某又打来电话,说风水先生清点“花篮”数目时,发现尾数是4,不吉利,要让阿凤再订4个“花篮”,凑足8个。

阿凤觉得一直汇款不对劲,要让张某某发个“花篮”的照片来看看,张某某发了一张花篮的图片,阿凤觉得是网上找来的,要求张某某立即发一个店面门口摆满花篮和店内冰箱的照片。这一次,张某某没发,电话也关机了。

阿凤这才知道被骗,于是报了警。集美警方正对此案进行调查。民警提醒大家,网络交友应有底线,涉及借钱、汇款等,无论对方如何保证,一定不能相信。

厦门日报讯(记者 吴俊鸿 通讯员厦公宣)短短4个多月,紧急止付2536起电信诈骗案,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639.4万元,抓获47名诈骗嫌疑人,缴获32个“伪基站”、猫池窝点,虚假信息诈骗警情环比下降31.5%……连日来,新华社、央视、新华网、人民网等点赞反诈骗“厦门模式”,人民公安报、凤凰卫视、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京华时报等媒体,也纷纷刊播厦门反诈骗故事。

权威媒体报道厦门反诈骗工作

前天,新华社以《厦门反诈骗中心:“一体化”作战形成打击电信诈骗新格局》为题,为反诈骗“厦门模式”点赞。昨日,央视《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等栏目,也都在讲述厦门反诈骗故事。

此外,人民公安报、凤凰卫视、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京华时报等媒体,对厦门反诈骗中心工作机制,以及运行4个多月来的工作成效进行深入报道,并通过文字和镜头,探究厦门在反诈骗方面的新做法、新模式。新华网、人民网、新浪、搜狐、网易等主要新闻网站,也几乎同时在显著位置转载。

在这些报道中,包括央媒在内的多家媒体都引用了本报之前关于厦门反诈骗中心的相关报道。

今年8月份反诈骗中心成立开始,本报就联合厦门警方开设《2015反诈骗厦门行动》专栏,及时发布诈骗预警,发动全社会力量筑起防骗反骗第一道防线。今年9月份,厦门日报社旗下多家媒体组成联合采访组进驻反诈骗中心,采访总结反诈骗的“厦门经验”。

反诈骗厦门模式开始走向全国

为何厦门的反诈骗工作能引来新华社、央视、人民网等权威媒体的目光?

众所周知,近年来,全国各地虚假信息诈骗警情高发,在今年年初,“反诈骗”这个原本只出现在警方简报的字样,却反复出现在了全国“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和提案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厦门市委市政府着力建设美丽厦门、平安厦门,服务民生、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厦门公安、银行、通讯等部门主动作为、锐意创新,在今年8月成立市一级的反诈骗中心,走出了一条务实、有效的反诈骗之路。9月下旬,在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厦门反诈骗工作被公安部领导高度肯定,反诈骗“厦门经验”开始走向全国。

“厦门这一做法,是全国反诈骗工作今后发展的方向、努力的方向,非常值得学习、借鉴和推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陈小坤这样表示。

厦门日报讯(记者 程午鹏 通讯员刘伏忠)本以为在网上遇到“知己”和“财神”,没想到被对方骗走4.5万元。昨日,集美警方通报这起诈骗案件,提醒大家注意微信交友骗局。

阿梅(化名)住在集美,与丈夫离婚了。10月24日,刚开通微信4天的阿梅,通过摇一摇添加了一名男子为好友。这名男子自称是上海一家珠宝公司的股东,妻子两年前去世了。由于有“共同语言”,阿梅很快就在微信聊天中与这名男子建立了感情。

11月2日,这名男子给阿梅发来微信,说他们公司鼓励工人创业,要创建一个工人基金会,申请成功的有50万元的创业补助。这名男子表示他是股东不好参与,但是有他的帮助,阿梅申请成功的几率很大,不过要先交5000元的手续费。阿梅没有怀疑,将5000元汇入这名男子的账户。这名男子又说需要4万元的创业保证金,承诺之后将返还给阿梅,阿梅又汇了4万元。

