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时政 > 正文

福建造福工程走过二十年:造就一番新天地 福到农家感党恩

2014-05-29 08:19:3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黄晓夏  
分享到:

建瓯市搬迁户经过培训,就近在竹器加工厂就业,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新世纪,造福工程内涵不断拓展,百姓富与生态美和谐统一

新世纪,新起点,造福工程稳步推进。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群众对于改善居住条件和就学就医等公共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造福工程的搬迁对象逐步调整为帮助居住在生产生活条件恶劣、解决“五通”(路、电、水、通讯和广播电视信号)问题难度大且公共服务难以覆盖的偏僻自然村,实施整体搬迁。

根据当时摸底调查,全省30户以下的此类自然村仍有9000多个。对此,我省开始实施针对这些村庄群众的造福工程,将他们整体搬迁到生产生活条件好的地方,解决“五通”问题,提升他们的公共服务水准。

2008年,我省出台《加快实施“造福工程”的若干意见》,将造福工程与推进开发式扶贫相结合,与防灾救灾体系建设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201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十二五”时期“造福工程”的指导意见》出台,将造福工程实施范围扩展至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石结构房搬迁安置、省级试点小城镇的旧村复垦搬迁、农村劳动力转移安置、农村住房灾后重建等7大类,造福工程与统筹城乡发展相结合,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框架。

三明大田县桃源镇大湾新村,是2012年首批省级重点扶持造福工程集中安置区。走进新村,初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社区不仅生态好,而且功能齐。住宅按统一标准统规统建,实现会客厅、起居室、停车位、新型厨卫、太阳能、有线电视、宽带、电话、自来水、用电等“十大功能”要素整齐完备。目前,社区服务中心、农民休闲公园等建设如火如荼,一个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环境靓丽、服务便捷的新型农村社区逐渐成熟。

从山里人变成镇里人,福州罗源县飞竹镇居民雷孝燕不仅实现安居,而且一家人都在镇区实现了就业,她从事刺绣生意,丈夫当厨师,她的父亲进入当地石材厂,每月收入几千元,生活甜蜜蜜。同时,搬迁人口的集聚,促进了二三产业发展,推动了城镇化的发展。

数据显示,全省营建的2000多个造福工程集中安置点,增加了近60万城镇人口。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作出加快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的决策部署。我省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对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偏僻山区的发展,既保持生态美,又实现百姓富。2013年起,我省将居住在江河源头、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农户纳入造福工程搬迁改造对象。造福工程很好地实现了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促进发展与生态建设相统一。

这是一条双赢之路。顺应困难群众的期待,高山、偏远地方的群众搬下来后,由于大都集中安置区县城周边、集镇、工业园区和中心村,就业门路得到拓宽,增加了收入;其次,群众搬下来后,减少了对原居住地的林木砍伐、垃圾排放和环境破坏,保护了江河源头,维护了生态平衡,严守生态环境红线。今年,全省继续实施造福工程,完成5万户20万人搬迁任务。龙岩市长汀县三洲镇曾经水土流失严重,去年通过造福工程,将生态脆弱区8个村104户村民搬迁到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三洲村,减轻了生态承载压力,巩固了绿色文明,成为远近闻名的“花果山”。如今,好生态产生效益,三洲镇打造国家级汀江湿地公园,搬迁的群众依托湿地公园,发展土特产、美食、家庭旅游一条街,彻底改变“居住深山、出门爬山、日夜伴山、吃穿靠山”的状况,走上了致富路。

回顾20年,造福工程的扶持力度逐步加大,受益人群不断扩大。省级财政预算从最初的300万元,到2011年2.5亿元,再到2013年的4.9亿元。从1994年人均补助200元,到2008年人均补助2500元,再到2013年3000元。受益群众从1994年每年搬迁1.5万人,到2008年6万人,再到2013年20万人。

“实事暖人心,造福千万家”。造福工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大大加快了全省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本版图片由省农业厅扶贫开发处提供。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