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赋

近日,一篇名为《三坊七巷赋》的文章在福州人的微信朋友圈热转,该赋全文千余字,记述了三坊七巷从古代到近现代历史。一篇看似晦涩难懂的文章为何能引起共鸣?一个旅居异乡16年的他乡异客,回到福州,究竟是什么原因在众多福州元素选择三坊七巷为内容进行创作呢?字里行间蕴含着怎样的一种情感?一起来探寻《三坊七巷赋》背后的故事。

 资  讯 

名师观点:学生的创作是推广三坊七巷的“特色名片”

即时 | 2017-06-14 18:56

东南网6月14日讯(海峡网记者 陈娜 林颖颖 郭胜达)以“三坊七巷”为题材的文化创作大赛自6月7日正式启动以来,短短一周时间就得到了八闽大地广大诗词歌赋爱好者的积极参与、踊跃投稿。大赛征稿正火热进行中,今天,海峡网记者就此活动采访了福州各中学及教育机构的老师,他们纷纷表示此次文化大赛对学生意义非凡,更有老师创新性地提出:提倡学生用外语翻译三坊七巷赋。

发挥学校特色 用外语翻译赋文

随着活动的推进,一批围绕以“三坊七巷”为文化背景,以《三坊七巷赋》为素材,多角度、全方面开展翻译、仿写、对对联等形式的作品创作在广大中学中引起强烈反响。

近日,福州高级中学、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等多所名校也开始关注本次大赛,正号召学生积极前来应征投稿。

“通过学生们的奇思妙想来‘推广’三坊七巷的历史文化名片,让学生认识、了解自己身边的文化,让学生在文学创作活动中感受福州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福州高级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黄蔚蓝老师表示,这个活动的开展十分有意义,既开阔了视野,又提高了文化品位,既培养对传统文化热爱的情感,又有了传承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目前不少学生对此十分感兴趣。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李戈春老师则认为,本次大赛可以发挥学校特色,用外语来翻译三坊七巷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外语水平,也可以让外国朋友了解三坊七巷这一福州特色名片。

   相关新闻:

翩翩《三坊七巷赋》请你翻译仿写对对联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熟悉历史文化 让创作思路更顺畅

“本次活动以‘三坊七巷’为文化背景,对于学生来说要想写好文章是非常有挑战的,”福州微教育孙毅老师告诉记者,目前他们那边每天都会有学生过去请教老师如何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孙毅认为,福州人对于三坊七巷虽然很熟悉,但了解它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底蕴的人其实并不多。“借这个机会,也可以让孩子们了解三坊七巷的历史。只有深入了解这个文化背景,才能为创作提供更好的思路”,孙毅说。

《三坊七巷赋》文化大赛是由东南网、《新福建》客户端、海峡网联合主办。大赛伊始,主办方与我市各大中学迅速联动,号召各校老师引导学生创作。自6月7日起,海峡网开通《三坊七巷赋里乾坤》专题,每日发布大赛最新进展和参赛情况,并在东南网、《新福建》客户端、海峡网等多平台刊发。

据了解,此次文化大赛不收取任何报名费、参赛费,主办方热烈欢迎广大热爱文学的学生们积极创作投稿。大赛投稿时间截止至6月20日,评审委员最终将从所有参赛作品中评选出50个优秀作品,予以奖励。

你喜欢诗词歌赋吗?你擅长对对联吗?你想提高文言文翻译水平吗?只要你对其中的一种感兴趣,就赶快报名参加吧!我们要的就是才华横溢的你!

附:报名表格

《三坊七巷赋》文化大赛启动 点燃学生创作热情

即时 | 2017-06-08 19:39

东南网6月8日讯(海峡网记者 陈娜)继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在全民中引发了“诗词热”后,由东南网、《新福建》客户端、海峡网联合主办的“《三坊七巷赋》文化大赛”也于6月7日拉开了序幕,在八闽大地点燃诗词创作的热潮。主办方希望通过这次的古诗词创作大赛,能够创造出学习经典文化的氛围,让广大青少年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赛刚启动不久,消息就在全省各学生群体中传开来,不少学生表示十分期待能够参赛,正积极投入到创作中。征稿首日,主办方就收到不少来自福州及省内各县市的诗词歌赋爱好者,通过邮件发来的原创作品。

同时,也有一些家长致电大赛热线了解情况,“《三坊七巷赋》文化大赛是要全文翻译还是只要选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小节内容进行翻译创作?”今天上午,福州的林女士拨打大赛热线咨询比赛内容。记者从主办方了解到,本次大赛分为“三坊七巷赋”的仿写、对联PK及翻译三种形式,参赛者可自行选择其中一种形式,以《三坊七巷赋》为背景题材,可以只选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小节内容进行发挥创作。

林女士表示,她特别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够参赛,她告诉记者,获不获奖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从参赛过程中领略中国诗词的文化精髓。

下午,不少培训机构也致电大赛热线表示,此次比赛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有很大作用。他们已号召学生们积极参赛,一起来翻译、仿写、对对联,写原创作品。

据了解,此次大赛的作品征集,参赛作者不分年龄,只要是热爱诗词歌赋,有文学才华的学生均可参赛,可谓是一场现实版的“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文人诗会。

本次大赛投稿时间截止至6月20日, 评审委员最终将从所有参赛作品中评选出50个优秀作品。

你喜欢诗词歌赋吗?你擅长对对联吗?你想提高文言文翻译水平吗?那就快来参赛吧!


具体参赛信息详见:

《三坊七巷赋》文化大赛征文启事

一、征文主题:

“三坊七巷赋”文化大赛,活动分为:“三坊七巷赋”的仿写、对联PK及翻译大赛

二、参赛对象:

爱好诗词歌赋的学生群体

三、参赛作品要求:

参赛作品必须均为《三坊七巷赋》仿写、对联、译文等原创作品,不得抄袭他人作品,一经发现抄袭,取消其参赛资格,文责自负,发送参赛作品时附带的手机号将作为组委会联系作者的唯一联系方式。

四、投稿方式

邮箱上传:参赛者需下载填写文末附件的报名表格,以邮件方式发送至活动指定邮箱15750341@ qq.com上传原创作品。邮件正文标注:大赛投稿+题材+学校+作者姓名+手机号码。

五、赛程安排:

1、征集阶段:比赛于2017年6月7日晚8点开始接受参赛作品,至2017年6月20日24点结束征集。

2、公示及评选阶段:2017年6月21日至6月30日为作品公示及组委会评选阶段。

3、颁奖时间:2017年7月公布获奖作品。

六、评审办法及奖项设置:

大赛将由组委会邀请媒体代表、校方代表、文学专家等组成评奖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评选;从这些参赛作品中评选出50个优秀作品创作奖,及若干个优秀组织奖与优秀指导老师奖。

1、优秀组织奖(若干个)

2、优秀指导老师奖(若干个)

3、学生组优秀作品创作奖(50个)

七、参赛作品的发表平台:

参赛作品经初审后认可的,由大赛官网发表;

八、法律声明

1、参赛者均应按照组委会公布的规则,独立完成创作。

2、参赛者对作品具有署名权。

3、参赛者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不得实施任何抄袭、剽窃等侵权行为。凡因侵权作品导致损害的,组委会有权追究参赛者的法律责任。

4、参赛作品一经到达组委会,且经组委会认可并接受的,其专有出版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即授予组委会。组委会有权直接或委托合作方以电视、报刊、网络、手机、图书及其他任何形式的载体发表或使用该作品的部分或者全部,使用时,作品的署名仍为原作者署名。

5、参赛者向组委会送交参赛作品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本著作权声明。

大赛咨询电话:15980263476

相关报道:翩翩《三坊七巷赋》请你翻译仿写对对联

翩翩《三坊七巷赋》请你翻译仿写对对联

即时 | 2017-06-07 17:25

摘要:古诗词文化成新晋“网红”,王俊凯参考的重庆高考作文题目——要求从6句古诗词中选择1句进行解读写作。福州热传《三坊七巷赋》,现在东南网、《新福建》客户端、海峡网邀你来翻译来仿写来对对联。

东南网6月7日讯(海峡网记者 郭胜达 陈娜 林颖颖 曾群峰)今天,2017年全国高考拉开序幕。语文考试一结束,不少年轻人关注的TFboys成员王俊凯所参考的重庆高考作文题目也出炉了——要求从6句古诗词中选择1句进行解读写作。近年来,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的热播,古诗词文化渐渐成为了新“网红”。

那么问题来了,你对古诗文了解多少呢?

诗词歌赋是我国传统文学的精髓,也是当代中小学生必不可少的知识储备类型。近日,由福州诗词爱好者创作的《三坊七巷赋》在福州及海内外引起不小的反响,带动了广大文化爱好者对赋文的关注和切磋研习。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守住文化根基,激发广大中学生对诗词歌赋的欣赏和创作热情,东南网、《新福建》客户端、海峡网联合主办“《三坊七巷赋》文化大赛”,以三坊七巷为文化对象,开展翻译、仿写、对对联等多种形式的比赛,营造古文学习的良好氛围,助力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文化发展。

你喜欢诗词歌赋吗?你擅长对对联吗?你想提高文言文翻译水平吗?那就来参赛吧!

