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聚焦民生话发展系列报道

1月25日至31日,福建省两会在福州召开。过去的五年,福建取得了哪些成就,代表委员们又将关注什么热点话题?两会期间,东南网将推出七篇系列报道,充分展现福建五年来在民生、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取得的非凡成绩。

 资  讯 

福建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造福百姓健康

即时 | 2018-01-31 12:34

编者按:1月25日至31日,福建省两会在福州召开。过去的五年,福建取得了哪些成就,代表委员们又将关注什么热点话题?两会期间,东南网将推出七篇系列报道,充分展现福建五年来在民生、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取得的非凡成绩。今日推出的是“体育篇”——《福建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造福百姓健康》。

——东南网聚焦民生话发展系列报道之七

东南网1月31日讯(本网记者 郑思楠)全民健身,当前体育最火的关键词之一。不论是社区广场舞、微信朋友圈运动排行,还是青少年篮球赛、千人登高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都正在不断融合。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推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将公共体育服务工程列入今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为此,如何更好的发展我省体育事业成为今年省两会会场内外的热门话题。

2017年福建省“全民健身百村行”走进永定土楼,选手们正在参加搬柚子比赛。本网记者 林先昌 摄

打造品牌

让群众从健身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从2015年起,省体育局联合省农业厅创新开展“全民健身百村行”品牌系列活动,围绕“践行健康中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运用“体育+”理念,以“村跑、村运、村游、村宴”为载体,融合当地文化,打造国内首个面向农村的全民健身新平台。目前,活动已举办21站,吸引了21个乡镇300余个行政村参与,超过3万人次参加活动。

2016年10月18日,《福建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正式发布,根据计划要求,到2020年,福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将明显增加,其中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0%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0%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全民体育消费达到500亿元以上。

2017年,从1月2日鸣枪起跑的厦门马拉松到12月31日举行的福州马拉松,福建省跑步赛事全年无休,精彩不断。以马拉松为代表的路跑运动近些年在促进全民健身方面发挥着难以替代的龙头和辐射作用。

12月2日,福建500多名定向运动爱好者聚福州牛岗山参加比赛。本网记者 郑思楠 摄

此外,24小时城市接力赛、千人登高迎新等活动,也让更多的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健身正逐渐从生活“调味品”进阶成“必需品”。

加大投入

为群众打造家门口的“健身圈”

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也让福建充满了朝气与活力。近年来,福建高度重视全民健身工作,并在资金、场地建设、组织网络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同时,福建还将进一步盘活存量公共体育设施资源,推动公共体育设施按规定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有这么一组数据:

福州:2015年以来共投入约1.5亿元体彩公益金,新建多功能球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室内健身房等269个全民健身工程,建设1004条健身路径;

厦门:完善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四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与空间布局,加快全市范围内“15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让市民走出家门15分钟就可以找到健身设施;

泉州:积极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大力实施群众体育“六边工程”,推动全民健身多元融合发展,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以晋江为例,2017年晋江全力打造一批公共体育场馆,全面建设基层体育设施。同时晋江财政投入500万元补助建设90处基层村(社区)和市区安置小区体育设施,建设内容有健身苑、健身路径、篮球场和乒乓球桌等;

莆田:着力加大城市健身场所设施投入,统筹规划建设体育场地设施、社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多功能运动场等。推动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推进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逐步向社会开放;

……

2017年全省共投入体彩公益金7950万元,新建120个多功能运动场、60个笼式足球场、50个室内健身房和30个门球场;率先将中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纳入财政补助范围,安排大中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1600万元;将省级公共体育设施维修维护经费纳入省级预算保障,安排财政专项460万元。

省人大代表鄢萍认为,长期以来,我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全民健身工作,有力推动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然而从整体来看,我省的全民健身工作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为此,她建议我省应加强相关立法,从制度建设入手,推动全民健身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制定具体规则,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提高公民身体素质。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2018建发厦门马拉松赛雨中开跑。本网记者 刘玮 摄

注重融合

为百姓参加健身锻炼创造便利条件

《福建省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达5000亿元。目前,福建省每年安排3000万元,重点培育扶持5个以上国际品牌赛事、10个以上国内品牌赛事,初步形成以厦门马拉松为代表的系列马拉松赛事、以武夷山骑游大会为代表的山地户外赛事、以平潭风筝冲浪节为代表的水上运动赛事、以“全民健身百村行”为代表的系列全民健身活动、以永春白鹤拳国际文化节为代表的地方传统体育活动。

“可孵化国家级的训练基地,并进行品牌性赛事的运作,加快体育赛事IP化,通过本体产业的发展,带动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省人大代表吴迪建议到,他认为,应该对于既有的马拉松、篮球、羽毛球、排球、乒乓球等相对优势项目进行专业化运营,对接导入具有号召力的品牌赛事,增加国际影响力。同时运作击剑、拳击、冰雪、极限、帆船、赛艇等新兴时尚运动项目。

据介绍,福建省已完善体育产业项目库230个,总投资额约850亿元。其中,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含单位、项目)12个、国家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3个、省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7个。

