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事:天冷 公交站台能否多一面挡风板
2013-12-23 08:4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黄晓夏 |
分享到:
|
2013年12月23日福建日报东南网事版主要文章: 网编72小时无网络无手机技能挑战赛 东南网选手黄晓夏荣获亚军 天冷 公交站台能否多一面挡风板
21日,福州仓山万达广场公交车站,候车的乘客很多,有些都站到马路上了。 东南网12月23日报道 本网记者 冯川叶 “天冷的时候等公交车真是遭罪啊!等了半天还不来,还要忍受呼呼的冷风,如果公交站台能有挡风的设计就好了。”近日,福州市民黄小姐在网上发帖建议,福州的公交站台增设挡风板,让候车的市民们少遭冷风侵袭。 采访中,黄小姐告诉记者,自己每天都要乘坐公交车上下班,除了挤公交外,每次在站台上候车时冷飕飕的风也让她觉得很痛苦。“就在上周,下雨天又遇上堵车,我愣是在公交站台顶着寒风冻雨等了大半个小时的车。”黄小姐建议,公交站台左右通透是防风的最大障碍,如果能够多设立一面可以拆卸的透明挡风板,这样既可以挡风又不影响大家的视线。夏天还可以拆掉便于通风。 记者发现,不仅是黄小姐,网上对于公交站台人性化设计的讨论并不少。网友“哈里如亚”抱怨:“冬天等公交车伤不起,吹着冷风,还得伸着脖子翘首以盼公交车的身影。”也有网友积极献计公交站台的设计。网友“牧童遥指”认为,公交站台上的遮雨棚不应该分隔开来,而应连成一片,这样方便更多人在候车亭下遮阳避雨。公交站台是城市的形象体现,网友“雨中山丘朦朦胧”希望多增加一些人性化的设计和功能。例如把站台修得大一些,遮雨棚宽一些,最好还有智能的公交站牌。 20日下午,记者查看了福州市区内一些主要公交站台情况。鼓楼、台江等较繁华的地区,公交站台的主体为墨绿色,灯箱的材质是钢化玻璃。而仓山、晋安等地区的公交站台大多数还是铝合金材质,一些较为偏远地区的公交站台甚至只有站牌,没有候车亭。但无论是墨绿色站台还是铝合金站台,都是左右通透的。 部门回应:灯箱设施就有挡风作用 对于网友们的建议,记者联系上负责公交站台建设管理的福州城市客运场站运营公司。福州城市客运场站运营公司办公室负责人说,黄小姐反映的问题,可能主要出现在早期的老旧公交站台。这些公交站台因为使用年限较久,且常常遭人工破坏;有的公交站台灯箱、遮雨棚等设施不完善,只有站牌。他透露,接下来将对这些老旧公交站台逐步进行改造。 “公交站台的灯箱设施就是挡风的。”对于黄小姐关于在公交站台上增设透明挡风板的建议,这位负责人认为,这个建议可能不太容易实现。因为公交站台的设计要考虑到乘客候车、上车的安全便捷,另外还要考虑城市景观的协调。他认为,从目前来看,国内城市的公交站台几乎都是左右通透的。不过他表示,市民对公交站台的设计有任何建议,无论是涉及外观或功能方面,都可以通过书面的形式向福州市交通委提交。 专家:福州公交配套有很大提升空间 记者采访了研究城市公共交通多年的福建工程学院交通运输系台籍教授吕英志。吕教授为记者介绍了国内一些城市和地区有关公交站台方面的设计。例如新疆乌鲁木齐的快速公交站台就有供暖设备;而在台湾新竹,由于常年风力较大,公交站台就设置了可供五六个乘客避风的密闭候车亭。 “福州近两年在公交站台方面有了很大改观,灯箱、遮雨棚的面积都增加了不少。”吕英志认为,福州公交系统的配套以及硬件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就目前而言,福州公交站台最大的问题还是面积太小。他说,福州公交站台的客流量大,而且公交站台的面积又比较小,所以平常几乎都是拥挤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单纯地加一面挡风板对乘客上下车安全和视线都有一定影响。他建议,福州可以借鉴北京、成都等地的“分区停车”,将一个大站分成几个小站,或者将一个站台实行分区停靠,市民就在每个停车区内候车,这样可以减少每个候车区的客流量,在这个基础上再设置挡风板就比较可行。 “福州也即将要设置智能公交站牌,有了智能公交站牌,公交站台就有供电的条件,到时候还可以根据需求,配备一些如暖气等方面的设置就可行了。”吕教授表示。 网编72小时无网络无手机技能挑战赛结果揭晓 东南网选手黄晓夏荣获亚军 东南网12月23日讯(本网记者 谢添实)20日,来自全国36家重点新闻网站的网编选手经过“72小时无网络无手机”的技能比拼,结果揭晓。