这名男子第三次向阿梅要6万元的保险金时,阿梅才察觉不对劲,于是报警。

目前,集美警方正对此案调查。

厦门晚报讯(记者 朱俊博)曾经是老板最信任的得力助手,没想到因一时疏忽掉进了骗子设下的圈套,结果不但失去老板的信任,连饭碗都保不住,甚至还被老板怀疑是“内奸”。厦门反诈骗中心今年查获的几起案例中,当事的财务人员都经历了一次职场重大挫折,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后悔当时没有多个心眼,核实信息的真伪。

记者近日回访了反诈骗中心,本月到目前为止没有财务人员上当受骗的案件,主要原因是媒体和警方加强宣传,财务人员防范意识有所提高。不过,警方也提醒市民,年底是骗子活跃的高峰期,还得提防老骗术新花招。

感受

难做人

老板质疑她的工作能力,同事躲着她议论

小刘是一家贸易公司的财务人员,在这家公司工作已近10年,深得老板的信任,重要的资金往来都是由她经手。但是今年9月出事后,她的地位一落千丈,虽然老板没有辞退她,但不再信任她,连同事都有意无意地回避她。

这件事涉及一笔40万元的转账。当时,小刘的QQ接到一个备注为老板名字的好友申请,一看到老板的名字,她想都没想就通过了。接下来,“老板”在询问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后,顺理成章地让她把40多万元转到一个指定账户上。

如今最让小刘后悔莫及的是,在接到转账指令后没有再打电话向老板核实,而是毫无戒心地照办了。

就在这笔钱被转出去不久,老板打来了电话,口气很急,询问为什么转出这笔钱。这时候,小刘才醒悟过来,所谓的“老板”是骗子,但为时已晚,这笔钱已被骗子迅速分解转走了。

报警后,小刘在派出所里做了一天笔录。她说,当时情绪很低落,因为自己的失误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老板和同事。

第二天,老板召开了紧急会议,通报了这件事,并强调了财务纪律。会后,老板找她谈话。小刘说,虽然没有要求她个人承担损失,但老板的语气明显对她的工作能力提出质疑。而同事对她也不像以前那么亲密了,有时候他们还会避开她议论这件事。“感觉我以后在公司很难做人了。”她说。

感受

很委屈

冒充老板的QQ号,是一个老员工让她加的

和小刘有同样被骗经历的小张,没能保住自己的饭碗,但她认为导致公司遭受损失不能只怪她一个人。“一是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混乱,会计出纳都由我负责;另外那个冒充老板QQ号,是一个老员工让我加的。”

骗子的骗术都大同小异,但被骗的人结局各有不同,用小张的说法,她在派出所做笔录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人性的丑恶”。她说,当时老板娘大发脾气,指责她的业务能力太差。“老板娘说的话很难听,回家我大哭了一场,第二天就交了辞职申请。”她说,辞职后发现最后一个月的工资被公司扣了,打电话去想问原因,但对方没有接听。

幸运的是,由于报警及时,加上警方全力追踪,这笔钱被截住了,等完成法律程序后就能退回公司账户。现在,小张已经到新单位上班,同事们不知道她的事,而她则再也不敢大意,“凡是电话和电脑上要求转账的指令,我一定要找老板当面核实才相信。”她说,这种严谨的态度得到了新领导的认可,工作不到两个月,已经受到多次表扬。

感受

太冤枉

老板怀疑她勾结骗子,假装“糊涂”转账

和周女士的遭遇相比,小张的委屈就不算什么了。9月中旬,周女士落入骗子圈套,把公司的近十万元款项转了出去,导致公司营运困难。在派出所做笔录时,老板当场翻脸,狠狠骂了她一顿,还怒气冲冲地质问她:“是不是你和骗子联合起来骗我的?”