在体育发展政策扶持、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下,近年来,对体育的产业功能和价值的探索已孕育出炙手可热的“体育+”概念。“体育+旅游”“体育+扶贫”等方式,为百姓参加健身锻炼创造便利条件、营造良好氛围,让百姓真正从“全民健身”中享受“全民健康”。

福建加快补齐教育短板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即时 | 2018-01-30 18:15

2018年福建教育系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教育工作通报会.jpg

2018年福建教育系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教育工作通报会

编者按:1月25日至31日,福建省两会在福州召开。过去的五年,福建取得了哪些成就,代表委员们又将关注什么热点话题?两会期间,东南网将推出七篇系列报道,充分展现福建五年来在民生、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取得的非凡成绩。今日推出的是“教育篇”——《福建加快补齐教育短板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东南网聚焦民生话发展系列报道之六

东南网1月30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过去五年,我省提前整体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92%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地入学公办学校,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计划。在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的内容让代表们感到满心欢喜,同时又是满怀期待,教育事业作为社会事业当中的首要大事,当前离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距离,今后我省教育事业这块短板究竟该如何补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又有哪些举措,代表委员们有何意见建议,来看记者的报道。

加大普惠性幼儿园建设 让宝宝上学有位

“2017年,新增幼儿园200所、新增学位约6万个,下达政府购买民办园教育服务专项资金2.2亿元。”这是近日省教育厅向两会代表、委员通报我省在2017年教育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

“幼儿园面积大,设施‘高大上’,教室宽敞明亮,老师有爱心,保教费一个月只要650元,是民办园的1/3,家附近有一所这样的幼儿园,真是我们的福音。”说起女儿现在就读的这所普惠园,张女士激动地告诉记者。晟禾美墩苑幼儿园是福州仓山区2017年投用的一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高标准的投入,加上普惠的保育费,让周边的居民拍手叫好。由于多方面原因,我省学前教育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幼儿园布局结构不够合理,城乡规范化的普惠性资源依然短缺。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仍显不足,幼儿师资缺乏,素质有待提高。针对以上问题,我省连续多年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小学扩容工程等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新、改、扩建一批幼儿园。过去五年,我省新增幼儿园学位20多万个,加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让宝宝上学有位。

今年的省政府报告也明确指出,2018年,我省拟继续组织实施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向各县(市、区)下达2018年公办幼儿园建设补助资金3.4亿,计划扶持各地新建100所公办幼儿园。

“目前,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存在公益性、保障性、普惠性不落实等问题,主要表现在:公办园数量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公办与民办不平衡、配套建设不落实、行政管理不到位。”两会期间,省民建提出《加快推进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建议》,建议表示,要针对目前学前教育实际情况,抓紧出台引导和扶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教育服务的实施意见,启动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评估认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对办园规范、质量合格、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园进行补助、扶持。要科学编制区域内学前教育发展建设规划,并与城市整体规划相衔接。补齐师资队伍建设短板根据幼师缺编的实际情况,应在每年的教师招聘计划中安排幼师的招聘比例,形成合理的年龄梯度。通过财政购买方式解决公办园临聘人员工资待遇,确保教职工队伍的稳定。加强幼儿教师从业规范和师德教育,完善在职培训体系,加大培训和教研力度,不断提升幼儿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要多措并举,积极扶持民办园发展。

义务教育抓均衡 让“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关于这个问题,这位同学你的看法是这样的。那么,其他同学有什么看法呢?”近日,在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四小学的教室里,一堂“学习共同体”教学观摩课赢得众多老师的热烈掌声。该校探索的“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学生站在讲台上的时间比教师更多。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回答问题的主体都是学生,教师则主要进行引导。学校富有文化气息的场景设置,校园里随处可见学生的手工作品无不展示学校重视素质教育的成果。该学校校长林莘,也是此次省“两会”的人大代表。此次会议期间,她关注的是基础教育质量提升问题。她认为,教育是有自身规律的,教育的过程不是短跑,而是长跑。“要从知识本位的检测转向核心素养的检测,从教学观转到学习观,从能力观进化到素养观,从培养选拔型人才向教育更均衡、更公平、更优质去转换。”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IMG_20170412_100118.jpg

教学活动现场

当前义务教育还存在一定不平衡性,为着力解决多年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我省率先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推进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小片区”管理、农村薄弱学校“委托管理”和集团化办学模式,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农村教师(校长)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计划,有效促进县域中小学师资均衡配置。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将多渠道解决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全面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进一步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完善教师培养研训体系,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相信在一系列举措下,让越来越多的学校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普通高中抓“托底” 改造提升一批薄弱高中

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离开教学楼来到操场.jpg

福州秀山中学

实施高中阶段普及攻坚计划和2017-2020年普通高中建设改造项目,改造提升一批薄弱高中。来自厦门一中的校长、省人大代表周君力表示,作为教育工作者对我省的教育工作成绩感到自豪。教育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其中很多工作都很有针对性、很有成效,“用我们学校老师的话说,就是这几年感觉到我省教育部门针对基础教育的施策越来越精准。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2018年,我省将全面启动学前教育到普通高中的课改推进机制,修订实施省达标高中评估办法并启动复评工作,启动创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通过示范辐射作用带动薄弱高中的发展。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DSC_1848.jpg