代表东南网参赛的网编选手黄晓夏表现突出,以总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荣获二等奖。 这场在上海举行的“72小时无网络无手机技能挑战赛”,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上海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东方网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联合主办。在17日至19日的三天比赛中,参赛选手上交包括手提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所有网络通信设备,在无网络的“真空”环境中参加比赛,需要完成主办方规定的编辑稿件、外采新闻、生存挑战考验等任务。挑战赛设置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最具人气奖一名。 东南网网编选手黄晓夏经过层层PK,最终与中国台湾网的王思羽同获二等奖。她说,72小时无网络无手机的环境,对网编业务素质是很大的考验,因为网编习惯通过网络和手机获取资讯、寻找新闻线索、确认信息。对网络的依赖容易导致对新闻业务的疏忽、对日常生活的线索不留心以及提笔忘字等。 “通过这次考试,我深刻认识到业务能力的重要性。互联网时代,网络和手机是工具,但也只能是工具。只有自身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做好新闻工作,才能更好地提升网媒行业的整体素质。”黄晓夏说。 网友:异地退休认证奔波苦 部门回应:福建今年加入“异地退管系统” 上传相关资料就可通过网络认证 东南网12月23日讯(本网记者王楠)近日,刘先生在东南网《直通屏山 省委领导留言板》留言反映:我省退休异地人员认证很麻烦,每年要到社区交身份证复印件和认证表,街道盖完章后,再将认证表寄回社保发放地。他建议全省社保机构采用多种认证方式,方便退休人员。 网友反映社保异地认证繁琐 刘先生现居住在福州市茶园街道的北环社区,退休前系三明钢铁厂员工,2009年退休后来福州跟子女一起居住。据刘先生介绍,他每年办理异地认证,都要自己去社区交身份证复印件、《异地居住人员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协助认证表》复印件,交完后还要去街道交两份,最后再将盖章签字的认证表寄回三明社保机构。 “一次总共要五张,全省每人五张,太浪费且不环保。”刘先生对记者说,“这些老头老太太还要复印, 社区、街道、邮局来回折腾,那些卧病在床的就更可怜了。”因此,他建议能不能用“视频认证”的方式,来确认参保人的身份信息。 可通过“异地退管系统”网上认证 据悉,截至今年8月,福建全省需要认证的异地居住退休人员约有3.5万人。 记者从省社会劳动保险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开始,全省各地市开始使用“异地退管系统”(全称为:养老金待遇领取资格异地协助认证信息系统)。即退休人员携带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和认证表,到居住地社保经办机构,由工作人员登录“异地退管系统”,上传相关资料,就可以通过网络完成认证工作。退休人员无需再邮寄认证表。 对于刘先生的遭遇,三明市社保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异地退管系统”的信息采集,是在四到六月份进行的,刘先生的社保认证时间早于采集时间,明年起就可以通过“异地退管系统”进行网上认证,也就无需再邮寄认证材料了。对此,福州市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三明市社保局必须将刘先生的相关信息采集后,传回福州市社保局,才能进行网上认证。 另据该工作人员介绍,从明年开始,在福州市退休,居住在外地的退休人员也可以通过“异地退管系统”进行网上认证。但前提是,退休人员居住地使用“异地退管系统”,并采集了认证人员的相关信息。 未来或可通过手机微信认证 有关社保认证的问题,近年来媒体报道较多。