6月7日,《三坊七巷赋》文化大赛正式启动。本次大赛将在6月7日~6月20日期间,开启征稿阶段。

本次比赛的参赛对象为爱好诗词歌赋的学生群体,比赛分为“三坊七巷赋”的仿写、对联PK及翻译三种形式,参赛者可自行选择其中一种形式,以《三坊七巷赋》为背景题材,进行发挥创作。

本次比赛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参赛者需下载填写报名表格(见文末附件),并将自己的作品一同上传到大赛投稿邮箱(15750341@qq.com)。根据所参赛的内容,投稿文件以“大赛投稿-仿写-学校-作者姓名”、“大赛投稿-对联-学校-作者姓名”或 “大赛投稿-翻译-学校-作者姓名”命名。

投稿时间截止至6月20日,评审委员最终将从所有参赛作品中评选出50个优秀者。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具体参赛信息详见:

《三坊七巷赋》文化大赛征文启事

一、 征文主题:

“三坊七巷赋”文化大赛,活动分为:“三坊七巷赋”的仿写、对联PK及翻译大赛

二、 参赛对象:

爱好诗词歌赋的学生群体

三、参赛作品要求:

参赛作品必须均为《三坊七巷赋》仿写、对联、译文等原创作品,不得抄袭他人作品,一经发现抄袭,取消其参赛资格,文责自负,发送参赛作品时附带的手机号将作为组委会联系作者的唯一联系方式。

四、投稿方式

邮箱上传:参赛者需下载填写文末附件的报名表格,以邮件方式发送至活动指定邮箱15750341@qq.com上传原创作品。邮件正文标注:大赛投稿+题材+学校+作者姓名+手机号码

五、赛程安排:

1、征集阶段:比赛于2017年6月7日晚8点开始接受参赛作品,至2017年6月20日24点结束征集。

2、公示及评选阶段:2017年6月21日至6月30日为作品公示及组委会评选阶段。

3、颁奖时间:2017年7月公布获奖作品。

六、评审办法及奖项设置:

大赛将由组委会邀请媒体代表、校方代表、文学专家等组成评奖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评选;从这些参赛作品中评选出50个优秀作品创作奖,及若干个优秀组织奖与优秀指导老师奖。

1、优秀组织奖(若干个)

2、优秀指导老师奖(若干个)

3、学生组优秀作品创作奖(50个)

七、参赛作品的发表平台:

参赛作品经初审后认可的,由大赛官网发表;

八、法律声明

1、参赛者均应按照组委会公布的规则,独立完成创作。

2、参赛者对作品具有署名权。

3、参赛者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不得实施任何抄袭、剽窃等侵权行为。凡因侵权作品导致损害的,组委会有权追究参赛者的法律责任。

4、参赛作品一经到达组委会(或组委会中任意一方),且经组委会认可并接受的,其专有出版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即授予组委会。组委会有权直接或委托合作方以电视、报刊、网络、手机、图书及其他任何形式的载体发表或使用该作品的部分或者全部,使用时,作品的署名仍为原作者署名。

5、参赛者向组委会(或组委会中任意一方)送交参赛作品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本著作权声明。

大赛咨询电话:15980263476

附《三坊七巷赋》原文

附报名表格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附一:《三坊七巷赋》原文

林庆辉版《三坊七巷赋》

三坊七巷,九代千年。声播四海,名傲三山。昔闽王内藩,筑于罗城以内;衣冠南渡,衍于子城之南。今坊市重修,誉文明之遗产;晋唐旧制,引世界之耸瞻。

原夫三坊七巷,虎节门外西十坊之统称也。永嘉兮八姓入闽,津泰兮九皋隔浒。中原桑蚕耒耜,功利蛮乡;闽都清水积沙,溉滋田圃。于时穿斗飞檐,架梁盖庑。栉比鳞臻,翼瓦骈矗。此地不及六顷,宋时已数千户。营营垒垒,东西坊巷初形;攘攘熙熙,南北市衢熙阜。岁积岁,左坊称巷而更新;时阅时,右坊名歧已非故。

欲知坊巷之殊,当识闽人之习。盖闽居僻壤而常敦睿业,民志安淳以培固德基。易服更元,北地望族鸿逸;偏安守本,海隅名士云栖。文儒烟聚,高户霞居。户重科学,有六龄集泮;社尊庠序,常两榜充闾。负笈鼓箧,抱玉师锡。杏苑声闻,楷为范域;木铎宣化,蔚然名区。识冠文林,肃肃别材其紫殿矣;不争王谢,实实吾郡之乌衣兮。

唐宋明清,驰芳兮福地;经略纬世,擢秀兮侯官。吾观坊巷,良宦钜贤,敬当陈列;勋功胜事,尤尚铭镌。元惠兴学,闽越俗追邹鲁;黄璞退仕,文名犹灭狼烟。师孟游光禄台而豪吟志趣,曾巩过利涉门而题记道山。海滨从风者众,理教依因蕴北;龟山立雪以诚,道学从此始南。提举市舶,林公司衡以交贸;驱除倭患,张经获捷而遭谗。吾观国史,闽地之重,俱因海堧一偏。唐宋及明,北胡鸷悍,必亟北狩以安国本;明清以降,洋夷恣睢,弗备洋防不定海寰。其地也,峙琉球,踞台澎,观南海,何似飙轮辗于太渊;

其时也,轻经济,弊民智,傲四方,岂知风暴临于舴艋。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兮,制世维新;启民之灵智而甦民兮,甦槁儆醒。锐意进取兮,福州旅侨四海龙翔;禁毒销烟兮,林文忠公千古彪炳。文学洋夷兮,林少穆始昌;武卫海疆兮,沈葆桢继踵。维新运动兮,林旭疾呼;极目世界兮,严复独秉。实业强国兮,刘家倾囊;燮理洋务兮,陈衍谋定。帝侧侍讲书院山长兮,陈宝琛老骥亲为;女师传习闽峤女宗兮,王眉寿养秀擢颖。文言雅语听述而译兮,林琴南第一;诗书琴画不类而教兮,何振岱清咏。白话新闻为公言兮,林白水舍身;少年不望万户侯兮,林觉民革命。呜呼哉!晚清风云侯官起兮,不若甲申海战马江恸矣。

噫!吾观三坊七巷耶,非观三坊七巷,而观国运海通也。夫国运盛,则海通恒。海通国运,相济相生。故兴海上丝路,其所求,和平合作;其所秉,开放包容。其所资,互学互鉴;其所惠,互利共赢。而观近代三坊七巷,时浑浑兮浊世,人济济兮群英。登颀然海峤,越旷邈沧瀛。盗文明薪火,穿思想霄峥。融声明文物,开世纪先声。往事不远,精神已承。其哲屹屹,其焰烔烔,卓立于海上丝路诸邑也。

春常在兮吟福州,榕树古兮坊巷游。

国门开兮泊万舟,海路畅兮竞风流。

吾侪纵情开拓,与国运兮共筹。

《三坊七巷赋》 罗戈锐

夫八闽首邑,三坊七巷,九代千年,三山万象。始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八姓入闽,礼健蛮乡。昔者闽王内藩,筑于罗城之内,衍于城南之荒;是时审知定制,贤达群力云聚,鼎定坊巷之疆。唐宋两朝,民安俗淳,德基培固,不绝贤良;明清以降,人文蔚起,开枝散叶,瓜瓞绵长。南后街侧,东西纵横,雕梁画栋,列鼎鸣钟;粉墙黛瓦,韵致无双,世间曰华,三坊七巷:

三坊者,衣锦,文儒,光禄也。三山现,三山藏,玉尺山藏光禄遥;月明华屋,画桥碧阴,水榭戏台衣锦悄;五代皆进士,陈门主文儒,光华阁里仁德晓。光禄吟台,程师孟每忆登临;玉尺书房,郭柏苍格物知巧。国宝从戎,吞吐八方,虎威犹啸;黄任喜砚,溯源古异,十方世傲。实业兴邦,赞刘门制造;抵御外侮,颂张经横刀。

七巷中,杨桥者,古来登俊,今时杨桥,林谢双门,共此悠然;朗官巷里,译音犹荡,严复宅残,低诉轻寒;宝塔隐约,小巷幽深,古城文运,塔巷之间;黄璞清名,誉满天下,子夜黄巷,淡灭狼烟;安民以内,显达云集,士林宽绰,存其久远;沈家大院,聪彝故居,宫巷紫极,道学曾显;状元还乡,罪者急避,安泰楼头,饮古思源。遍览此地,马鞍墙上,醉千秋翩跹;光禄体里,痴巾帼婉转。曾氏宗彦,陆军之先;萨府镇冰,海军冠冕。梁章钜者,政事文章,经史著述,卓然当代伟人,终是魂梦小黄楼,一生怅望只东园。

时清末,国运凋,唯此间,篇章新。居东南一隅而主神州大地,处弹丸之地而奏天下之音:

林公则徐,放眼世界,虎门销烟,首开中国近代之史;沈君葆桢,经略洋务,马尾船政,终创海军摇篮之地。林纾茶花女,严复天演论,引一时之风气;宝琛帝王师,孝胥同光体,执当世之文笔。陈衍求是,不料烟萝系树,卓立几倚于王室;白水锐锋,未知霜叶辞柯,飘零从不由自己。少年不望万户侯,觉民留书,舍身取义;意气高过百尺楼,林旭从容,戊戌赴死。长民燃五四薪火,刘氏亮现代明灯,冷月生辉;眉寿领女宗学祠,徽因俯民国风度,夕阳亦醉。生死情长,意映鹊应血泪诗;云水清悠,冰心庐隐隽永词。当是时也,坊间才俊,如轻车骏马之奔驰;闺中颜色,若鲜衣彩带之飘逸。楚楚英华,担当乃时代之先,风流为九州之最;翘翘坊巷,度量蕴天下之大,声名播四海之外。

呜呼哉,今重游,行于此,仍能感:此地有高山流水,茂林修竹;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商贾云集、人声相酬之中,却是宅院深幽,马鞍墙楼,石门楣厚,旗杆石悠,物多仍是,人却早休。

不免黯然,一声轻叹:浓墨已是前日,重彩可在今朝?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附二:

《三坊七巷赋》文化大赛报名表

 

相关报道:

刷爆朋友圈的不是《三坊七巷赋》 而是乡情

http://www.fjsen.com/r/2017-05/23/content_19568038.htm

你可能看不懂的《三坊七巷赋》 凭什么刷爆福州人朋友圈?

http://fjnews.fjsen.com/2017-05/22/content_19562455.htm

《三坊七巷赋》作者林庆辉:总有一种文化需要我们敬仰

http://fjnews.fjsen.com/2017-05/23/content_19568814.htm

“浓墨已是前日,重彩可在今朝?”《三坊七巷赋》出现姊妹篇

http://fjnews.fjsen.com/2017-05/26/content_19581505.htm

真理越辩越明!《三坊七巷赋》有什么“刺”?欢迎你来挑

http://fjnews.fjsen.com/2017-05/26/content_19585235.htm

名家谈《三坊七巷赋》:下了大功夫 可以再打磨

http://fjnews.fjsen.com/2017-06/01/content_19605701.htm

美国中国书协书法家创作“三坊七巷赋”23米书法长卷

http://usa.fjsen.com/2017-06/01/content_19605283.htm

福师大文学院博士评《三坊七巷赋》:部分用词有修改空间

http://fjnews.fjsen.com/2017-06/03/content_19616979.htm

福师大文学院博士评《三坊七巷赋》:部分用词有修改空间

即时 | 2017-06-03 20:35

东南网6月3日讯(海峡网记者 曾群峰 林颖颖)5月中旬以来,福州人林庆辉先生创作的《三坊七巷赋》刷红网络的同时,也引来了一波又一波诗词爱好者和学者专家的关注,宁波大学教授钱志富、山西作家徐建宏等名家纷纷对赋文提出各自见解。今日,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学博士蔡飞舟接受海峡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坊七巷赋》“文辞之设,已颇见用心”,同时他也对赋文部分用词提出了修改意见。

读完《三坊七巷赋》,蔡飞舟博士发表评论说,“赋用骈体,旨在铺陈坊巷今昔故事,进而阐述作者对国运海权之论议,立意可观。文用今韵,时势所趋,不妨如此。目其辞藻,虽去诗赋之丽尚有程途,然则文辞之设,已颇见用心也。勉旃!勉旃!今附随文札记若干,未必为是,聊备作者修订之用耳。”

同时,蔡飞舟博士也对赋文中的一些词句提出了如下建议:

◎“三坊七巷,九代千年”,“九代”不详。

◎“声播四海,名傲三山”,“傲”字或可改,作“重”如何?

