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林公路,在追寻中总有新感动

来源:东南网 | 作者:谢海潮 林丽明 张朝辉 | 时间:2019-11-10

林公渠老龙口的林则徐塑像

道光二十四年十二月十七日,林则徐奉派从伊犁启程,履勘南路垦荒状况。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十一月初六日,他在哈密获悉起用之讯,即拟起身回京,并纪恩述怀:“格登山色伊江水(伊犁河),回首依依勒马看。”今天,位于惠远镇的伊犁边防史馆内,仿建了一栋林则徐戍所,将之打造成林则徐家风馆,又重新给林公安了家。他的精神和业绩,依然留在天山南北的土地上,留在新疆各族人民的心中。

人生从此无低谷

初到吐鲁番,湖南的援疆干部见面就送祝福:“理想事业新起步,人生从此无低谷。”原来,当地的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是全国海拔最低点。

吐鲁番地区所有的坎儿井均会流向艾丁湖。2003年的普查统计显示,全疆已查到的坎儿井数量为1784条,其中吐鲁番坎儿井总数就占了1091条。实际上,之后还发现了不少漏查的。

身陷低谷,本是痛苦至极,“能耐天磨”的林则徐又是怎样迈开人生新步的?道光二十五年正月十九日,林公赴南疆查勘垦地时经过吐鲁番,“见沿途多土坑,询其名,曰‘卡井’,能引水横流者,由南而北,渐引渐高,水从土中穿穴而行,诚不可思议之事”。以往在淮河、黄河、汉江诸多流域,林则徐治水之才声名远播,此次又有了新崭获,便加以改进并大力推广,仅在托克逊伊拉里克(今吐鲁番市托克逊县伊拉湖乡)就促成新增60多条坎儿井。

历史文献中有关坎儿井的记录既晚且少。“为坎儿井写出较为详细说明并且留下直接文献资料的人是林则徐。”吾甫尔·努尔丁·托仑布克现为新疆坎儿井研究会秘书长,他说:林则徐虽然在吐鲁番前后仅仅待了6天,但以其影响力,为后一段时期坎儿井在数量上的大幅增加起到了推动作用。

“林则徐是清代在新疆最具影响力的人,这多半是因为流传至今的林公井。”有着100多米长地下参观通道的吐鲁番坎儿井博物馆,在简介中这样写道:在民间也流传火焰山坎儿井是林则徐发明的这一说法,由此可见人们对造福子孙后代的事都是十分敬仰的。

塞外风沙犹自寒,又传林则徐喜饮新疆糜子酒,而今昌吉州木垒县推出一款“林公井糜子酒”,说是用坎儿井井水酿成的。在新疆,有关林公逸事的传播和解读,总是显得率真而灵动,林公树、林公车、与托克逊名小吃牛骨头汤的关联,乃至依据他戍边留下的美食传说,研制出“林府家宴”——“三味牛肋骨”“馕炒包包菜”“油煎青萝卜”十多道菜。

或许只是故事而已,但为人乐于接受,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林公亲民形象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为其人格魅力增色不少。

耕耘“乐土”的闽人

《壬寅日记》记载:“(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日……三十里乐土驿,小坐。”《乙巳日记》又载:“(道光二十五年正月)初三日……又二十五里为骆驼驿,居民数十户,有宿店。”两则前后对比,不难看出“乐土驿”应为近音讹记,但日记中寥寥数语,仍为当地人津津乐道。

乐土驿镇位于天山北麓,今属昌吉州玛纳斯县,曾为古丝绸之路新北道十二驿站之一,旧称“骆驼驿”。按照乐土驿·新疆驿站文化博物馆讲解员的说法,林则徐谪贬伊犁路过此地,目睹草木繁茂、牛羊肥壮、人民生活祥和恬安,当晚梦醒有感而发:“此地乃人间一片乐土也。”乐土驿这个吉祥的名字由此而来。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