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临床医学创新班首迎新生:“医工交叉”培养新医科人才
2025-09-10 10:20:1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9月1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蒋丰蔓 通讯员 刘燕 王忆希) 9月6日,福州大学临床医学创新班首批32名本科生正式报到,这标志着福州大学正式踏上医学教育新赛道。 今年,福州大学医学院首次招收本科生,开设临床医学和药学两大专业,共招收62名本科新生。迎新现场,人才培养方案中列出的“医工交叉”“双导师制”“与同济合作”等关键词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据介绍,福州大学在化学化工、纳米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拥有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其中化学学科跻身ESI全球前万分之二,工程学科排名全球前万分之六。目前,学校已整合理工科资源,在课程、科研、实践平台三方面将理工学科优势有机地融入医学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赋能新医科人才培养。 记者注意到,福大专门设置了“医学+X”的跨学科整合课程模块。据介绍,“X”代表一系列与医学相关的其他学科领域。当前,福大聚焦医工交叉与智能医学、脑科学与神经医学、肿瘤免疫与细胞治疗、生物材料与再生医学等前沿方向,设计了智能医学工程、生物医学材料和精准医学三个模块,每个模块分别开设一系列前沿课程,推动医学与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的结合和交叉。 福州大学医学院执行院长黄剑东举例,跨学科整合课程包括“医学智能计算”“生物医用材料”等,着重依托福州大学在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材料科学与工程等领域的平台和科研资源,为学生利用Python、机器学习进行医疗数据分析和医学影像处理的能力培养提供有力支持,同步引入生物医用材料、药物递送系统等前沿内容,开阔学生科研视野。 “这些课程不是简单‘拼课’,而是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如何服务于医学,培养他们的跨界思维。我们要培养的是能用新技术创新解决临床难题的‘科学家医师’。”福州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杨黄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福大的“双导师制”引发不少关注。记者了解到,每名创新班学生将同时拥有“基础医学导师”和“临床医学导师”。“基础医学导师”由医学院专职教师担任,指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帮助学生打牢科研根基;“临床医学导师”由省立医院优秀临床专家担任,带领学生深入临床诊疗,同时共同探讨临床问题如何转化为科学问题。目前,医院已选拔135名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专家担任临床导师。 此次与同济大学医学院的合作,更是福大医学教育的重磅举措。双方在合作初期就达成共识:以“成果导向教育(OBE)”为核心,构建“医工交叉”模块、器官系统整合式的课程体系,积极借助理工科优势赋能医学教育。 记者从培养方案中看到,创新班学生在同济大学学习期间,将采用“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比如学心血管系统时,会同时涉及解剖、生理、病理及临床诊疗知识。”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陈刚进一步解释整合课程的优势,“这种培养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临床思维,在实践中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对于“1年福大+3年同济+1年附属医院”的分段培养模式,黄剑东说:“前四年打基础、拓视野,最后一年注重‘以基础反哺临床’,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目标。”具体地讲,第一年在福大,学生主要学习通识教育课程和理工科基础课程,培养基本的理工科科学素养,同时从第一学年起即安排学生进入附属省立医院进行见习;第二至四年在同济,学生主要进行医学专业课程学习,接受严格的医学专业训练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第五年回到福大后,学生将在附属省立医院进行临床实习。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