◎“昔闽王内藩,筑于罗城以内;衣冠南渡,衍于子城之南。”闽王筑城,事在五代;衣冠南渡,事在西晋。虽是韵脚所致,然二事似不宜倒颠也。(后浏览网友言,已见指出。)

◎“永嘉”、“津泰”二句,“兮”字或可去,六言可自成文。

◎“此地不及六顷,宋时已数千户。”“数”改作“逾”如何?

◎“营营垒垒”一词,盖谓辛勤营造,然未见前人用例。案“营营”有忙碌义,“垒垒”为重积貌。

◎“岁积岁”、“时阅时”,怪。

◎“易服”句,“鸿逸”对“云栖”,佳。

◎“负笈鼓箧,抱玉师锡”,“师锡”改作“怀璞”如何?

◎“识冠文林”句,“别材”不辞,与“吾郡”对文,谓“其他人才”欤?

◎“黄璞退仕,文名犹灭狼烟”改作“黄璞退仕,文名犹讋寇姦”如何?

◎“理教依因蕴北”,“蕴北”不知何义?

◎“弗备洋防不定海寰”,“不”改作“讵”如何?

◎“呜呼哉”不辞,“哉”字宜去。

对于广大网友和专家学者的评价和建议,作者林庆辉表示十分尊重和感谢。他说自己始终怀着学习的态度在创作诗词,因为热爱诗词,所以不断写,写了改,改了写,在这个过程中,才能感觉自己的境界在不断提升。

如果您对这篇赋文有兴趣,或者对三坊七巷有了解,或者对诗词歌赋有研究,欢迎您也来提意见。您可以在本文后跟帖评论,也可以将意见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1424165444@qq.com。

美国中国书协书法家作"三坊七巷赋"23米书法长卷

即时 | 2017-06-01 11:11

名家谈《三坊七巷赋》:下了大功夫 可以再打磨

即时 | 2017-06-01 10:55

东南网6月1日讯(海峡网记者 林颖颖 曾群峰)最近,福州诗词爱好者林庆辉先生所作的《三坊七巷赋》在网上热转,也引起不少对诗词歌赋感兴趣的读者和学者专家的关注,东南网、《新福建》客户端、海峡网率先报道这一文化现象后,国内众多媒体平台也跟进转载。随后,又有一些网友提出了赋文中一些可商榷之处。那么,专家学者又是怎么看待这篇赋文的呢?记者为此采访了一些名家。

宁波大学钱志富教授、山西作家徐建宏等知名学者均表示,该文写得不错,可圈可点。但也有学者表示赋这种古老的文体需要悉心打磨,反复推敲。

名家之见:可圈可点,还需打磨

自由撰稿人、作家金娅丽看到这篇《三坊七巷赋》后认为,把这篇赋当周杰伦或王菲的歌词创作者一般地看待即可。她称:“毕竟语言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代人能够写古文体、会写就已经是很好的成绩了。”

严复翰墨馆副馆长陈初越则认为“声播四海,名傲三山”这句略有不妥,三坊七巷是福州的核心街区,有何必要去“名傲三山”呢?可以再好好打磨。

曾任《山西青年》杂志副主编的山西作家徐建宏也擅长用赋写作,曾写过《太山赋》、《亲贤赋》等。对于这篇《三坊七巷赋》,他留下的大体印象是:押韵好,典故多,修辞下了很大功夫。但不足之处也有,徐建宏称,这篇赋的文言文表达方式还不够成熟,比如“原夫”、“驰芳兮福地”属于自创的表达方式;另外,部分地方为了顾全韵脚、排比,导致行文气息的流畅度受影响,需要再反复推敲沉淀。

作者回应:每个意见都是莫大鼓舞

在作者林庆辉看来,之所以选择用“赋”作文,是因为,三坊七巷从晋代开始到民国,历经九代千年,从无到有,出过名人颇多,文化繁盛,这么大题材只有用大文章形式才能够承载它,用赋来创作再适合不过,也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文化态度来影响现代人对文化的敬仰。

从初稿到成文首发,再到网络热传,林庆辉收到了很多网友读者、专家学者的修改建议和评价。他说,有些意见提得很不错,比如“锐意进取兮,福州旅侨四海龙翔;禁毒销烟兮,林文忠公千古彪炳”对仗上确实还有提升空间;再比如,关于林之奇的典故网友说得也不无道理。

不过,林庆辉也表示,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同样的词句在不同的语境下、不同人的解读下也会产生不同的引申之意,他甚至收到过不同读者对于赋文同一个词句相反的修改意见。百家争鸣,莫衷一是,在遵循“以我笔写我心”的原则下,他尊重每一种声音,每一个评价。他说,对每一位认真读过赋文、提出见解的读者表示由衷的感谢,这是对自己创作莫大的鼓舞,更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致敬。


□延伸阅读

“赋”究竟华丽在哪?

说起“赋”,现代大多数人比较陌生,其实,早在三千多年前,“赋”就产生了。

“红学”研究者、国学者西岭雪称,赋这种文体最早大约从西周开始出现,距今已有三千多年,《诗经》有“风、雅、颂、赋、比、兴”六义,赋便是其中一种表现手法。福建的“闽学一号”朱熹给它的定义是:“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也就是铺陈记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如今说的排比的修辞方法。

战国时期的著名诗人屈原以“楚辞”闻名,但他也善赋,用大量排比、形容,让赋显得更华丽无比。这时候,赋成为文人们有意识的创作文体,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继承者就有他的学生“美男子”宋玉。

到了汉代,赋成为官方文体,称“汉赋”,这种文体主要是用来歌功颂德,记录盛会,创作方法更加华丽,但总结起来,无非是用排比句——对仗这种创作方法,长短句对仗、大量修辞的对仗,重描写铺排、形容修饰。汉之后,这种文体就逐渐衰落了。

历史人物“穿越”了?有才网友又为《三坊七巷赋》挑出了这些刺!

即时 | 2017-05-27 15:48

东南网5月27日讯 (海峡网记者 曾群峰 林颖颖)最近福州文化界好不热闹!继5月中旬《三坊七巷赋》问世引发一场思乡潮之后,这两天,这篇文章又点燃了一场“挑刺”风。昨日,东南网、新福建、海峡网联合发出“征集网友对林庆辉版《三坊七巷赋》修改建议”的征集令后,很快又收到了网友们的一些意见:

挑刺一:历史人物疑似“穿越”

网友“燕归零”指出,林版赋文中“提举市舶,林公司衡以交贸”疑有史实错误,文中的“林公”指北宋的林之奇〔字少颖,号拙斋,福州侯官(今闽侯)人〕,但林之奇与三坊七巷的联系并不多——

林之奇被提举市舶司时是在宋朝,但当时福建的市舶司(注:宋、元、及明初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相当于现在的海关,是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关)设在泉州而非福州,直到洪武七年(1374年)撤销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市舶司,福建市舶司才迁到福州,办公地在今三坊七巷附近。

而说到海上贸易,众所周知,泉州港在宋朝时是大港,福州成为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是在明朝以后,把明朝的事情说成宋朝的影响,虽说不是不可以,但总觉得有点牵强。事实上,正是因为明清两朝反复“海禁”,泉州港没落,而福州从未海禁,才能在明朝成为东南沿海重要港口,福州后来也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

挑刺二:这个句子有点“貌合神离”

另外一名网友“静水深流”则指出,林版赋文第三部分中,“锐意进取兮,福州旅侨四海龙翔;禁毒销烟兮,林文忠公千古彪炳”该句形式上对仗,事实上不对仗,是赋文大忌,如前一句泛指的“福州旅侨”和后一句“林文忠公”实指不太对仗,还有前句的“锐意进取”是偏正关系,后句“禁毒销烟”是并列关系,也不成对。

相关新闻:

你可能看不懂的《三坊七巷赋》 凭什么刷爆福州人朋友圈?

《三坊七巷赋》作者林庆辉:总有一种文化需要我们敬仰

“浓墨已是前日,重彩可在今朝?”《三坊七巷赋》出现姊妹篇

真理越辩越明!《三坊七巷赋》有什么“刺”?欢迎你来挑


挑刺三:赋文配古文词更贴切

在“东南网播报”微信公众号上,网友“默存”发表评论,对赋文首段末句“引世界之耸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既然是赋文,某私以为用古文词更贴切。‘世界’一词可换成‘寰宇’之类词语。”

对于网友的提议,赋文作者林庆辉表示,古人“吟安一个字 拈断几根须”,对文字可谓十分敬畏,用赋这种文体来写三坊七巷,既是对传统文化致敬,也是对三坊七巷致敬。他会虚心听取各方意见,集思广益,消化吸收之后,可能将对赋文进行修改和完善。

如果您也对这篇赋文有兴趣,如果您也对三坊七巷感兴趣,欢迎您也来提意见。您可以在本文后跟帖评论,也可以将意见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1424165444@qq.com。

附:

林庆辉版《三坊七巷赋》

三坊七巷,九代千年。声播四海,名傲三山。昔闽王内藩,筑于罗城以内;衣冠南渡,衍于子城之南。今坊市重修,誉文明之遗产;晋唐旧制,引世界之耸瞻。

原夫三坊七巷,虎节门外西十坊之统称也。永嘉兮八姓入闽,津泰兮九皋隔浒。中原桑蚕耒耜,功利蛮乡;闽都清水积沙,溉滋田圃。于时穿斗飞檐,架梁盖庑。栉比鳞臻,翼瓦骈矗。此地不及六顷,宋时已数千户。营营垒垒,东西坊巷初形;攘攘熙熙,南北市衢熙阜。岁积岁,左坊称巷而更新;时阅时,右坊名歧已非故。