中职生展示专业技能

打造职教福建模式 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据了解,我省职教品牌全省独立设置高职院校50所、在校生26.7万人,中职学校217所、在校生39.7万人;民办高职院校21所,占高职院校总数的41%,每百万人口民办高校数居全国第一位。为了打响职教品牌,2015年,我省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及一系列配套政策,全力打造福建版“二元制”现代职业教育。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进一步实施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计划,完善校企合作激励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十三五”期间,我省将投入15亿元实施省级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打造10所示范性现代高职院校、50所示范性现代中职学校。依托工业园区、产业集中区,建设一批多功能公共实训基地,每个基地补助1000万元;建成高职生产性实训基地50个,每个基地奖补100万元;支持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按照仪器设备值的30%给予补助。民办职业院校在专项经费安排、重点项目评审、师资培训等方面,与公办职业院校享有同等待遇;每年还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奖补民办高校举办投入较高的紧缺急需专业。积极构建产教融合培养体系,开展企业学校双主体、“七个二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

高等教育抓“内涵” 推进双一流建设

目前,我省共有89所高校,其中本科37所,每百万人口高校数、在校生数均居全国前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6.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高考录取率接近9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为了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近年来,省政府出台了《进一步支持高校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改革完善高等教育治理方式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若干意见》《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释放高校办学活力,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2017年,我省启动了省属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实施高校“一校一策”目标管理,建成省级高等院校办学质量监测体系,推行“一校一方案”“下沉一级”的福建评估新模式,有力推进了高校内涵建设进程。2017年全省硕、博士招生计划总量增幅居东部省市前3位,中国科学院大学福建学院落户福州,新增“青年拔尖人才”资助项目,首次组团赴清华大学等高校招聘高层次人才,资助引进台湾全职教师人数居全国首位,新增“国字号”人才比上年增加55%。2018年,实施“双一流”建设计划,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这是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的内容。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我省将构建“双一流”建设和转型发展两大体系,推进共享、补短、治理三条发展主线,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启动实施我省“双一流”建设计划,确定5所省级“双一流”建设高校和111个“高峰”“高原”建设学科。构建“四位一体”转型发展体系,松绑激活高校科技创新,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总成绩排名全国第二。

省政协委员、福州大学新能源研究所所长、石墨烯研究院院长魏明灯提出,加大力度吸引年轻博士来闽从事博士后研究,以及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设立“丝路博士后计划”。

省政协委员、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汪世华建议,加强精品课程、共享课程、双语教学课程等质量工程建设,进一步争取扩大我省高校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的招生规模。

结束语:

党的十九大为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省委十届三次、四次、五次全会向教育工作者发出了号召,省“两会”也将对教育工作作出明确部署,福建教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全省教育系统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围绕把方向、补短板、深改革、提质量等重点任务,着力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城市交通更便捷 福建人晒出行“小幸福”

即时 | 2018-01-29 14:45

编者按:1月25日至31日,福建省两会在福州召开。过去的五年,福建取得了哪些成就,代表委员们又将关注什么热点话题?两会期间,东南网将推出七篇系列报道,充分展现福建五年来在民生、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取得的非凡成绩。今日推出的是“城市交通篇”——《城市交通更便捷 福建人晒出行“小幸福”》。

——东南网聚焦民生话发展系列报道之五

东南网1月29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 林旻煜)城市交通事关社会经济发展,更关乎市民的幸福感。近年来,我省各地把城市交通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的着力点,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

今年的“两会”上,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27件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其中城市公交停车设施建设、道路等举措赫然在列。会场内,代表、委员更是积极为城市交通发展、便捷群众生活等议题建言献策。会场外,我省各地群众也结合自身体会,畅谈城市交通新变化,勾画便捷出行的新蓝图。据东南网舆情统计,仅近三个月以来,我省城市交通相关信息就有29518条。

去年底,厦门地铁一号线通车 福建日报记者施辰静摄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不断完善 为百姓出行提供更多便利

2016年底,福州地铁一号线率先通车,这是我省首条地铁线路;2017年底,厦门地铁一号线正式开通;福厦两地地铁相继通车,这让两地的市民体验到了“地铁时代”的快乐。

“搭地铁上下班,比自驾车方便。不堵车,还准点。”厦门市民李先生家住园博苑附近,上班的地点在集美软件园。自从地铁通车后,常年自驾车往返于岛内外上下班的他,成为了地铁上的固定乘客。

福建迈入“地铁时代”,更多地铁线路在开工建设,并不断延展。《关于福建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指出,2018年我省将重点推进福州地铁2号线、1号线二期、6号线工程续建,4、5号线一期将全面开工;厦门地铁2号、3号、4号线工程续建,开工建设地铁6号线及漳州角美延伸段工程。未来,以地铁为主的轨道交通建设将为福建人出行提供更多的便利。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福州加强路网建设缓解拥堵。图片来源:福州日报

改善城市交通路网 疏通城区交通“毛细血管”

