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用好“引”字诀,创新文章越写越好看
2013-12-30 08:29:4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李艳 |
分享到:
|
我省探索新机制,让创新团队和人才乐于来,来了以后有作为 用好“引”字诀,创新文章越写越好看 东南网12月30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李珂) 到福建仅一年,张韵东创新团队已开发出基于SVAC国家标准的安防监控新产品,产品技术全国领先,已在福建投入使用。 10多年前,张韵东离开美国硅谷,回国加入中星微电子公司,成为国家863计划——“星光中国芯”工程创新团队副总指挥。一年前,张韵东带着50个人,来到福州高新区海西园,成立了福州中星电子有限公司。 现在,中星开发的4G摄像头已进入样机测试阶段。“公司原计划今年营销额2500万元,实际上到第三季度已达5000多万元。”张韵东说。 张韵东创新团队近日入选福建省第三批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同批入选的还有另外17个团队、79名个人,以及23名国家“千人计划”人选。这些团队和领军人才带来的项目,在科研上有高度,在产业化上有亮点,有的填补了我国相关领域关键技术的空白。 以往,我省高水平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匮乏,制约了自主创新水平的提升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产业化。去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一年来,我省从实际需要出发,重点引进符合我省产业需求、产业化前景强的创新团队,尤其重视“创新团队+创新项目”的捆绑式整体引进,以突破科研成果转化难问题。 “一支好的足球队,不能光有好的前锋。搞研发和创新,同样不能光靠一个人的力量。”张韵东说,物联网安防监控系统开发是个复杂的工程,需要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参与。 福州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许用贵说,福州高新区下一阶段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产业,基于星网锐捷、新大陆等骨干企业在该产业领域的技术积累和优势,重点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等细分领域。张韵东团队的创新链条,已从基础源头延伸到产业应用,有的成果产业化条件已经成熟。 创新的力量不只来自团队本身,还有其拥有的强大的技术后盾。张韵东团队到福建不久,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领衔的福州中星电子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也进驻福州高新区。这位曾成功组织研发第一个打入国际市场的“中国芯”——星光“中国芯”、彻底结束中国“无芯”历史的院士表示,工作站的设立,将为中星电子在福州打造一个覆盖中国东南部的安防监控物联网研发中心和产业基地提供技术支撑。 目前,福州高新区正积极组建国家级SVAC芯片技术重点实验室,并已申报组建物联网安防监控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增强园区在相关产业领域的创新能力和产业辐射带动作用,推动福州市IC领域上下游产业和物联网安防监控技术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 相比引入单个技术人才或单个项目,创新团队更有利于项目推进和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像张韵东团队这样的“创新团队+创新项目”,仅在福州高新区就有迈新试剂、神奇航空等10多个,团队创新项目已成为园区发展的新引擎。 今年5月,我省“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2013-2017年)正式实施。今后5年,省、市、县三级财政将投入人才经费100亿元,为这项当前我省层次最高、覆盖最广、力度最大的人才计划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财政支撑。 同时,我省不断创新支持机制,为引进人才和团队打造良好环境,以加速项目成果的转化、产业化。 比如,科研经费是创新人才关注的焦点。我省有关部门深入调研,倾听人才心声,今年10月,出台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遴选暂行办法等配套政策,突破科研经费项目使用上的限制,企业技术创新团队、领军人才可优先申报省科技计划项目,不受推荐单位申报数量限制;对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并支持其优先承担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项目…… 这些新政策的实施,给予科技人才极大鼓舞。张韵东说:“福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为科研团队备足了粮草,能有效提升重点产业技术持续攻关能力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编后:福建当前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产业竞争力弱、产出效益低等问题亟待突破。突破口在哪?创新驱动就是其中之一。最近一年来,我省围绕增强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做文章,成效显著。今后,各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形成合力,为创新团队、人才进驻福建,创造更好的环境;各地要在引进创新团队、人才上多想办法、下足功夫,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这样,在全国都在加快打造经济升级版的形势下,我们才不会掉队。 |
相关阅读:
- [ 12-30]国资委:央企预计全年利润1.3万亿 中石化超百亿
- [ 12-29]把握稳中求进 坚持改革创新
- [ 12-27]李克强:创业平台散发着咖啡香味
- [ 12-27]李克强:金融创新围着实体转才能双赢
- [ 12-20]福建:向着创新型产业集群“升级”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