欲知坊巷之殊,当识闽人之习。盖闽居僻壤而常敦睿业,民志安淳以培固德基。易服更元,北地望族鸿逸;偏安守本,海隅名士云栖。文儒烟聚,高户霞居。户重科学,有六龄集泮;社尊庠序,常两榜充闾。负笈鼓箧,抱玉师锡。杏苑声闻,楷为范域;木铎宣化,蔚然名区。识冠文林,肃肃别材其紫殿矣;不争王谢,实实吾郡之乌衣兮。

唐宋明清,驰芳兮福地;经略纬世,擢秀兮侯官。吾观坊巷,良宦钜贤,敬当陈列;勋功胜事,尤尚铭镌。元惠兴学,闽越俗追邹鲁;黄璞退仕,文名犹灭狼烟。师孟游光禄台而豪吟志趣,曾巩过利涉门而题记道山。海滨从风者众,理教依因蕴北;龟山立雪以诚,道学从此始南。提举市舶,林公司衡以交贸;驱除倭患,张经获捷而遭谗。吾观国史,闽地之重,俱因海堧一偏。唐宋及明,北胡鸷悍,必亟北狩以安国本;明清以降,洋夷恣睢,弗备洋防不定海寰。其地也,峙琉球,踞台澎,观南海,何似飙轮辗于太渊;

其时也,轻经济,弊民智,傲四方,岂知风暴临于舴艋。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兮,制世维新;启民之灵智而甦民兮,甦槁儆醒。锐意进取兮,福州旅侨四海龙翔;禁毒销烟兮,林文忠公千古彪炳。文学洋夷兮,林少穆始昌;武卫海疆兮,沈葆桢继踵。维新运动兮,林旭疾呼;极目世界兮,严复独秉。实业强国兮,刘家倾囊;燮理洋务兮,陈衍谋定。帝侧侍讲书院山长兮,陈宝琛老骥亲为;女师传习闽峤女宗兮,王眉寿养秀擢颖。文言雅语听述而译兮,林琴南第一;诗书琴画不类而教兮,何振岱清咏。白话新闻为公言兮,林白水舍身;少年不望万户侯兮,林觉民革命。呜呼哉!晚清风云侯官起兮,不若甲申海战马江恸矣。

噫!吾观三坊七巷耶,非观三坊七巷,而观国运海通也。夫国运盛,则海通恒。海通国运,相济相生。故兴海上丝路,其所求,和平合作;其所秉,开放包容。其所资,互学互鉴;其所惠,互利共赢。而观近代三坊七巷,时浑浑兮浊世,人济济兮群英。登颀然海峤,越旷邈沧瀛。盗文明薪火,穿思想霄峥。融声明文物,开世纪先声。往事不远,精神已承。其哲屹屹,其焰烔烔,卓立于海上丝路诸邑也。

春常在兮吟福州,榕树古兮坊巷游。

国门开兮泊万舟,海路畅兮竞风流。

吾侪纵情开拓,与国运兮共筹。

壹周谈:《三坊七巷赋》背后的文化守望

即时 | 2017-05-27 10:28

真理越辩越明!《三坊七巷赋》有什么“刺”?欢迎你来挑

即时 | 2017-05-26 15:51

东南网5月26日讯 (海峡网记者 曾群峰 林颖颖) 最近,你的朋友圈被《三坊七巷赋》刷屏了吗?5月中旬,一自媒体平台发布的《三坊七巷赋》在网上热传,福建本地媒体东南网、《新福建》客户端、海峡网、百花文艺网等率先报道了这一文化现象,随后人民网、中新网、中国网、网易新闻、台海网、金羊网等媒体也予以转载,东南网、海峡网为此专门制作的视频报道也被腾讯、爱奇艺、北京时间等视频网站转载。有论者指出,刷爆朋友圈的不是赋本身,而是福州人的思乡情。

确实,虽然赋文看似晦涩难懂,但一点都不妨碍大家研读、点赞和转发的热情,毕竟,三坊七巷在福州人心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三坊七巷赋》的热传,也是作者林庆辉始料未及的。但他表示,很欣喜看到这一现象,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写三坊七巷。果不其然,就在昨天,又有一名诗词爱好者罗戈锐作出了应和之作,也写了一篇《三坊七巷赋》。

都说好文当共赏,在一片褒奖声中,也出现了一些不一样的声音。

在赋文热传的同时,也有一些网友在看过林版《三坊七巷赋》后,提出了一些建议。网友“青春同路人”就表示,总体上看来,赋文写得挺好,但也有一些可值得商榷的地方:

比如,赋文中第二句“昔闽王内藩,筑于罗城以内;衣冠南渡,衍于子成之南”,既然赋文以时间为序,两句应该调换一下,先写晋朝再写唐朝,也好与后文“晋唐旧制,引世界之耸瞻”呼应。

再比如,赋文第二段“黄璞退仕,文名犹灭狼烟”句,狼烟一词用得不妥。本句用典本来是讲,唐乾符五年(878年)八月,黄巢率义兵夜过黄璞位于黄巷的家门时,知黄璞是大儒,命令军士把火把吹灭,静悄悄地走过去,没有惊动他。狼烟是中国古代边防兵发现敌情时在烽火台点燃的烟火信号,以柴薪为燃料,有特指的意义,指代战争。故有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典故,就算现代流行歌《精忠报国》中“狼烟起 江山北望”也是指代战争。但赋文中本想表达的是黄巢的军队熄灭行军的火把的意思,把行军的火把和有特指的狼烟等同起来,显然不是很恰当。


记者将网友所提的意见转达给了作者林庆辉。林表示,感谢网友提出意见,很乐于看到不同的声音,对于任何的意见都虚心接受。此前,他在创作出初稿后,也请了诗友和一些专家提意见,收集到不少好的建议,赋文得到不断的完善。他始终是怀着学习的态度在创作诗词,因为爱好古诗词,才不断写,写了改,改了写,也能感觉到自己的境界在提升。

如果您也对赋文有兴趣,如果您也对三坊七巷感兴趣,欢迎您也来提意见。您可以在文后跟帖评论,也可以将您的意见通过电子邮箱发送至1424165444@qq.com。

附:

林庆辉版《三坊七巷赋》

三坊七巷,九代千年。声播四海,名傲三山。昔闽王内藩,筑于罗城以内;衣冠南渡,衍于子城之南。今坊市重修,誉文明之遗产;晋唐旧制,引世界之耸瞻。

原夫三坊七巷,虎节门外西十坊之统称也。永嘉兮八姓入闽,津泰兮九皋隔浒。中原桑蚕耒耜,功利蛮乡;闽都清水积沙,溉滋田圃。于时穿斗飞檐,架梁盖庑。栉比鳞臻,翼瓦骈矗。此地不及六顷,宋时已数千户。营营垒垒,东西坊巷初形;攘攘熙熙,南北市衢熙阜。岁积岁,左坊称巷而更新;时阅时,右坊名歧已非故。

欲知坊巷之殊,当识闽人之习。盖闽居僻壤而常敦睿业,民志安淳以培固德基。易服更元,北地望族鸿逸;偏安守本,海隅名士云栖。文儒烟聚,高户霞居。户重科学,有六龄集泮;社尊庠序,常两榜充闾。负笈鼓箧,抱玉师锡。杏苑声闻,楷为范域;木铎宣化,蔚然名区。识冠文林,肃肃别材其紫殿矣;不争王谢,实实吾郡之乌衣兮。

唐宋明清,驰芳兮福地;经略纬世,擢秀兮侯官。吾观坊巷,良宦钜贤,敬当陈列;勋功胜事,尤尚铭镌。元惠兴学,闽越俗追邹鲁;黄璞退仕,文名犹灭狼烟。师孟游光禄台而豪吟志趣,曾巩过利涉门而题记道山。海滨从风者众,理教依因蕴北;龟山立雪以诚,道学从此始南。提举市舶,林公司衡以交贸;驱除倭患,张经获捷而遭谗。吾观国史,闽地之重,俱因海堧一偏。唐宋及明,北胡鸷悍,必亟北狩以安国本;明清以降,洋夷恣睢,弗备洋防不定海寰。其地也,峙琉球,踞台澎,观南海,何似飙轮辗于太渊;

其时也,轻经济,弊民智,傲四方,岂知风暴临于舴艋。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兮,制世维新;启民之灵智而甦民兮,甦槁儆醒。锐意进取兮,福州旅侨四海龙翔;禁毒销烟兮,林文忠公千古彪炳。文学洋夷兮,林少穆始昌;武卫海疆兮,沈葆桢继踵。维新运动兮,林旭疾呼;极目世界兮,严复独秉。实业强国兮,刘家倾囊;燮理洋务兮,陈衍谋定。帝侧侍讲书院山长兮,陈宝琛老骥亲为;女师传习闽峤女宗兮,王眉寿养秀擢颖。文言雅语听述而译兮,林琴南第一;诗书琴画不类而教兮,何振岱清咏。白话新闻为公言兮,林白水舍身;少年不望万户侯兮,林觉民革命。呜呼哉!晚清风云侯官起兮,不若甲申海战马江恸矣。

噫!吾观三坊七巷耶,非观三坊七巷,而观国运海通也。夫国运盛,则海通恒。海通国运,相济相生。故兴海上丝路,其所求,和平合作;其所秉,开放包容。其所资,互学互鉴;其所惠,互利共赢。而观近代三坊七巷,时浑浑兮浊世,人济济兮群英。登颀然海峤,越旷邈沧瀛。盗文明薪火,穿思想霄峥。融声明文物,开世纪先声。往事不远,精神已承。其哲屹屹,其焰烔烔,卓立于海上丝路诸邑也。

春常在兮吟福州,榕树古兮坊巷游。

国门开兮泊万舟,海路畅兮竞风流。

吾侪纵情开拓,与国运兮共筹。


罗戈锐《三坊七巷赋》

夫八闽首邑,三坊七巷,九代千年,三山万象。始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八姓入闽,礼健蛮乡。昔者闽王内藩,筑于罗城之内,衍于城南之荒;是时审知定制,贤达群力云聚,鼎定坊巷之疆。唐宋两朝,民安俗淳,德基培固,不绝贤良;明清以降,人文蔚起,开枝散叶,瓜瓞绵长。南后街侧,东西纵横,雕梁画栋,列鼎鸣钟;粉墙黛瓦,韵致无双,世间曰华,三坊七巷:

三坊者,衣锦,文儒,光禄也。三山现,三山藏,玉尺山藏光禄遥;月明华屋,画桥碧阴,水榭戏台衣锦悄;五代皆进士,陈门主文儒,光华阁里仁德晓。光禄吟台,程师孟每忆登临;玉尺书房,郭柏苍格物知巧。国宝从戎,吞吐八方,虎威犹啸;黄任喜砚,溯源古异,十方世傲。实业兴邦,赞刘门制造;抵御外侮,颂张经横刀。

七巷中,杨桥者,古来登俊,今时杨桥,林谢双门,共此悠然;朗官巷里,译音犹荡,严复宅残,低诉轻寒;宝塔隐约,小巷幽深,古城文运,塔巷之间;黄璞清名,誉满天下,子夜黄巷,淡灭狼烟;安民以内,显达云集,士林宽绰,存其久远; 沈家大院,聪彝故居,宫巷紫极,道学曾显;状元还乡,罪者急避,安泰楼头,饮古思源。遍览此地,马鞍墙上,醉千秋翩跹;光禄体里,痴巾帼婉转。曾氏宗彦,陆军之先;萨府镇冰,海军冠冕。梁章钜者,政事文章,经史著述,卓然当代伟人,终是魂梦小黄楼,一生怅望只东园。

时清末,国运凋,唯此间,篇章新。居东南一隅而主神州大地,处弹丸之地而奏天下之音:

林公则徐,放眼世界,虎门销烟,首开中国近代之史;沈君葆桢,经略洋务,马尾船政,终创海军摇篮之地。林纾茶花女,严复天演论,引一时之风气;宝琛帝王师,孝胥同光体,执当世之文笔。陈衍求是,不料烟萝系树,卓立几倚于王室;白水锐锋,未知霜叶辞柯,飘零从不由自己。少年不望万户侯,觉民留书,舍身取义;意气高过百尺楼,林旭从容,戊戌赴死。长民燃五四薪火,刘氏亮现代明灯,冷月生辉;眉寿领女宗学祠,徽因俯民国风度,夕阳亦醉。生死情长,意映鹊应血泪诗;云水清悠,冰心庐隐隽永词。当是时也,坊间才俊,如轻车骏马之奔驰;闺中颜色,若鲜衣彩带之飘逸。楚楚英华,担当乃时代之先,风流为九州之最;翘翘坊巷,度量蕴天下之大,声名播四海之外。

呜呼哉,今重游,行于此,仍能感:此地有高山流水,茂林修竹;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商贾云集、人声相酬之中,却是宅院深幽,马鞍墙楼,石门楣厚,旗杆石悠,物多仍是,人却早休。

不免黯然,一声轻叹:浓墨已是前日,重彩可在今朝?

“浓墨已是前日,重彩可在今朝?”《三坊七巷赋》出现姊妹篇

即时 | 2017-05-26 08:39

东南网5月26日讯(海峡网记者 林颖颖)近日,由客居他乡多年的福州人林庆辉先生所写的《三坊七巷赋》在网上热转,引爆了广大福州人的思乡情。就在昨日深夜,有网友联系海峡网记者,称其发现网上出现了另外一篇《三坊七巷赋》,同样的内涵丰富,韵味悠长。

今年50岁的林庆辉,生于福州长于福州,对福州有着深厚的感情,但常年客居北京、上海等地,满怀对福州的思念之情写下《三坊七巷赋》。全篇洋洋洒洒千余字,涵盖三坊七巷前世今生,所涉及的种种人物、事件,密度之大,典籍之重,不言而喻。

这篇《三坊七巷赋》随后引发了一场思念家乡、赞美故乡的共振和共鸣。该文于5月15日首发于某自媒体公众平台,至今阅读量近万,点赞数破百,包括东南网、新福建、海峡网、百花文艺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全文转载。东南网、新福建、海峡网为此专门制作的专访文章及视频亦引起了不小反响。人民网、中新网福建、中国网海峡频道、北京时间、腾讯、爱奇艺等广大媒体平台纷纷转载。一时之间,传遍了九州大地,四海之外,令无数旅居他乡的福州人潸然落泪,也点燃了不少文人雅士宣传家乡、歌颂故土的创作热情。

5月25日,某自媒体平台出现了《三坊七巷赋》姊妹篇,再为三坊七巷文化现象添上了一把小火。作者署名为罗戈锐。同样韵律优美,朗朗上口,令人不禁感慨:一方水土一方人,正是福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出了这么多有才之士。虽行文有所不同,但不变的,是福州人那颗赤子之心。

相关新闻:

你可能看不懂的《三坊七巷赋》 凭什么刷爆福州人朋友圈?

《三坊七巷赋》作者林庆辉:总有一种文化需要我们敬仰


附《三坊七巷赋》姊妹篇全文:

夫八闽首邑,三坊七巷,九代千年,三山万象。始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八姓入闽,礼健蛮乡。昔者闽王内藩,筑于罗城之内,衍于城南之荒;是时审知定制,贤达群力云聚,鼎定坊巷之疆。唐宋两朝,民安俗淳,德基培固,不绝贤良;明清以降,人文蔚起,开枝散叶,瓜瓞绵长。南后街侧,东西纵横,雕梁画栋,列鼎鸣钟;粉墙黛瓦,韵致无双,世间曰华,三坊七巷:

三坊者,衣锦,文儒,光禄也。三山现,三山藏,玉尺山藏光禄遥;月明华屋,画桥碧阴,水榭戏台衣锦悄;五代皆进士,陈门主文儒,光华阁里仁德晓。光禄吟台,程师孟每忆登临;玉尺书房,郭柏苍格物知巧。国宝从戎,吞吐八方,虎威犹啸;黄任喜砚,溯源古异,十方世傲。实业兴邦,赞刘门制造;抵御外侮,颂张经横刀。

七巷中,杨桥者,古来登俊,今时杨桥,林谢双门,共此悠然;朗宫巷里,译音犹荡,严复宅残,低诉轻寒;宝塔隐约,小巷幽深,古城文运,塔巷之间;黄璞清名,誉满天下,子夜黄巷,淡灭狼烟;安民以内,显达云集,士林宽绰,存其久远; 沈家大院,聪彝故居,宫巷紫极,道学曾显;状元还乡,罪者急避,安泰楼头,饮古思源。遍览此地,马鞍墙上,醉千秋翩跹;光禄体里,痴巾帼婉转。曾氏宗彦,陆军之先;萨府镇冰,海军冠冕。梁章钜者,政事文章,经史著述,卓然当代伟人,终是魂梦小黄楼,一生怅望只东园。

时清末,国运凋,唯此间,篇章新。居东南一偶而主神州大地,处弹丸之地而奏天下之音:

林公则徐,放眼世界,虎门销烟,首开中国近代之史;沈君葆桢,经略洋务,马尾船政,终创海军摇篮之地。林纾茶花女,严复天演论,引一时之风气;宝琛帝王师,孝胥同光体,执当世之文笔。陈衍求是,不料烟萝系树,卓立几倚于王室;白水锐锋,未知霜叶辞柯,飘零从不由自己。少年不望万户侯,觉民留书,舍身取义;意气高过百尺楼,林旭从容,戊戌赴死。长民燃五四薪火,刘氏亮现代明灯,冷月生辉;眉寿领女宗学祠,徽因俯民国风度,夕阳亦醉。生死情长,意映鹊应血泪诗;云水清悠,冰心庐隐隽永词。当是时也,坊间才俊,如轻车骏马之奔驰;闺中颜色,若鲜衣彩带之飘逸。楚楚英华,担当乃时代之先,风流为九州之最;翘翘坊巷,度量蕴天下之大,声名播四海之外。

呜呼哉,今重游,行于此,仍能感:此地有高山流水,茂林修竹;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商贾云集、人声相酬之中,却是宅院深幽,马鞍墙楼,石门楣厚,旗杆石悠,物多仍是,人却早休。

不免黯然,一声轻叹:浓墨已是前日,重彩可在今朝?

《三坊七巷赋》火爆背后的文化守望

即时 | 2017-05-24 17:37

近日,一篇名为《三坊七巷赋》的文章在福州人的微信朋友圈热转,不少客居外地的福州人看完该赋文后,也纷纷点赞,引发思乡之情。作者林庆辉是一名业余诗词爱好者,生于福州长于福州,对福州有着深厚的感情,常年居住在北京、上海等地,近段时间因工作原因回到福州,难掩内心的乡愁写下这篇赋。

在文言文早已退出日常生活的当下,一篇用文言文写下的文章,而且是古文中亦属难写的赋体文章,竟然得以在微信朋友圈中“疯传”,引发极大反响,确实堪称奇迹。

对于这么一篇文章,很多网友大呼“看不懂”,但是,“看不懂”却并不妨碍他们在各自的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也不妨碍他们对于这样一篇文章所抒发的胸臆的认同。

其实,只要在其中感受到了美,就已经种下了一颗文化传承的种子,而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穿越历史时空,触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塑造国人之品格,助力社会之发展,其根源即在于此。

这一事件再一次说明,文学的核心在于一个“情”字,撰写者心中有深情在,阅读者自然可以感受到透过纸背传递而来的那份情感,情入于心,心有所动,自然会欣赏、喜爱、传播。

这一事件也说明,传统文化最迷人之处,在于其与土地的密切联结,或者说,传统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某种形式上的乡土文化。由饱含深情的文字所激发的情感,会让人们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感知到事物之美、家乡之美、乡愁之美,重新看到家乡对于自己的意义所在。这份情感最终所激发的,则必然是家国之爱——从这个角度去看习近平总书记“留得住绿水青山,系得住乡愁”的论述,就能有更深一层的领悟。

这一事件还说明,传统文化从未远离我们,它与现代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八闽大地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它更是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展现出了其顽强的生命力与面向未来的勃勃生机。

在这片正在创造奇迹并且必将创造更多奇迹的土地上,文化强省的建设中,乡土文化的发展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无论它是以传统的面貌出现,还是以现代的形象示人,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记录这一个个奇迹,凝聚成特色鲜明的文化载体,最终汇进历史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每一位文化守望者的责任,也是每一位八闽人的责任。

《三坊七巷赋》作者林庆辉:总有一种文化需要我们敬仰

即时 | 2017-05-23 21:04

东南网5月23日讯(本网记者 蔡丽洁 海峡网记者 赖志昌 曾群峰 )本是上海一家公司创意总监,但他另一个身份却更加为人所熟知——诗词爱好者。这源于他近日创作的《三坊七巷赋》古体文章“刷爆朋友圈”。昨日东南网、新福建、海峡网刊发报道并发布全文后,更是引发了一场分享潮流。

一个旅居异乡16年的他乡异客,回到福州,究竟是什么原因在众多福州元素选择三坊七巷为内容进行创作呢?字里行间蕴含着怎样的一种情感?他又是如何看待文章引发的分享潮呢?为此,记者联系到本人,探寻《三坊七巷赋》背后的故事。

对话林庆辉

谈反响:褒赞过誉受宠若惊

问:这篇文章发表后在网络上引起了网友、海内外文人、侨胞的关注,获得不少褒奖,得到这样反馈,您是什么反应?