作为省会城市,福州市秉承公交优先的发展理念。2017年以来,新开通13条公交线路,优化调整了30多条公交线路,针对马尾区群众出行新需求,还先后开通4条马尾区内公交;为缓解城区拥堵,2016年以来,福州市提出向交通拥堵宣战,并启动首批252个城区治堵项目;为持续做好解堵课题,城区第二批385个缓堵项目于2017年11月11日正式启动。此外,福州市借鉴国内外城市交通管理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引入交通“微循环”概念,为城区交通疏通“毛细血管”。

厦门城市交通去年投入72亿元,今年预算继续投入95亿元建便捷高效交通体系。2、3、4、6号线地铁建设全力加速,预计2号线明年年底试运行;公共自行车道、步行道也加快建设;城市干道和重要拥堵节点集中力量改造,都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此外,今年将推进第二西通道、第二东通道、同翔大道、翔安机场高速等道路建设,加快形成岛内外一体化路网格局。

龙岩于去年初正式印发《龙岩中心城区畅通工程实施方案》,中心城区交通拥堵问题不断得到整治。总投资10亿元的“一河两岸”景观栈道工程是龙岩市永定区重点民生项目,“一河两岸”景观栈道完工后,不仅为市民休闲提供新去处,还将大大缓解永定城区的交通拥堵压力。

三明稳步推行“畅通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重点完善城市主次干道路网,强化城市环路与中心城区路网的衔接,并通过整治一批拥堵路段和节点,建设一批道路配套设施,采取一批执法管理措施,推动一批城市交通设计,有效缓解城市核心区交通拥堵。

为缓解“停车难”,破解交通拥堵问题,漳州加快推动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建设,提出2018年至2020年,全市每年新增城乡公共停车泊位3000个以上,有效优化城市道路交通,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

委员积极建言城市交通发展

“福州大学城聚集了众多院校,拥有数万名大中专学生、数千名教职员工。目前仅通过大学城内部公交环线出行,交通不便。未来地铁开通以后,交通应该会有较大的改善。”省政协委员王宗华是闽江学院的院长,对于福州大学城周边的交通情况,他十分关注。他说,大学城的师生们非常期待地铁后续线路的建成。他建议,为了进一步方便附近的师生和居民出行,将地铁2号线从沙堤增加支线到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南门,8号线起点从建平路延伸到闽江学院南门,从而改善福州大学城地区的公共交通状况。

“我平常也使用共享单车,它的出现给我们的出行提供了一定的便利。”80后委员刘安娟对于“共享单车”这一新生事物并不陌生。同时她也关注到了共享单车过度投放、阻碍交通等问题。她建议,相关部门要发挥监管职责,对共享单车企业的单车投放、管理等环节实施有效管理,让共享单车成为解决城市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选择。

“白天居民开车上班,住宅小区有大量车位闲置;下班后公共停车位又闲置下来,小区却没有车位。”省政协委员吴丽冰则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停车难”的问题。她说,随着各地机动车保有数量剧增,城市机动车数量远超停车位,停车难问题将长期存在。因此,她呼吁应尽快研究出台《关于促进我省停车资源共享利用的指导意见》,鼓励发展“共享停车”模式。通过最大限度挖潜利用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公共停车资源,优化城市停车资源配置,缓解重点区域停车供需矛盾。

福建夯实平台补齐“短板” 构建多元养老服务新格局

即时 | 2018-01-28 11:18

1月12日,大田县闽中康养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为晒太阳的老人讲故事。(新华社资料图)

编者按:1月25日至31日,福建省两会在福州召开。过去的五年,福建取得了哪些成就,代表委员们又将关注什么热点话题?两会期间,东南网将推出七篇系列报道,充分展现福建五年来在民生、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取得的非凡成绩。今日推出的是“养老篇”——《福建夯实平台补齐“短板” 构建多元养老服务新格局 》。

——东南网聚焦民生话发展系列报道之四

东南网1月28日讯(本网记者 林先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医,不仅是子女的义务,也是全社会的责任。五年来,我省多措并举补齐养老短板,从顶层设计、出台相关政策制度作为保障;夯实发展平台,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创新机制,破解发展难题;努力实现让老年人快乐地生活、健康地长寿、优雅地老去。

有这么一组数据:

2016年,全省各级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金超过9480万元;

2017年,全省建设100个社区老年人照料中心、完善提升200个居家养老服务站、新建300个农村幸福院;

2018年,全省将新建150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400个农村幸福院;

最后一组数据是今年福建省两会上,省政府报告最新指出的,这也是我省连续五年将养老服务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

全面小康关键在民生,民生攻坚重点在“补短板”。福建省委明确提出将养老作为补短板的四大重点领域之一,在今年福建省两会会场内外,养老问题更是各位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加强顶层设计

健全政策机制 补齐养老事业短板

我省养老事业存在短板,主要体现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不足、机构养老发展缓慢、医养结合不够紧密、养老服务人员匮乏等。数据显示,目前我省有532万老年人口,80岁以上失能、空巢、政府兜底的老人总数在200万人左右;到2020年,老年人口预计达到615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5%。截止2016年12月,我省现有养老机构从业人员7081人,其中护理人员4072人,我省养老机构护理员队伍建设专业人员缺口较多。福建省老龄办分析,未来福建老龄化发展不仅规模大,而且流量大,养老担子将显著加重。

