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平潭> 社会民生 > 正文

平潭“金东庠”的前世今生

2014-08-06 09:26:1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渔村渔民面对转型

不仅孝北村,如今拥有全乡最多渔船的东霞村,渔船数也比数年前少了很多。

曾担任村干部多年的东霞村村民林在福说,现在全村共有39条船,其中19条属于浙江人,挂靠在村民林在芳的和冠渔业公司名下,因此也归东庠乡管理。

“浙江的渔船大多在300匹马力以上,适合远洋捕捞,船上都有冷冻设备;本村的多数是灯光围网渔船,只在近海捕鱿鱼。”东庠乡渔业执法中队队长林智国告诉记者,灯光围网渔船马力一般在150匹左右,出海时需要2个小时才能到达渔场,而且得晚出早归。建造灯光围网船也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因为鱿鱼的经济价值高,可以卖得好价钱,而且捕捞时间不长,资源还算丰富。

东庠乡东风村渔民肖成林今年45岁,皮肤黝黑、体格健壮,自称是整个东庠岛最年轻的渔民。“不管是船老大、船工,还是分拣工,都找不出比我更年轻的了。”

每天,肖成林的渔船满载而归,码头上等候多时的妇女们就围上来,承担分拣鱼虾的工作。

他的渔船是东风村13条定置网渔船之一,共有4个股东,另外又雇了2个船工。“今年船工的价格涨到1万多元,还是找不到合适的人。”肖成林摇头说。7月15日开海,有3个四川小伙子表示愿意到船上工作,每月工资9500元,肖成林满心欢喜,结果没想到三人只出了一趟海,就打了退堂鼓,连工钱也不要了。“一张渔网600公斤重,每天都要撒网拉网,我们是习惯了,其他人未必受得了。”

和肖成林当年一起下海捕鱼的伙伴们,如今都不再捕鱼,甚至留在岛上的也没有,“有的上了运输船,有的开店了,还有出国的”。

肖成林的儿子今年17岁,马上就要到平潭城区读高中,在他看来,无论儿子以后读书成绩好不好,应该都不会再上渔船接自己的班。“我们的捕鱼技术都是上一辈教会的,但是现在后继乏人,一想到这,心里就觉得挺遗憾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在多数人的观念中,能够赚到更多的钱养家糊口才是最重要的。老渔民陈道惠的儿子从运输船上最基层的杂活做起,现在已经在一艘船上担任大管,这个相当于轮机长助手的岗位,收入不错,每月将近3万元。“唯一的不好,就是要常年在外面,直到过年才能回家。”陈道惠说。

在东庠乡乡长林勇看来,东庠岛的际遇正好反映了海洋捕捞业的转型升级,传统的生产方式正在被专业化、机械化所代替。“不论是安全,还是效率,大马力钢质渔船,显然要比小马力木质渔船更具优势。我省从2011年开始引导渔民把小型或木质渔船改造为大马力钢质或玻璃钢渔船,这样既提高了渔船安全性能,也有效保护了近海资源。”

他认为,走向深海是一种发展趋势,当然并不是每个渔民、每个渔村都能适应这种转变,“专业化、机械化程度提高了整个行业的门槛,所以必然有剩余劳动力要离开这个行业”。

就拿65岁的陈道惠来说吧,如今,他每月靠拉载游客为生,收入约2000元。“东庠岛风景不错的,每到周末,有不少人来玩儿。”

林恩平又有了新想法——将此前渔船停泊的海域打造成一个乡村旅游项目。

流水镇小庠岛与东庠乡孝北村隔了一条海峡,是当年渔民们捕鱼的必经之路,海水流速快,可以开发一些水上游乐项目,比如快艇、漂流,还可以海钓。

“到时,在家的渔民可以开办家庭旅馆,或者小饭店,总比背井离乡打工要好。”林恩平说,只是现在没有启动资金。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