林:写完这篇赋以后,陆续有许多文友给我发来观后感、点评,基本收到是褒赞的话语,一开始我觉得有些受宠若惊,觉得可能是大家恭维了,直到得到一些专业人士的肯定,我才觉得可能确实写得还不错。”

问:在网友评论中,我们也看见一些网友评论开玩笑自己是个“文盲”,看不懂诗词歌赋,对此您怎么看?

答:那是自谦,是带引号的“文盲”,或者说是文言文的“文盲”。我们这一代人,文言文其实也没学得太好,我的第二稿给陈侣白先生看的时候,他就当场给我指出了很多文言用法方面的错误。

现在人的文言文没学好,看不懂诗词歌赋的,很正常,只要去学就好了,时间久了,学识就养出来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种文学的教育,我觉得我们应该让人去发现文学之美。如果您感受到了诗词歌赋的音韵之美,应该是个很好的学习开端。

问:在收到的那么多评价里,哪些评价您印象最深?

林:每个人的意见我都非常采纳,包括批评的点评,我都非常的看重,每一条评价对我今后的写作都非常有帮助。

相关新闻:

你可能看不懂的《三坊七巷赋》 凭什么刷爆福州人朋友圈?


谈缘由:敬仰传统文化

问:福州有特别多的文化遗存,比如于山、乌山、闽都、船政等,为什么写三坊七巷?

林:选择写三坊七巷,我觉得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乡愁吧。我客居京、沪多年,因为这十几年一直在外,回来发现能代表老福州影子的东西已越来越少了,而三坊七巷较为集中,每次回来都会去逛一逛。

另外,历史上三坊七巷发生了很多事情,特别是我客居他乡多年,碰到这方面的资料,会比较专心去了解,慢慢对福州传统文化比较关注。之前写过一些有关三坊七巷、福州的东西,后来发现,第一篇文章反响不错,心想既然大家喜欢这样的题材和内容,又正好史料丰富,所以自然而然就写了三坊七巷。

问:中国文学史上有丰富的写作文体,您为什么会用古体文去描写文物古迹,还选择了“赋”这样难中之难的?

林:我觉得这是一种文化态度,有很多朋友说,您写的东西有些“曲高和寡”,我并不赞同这种说法。现在我们有很多大众文化,都是那种“俯身弯腰”去亲近大众的文化,我称这种大众文化为“俗文化”,当然并不是说这种文化不对,这里的“俗”不是庸俗的意思,而是大众的意思。其实也对。但我们总说文化它是多样性,这种多样性里应该有“雅文化”的存在,总有一种文化需要我们仰头去面对它,去敬仰它,所以用这种方式,也是我想采取的一种文化态度。

问:您是广告专业出身,除了是上海一家公司任职创意总监,还有另一个身份——诗词爱好者。从前一个身份到后一个身份,您是如何跨越转换的呢?

林:我大学学的是广告专业,毕业后从事广告文案创作,因此经常也需要找一些资料,需要学养方面的东西,后来慢慢接触古代诗词,自己也感兴趣,一方面保持自己的兴趣,不断地看书,看有关诗词方面的书,但真正写诗是从2009年开始,写了第一首诗,之前都是看,瞎写乱写,后来在网络上加一些诗社,几个诗友凑在一起,出同题作业,大家相互点评,点评都是一针见血,批评居多,到现在陆续写了大概有三四百首诗歌。


谈过程:在创作中迸发情感

问:创作过程中有遇到困难的地方吗?写完后您满意吗?

林:写作过程中其实没有遇到太大的困难,虽然我并不是专业作家,只能一边出差一边写,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仙游项目部那边写,也在福州公司里面写,家里也写写,动车上也写写,断断续续完成的。写完后,结尾稍微不是很满意,后续稍微改了一下。

问:您曾提到写作过程中,在写到里面的历史、人物时自然流泪,为什么呢?

林:像我写“少年不忘万户侯兮,林觉民革命”,想起“意映卿卿如晤”,头脑中浮现的是当年林觉民的身影,当时我的眼泪不由自主掉下来,这是我感触最深的,我觉得福州人真是伟大,为福州的文脉、历史而感到自豪。

谈期望:点燃对传统文化热爱之情

问:您希望您的这篇赋为家乡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答:首先,当然是希望我的家乡能被更多人关注和喜爱。中国人的乡土情怀是天然的,我也不例外。而且三坊七巷确实具有很好的乡土文化的质素,能作为福州文化的一张名片。其次,我愿意借这阵风,把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再次煽风点火。我不认为传统文化只能是几个文人在小圈子里把玩,或者被大众当成一个符号来看待,随着国家文化战略的深入,传统文化只会越来越大众化。

《三坊七巷赋》刷爆福州人朋友圈 到底写了啥

即时 | 2017-05-23 16:55

刷爆朋友圈的不是《赋》,是乡情

即时 | 2017-05-23 16:35

近日,一篇名为《三坊七巷赋》的文章在福州人的微信朋友圈热转,不少客居外地的福州人看完该赋文后,纷纷点赞,引发思乡之情。(5月23日《海峡网》)

赋是我国的传统文体,韵律优美,朗朗上口,深受推崇和欢迎。虽然如今并不多见,但是每次出现,均能引起关注。

《三坊七巷赋》洋洋千字,涵盖着三坊七巷的前世今生,罗列和涉及的名人轶事、历史典故不仅展现了作者的丰富阅历,也表现出作者扎实的文字功底,引发关注并不意外。更重要的是,文字里隐含了思乡之情。与其说刷爆朋友圈的是这篇文字,不如说引起大家共鸣的是思乡之情。

透过这篇赋,我们感受到作者对三坊七巷的深情厚意,正是这份深厚的情意,才让作者不惜查阅史料,数易其稿,写出了一篇饱含深情的美文。这篇赋是作者思乡之情的一次宣泄,引发“同道中人”的关注和转发,引发了一场思念家乡、赞美故乡的共振和共鸣。

其实,每个人都应该具备这种素养,对家乡多一些了解。不一定要求知晓它的前世今生,不一定需要事无巨细地查证,不一定要求写诗作赋,至少在提及家乡的时候,如数家珍说出故乡的好、为家乡自豪就足够了。

当然,作赋这种“自娱自乐”的行为,也应受到保护。相关部门不妨对民间人才进行整合,提供创作和施展才能的平台,打造一支宣传家乡、歌颂故土的专业文化力量,不是更好?

《三坊七巷赋》刷爆福州人朋友圈 到底写了啥?

即时 | 2017-05-22 19:29

东南网5月22日讯(海峡网记者 赖志昌 曾群峰 )“一个横空出世的业余作家/一个传统文化乡土文化的马前卒/一个客居京沪十余年乡人不识的福州人/一个用文言文写作诗词文赋的传统文化的爱好者”。

近日,一篇名为《三坊七巷赋》的文章在福州人的微信朋友圈热转,不少客居外地的福州人看完该赋文后,也纷纷点赞,引发思乡之情。

究竟是怎样的一篇赋文,勾起了福州人的家乡情结。其实,《三坊七巷赋》全文千余字,记述了三坊七巷从古代到近现代历史,所涉及的种种人物、事件,密度之大,典籍之重,令人叹服。

谁写出了这样的文章?一篇看似晦涩难懂的文章为何能引起共鸣?答案或许就藏在这字词之中。

写到“林觉民革命”

他情难自已泪流满面

《三坊七巷赋》作者林庆辉是一名业余诗词爱好者,写作十余年,至今已写三四百首诗。为了写这篇赋,他查阅大量史料,文中用典都有出处、考证,写前后准备了两个多星期准备构思,最终花三天时间写就,两度易稿。 林庆辉说,创作出初稿后,他在自己的公号发出来,没想到一下子引发轰动。在请专家看过之后,又做了修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作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陈侣白老先生,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