对此,福建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出台一系列惠及老年人的政策,去年3月1日起施行《福建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后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十条措施的通知》、《关于加快养老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在全国属于政策完备程度较高的省份。其中,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养老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实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等八大工程。

到2020年,我省养老服务事业将实现以下目标:一是服务设施将更加健全,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35张以上;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覆盖全省所有街道和中心城区乡镇,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超过60%;基本养老服务覆盖全体老年人。二是医养资源深度融合,65周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75%;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护理型床位数占比超过30%。三是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养老相关专业在校生超过3万人,每万名老年人拥有管理人员超过5人、护理人员超过25人。四是市场活力充分激发,民营养老床位占比超过50%;培育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服务型龙头企业。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1月12日,大田县均溪镇福塘村签约医生陈美该在林爱叶老人(右)家为她测量血压。(新华社资料图)

夯实平台

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破解发展难题

2016年,福建设立省级养老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60亿元,首期30亿元,由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福能集团共同出资6亿元,作为引导基金,同时吸收银行、保险、企业等社会资本24亿元。基金主要投向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养老综合体建设、养老服务类以及养老产业相关项目。

2017年,福建省强化政府引导,形成多元化投入,福彩公益金80%以上用于养老项目,是全国最高的省份;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吸引、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加大投入,通过承包、委托、合资合作等共建民营的方式,将乡镇敬老院交由社会组织或企业运营,各县(市、区)均引进或培育1—2家专业化组织,实现了社会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在县级全覆盖,扶持培育了一批专业化养老服务龙头企业。

此外,福建省不断深化闽台合作,提升发展水平。允许台湾养老服务提供者以独资或合资民办非企业单位形式开办养老机构,加强与台湾养老护理转诊合作。建立闽台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基地,聘请台湾养老服务专业人才来闽传道授业。

今年两会上,省政府报告指出,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今年将新建150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400个农村幸福院,实施乡镇敬老院转型升级工程;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引导和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养老,壮大养老专业化服务组织,新增养老床位1万张以上,6月底前完成已建养老机构安全达标和设立许可;统筹推进城乡老年教育,加快发展社区老年教育和远程教育。

省两会代表、委员热议养老话题 带来不少“金点子”

“我已经连续多年关注养老问题,目前政府也非常重视养老服务。从居家养老、家庭医生签约等,出台了一系列的举措和政策,助推了我省养老事业的发展。”省人大代表陈展弘对记者如是说道,他建议,建立完善高龄老年人生活补贴制度,将高龄津贴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发放范围;对于没有领取职工保险、养老保险的高龄的老人,领取的条件划分要更清晰和明确。

省政协委员杨京钟今年带来的提案是《关于推广长者食堂和抱团养老服务模式的建议》,“长者饭堂”是居家养老服务的创新举措。民以食为天,让老人们能够方便地吃上一口热饭,对于走出老龄化、高龄化与空巢化叠加的养老困境,有着重要意义。

杨京钟建议,将“长者饭堂”纳入公共养老服务体系,在小区会所划定专门区域,创办“长者饭堂”。。一方面加大政府财政扶持力度,落实“长者饭堂”相关补贴制度,着重解决老有所养等问题。另一方面,开展亲情牵手活动,鼓励大学生、部队官兵、爱心团体等群体,与老年人结对子,为他们提供精神慰藉和亲情抚慰。

福建打造食品安全示范省 层层守护群众舌尖上安全

即时 | 2018-01-27 18:46

编者按:1月25日至31日,福建省两会在福州召开。过去的五年,福建取得了哪些成就,代表委员们又将关注什么热点话题?两会期间,东南网将推出七篇系列报道,充分展现福建五年来在民生、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取得的非凡成绩。今日推出的是“食品安全篇”——《福建打造食品安全示范省 层层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东南网聚焦民生话发展系列报道之三

东南网1月27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五年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建设,主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日上午开幕的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这段关于食品安全的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掷地有声,让与会代表们感受到身为福建人倍感自豪。民以食为天,食品的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五年来,该项工作开展如何?今后如何加快推进?此次会议上,代表们又有何意见建议?近日,记者进行多方走访。

“一品一码”追溯体系 加固食品安全防线

福州海峡蔬菜批发市场农残检测中心每天对进场蔬菜进行检测。

“拿出智能手机,用手机扫描产品上的二维码就可以轻松‘码上溯源’,了解农产品的溯源信息和合格信息,这样对于我们来说,食品吃得就比较放心。”日前,在福州永辉超市黎明店,市民郑女士拿着一份来自武夷山的有机蔬菜,用微信扫一扫,手机上立即显示出了该份产品的检测信息,以及产地等信息。记者了解到,蔬菜上的这个二维码,正是我省正在开展的“一品一码”可追溯系统。据悉,该追溯系统是以“永辉食品安全可追溯云网”建设为试点,引领大型连锁商超实行总部统一查验、统一快检合格后配送至各门店,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基地到物流总部到门店的全程追溯。

