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攻打漳州时期的毛泽东

林彪(左)和聂荣臻在漳州战役缴获的飞机旁合影留念。
东南网7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如飞)
现场 五峰山上祭奠英魂
临近建军节,来到漳州市委大院芝山红楼参观的青少年络绎不绝。这座红楼,留存着1932年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的许多史迹。而在10多公里外的漳州天宝大山五峰山,当地群众带着鲜花,祭奠在85年前为攻克漳州而牺牲的无名红军英雄们。
祭奠仪式简单而庄重,因为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战役。1932年4月19日,漳州天宝正是红军攻克漳州的重要战场之一。
红军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占了上风,中央红军被迫攻打赣州失利。1932年3月,粤军进犯赣南、闽西中央苏区。为巩固与发展中央苏区,并寻找机会打击入侵之粤敌,苏区中央局和中革军委接受毛泽东的建议,改变江口会议原来确定的红军沿赣江西岸而下,向北发展的计划,决定由一、五军团组成1.6万多人的东路军进军福建。抵达长汀后,毛泽东及时调整了作战方向,酝酿了这场红军战斗史中值得大书特书的胜利。
红军无名英雄墓处在五峰山的一处山尖平地上,这里是天宝大山的主峰之一,在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之前,由国民党陆军49师师长张贞所辖的第一四六旅王祖清部据守。五峰山山势险峻、易守难攻,根据党史资料及相关调查统计,当年在这场激烈战役中牺牲的红军战士共有1305人。
时隔85年,在这片肃静的树林中,战壕、碉堡仍然清楚可见。当地村民根据老一辈人的描述,把主战场的吹号处、碉堡等标记出来,并在半山腰建了一座纪念碑。

进军 一天一夜打下漳州
八一前夕,记者采访了长篇纪实文学作品《漳州战役纪实》的作者珍夫。珍夫本名蔡建南,是漳州战役发生地之一南靖县的党史工作者,著述颇多。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查阅了大量资料,珍夫写出了这部全面、细致、真实的纪实文学作品。他认为,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体现了毛泽东卓越的军事才华。
珍夫介绍,1932年4月10日,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克龙岩县城后,经水潮、马山、金山、龙山等地,于4月16日到达南靖南坪附近。4月19日拂晓,漳州战役打响,东路军中担任主攻任务的红四军先头部队向杨梅岭、十字岭、风霜岭等敌人阵地发起猛烈攻击。上午9时左右,天宝大山守敌即被歼灭,下午3时,红军又向天宝镇发起总攻,俘敌副旅长一名,守敌大部缴械,国民党陆军49师张贞部主力大部被歼。
张贞见大势已去,急忙将漳州城中弹药库焚毁,将30多万银元的军饷倒入九龙江中,并率残部弃城向漳浦、诏安方向逃窜。
4月20日上午8时,红军顺利进入漳州城,俘虏敌人1600多人。漳州战役共缴获步枪2331支、机关枪9挺、山炮2门、平射炮2门、飞机2架、电话机10部、兵工厂以及大量弹药。张贞虽拥有二旅9000人的兵力,且因经常进犯闽西苏区,曾以此向蒋介石索取了部分武器装备。但实际上部队素质低,战斗力弱,有相当部分兵力是收编自土匪队伍,仅有一个团打过正规仗,素有“豆腐军”的外号。加之漳州地形易攻难守,红军本着“避实击虚”的原则打下漳州,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也大大增强了战斗力。

漳州碧湖生态园全景 张元锋 摄
战果 筹款一百多万大洋
“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陈列的珍贵史料显示,攻克漳州后,红军共筹款100多万大洋,并获得大批物资,壮大了中央红军和中央苏区的财经实力。
上个世纪30年代初,漳州是福建省第二大城市。毛泽东指出,漳州是通向“海口”的商业城市,经济繁荣,“直下漳州”便于筹款筹物,可解决苏区的财政经济问题。这一正确建议反映了毛泽东独到的战略眼光。
纪念馆资料记载,毛泽东宣布的红军城市政策指出:除军阀兼地主或兼资本家的财产没收外,对民族资产阶级和中、小商人采取捐助政策。红军在漳州成立筹款委员会,由李富春和毛泽覃负责,在主要城镇也设立相应机构,采取没收和捐款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筹款。除筹款100多万大洋外,红军还筹集了大批食盐、药品、布匹、粮食、电话机、印刷机器、鞋子等物资。
这些钱物在补充部队给养和救济贫苦群众外,由漳州汽车工人支前运输队和闽西苏区派出的数万名支前民工,采取肩挑背驮的办法运回中央苏区。中央苏区还利用从漳州筹集的银元铸制了苏区银币。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漳州战役的胜利,红军战士也前所未有地每人得到两套灰色军装、两双胶鞋及一块银元。由于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又发放了军服,进漳的红军队伍军容焕然一新。
漳州党史研究专家曾一石指出,红军攻克漳州,歼灭了国民党军张贞部的主力,筹集了大批军事装备、款项和物资,巩固了中央苏区,为新的反“围剿”斗争做好准备。
党史专家、省委党史研究室副研究员钟健英表示,漳州是红军除攻占长沙之外打下的第二个中心城市,攻打赣州的失利与攻打漳州的胜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当时毛泽东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手中并无军权,但他极力促成和领导了漳州战役,红军攻打漳州的胜利,实际上也是毛泽东与“左倾”错误斗争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