周女士说,听到老板说出这句话,她一下子就愣住了,连边上做笔录的民警也觉老板得出这个结论太离谱了。但老板却认为,周女士完全可以和骗子合伙,设计这个圈套,让她装作是“稀里糊涂”转账,事成之后再坐地分赃。

这个结局让周女士觉得心寒。“我是公司的老员工,平时工作都很认真,也从来没想过要做损害老板利益的事,没想到老板会这样对我。”她说,这种情况下继续留在公司,一点意思都没有,于是当场提出辞职。可是老板正在气头上,提出要她赔偿损失。

警方的调查洗清了周女士的嫌疑,而她也通过律师转告老板,说明自己只是疏忽大意,并没有参与行骗。消了气的老板表示不再追究她的责任,并挽留她,但周女士还是选择离开。“现在不少骗子都盯上了我们,想要不出错,只有严格遵守公司的财务制度,小心提防。”她提醒同行,财务责任重大,任何一个细微的差错都可能造成重大损失。

“接报警情142个,虚假信息最大涉案金额11万元,以电信诈骗为主……”在厦门市公安局一个特殊的房间里,公安局民警正和几名银行员工一起紧张地工作着,他们背后的大屏幕上,数字不断跳动,汇总厦门110指挥中心当日接到的各类电信诈骗警情。

走进厦门市公安局今年7月开始运行的反诈骗中心,“警、银、通”三方合署办公让人耳目一新。“我们实行‘一体化’运作,通过跨界联动、无缝衔接、以专克专、以快制快,形成打击防控诈骗犯罪的新格局,”厦门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指挥中心主任蔡允岚介绍说。

2014年,厦门全市共接虚假信息诈骗报警10178起,涉案金额1.5235亿元,按照厦门市的常住人口计算,相当于每个厦门人去年平均因电信诈骗损失50元。

厦门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林锐表示:“破案率低、追赃率低是打击通讯信息诈骗面临的普遍问题。诈骗分子只需编好‘剧本’、拨打电话、群发短信就能实施诈骗,一旦得手,只需敲打键盘,几分钟之内就能将资金拆分层层转账,并在境外取现。”

针对预防、打击通讯信息诈骗犯罪面临的封堵诈骗信息难,查询、冻结涉案资金慢,犯罪团伙信息难以及时掌控等难题,厦门成立由公安、银行、通信运营商等部门派驻专人参与的反诈骗中心,下设受理处置、研判、打击、宣传、金融防控、电信防控、勤务保障7个组。畅通协作机制,封堵诈骗“信息流”“资金流”,极大提高了打击效率,仅8月份就实现通讯信息诈骗犯罪下降30%以上。

“110报警服务台接到诈骗警情时,立即将警情流转到反诈骗中心,由反诈骗中心接警席联系报警人问清诈骗电话号码、涉案银行账号等关键信息,并同步录入反诈骗接处警平台,需紧急处置的,立即由中心处置席人员通过金融电信点对点查控系统分别向银行提请资金查询冻结,向通信运营商提请本地诈骗电话停机、外地诈骗电话拦截和网络虚拟电话封堵。”反诈骗中心民警介绍说。

厦门市银监局负责人表示,银监局以推动银行业充分履行社会责任、保障存款人的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在合法依规的基础上,积极协调相关银行最大限度支持和配合该项工作开展,工商、建行等几家主要银行在要求时间内完成了硬件建设及系统调试,逐步破解了异地账户的查询、止付难题,逐步简化操作流程。

今年8月31日上午,厦门一家公司的财务人员接到“老板”在微信上的指令,将200万元资金汇入指定账户。接到报警后,110指挥中心立即将警情转到反诈骗中心,接警员立即向受害者核实涉案信息。经查询,诈骗分子得手后迅速将资金拆分转账至35个账户。11时5分,诈骗分子一笔30万元账户资金被成功冻结,12时许,紧急止付资金达到百万元,13时,涉案35个账户内415万元资金全部被冻结,经查,这些账户还涉及多起诈骗案件。

据厦门市公安局统计,4个多月来,反诈骗中心共紧急止付2536起电信诈骗类案件,止付金额1639.4万元,停机和拦截各类诈骗电话7658个,主动监测、发现疑似诈骗电话号码2667个,向群众发送防诈骗提醒短信90.3万条。(记者郑良、陈弘毅)

东南网11月1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彬彬 通讯员 陈彦臻 陈少峰)骗子利用银行户主的信息新办了银行电子账户,并把户主2万多元的存款移到该账户。如果失主依照骗子的思路,把银行发来的验证码透露出去,这些钱很可能就没了!