据了解,福州市、厦门市作为全国第二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城市,两地市委、市政府有力推动,在近两年的创建过程中,成效显著。根据本网提供的舆情信息显示,2017年10月,《福建省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正式印发,在方案印发的三个多月时间内,各信息平台上涉及该追溯体系建设的相关信息约1055条,其中新闻495条,微博233条,论坛164条,客户端68条,政务官网43条,报刊49条,其他3条。以上数据体现群众对这项工作的期待。

省食药监局相关人士指出,今后一段时期,福建省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将进入攻坚期、决胜期。目前,《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已经以福建省人民政府令的方式颁布,福建省地方标准《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码编码技术规范》已经正式向社会公布,“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广”项目也已经顺利通过福建省数字办和福建省财政厅的审核批复,即将开展公开招标。特别是在2018年年底之前,在全省范围内基本建立起覆盖种植养殖、生产加工、终端销售、检验检测、政府监管、企业管理、公众查询等全链条的追溯管理体系,追溯范围包括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粮食和畜禽产品及其制品、蔬菜、水果、水产品、豆制品、乳品、食用油、食盐以及其他地方特色食品,追溯主体贯穿“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生命周期。

省人大代表张顺儒

“当前我省正在开展的食品安全‘一品一码’追溯体系建设就是很好的抓手,我省除了要学习好福州、厦门在这方面探索出的经验,也应学习借鉴安溪茶产业的可追溯体系。”省人大代表张顺儒介绍说,安溪茶产业方面,通过种植、加工、流通、监管四个环节的管理,实现茶叶“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互联网+“明厨亮灶” 饮食安全“不怕晒”

吃得放心,还要吃得方便,随着网购热潮的掀起,网络订餐成为不少年轻人的选择,但食品安全问题也显得尤为突出,食材是否安全,是否是来自黑作坊,制作过程卫生情况如何?针对这样的监管难题,2017年10月1日,《福建省食品安全条例》开始实施,条例要求,在本省注册登记的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在通信管理部门批准后30日内,向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发现入网食品经营者存在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以及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应当及时制止,删除或者屏蔽入网食品经营者发布的违法信息,并向入网食品经营者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f0038ca4e5031b2aae5f10.jpg

福州五四路的一家餐饮店实施明厨亮灶后,顾客可以清楚看到后厨的情况

特别对这些餐饮供应商形成制约作用的是,我省开展“明厨亮灶”创建工作给了不少餐饮服务上了一道紧箍咒。在福州五四路的一家餐饮门店,厨房位于店铺中区,全部使用透明玻璃幕墙,顾客在外面就能清楚看到厨房内厨师的工作场景。漳州步文中心幼儿园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开放网络视频直播“明厨亮灶”,幼儿园操作间和备餐间均装有实时互联网监控摄像头,家长们只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观看孩子所在幼儿园食堂厨房加工区和备餐区的情况。据介绍,2017年底全省实现“明厨亮灶”餐饮服务单位达4.5万家以上。在近日召开的省食品安全形势分析会上,省食药监局党组书记、局长林凤祥表示,全省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

 你点我检进市场 食品安全共担当

 从2016年起,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启动食品安全“你点我抽”活动。广大群众可登录该局网站、微信平台选择最为关心、最期待被抽检的10类产品。该局把“得票率”较高的10类产品作为重点抽检类别,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抽检。在全部抽检工作完成后,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形成抽检情况通报,并在有关媒体平台上公布,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引导公众合理消费。2017年,厦门市各级各部门实施食品抽检2万批次,其中,监督抽检检出不合格食品207批,合格率98.24%;评价性抽检检出问题食品样品49批,合格率98.93%。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切实维护公共安全,以“四个最严”治理“餐桌污染”,加强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全过程监管,加快创建食品安全放心省,确保食品安全。省人大代表黄小丹表示,“让群众吃得放心,既要从源头抓起,也要积极构建我省食品安全的一揽子法规制度体系。此外对于涉及食品违法犯罪行为的,要予以严厉打击,形成社会多部门共同治理的局面,特别是对违法企业或个人,要纳入信用管理体系,让其寸步难行。”

 结语:

 党的十九大确定了食品安全战略,提出要“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我省高瞻远瞩地提出开展食品安全“一品一码”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任职期间率先在全国提出并亲自推动的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精神的深化和延续,是贯彻落实十九大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最直接体现。我们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食品安全‘一品一码’追溯体系建设将更加快速有力推动我省创建食品安全示范省。

“高颜值”带来“获得感” 福建迈向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

即时 | 2018-01-26 19:10

编者按:1月25日至31日,福建省两会在福州召开。过去的五年,福建取得了哪些成就,代表委员们又将关注什么热点话题?两会期间,东南网将推出七篇系列报道,充分展现福建五年来在民生、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取得的非凡成绩。今日推出的是“生态文明篇”——《“高颜值”带来“获得感” 福建迈向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