《三坊七巷赋》作者林庆辉,生于福州长于福州,诗词歌赋爱好者、钻研者
今年50岁的林庆辉,生于福州长于福州,对福州有着深厚的感情,但常年居住在北京、上海等地,近段时间因工作原因回到福州,难掩内心的乡愁写下这篇赋。林先生说,写作过程中,酝酿了大量的感情,写到“少年不忘万户侯兮,林觉民革命”,想到“意映卿卿如晤”,内心不能自已而掉眼泪。
“有些文化必须挺立在那里”
赋是文体 更是态度
《三坊七巷赋》是林庆辉为三坊七巷写下的第三篇文章。与前两篇不同,这是他首次用赋体作文。林庆辉认为用赋作文是一种文化态度,他希望通过这种态度来影响现代人对文化的敬仰。
“文化是具有多样性的,有一些文化必须挺立在那里。赋本身具有音韵美,节奏感非常好,具有语言的形式美。三坊七巷从晋代开始到民国,历经九代千年,从无到有,出过名人颇多,文化繁盛,这么大的题材只有用大文章的形式,才能够承载它,必然赋体是古体文学中最适合的。”
林庆辉(右)向中国作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陈侣白老先生请教
事实上,这篇文章的反响也大大超过预期。《三坊七巷赋》于5月15日首发于某自媒体公众平台,至今阅读量近万,点赞数破百,包括海峡网、百花文艺网微信公众号、三坊七巷管委等微信公众号全文转载。此外,该文不仅在网络引发热议,线下也得到收获一些专家学者的反响。
专家学者这么评——
闽台习俗研究专家方宝璋:“你这篇《三坊七巷赋》,把三坊七巷的历史沿革、名人文化做了很好的梳理,特别是将海丝之路的思想交流方面在三坊七巷找到了落脚点。史料详实,文辞浏亮。”
中国作协、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原秘书长,编审陈侣白:“这篇三坊七巷赋,从古代一直写到近现代,写得非常详细、准确,里面涉及的近现代人物都写到了,从内容上来讲非常站得住脚的。另外,从形式上,这篇文章在押韵,采用7字押韵,这一点非常别致,而且里面平仄韵有协调作用,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匠心,很了不起,这些内容能被写得非常准确,我非常钦佩。”
福建广播影视集团旅游频道民俗系列报道《六十四时空》主笔罗戈锐评:“文秉古赋,语承榕音,戴城史为冠冕,系年岁为锦带,着人文为佩服……约灵巧妙趣之超诣,显一字一句之实诚。”
“相比北方历史的存在感,中国传统文化几经变迁,倒是在古时的南方偏远地区,如福州,保存更加完整。而在古代文学体中,赋更适合表达丰富的内容,福州文化遗迹于山、乌山、三坊七巷等保存完好,用古代文体承载这类文化,比起用现代文体更加有韵味。这篇文章还有各方文人群策群力,作者几易其稿,是很好的文化现象,但个人觉得这篇赋,如果文中对三坊七巷近代文化,有更多的琢磨与经典的总结会更好。目前社会上,开始了又一轮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挖掘,这就更加需要我们通过这样的文化现象与行为,打开一扇窗。”
福州网友这么议——
惊叹派:
“我看得头晕眼花。”
“你竟然还说我写的东西晦涩,我完全看不懂你写的东西啊。”
“文学气息浓郁,好多字不认识,我得花点时间慢慢品读。先转发给比我有文采的朋友拜读,真好。”
“赋成七巷,洛阳纸贵”
“同窗雅文,叹为观止,为国休戚,不背本也!”
“在急功近利的今天,能静下来写字,就是一件值得赞叹的事。识冠文林,肃肃别材其紫殿矣;不争王谢,实实吾郡之乌衣兮。我喜欢文字的力量。”
“古朴之美,景美文更美。”
“确实是一篇乡情好赋,我朋友圈里有好几位回评说都收藏了。”
“为好友点赞,为故乡喝彩。每遇乡音倍思乡啊。”
赞作者:
Slm***41:“认真拜读了,不愧是才子诗人。很多的典故都巧妙地汇集其中。”
Zheng***fj:“洋洋洒洒!实属不易。这是一种热爱家乡的情怀。多了注释,更贴近现实,为你点赞!”
so_***so:“现在福州城突然横空出世了一个大才子啊,大家都在问林庆辉是何方神圣。”
Jie***2012:“看到你的文章,我就感觉自己是文盲。”
Siy***60:“在急功近利的今天,能静下来写字,就是一件值得赞叹的事。识冠文林,肃肃别材其紫殿矣;不争王谢,实实吾郡之乌衣兮。我喜欢文字的力量。”
献言派
“听到网上已经有人用福州话朗诵你这赋了,感觉很好听。我用我们老家的庐江话来朗诵你这个赋,怎么样?”
“转发朋友圈后,有朋友留言对此有疑义:虎节门外西十坊。我个人认为,严格意义上不能说西十坊,应是南西十坊。您可能是为了行文字数写西十坊吧?”
“你好。我看了那个,我觉得,这真的叫难得啊,抒写了我们福州的一些情况,又结合当下的一些社会环境、政治环境。我觉得可以向8月11号福州首届世界遗产文化博览会,推荐一下。应该把你这个给弄到那边去做个展示。”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附:
三坊七巷赋
(以“南渡衣冠竞风流”为韵,依《中华新韵》)
三坊七巷,九代千年。声播四海,名傲三山。昔闽王内藩,筑于罗城以内;衣冠南渡,衍于子城之南。今坊市重修,誉文明之遗产;晋唐旧制,引世界之耸瞻。
原夫三坊七巷,虎节门外西十坊之统称也。永嘉兮八姓入闽,津泰兮九皋隔浒。中原桑蚕耒耜,功利蛮乡;闽都清水积沙,溉滋田圃。于时穿斗飞檐,架梁盖庑。栉比鳞臻,翼瓦骈矗。此地不及六顷,宋时已数千户。营营垒垒,东西坊巷初形;攘攘熙熙,南北市衢熙阜。岁积岁,左坊称巷而更新;时阅时,右坊名歧已非故。
欲知坊巷之殊,当识闽人之习。盖闽居僻壤而常敦睿业,民志安淳以培固德基。易服更元,北地望族鸿逸;偏安守本,海隅名士云栖。文儒烟聚,高户霞居。户重科学,有六龄集泮;社尊庠序,常两榜充闾。负笈鼓箧,抱玉师锡。杏苑声闻,楷为范域;木铎宣化,蔚然名区。识冠文林,肃肃别材其紫殿矣;不争王谢,实实吾郡之乌衣兮。
唐宋明清,驰芳兮福地;经略纬世,擢秀兮侯官。吾观坊巷,良宦钜贤,敬当陈列;勋功胜事,尤尚铭镌。元惠兴学,闽越俗追邹鲁;黄璞退仕,文名犹灭狼烟。师孟游光禄台而豪吟志趣,曾巩过利涉门而题记道山。海滨从风者众,理教依因蕴北;龟山立雪以诚,道学从此始南。提举市舶,林公司衡以交贸;驱除倭患,张经获捷而遭谗。吾观国史,闽地之重,俱因海堧一偏。唐宋及明,北胡鸷悍,必亟北狩以安国本;明清以降,洋夷恣睢,弗备洋防不定海寰。其地也,峙琉球,踞台澎,观南海,何似飙轮辗于太渊;
其时也,轻经济,弊民智,傲四方,岂知风暴临于舴艋。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兮,制世维新;启民之灵智而甦民兮,甦槁儆醒。锐意进取兮,福州旅侨四海龙翔;禁毒销烟兮,林文忠公千古彪炳。文学洋夷兮,林少穆始昌;武卫海疆兮,沈葆桢继踵。维新运动兮,林旭疾呼;极目世界兮,严复独秉。实业强国兮,刘家倾囊;燮理洋务兮,陈衍谋定。帝侧侍讲书院山长兮,陈宝琛老骥亲为;女师传习闽峤女宗兮,王眉寿养秀擢颖。文言雅语听述而译兮,林琴南第一;诗书琴画不类而教兮,何振岱清咏。白话新闻为公言兮,林白水舍身;少年不望万户侯兮,林觉民革命。呜呼哉!晚清风云侯官起兮,不若甲申海战马江恸矣。
噫!吾观三坊七巷耶,非观三坊七巷,而观国运海通也。夫国运盛,则海通恒。海通国运,相济相生。故兴海上丝路,其所求,和平合作;其所秉,开放包容。其所资,互学互鉴;其所惠,互利共赢。而观近代三坊七巷,时浑浑兮浊世,人济济兮群英。登颀然海峤,越旷邈沧瀛。盗文明薪火,穿思想霄峥。融声明文物,开世纪先声。往事不远,精神已承。其哲屹屹,其焰烔烔,卓立于海上丝路诸邑也。
春常在兮吟福州,榕树古兮坊巷游。
国门开兮舶万舟,海路畅兮竞风流。
吾侪纵情开拓,与国运兮共筹。
林庆辉
2017年5月15日赋于福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简介:
林庆辉,笔名,半山某人,男,1967年生,福州人,客居京沪十余年,现返乡归闽。诗词文赋、传统文化研究者,醉心于诗词文赋的创作,业余在网络上组织诗社,并创作诗词文赋三百余篇。从事广告、传媒、文化类工作二十八年,现为上海红石辰富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创意总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赋中用典颇多,备注如下,以资详查)
注解稿:
三坊七巷,九代千年。声播四海,名傲三山1。昔闽王内藩2,筑于罗城3以内;衣冠南渡4,衍于子城之南。今坊市重修,誉文明之遗产;晋唐旧制5,引世界之耸瞻。
原夫三坊七巷,虎节门外西十坊6之统称也。永嘉兮八姓入闽,津泰兮九皋隔浒7。中原桑蚕耒耜8,功利蛮乡;闽都清水积沙,溉滋田圃。于时穿斗飞檐,架梁盖庑9。栉比鳞臻10,翼瓦11骈矗12。此地不及六顷,宋时已数千户。营营垒垒,东西坊巷初形;攘攘熙熙,南北市衢熙阜。岁积岁,左坊称巷而更新;时阅时13,右坊名歧14已非故。
欲知坊巷之殊,当识闽人之习。盖闽居僻壤而常敦睿业,民志安淳以培固德基。易服更元,北地望族鸿逸;偏安守本,海隅名士云栖。文儒烟聚,高户霞居。户重科学15,有六龄集泮16;社尊庠序17,常两榜18充闾19。负笈20鼓箧21,抱玉22师锡23。杏苑24声闻,楷为范域;木铎25宣化,蔚然名区。识冠文林,肃肃别材其紫殿矣;不争王谢,实实吾郡之乌衣兮。
唐宋明清,驰芳兮福地;经略纬世,擢秀兮侯官。吾观坊巷,良宦钜贤,敬当陈列;勋功胜事,尤尚铭镌。元惠兴学,闽越俗追邹鲁26;黄璞退仕,文名犹灭狼烟27。师孟游光禄台而豪吟志趣28,曾巩过利涉门而题记道山29。海滨从风者众,理教依因蕴北30;龟山立雪以诚,道学从此始南31。提举市舶,林公司衡以交贸32;驱除倭患,张经获捷而遭谗。吾观国史,闽地之重,俱因海堧33一偏。唐宋及明,北胡鸷悍,必亟北狩以安国本;明清以降,洋夷恣睢34,弗备洋防不定海寰。其地也,峙琉球,踞台澎,观南海,何似飙轮35辗于太渊;
其时也,轻经济,弊民智,傲四方,岂知风暴临于舴艋36。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兮,制世维新;启民之灵智而甦民37兮,甦槁38儆醒。锐意进取兮,福州旅侨四海龙翔;禁毒销烟兮,林文忠公39千古彪炳。文学洋夷兮,林少穆始昌;武卫海疆兮,沈葆桢继踵。维新运动兮,林旭疾呼;极目世界兮,严复独秉。实业强国兮,刘家倾囊40;燮理41洋务兮,陈衍谋定。帝侧侍讲书院山长兮,陈宝琛老骥亲为42;女师传习闽峤女宗兮,王眉寿养秀擢颖43。文言雅语听述而译兮,林琴南第一44;诗书琴画不类而教兮,何振岱清咏45。白话新闻为公言兮,林白水舍身46;少年不望万户侯兮,林觉民革命47。呜呼哉!晚清风云侯官起兮,不若甲申海战马江恸矣。