一方面是认证方式备受诟病,如让退休人员拿张报纸拍照,或拿挂历拍照,以确保其“活着”;另一方面是社保金被冒领的现象频繁,如身故退休人员家属冒领等,不久前,海南省社保局为防冒领,暂停4.5万人的养老金发放。 如何防止养老金被冒领,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安全,提供更便捷、高效、安全的养老金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方式,是社保经办机构一直研究的课题。现在国内各省的认证方式各有不同,有的省份使用邮寄方式,有的省份实行指纹认证。 省社保局办公室朱主任介绍说,采用“异地退管系统”,一是提升社保经办机构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强化了社保基金的安全管理。 “福建省社保部门正和相关公司合作,研发建立公共微信服务平台,未来福建退休人员无论在何处居住,只需用手机拍照,将照片上传至微信平台,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就可进行认证。”朱主任说。 朱主任也坦言,这种认证方式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前期的信息采集工作也很繁琐,但一旦成功,将会大大方便信息认证过程。对于网友刘先生建议的“视频认证”方式,朱主任表示,在理论上,这也是一种可行的方式,但仍需考察论证,即使实行,也需要逐步推进,不可能一蹴而就。 《东南会客厅》 韩首迅:写字要有笔感 东南网12月23日讯(本网记者 赖炜娜)12月19日,青岛大学书法文化研究院院长韩首迅做客东南网演播厅。这是韩首迅第三次来福建,韩先生此行带来了近百幅的书法作品。这些书法作品包括草书、行书、隶书、楷书四种字体,韩首迅告诉爱好书法的网友,要写好这四种字体,楷书是基础是关键,其次要掌握各种字体的特点,才能在书写时发挥好。 韩首迅1955年生于山东省寿光市,自幼酷爱书法,先师于历代碑帖,后师于欧阳中石老先生。他的书法作品特点鲜明,自然率意,尤其是他的行草作品结字多变,纯熟之中又透出新意。他的诸多作品在国家级省市级刊物中刊用或获奖。 谈到书法艺术时,韩首迅说:“书法是中国文化的产物,是以汉字为审美对象的书写艺术,也是一门视觉艺术。这种视觉是一种浓浓的感觉,就如同写字要有笔感,作画要有色感,舞蹈要有乐感,音乐要有韵感,做朋友要有情感,做夫妻要有信任感,做人要有正义感一样。”当说起对福建的印象,韩首迅说,2011年就来过福州,福州给人的感觉就是,环境非常好,空气质量很好,市容美,市民素质高,社会秩序好。 《郑在倾听》 闽东小山村里走出的“杂家”
东南网12月23日讯(本网记者 赖炜娜)一位生长在福建闽东小山村的穷孩子,是如何凭借着不怕吃苦的精神,走出封闭落后的小山村的;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是如何凭着自己的人生信念,在西藏海拔4450米以上的那曲地区,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一位清代名将甘国宝的旁系后人,是如何用激情和精力创办甘国宝研究会,如何用笔墨抒写自己的两岸情怀,促进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一位平凡的法制战士,是如何凭借着勤奋和毅力,涉猎散文诗、散文、游记、小说、诗歌、历史故事、话剧、电视剧、书法等众多文化艺术领域,并取得丰硕成果,成为颇具知名度的“杂家”。本期的《郑在倾听》带网友认识甘景山,倾听他的人生故事。 |
相关阅读:
- [ 12-19]东南网事:“我们的精神一点也不穷”
- [ 12-17]东南网事:取水口下游300多米 污水直排多年
- [ 12-12]东南网事:福州二环高架桥太吵 住户盼装隔音屏
- [ 12-09]东南网事:福州商业繁华区住宅楼悄然变仓库
- [ 12-02]东南网事:福州福湾新城秋月苑小区停水十余天 居民叫苦不迭
- [ 11-25]东南网事:给爱心一个不偷懒的机会
- [ 11-21]东南网事:危险!学校综合楼顶违建当自习教室
- [ 11-18]东南网事:新版东南网上线一周 信息流个性定制惹人赞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