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林公路,在追寻中总有新感动

来源:东南网 | 作者:谢海潮 林丽明 张朝辉 | 时间:2019-11-10

如今的喀什河老龙口

当地人对林公发自内心的怀念,大到以纪念馆为载体,小至社区一角,也可找到寄托。伊犁州伊宁市艾兰木巴格街道湟渠社区,三层办公大楼,湟渠文化陈列馆占据整整最高一层,里面详细介绍了林则徐的贡献——

垦复阿齐乌苏(面积十万余亩)荒地的唯一办法,就是引几十公里外的喀什河水,这是清代伊犁开屯以来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乾嘉两代未竟之业。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五月,林则徐提出“分段承修”的施工原则,呈请捐资认修整个工程中最困难的龙口首段。难度之大“非亲临其境者,不得而知”,史称“北岸系碎石陡坡,高二三丈至八九丈不等,水傍坡流,须刨挖石坎。南岸坐在河流之中,必须建坝筑堤,钉桩抛石,方免冲刷之虞”。

时年60岁的林则徐亲自督工,用工二十万有零,平均每日760人抢修,费时4个多月。全线竣通后,喀什河水从老龙口向西延伸至惠远老城,全长99公里,“十万余亩之地,一律灌溉,无误春耕”。

时至今日,伊犁人民仍习惯将湟渠(阿齐乌苏大渠)称为林公渠。“湟渠是各族人民共同建设伊犁的历史见证。”社区第一书记李塞军说,林则徐与爱国爱疆、吃苦耐劳的“湟渠精神”密不可分。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