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当好红树林保护排头兵

2025-04-24 09:15:18 作者:蒋丰蔓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4月24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蒋丰蔓 通讯员 黄怡平)

“有这么两张收款票据,虽已纸张发黄,字迹斑驳,但有关部门一直郑重保留着。”在3月底举办的“厦门实践·青春先行”系列活动启动会上,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博士生林宇枫讲起厦大的红树林保护故事,一下子让听众竖起了耳朵。

“1986年10月和1987年10月,厦门大学先后收到4000元红树林造林技术研究经费和6000元红树林引种驯化研究经费,这两张票据是厦门市林业局拨款支持厦门大学红树林造林技术和引种驯化研究的史料凭证。在上世纪80年代,厦大师生保护红树林的故事就已经开启。”林宇枫说。

会上,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红树林党支部接受“青年实践队”授旗,开启红树林研究保护主题实践活动。之后,他们到访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北海金海湾红树林)、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牛岛红树林片区等地。在这些红树林保护地,树林苍翠,白鹭翩跹,红树林修复给周边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带去了积极影响,比如海岸防护能力增强,海水水质得到改善。

红树林是由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这些植物富含单宁酸,树皮一旦剥落,含单宁酸的树干会因暴露在空气中而被氧化变成红色,因而被称为红树林。红树林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海岸卫士”“海洋绿肺”的美誉。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红树林的保护力度。

从学术角度考量,目前厦门大学拥有国内学科体系最全、人数最多的一支红树林研究队伍,在红树林引种、造林、研究等方面拥有多项“第一”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包括首次凝练出红树林具有高生产率、高归还率、高分解率的“三高”特性理论;林鹏院士界定的中国真红树种类标准为全国广大红树林研究、保护和管理人员所采用;团队针对中国红树林研究建立起从基因、物种、种群、群落到生态系统的多维度、全方位、全链条的红树林生态系统研究体系……

去年3月,基于深厚的学科传统,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党委在福建台湾海峡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漳江口实验场成立红树林党支部,党支部成员都是长期在此开展红树林保护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员和师生。这个实验场设于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是学院重要的野外科研与教学基地。学院把支部建在科研实践基地,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助力我国红树林保护研究。

一年多来,党支部师生为我国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管理与应用提供了众多科学认识和决策参考——

他们对漳江口红树林湿地及其邻近水域生态系统开展特色科学研究,在红树林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互花米草入侵机制等方面进行开创性探索,提出结合互花米草除治、中高潮带红树林修复、低潮带滩涂贝类养殖的兼顾生态和经济的福建滨海湿地修复理论与技术,发表了高水平研究论文60篇。

此外,他们联合国内红树林专家编写并提交了《中国红树林保护及恢复战略研究报告》,开发滨海生态系统碳汇交易方案,创新编制我国首个海草床碳汇计量方法学,填补了蓝碳交易方法学海草床领域的空白。

“厦门大学红树林研究历史悠久,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成为世界上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少数国家之一。这份坚持和责任,倍加珍贵。”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红树林党支部书记朱旭东表示,成立红树林党支部旨在探索走出校门走入社会的高校党建新形态,把国家级高水平科研平台作为推动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重要切入点,激发“党建+平台”的协同效应,做到“师生到哪里在哪里开展学习科研,党的工作就推进到哪里”。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