——东南网聚焦民生话发展系列报道之二

东南网1月26日讯 (本网记者 陈楠)十九大报告全面阐述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为未来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指明了路线图。

“生态文明建设” 成了百姓关注的热词,根据东南网舆情统计,近三个月来,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相关信息共35543条。看得见的生态高颜值,给百姓带来摸得着的获得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森林覆盖率连续多年全国第一的福建省,已成为多方面的具体部署。

全国生态文化村--连城县莒溪镇太平僚村

做好顶层设计 塑造全新政绩观

森林覆盖率65.95%,长期保持全国第一;9个设区城市空气平均达标天数占到98.4%;12条主要河流水质保持全优,Ⅰ至Ⅲ类水质占比94.4%……这是福建交出的生态成绩单。

福建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这得益于福建省的生态文明建设起步早、力度大、成效好。早在200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福建省省长时就前瞻性地提出建设生态省的战略构想,指导编制了《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并多次对福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指示,强调“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

2014年,我省对约占全省县(市、区)总数40%的34个县(市),取消国内生产总值(GDP)考核,取而代之的是一根“绿色”指挥棒——考的是生态保护、环境改善、农民增收。

不仅如此,2016年,福建将市长环保目标责任书升级为书记、市长环保目标责任书,并由九市一区党政一把手向省委省政府签订环保“军令状”。福建还出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规定,列明环保“责任清单”,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及52个部门130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制定地方党政领导责任书考核办法,对标《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将51项绿色发展指标中的33项纳入党政领导生态环保目标考核内容。

如今在福建,“损害生态终身追责,绿色发展考核加分”正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新政绩观。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松溪茶洲湿地保护区--朱建斌 摄

突出绿色低碳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多年来,福建严格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出台重点产业布局指导意见和深化“山海协作”八条意见。在项目引进上严把产业政策关、资源消耗关、环境保护关,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2018年福建省将着力绿色发展,不断巩固发展永续优势。要加快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完成4项年度改革任务,形成有效经验,加快复制推广。要全面落实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责任,完善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政策,提请制定绿色建筑发展条例,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提高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重。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全面落实国家节水行动计划降低能耗物耗。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行动,倡导绿色出行,引导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变。

“推进绿色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已成为福建全省上下共识与行动。目前,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占福建GDP的比重不断提高。按照规划,到2020年,仅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产值就将突破1800亿元。

坚持绿色发展 拧紧“环保阀门”

为打通环保监管“最后一公里”,全省共划分市、县、乡、村四级共25301个网格单元、36083名网格员,“一网”捕获污染源,推动环保精细化、精准化监管。环保公安联动机制成效明显,先后开展了畜禽养殖、大气污染源等20多个专项执法行动。全省查处案件数量8891起,处罚金额2.46亿元,让污染企业主受到极大震慑。

“福建省要着力发展绿色,原生态的保护就特别的重要。”来自莆田的人大代表赵鲁山告诉记者,就如政府报告提到的,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完善天空地一体化监管网络。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工作。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健全林地河湖休养生息制度,推进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试点。推进海洋自然岸线保护和生态修复。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全面落实“三个必造”,加快推进“三带一区”造林,完成植树造林100万亩、森林抚育300万亩、封山育林200万亩。推进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00万亩。

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在路上 让百姓共享生态红利

在昨日召开的福建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一次大会上,记者获悉,五年来,在生态环境建设的提案有920件,委员们关于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方面的提案,福建省政府重视和支持相关建议,福建省被确立为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环境权益交易”“绿色金融”等一批改革举措取得积极成效。

“加快我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实现生态格局优化、系统稳定、功能提升,关系到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福建建设。”委员黄毓玲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18年我省将推动出台生态文明建设条例,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健全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开展综合性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构建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间治理体系。

“这次我们带来的集体提案中就有关于加快我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治理的建议。”黄毓玲说,建议树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减少硬质基础设施建设、单一化植被建设等“有生态之名、无生态之实”的工程项目;积极培育生态修复技术及工程专业队伍,在合理利用各级财政专项资金的同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加强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作开展专项督察。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福建将以生态环境“高颜值”与经济发展“高素质”给予百姓更多获得感,迈向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

福建卫生健康事业交五年成绩单 网友晒健康获得感

即时 | 2018-01-25 00:32

编者按:1月25日至31日,福建省“两会”在福州召开。过去的五年,福建取得了哪些成就,代表委员们又将关注什么热点话题?省两会期间,东南网将推出七篇系列报道,充分展现福建五年来在民生、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取得的非凡成绩。今日推出的是“卫生健康篇”——《福建卫生健康事业交五年成绩单 网友晒健康获得感》

——东南网聚焦民生话发展系列报道之一

东南网1月25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健康是人民幸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五年来,我省卫生健康事业坚持问题和需求双导向,抓难点、强弱项、补短板,有效扩大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交出了一份成效显著的成绩单。

在近年的省两会上,如何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改革、提升我省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也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根据东南网舆情统计,近三个月来,福建医疗卫生补短板相关信息共2016条。今年的省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将继续就卫生健康事业“补短板、强弱项”等积极建言献策。会场外,我省广大群众也结合切身体会,热议新体验,展望健康新愿景。

