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少年的你":福建公安护校安园的“全链条”实践
2025-07-16 17:22:3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
东南网7月16日讯(本网记者 陈楠 实习生 郭春廷)近年来,福建省公安厅将“护校安园”作为平安建设的“先手棋”,围绕“防风险、除隐患、保安全、促共治”主线,推动各地公安机关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延伸服务,形成“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科技赋能”的护校安园“福建模式”。 科技赋能:织密智慧防护网 “嘀——”,厦门市湖里区某小学门口,一辆白色轿车稳稳停进黑白相间的“熊猫停车位”,民警快步上前打开车门,孩子背着书包跑进校门,整个过程不过30秒。这是专为接送孩子设的临时停车位,看似小巧的设计,让上下学时段的校门口拥堵少了大半。 在福州市鼓楼区东街街道一家长通过“共育护苗码”反映学校旁有马蜂窝,存在安全隐患。接警后,福州市公安局鼓楼分局东街派出所民警迅速到场处置,并协调专业人员予以摘除。“扫码签到、隐患上报、访客登记……这个小程序就像校园安全的‘智慧管家’。”东街派出所负责人介绍道,“我们开发的“共育护苗码”,为辖区8所学校提供了安全便捷的管理工具。专属二维码成为了家长、学校、警方沟通的桥梁。”2024年4月小程序运行以来,已收集各项安全建议230多条,处理隐患近50起,形成了校园安全“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福州市公安局晋安分局新店派出所率先搭建“校园平安共治”数字平台,改变了传统警校沟通模式,实现63所学校拥有专属访客登记二维码,进行人员进出数字化管理。这个"校园平安共治"数字平台,让访客管理效率提升了三倍。派出所推行"135分钟守护机制",通过常态化演练确保1分钟内校园自救、3分钟周边力量互救、5分钟专业力量增援。辖区学校的一键报警装置每日测试,确保有效调度监督。 从厦门的“熊猫停车位”智慧疏导,到福州的“护苗码”“数字平台”,科技正让校园安全从 “被动应对” 转向 “主动防控”。截至目前,全省学校已实现封闭化管理、一键报警联网全覆盖,2500多个警务室、2100多个治安岗亭像哨兵一样,守在校园周边。 全力守护:站好“护学岗” 仓前派出所辖区兼具景区与学区双重属性,护学岗是这里的 "固定风景"。福州市仓山分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陈锋介绍:“公安机关牵头联合各部门,在上学放学期间对道路采取交通管制,在学校门口设置硬质围挡,采用外八字通行方式,引导师生两侧通行,实现人车分离,缓解拥堵。”记者了解到,每当高峰期时,民警提前集中保安疏导家长停车,把烟台山景区的游客和放学的学生分流得明明白白。"现在游客能安心逛,我们接娃也不慌,这法子好!"福州外国语学校家长陈女士说。 "1名民警、2名交警、3名保安、2名老师、2名志愿者,一个都不能少。"针对校园周边复杂的治安交通环境,东街派出所创新推出“12322”护学模式。形成“内外联动、分工明确”的立体防护网。据统计,该所每学年投入护学警力达1200人次,无论酷暑严寒从未间断,用脚步丈量出师生平安路。 “每天送孩子上学,校门口那抹藏蓝身影雷打不动地守着,看着民警在护学岗上疏导秩序,我们做家长的,心里头那叫一个踏实。”在莆田市荔城区镇海街道一所学校门口,正等着接孩子放学的张先生,望着莆田市公安局荔城分局镇海派出所民警忙碌的身影,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 全省8600多人次的每日护学警力,8700多所实现人车分流的学校,3400多个落实“高峰勤务”的校园,正用日复一日的坚守,把平安二字写在孩子们的上学路上。 安全宣讲:讲好“第一课” “假如有人说‘借你的游戏账号玩两天,给你报酬’,你会答应吗?”厦门某中学课堂上,思明分局中华派出所副所长黄元雄抛出问题,台下学生们立刻炸开了锅。这堂法治课上,他把“游戏账号诈骗”的真实案例搬上台,让学生轮流扮演“骗子”和“受害者”,你一言我一语地拆解套路。“原来骗子这么会绕!”高一学上完课感叹道。2025年以来,这样的互动课堂已开了26场,上千名师生跟着“沉浸式”学反诈。 放暑假前,莆田镇海派出所民警带着救生圈、竹竿等走进辖区小学,给孩子们演示:“要是看到有人落水,千万别自己跳下去,找这些东西递过去,喊大人来帮忙……”他边说边让学生上手试,阳光把孩子们的笑脸和他的警徽一起照得发亮。 今年5月,因家庭变故,性情大变的小林屡次与同学冲突。由新店派出所、新店法庭、司法所、综治中心组成的“一庭两所一中心”调解团队,多次组织家长和校方调解,不仅促成双方和解,更联动综治中心为其家庭申请补助,安排心理老师开展疏导。如今重展笑颜的小林,让老师和家长都很放心。“我们要让校园安全治理像春雨般润物无声。”新店派出所所长李昕说道。 警师双育机制是仓山分局大力推行的“1530”校园安全宣传教育机制的重要内容,即校方和警方共同开展每天放学前1分钟、每周放学前5分钟、每个节假日放假离校前30分钟的安全教育,让学生们把法治观念、安全意识装进心里、带回家中,进一步深化平安校园建设。民警表示“1530”校园安全宣传教育机制得到学校、家长、学生等良好反馈。 从案例分析,到实操演练,再到“心理辅导 + 家庭干预”的温暖托举,福建公安正把安全的种子播进每个孩子心里。 当放学铃声响起,八闽大地的校园门口,警灯闪烁处,是民警弯腰给孩子擦汗的身影;二维码跳动间,是家校警共守的默契;课堂笑声里,是安全意识生根发芽的声音。福建公安用脚步、用智慧、用真心,编织着一张守护“少年的你”的平安网,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