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原创新闻> 科教文卫 > 正文

福建公布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医药防治新方案

2014-01-21 12:46:1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1月21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1月21日,省卫生计生委印发《关于调整充实福建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省级中医药救治专家组及修订中医药防治方案的通知》。根据现阶段我省气候偏于寒冷、干燥的特点,对我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医药防治方案(2013年版)进行修订,以更有效地指导医护人员及群众开展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医药防治。

此外,省卫生计生委同时对省级中医药救治专家组进行调整充实,补充了6名分别来自4所省级综合医院、2所设区市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中医专家,以保证各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及时有力应对。

附: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医药防治新方案

一、预防

(一)一般预防

1. 生活规律,起居有常。饮食清淡、注重营养。多喝温开水,少食生冷以防止寒凉伤阳气,少食肥甘厚味及辛辣之品以防湿热内生。经常进行活动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2. 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以适寒热,避免受寒而感受外邪。衣被等物品要勤洗,勤晒。

3. 尽量避免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不畅的公共场所。

4. 居室和室内工作场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

5.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脸。

6. 尽量避免接触病死禽。

(二)中药预防

服用原则:仅适用于高危人群,如从事禽类养殖、贩运、销售、宰杀、加工业者,以及在一周内曾接触过禽类及流感病人者。健康者在无流感发生流行期间,无须服用药物预防,以免矫枉过正,损伤正气,只要在平时遵照上述一般预防措施预防即可。

1. 成人

金银花9g 荆芥6 大青叶8g 白茅根15g 芦根15g。

适用人群:平素身体健壮,面色偏红,口鼻时干,大便略干,小便黄。

煎服法:每日1剂,清水煎。早晚各一次,少量频服,3剂为宜。

属于素体虚弱,易于外感的人群或老人可加用太子参6g或选择服用玉屏风颗粒。

2. 儿童

荆芥5 大青叶5g 白茅根15g 芦根15g 炒山楂10g

适用人群:儿童易夹食夹滞者。此类儿童容易“上火”,平素经常口气酸腐,大便臭秽或干燥。

煎服方法:每日1剂,清水煎。早晚各一次,少量频服,3剂为宜。

(三)其他预防

1. 漱口方:

藿香6g 卤地菊15g 桔梗6g 甘草3g

功效:清热化湿、利咽解毒

适用于经常外出者,每日1付,清水煎约300ml,用于频频漱口。

2. 中药香囊:

可选择藿香、艾叶、山柰、羌活、苍术等各等量粉碎制成香囊。

功效:芳香辟秽解毒。

用法:每人1个(3.5-5克/个),挂前胸佩戴,并每天置于鼻前闻香2~3次,每次3分钟,晚上睡觉时放置枕边。每周更换一次。

3. 艾灸足三里、神阙、气海等穴位,每日灸1次。

4. 按摩迎香穴。

(四)注意事项

1. 老人应在医师的辨证指导下适当调整用量服用;

2. 慢性疾病患者及孕妇慎用;

3. 预防感冒的中药不宜长期服用,用量也不可过大,以免损伤正气;在流行期间一般服用3天,连续流行期间,可每周间隔服用3天。

4. 服用期间或服用后感觉不适者,应立即停止服药并及时咨询医师;

5. 对上述药物有过敏史者禁用,过敏体质慎用。

6. 不要轻信所谓的秘方、偏方和验方。

二、治疗

(一)轻症

临床表现:发热,畏寒,咽痛,咳嗽,头痛,肌肉关节酸痛;舌质偏红,舌苔薄黄,脉或浮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止咳

参考处方:

葛根15g 柴胡18g 银花15g 连翘10g

大青叶12g 黄芩10g 石膏30g 豆豉9g

白茅根20g 芦根30g 甘草5g

煎服法:水煎服,一日1至2剂。

加减:

恶寒、无汗、身痛明显:加羌活或桂枝10g

咳嗽:加蜜麻黄10g杏仁6g

咽痛:加牛蒡子10g

恶心呕吐:加姜半夏10g

腹泻:加苍术10g、苡米20g、黄连4g

大便不通:加大黄10g~15g(后下)

高热不退、口渴汗出:加大石膏量至40g-60g,知母10g

常用中成药:酌情选用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银翘解毒类、双黄连类制剂;藿香正气滴丸/口服液类、葛根芩连类制剂等。

中药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参麦注射液。

(二)重症

临床表现:高热不退,咳嗽,痰少难咯,喘促,烦躁不安,甚则神昏谵语;舌红或绛,苔黄厚腻,脉滑而数,或脉微欲绝。

治法:清肺解毒,扶正固脱。

参考处方:

蜜麻黄8~10g 杏仁10g 金银花15~30g 连翘12g

大青叶15g 生石膏(先煎)30~60g 知母10g 浙贝母10g

桔梗10g 黄芩10g 鱼腥草15~30g 生甘草6g

煎服法:水煎服,一日1至2剂。每4-6小时口服或鼻饲一次。

加减:

便秘:加瓜蒌20g、生大黄10~15g或元明粉10~15g(冲服);

痰多喉鸣,粘稠难咯:加半夏10g或川贝粉10g、鲜竹沥1~2支;

咯血:加仙鹤草20~30g、藕节30g;黑便加白及;

胸水:加葶苈子10~20g,大枣5~10枚;

正气欲脱,张口抬肩,大汗淋漓,:加人参(西洋参或红参类)10~15g、山茱萸15~30g;

常用中成药:酌情选用清肺解毒类中成药如连花清瘟胶囊、银黄类制剂等。以及清开灵颗粒、安宫牛黄丸等。根据病情也可选择使用痰热清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或益气复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血必净等静脉点滴。

(三)恢复期

临床表现:热退神疲、乏力纳差、口渴等等;舌红少津、脉细而数。

治法:清解余邪,益气养阴。

参考处方:

北沙参12g 麦冬15g 玉竹12g 桑叶9g

扁豆12g 生米仁15g 连翘9g 生甘草6g

中成药:生脉饮口服液等。

(四)外治法

1. 高热不退者,可选大椎、曲池、合谷等穴位针刺或十宣放血治疗;

2. 腹胀明显者,可选中脘、天枢、足三里、上巨虚等穴位针刺或艾灸,或以具有消胀行气的中药如木香、丁香、胡椒粉、肉桂等研粉调姜汁敷于神阙穴(肚脐),外以纱布或麝香镇痛膏类的膏贴封盖之,每日1次。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