福建卫生健康事业五年成绩单

据统计,五年来,我省新增医疗机构床位4.46万张,增长31.97%,初步建立了省、市两级综合性区域医疗中心,健全了县域医疗卫生网络;中医类医院床位增长34.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量占总服务量的比例达22%;累计选派40名国内名中医访问学者,培养国家级和省级优秀中医临床人才72名,其中,杨春波成为我省首位国医大师。

此外,我省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9643人,医学类毕业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比全国提前5年实现全覆盖。22家医院获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培基地,6家医院9个专业入选国家首批专科医师规培试点。五年增加执业(助理)医师1.76万人、增长26.39%,注册护士增加3.11万人、增长43.67%。现有高级职称医学人才比例达到8.16%,医学博士达到1413人。

医保异地就医结算 让群众省钱省事

“现在我在厦门和福州都能刷社保卡,真是太方便了。”福州市民张大爷在朋友圈晒出了就医后的感受。张大爷退休后随儿子居住在厦门。为了方便使用社保卡,张大爷办理了异地安置。然而,新的问题来了,张大爷办理异地安置后,以前他只能在厦门使用社保卡,回到福州临时需要就医,要先到医保中心办理取消异地安置手续,才能使用社保卡刷卡结算。等回到厦门后,要再次办理异地安置,才能在厦门使用社保卡。如今,张大爷开通了安置地和参保地社保卡使用功能,终于实现了厦门、福州都能直接刷卡的功能。

我省推出医保异地结算(图片来源:清朗天空)

“异地安置人员同时开通安置地和参保地的社保卡使用功能,在参保地患病、治疗,可直接在参保地结算,不需要再走取消异地安置等流程。”福州市医保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福州市医保局从去年6月份全力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7月正式并入全国联网系统。这意味着,福州市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常驻异地工作人员和异地转诊人员跨省就医,可以直接刷卡结算。这些便民措施可以让参保人员方便不少,也省去往返路费。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家庭医生签约:小病不出门,看病少花钱

“以往我们有个头疼脑热总要上大医院。有了家庭医生,很多小问题可以打个电话向医生咨询一下,方便多了。”林女士家住福州仓山区金山街道。去年11月,她签约了家庭医生。前不久,林女士的女儿患上感冒,和家庭医生通话后,医生判断孩子只是普通感冒,只需服用一些常用药物,在家休息即可。

福州市民签约家庭医生(图片来源:福州日报)

其实,家庭医生带给市民的不仅是便捷,还有更多的福利。优先就诊、优先预约上级医院专科门诊等服务,便是其中的一个。福州市卫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上级医院将适宜基层后续康复治疗的患者及时下转到患者居住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签约的家庭医生团队负责接诊或康复期治疗随访。此外,对于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高血压、糖尿病等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病签约患者,家庭医生可一次性开具4周—8周的单次处方治疗性药物量。下一步,福州还将加强全科医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家庭医生培训,开发个性化有偿签约服务包,并监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效果。

2018年,还有这些利好可期待

2018年,也被定位为“补短板”落实年。根据省卫计委2018年发布的“健康福建”发展蓝图,今年福建卫计工作将围绕补短板、深化医改、中医中药、医联体建设、妇幼健康、“互联网+医疗”、疾病预防控制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健康问题重点发力,精准对接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福建省儿童医院效果图(来源:福州日报)

省儿童医院项目是党的十九大后我省卫计领域开建的第一个民生补短板重大项目。该医院按照三家医院标准进行建设,规划1000张床位。不仅是省儿童医院,今年我省还将加快省疾控中心、省妇产医院、省脑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以及省属一批项目实施,带动全省儿科、产科、精神科床位建设。

今年我省还将实施中医固本工程,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力争每个市县办好一所公立中医类医院,推动空白县新建中医类医院。此外,我省还将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中医馆)服务能力建设,建设不少于120家中医馆。

委员建言我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民建福建省委向大会提交的集体提案中建议,我省尽快出台慢性病防治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和部门职责,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民参与的综合防治机制。借鉴厦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防治“三师共管”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推动我省慢性病防控工作的开展。

民盟福建省委向大会提交的提案关注低价短缺药品。提案建议,抢救、短缺药品纳入国家药品重点管理。将部分低价安全有效的药品也纳入战略储备物资的范围,以缓解市场需求。政府在预算中列支急救药、特殊药品生产基金。对低价、需求不稳定的不可替代药品,由政府制定计划,由物价部门给予药品生产厂家合理利润和适当价格,定点生产,按计划供应。

省政协委员吴成翰建议,进一步做好我省健康扶贫工作,尽量将我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常见的大病纳入到保障范围内,做到应保尽保;尽快出台实施全省性商业保险政策,按照政府主导、商业化运作的方式,进一步减轻他们的医疗费用负担。此外,还可以设立特贫户大病救助基金,解决贫困户自付剩余药费困难的问题。针对特别困难的贫困大病患者通过医保报销、大病补偿、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商业保险报销后,再给予一定救助,真正实现“治愈一人、脱贫一户”的目的。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