近日,市民小王就遇到这样的骗局。

突然被转走2万多元

11月3日,年轻男子小王正在家里吃饭,他的建行卡在身旁,卡突然被扣了25901元,这卡别人没碰过,自己也没接到诈骗电话,怎么钱就没了呢?

当日,小王到潘涂边防派出所报警。民警经调查判断,钱可能还没真的被盗走,很可能会有人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对小王进行诈骗。民警马上提醒小王,不能把银行发来的短信验证码告诉任何人,以确保资金安全。

随后,民警走访了建设银行、中国银联和广发银行发现,这笔钱被转到广州银联网络支付有限公司的客户备付金内,且操作方是广发银行。

侦查民警与广发银行方面沟通,最终成功在广发银行发起追诉,经过两个工作日的努力,民警最终将小王的2万多元追回。目前,该案正进一步调查中。

盗用信息办同名账户

民警介绍,该案中,犯罪嫌疑人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小王的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并以王某的身份在广发银行开设了一个电子账号,因电子账号与银行卡均属小王名下,故可以轻易将银行卡内的钱款代扣至电子账号内,这是犯罪嫌疑人实施诈骗的第一步。

被害人一见钱款不翼而飞,情急之下,容易失去判断力,这时犯罪嫌疑人便可以展开第二步诈骗,他们会冒充银行相关人员主动联系被害人索要验证码,如果被害人将验证码告知犯罪嫌疑人,钱款便真正被取走!

民警提示,市民应注意自身信息的保密,切勿随意将个人信息提供给陌生人或陌生单位,当遇到类似被代扣的情况,不要慌乱,不要将银行短信验证码提供给任何人,并第一时间报警或者拨打福建警方防骗热线96110-8,为追回款项赢取宝贵时间。

东南网11月1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房舒 通讯员 陈友青)人跑了,东西还在,不舍得又想办法杀回来。但这一步“棋”走的,却是正中民警下怀。“预料到他肯定会回来。”民警介绍说,11月5日湖里刑侦大队诈骗犯罪侦查中队,成功捣毁一个借口“信用卡升级”的诈骗团伙。

狡猾的骗子跑掉了

11月4日,厦门湖里金尚路的一间高级公寓,屋内一片狼藉。桌上、地上,到处散落着成沓成沓的资料,上面一条条的,都是信用卡用户的个人资料。

这是一间出租屋,屋内住的人名叫苏某凡,是一个涉嫌诈骗的骗子,被抓到时人赃并获。湖里刑大诈骗犯罪侦查中队的民警,配合着从湖南赶来的警力,一起冲击了这个窝点。“冒充光大银行的客服,借口提升信用额度进行诈骗。”经办民警任柏源介绍说。

全国各地都有人受骗,骗子以借口“确认是否本人办的信用卡”为由,让对方报卡号和背后的三位数安全码。之后,便用这些信息去网上刷游戏卡或者购物卡。现场审讯发现,苏某凡其实大多只负责最后购物的环节,也就是说,他还有同伙。

只是,狡猾的嫌疑人在觉察到同伙可能已落网之后,逃脱了。

不舍资料又回来了

经办民警连夜赶到苏某凡同伙王某清位于金湖三里的租住处。然而,门窗已经紧闭。想办法进入室内后,民警发现屋内一样的狼藉。很明显,屋内的人逃离时非常惶恐,以至于什么东西都没带走,连同很多涉嫌犯罪的记录。“估计他可能会回来。”任柏源说,虽已人去楼空,但屋里一些东西应该是王某清舍不得放弃的。于是,警方决定“守株待兔”。

果然,第二天下午,一辆轿车开进了小区里。车上下来的人贼头贼脑,一路左右环顾地往窝点走去。这人,就是王某清!民警推测得没错,前一天他虽然走了,但窝点里还有他要拿的东西。狡猾的他专门租了一辆车开回来,不过逃不过民警的眼睛。

据介绍,王某清在窝点里带着2名女子,冒充银行客服,先是骗到第一手资料,再发给苏某凡购物。

目前,全部涉案人员已被刑拘,案件仍在进一步侦查中。

东南网11月1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吕寒伟 文/图)“呜呜呜,100多万呐,这么没了。”一头发乌黑浓密,一双眼泪如泉涌,萌萌的卡通人物,哭诉被骗经历。