噫!吾观三坊七巷耶,非观三坊七巷,而观国运海通也。夫国运盛,则海通恒。海通国运,相济相生。故兴海上丝路,其所求,和平合作;其所秉,开放包容。其所资,互学互鉴;其所惠,互利共赢。而观近代三坊七巷,时浑浑兮浊世,人济济兮群英。登颀然海峤,越旷邈沧瀛。盗文明薪火,穿思想霄峥。融声明文物48,开世纪先声。往事不远,精神已承。其哲屹屹,其焰烔烔,卓立于海上丝路诸邑也。
春常在兮吟福州,榕树古兮坊巷游。
国门开兮舶万舟,海路畅兮竞风流。
吾侪纵情开拓,与国运兮共筹。
注:
1三山:福州之别称。
2内藩:指朝廷直接辖治下的中原诸侯王国。王审知曾在闽中郡设闽国。
3罗城、子城:“罗城,外大城也。子城,内小城也。” 晋武帝在福州设立晋安郡,郡守严高在治城南面新建了子城,唐天复元年,王审知于子城外又环筑了罗城。
4衣冠南渡:言西晋永嘉年间五胡乱华士族南渡避乱之事。其时,有林、陈、何、黄、邱、郑、胡、詹八姓士族入闽。
5晋唐旧制:三坊七巷的建设规制,至今还保持了晋唐以来的“里坊”格局制度。
6虎节门外西十坊:三坊七巷,在晋子城之虎节门(今虎节路)外至唐罗城利涉门(今安泰桥)内的南街的西侧。其内,共有十个里坊,沿南后街东西分布。而南后街东侧的坊,现均改名为巷,形成了左巷右坊的格局。时代久远,各个坊巷的名称均有改变。
7津泰兮九皋隔浒:津泰河一带,在当时还是河浦沼泽。九皋:曲折深远的沼泽。浒:指离水稍远的岸上平地。
8耒耜:古代耕地翻土的农具。耒是耒耜的柄,耜是耒耜下端的起土部分。借指耕种。
9庑:wǔ,泛指房屋。
10栉比鳞臻:像梳子的齿和鱼的鳞,密密地排列着。
11翼瓦:谓屋瓦整齐铺列,如鸟翼相覆。
12骈矗:并列矗立。
13阅时:经历时日。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阅时取证,则五言久矣。”
14歧:物两为歧。——《尔雅·释名》。此处作“歧意”解。
15科学:科举之学,非科技之学。
16集泮:入学宫学习。比喻受教化。
17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亦泛称学校。
18两榜:甲榜和乙榜的合称。亦指进士。
19充闾:光大门庭。
20负笈:背着书箱。指游学外地。
21鼓箧:谓击鼓开箧,古时入学的一种仪式。借指负箧求学。
22抱玉:谓怀抱德才,深藏不露。
23师锡:师锡:谓众人献言,同辞以对。《书·尧典》:“师锡帝曰:‘有鰥在下,曰虞舜。’” 孔传:“师,众;锡,与也。”后以“师锡”指众人举荐推许。
24杏苑:杏树园林。泛指新科进士游宴处。
25木铎:以木为舌的大铃,铜质。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巡行振鸣以引起众人注意。
26元惠兴学,闽越俗追邹鲁:孔子和孟子的故乡分别是春秋时的鲁国和邹国,因此后人以“邹鲁”来指代文化礼仪发达的地区。福建最早称“邹鲁”正是闽中首府福州。《大唐故福州刺史管府君之碑》的碑文最后的系词(铭文)称颂管元惠,化民成俗,遂使闽中成为“邹鲁”。
27黄璞退仕,文名犹灭狼烟:黄璞 (837~920年),字德温,其先固始人。晋室南渡,随徙侯官,登大顺二年(891)进士,调尚衣监主簿。晚年居住在黄巷的小黄楼。黄巢率义兵夜过璞家门时,知是大儒,命令军士把火把吹灭,静悄悄地走过去,没有惊动他。黄巷亦因之得名。
28师孟游光禄台而豪吟志趣:程师孟(1009~1086)字公辟,吴(今江苏苏州)人。知福州。有官声。与曾巩交厚,邀其作《道山亭记》。常游于光禄坊玉尺山房,在一方岩石上对景吟诗,有僧人就把这块岩石品题为光禄吟台。
29曾巩过利涉门而题记道山:曾巩出欧阳修门下,以散文著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知福州,追谥文定。在福州留下《道山亭记》和《出利涉门诗》(红纱笼烛过斜桥,复观翚飞入斗杓。人在画船犹未睡,满堤明月一溪潮。)
30海滨从风者众,理教依因蕴北:郑穆(1018—1092),宋福州侯官人,字闳中。性淳谨好学,门人千数。与陈襄、陈烈、周希孟为友,号“海滨四先生”,共倡理学。哲宗元祐初,召拜国子祭酒,除宝文阁待制。请老归,太学生数千人请留,至空学相送。
31龟山立雪以诚,道学从此始南:杨时(1053~1135),字中立,学者称龟山先生,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人。神宗熙宁九年进士,调官不赴,先后从程颢、程颐学,世传有“程门立雪”之佳话。杨时拜程颢为师,成为程门高足。学成回归之日,向恩师告别,程颢目送他离去,对旁人说:“吾道南矣!”这就是“道南”一词的来历与出处。在光禄坊原建有“道南祠”,即“道南小学”处。
32提举市舶,林公司衡以交贸:林之奇(1112~1176),字少颖,自号拙斋,学者称三山先生,福州侯官人。从吕本中学。高宗绍兴二十一年进士,调莆田主簿、长汀尉。二十九年,以疾由大宗正丞提举福建路市舶司(即福建海关总长)。遂以祠禄家居。
33海堧:hǎi ruán,海边地。亦泛指沿海地区。
34恣睢:放纵暴戾。
35飙轮:指御风而行的神车。喻飞驰的舟车。
36舴艋:zé měng 小船。
37甦民:甦:苏。
38甦槁:木枯槁而苏。“苏槁为穰功莫论,帝曰报汝后嗣蕃。”——食笋(宋·汪炎昶)
39林文忠公:林则徐,字元抚,一字少穆,侯官人。嘉庆辛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云贵总督,加太子太保。赠太子少傅,谥文忠。
40实业强国兮,刘家倾囊:刘崇伟(1878—1958),字健庵,著名实业家。其祖父刘齐衔是林则徐的长女婿,刘崇伟早年留学日本,后担任福建银号(即福建银行)经理,并成为福州刘家开创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代表人物。1910年,刘崇伟发起成立“福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于1911年向福州市供电,开始仅限于照明用电,后扩充到动力用电。1927年发电量增至2500千瓦。1912年,刘家成立了“福建电话股份有限公司”,刘崇伟还与众兄弟以电气公司为龙头,创办了多家企业。先后创办福电铁工厂、精米厂、炼糖厂等十几家企业,形成了相当规模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集团。
41燮理洋务兮,陈衍谋定:陈衍,家住文儒坊大光里,清末著名学者、诗人,除此之外,时人曾以“理财巨擘”誉之,陈衍尝居张之洞幕达九年之久,为其“湖北新政”之财政经济,权衡轻重,消息财货,整顿钱币,匠心独运。中国士大夫多讳言财利,而在清末经济积弊、脂膏旷竭之际,陈衍却用心研究经济与理财此类“末流”之术,陈衍所著《货币论》,早于西方半世纪,直接报务于经国济世,抵御外侮。
42帝侧侍讲书院山长兮,陈宝琛老骥亲为: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福州市螺洲人。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出任鳌峰书院山长,以大量培养人才,推广教育为目标,曾倡导设立东文学堂、师范学堂、政法学堂、商业学堂。
43女师传习闽峤女宗兮,王眉寿养秀擢颖:王眉寿(1848~1921年),女,福州人,陈宝琛妻。王眉寿出身于书香世家,其弟王仁堪为光绪三年状元。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她选在福州光禄坊玉尺山房,创办“女子师范传习所”,招收女学生60余人,自任监督。次年,全闽学会会员林伯棠倡办“女子职业学堂”,眉寿兼任监督。宣统元年(1909年),合“女子职业学堂”和“传习所”为“女子师范学堂”,眉寿仍为监督,被称为“范之师”,政府亦颁赐“闽峤女宗”横匾以为褒奖。
44文言雅语听述而译兮,林琴南第一:林纾(1852~1924年),近代文学家、翻译家。字琴南,号畏庐,福州人。博学强记,能诗,能文,能画,有狂生的称号。所作古文,为桐城派大师吴汝纶所推重,名益著,因任北京大学讲席。在不谙外文的特殊情况下,与魏翰、王寿昌、陈家麟等曾留学海外的才子们合作翻译了《巴黎茶花女遗事》、《大卫·科波菲尔德》、《鲁滨逊漂流记》等180余部西洋小说,林纾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文坛的开山祖师及译界的泰斗,并留下了“译才并世数严林”的佳话。
45诗书琴画不类而教兮,何振岱清咏:何振岱(1867~1952),福州人,家住文儒坊大光里。师从名儒谢章铤,擅画能琴,书法融碑帖于一炉,功力深厚。诗作成就亦高,是“同光体”闽派的殿军人物。何振岱诗文名扬遐迩,拜他为师的弟子甚多,人们皆以能入何门为荣。晚年曾收“王真、王闲、薛念娟、施秉庄、张浣桐、洪守贞”等福州十才女为女弟子,教授诗书琴画,传为美谈。
46白话新闻为公言兮,林白水舍身:林白水,辛亥革命时期的著名报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出国攻读新闻学的人。他曾在文儒坊与表兄弟黄翼云、黄展云一起创办了福建省第一所新学堂:福州蒙学堂。他创办或担任过以下报刊的主编《杭州白话报》、《中国白话报》、《公言报》、《平和日刊》等,宣传禁烟、倡导破除迷信、公开鼓吹以暴力推翻帝制,以敢于讲真话、揭露真相著称,1926年8月因刊登《官僚之运气》一文,揭露军阀张宗昌的丑闻,遭杀害。
47少年不望万户侯兮,林觉民革命: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林觉民参加科举考试,无意获取功名,遂在考卷上题了“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大字,离开考场。
48声明文物:语本《左传·桓公二年》:“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后以“声明文物”谓声教文明与典章制度。

1  2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