这是厦门警方《反诈骗在行动》栏目里的画面。昨天,该栏目举行开播仪式,第一部短片将在4000多辆公交车、BRT公交、楼宇电视等播出。

短片的主角之一,是集美某公司的财务人员小红。今年8月4日,小红在微信上收到“老板”的短信,让她汇118万元到某公司账户,手续等他回来再签。视老板为男神的小红,立刻屁颠屁颠跑去银行转账,结果中午回到公司,才发现老板并没有下此命令,小红上了骗子的当。

导报记者注意到,和过去的反诈骗题材不同,这部短剧是由卡通人物和警察的对话完成,画面萌萌哒,对话幽默,不仅有鲜活的故事,将骗术层层剖析,而且还有警察支招。

市公安局宣传处处长杜昌营介绍,全新电视栏目《反诈骗在行动》,旨在第一时间传递诈骗犯罪的预警信息,用生动的案例揭穿骗局,传播防范诈骗的知识和技巧,从而确保市民的财产安全。

栏目的故事内容,都取材于发生在厦门市民中的真实案例。

为了宣传防骗常识,海峡导报也在近日和市公安局合作,推出《天下无骗》栏目。

骗子用来记录的笔记本

被抓的骗子和作案工具

东南网11月1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房舒 通讯员 陈友青 文/图)不论你是南来的,还是北往的;不论你是陕西人,还是河南来的,“上岗”之前统统先参加“培训”,“科目”是闽南话。

近日,湖里刑侦大队诈骗犯罪侦查中队,在辖区内抓获一个以台湾人为首的诈骗团伙,主要欺骗的目标是在台湾的“老乡”。截至昨日,已查证其作案涉新台币过400万元。

出租房门口装了探头

最早的线索,来源于细心的辖区民警于工作中发现,金湖5里一栋高层的16楼两间房门口,隐蔽的角落装了一个监控探头。照常理,除非是开门做生意的公司,寻常人家是不会花钱装这个的。

几天的蹲守观察,民警发现了更多疑点,房子里面似乎住了不少人,传出的声音不断,却鲜见他们出门,白天吃饭都是叫餐……一切的线索,都指向一个怀疑方向:这是一个诈骗窝点。

11月5日中午12点,属地派出所与湖里刑大一起,冲击了这一窝点。冲进去的时候,屋里的人正一手拿着饭盒,一手拨打着各种电话号码,真是骗人也骗得“废寝忘食”。

“上岗”前先“培训”闽南话

对于警察的突然到访,屋内的人无疑是错愕的。电脑屏幕闪烁的大量聊天信息,已经无需他们再多做辩解。

2女2男,其中1名男子是台湾人,当被问及谁是“老板”时,其余3人都齐刷刷地指向他——蔡某松,41岁,台湾高雄人。眼见大势已去,他只能低头认罪。审讯中,警方了解到他还有同伙,当即继续冲击同小区不同栋的另一诈骗窝点,抓获了台湾高雄人、32岁男子陈某宇。

2个“老板”指挥3个“伙计”做事的行骗模式浮出水面。据介绍,他们的主要行骗对象都是海峡对岸的台湾“老乡”。诈骗手法,有时会谎称可以提供贷款,有时会假冒可以帮别人提升信用卡额度,骗取别人的“保证金”和押金。有时,他们干脆直接打电话给对方,让对方“猜猜我是谁”,“猜中”的人大多会信以为真,以为“朋友”或“亲人”出了事,给蔡某松等人汇款。

因为骗取的都是台湾人的信任,所以,对于请来的“员工”,他们要先“培训”再让其“上岗”。3个“伙计”,有的是陕西人,有的是河南人,有的即使是福建人,也并不会讲闽南话,但都被他们“培训”得会用闽南话跟别人聊天了。更甚者,为了增加欺骗性,“员工”每人都有笔记本,上面记录了大量台湾的地名、生活习惯以及电话号码等,可谓费尽心机。

目前,涉案嫌疑人已被刑拘,案件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