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东山水产出口15亿美元,远超海南全省。在向现代水产业进军的道路上,东山水产着眼全球,持续把握原料、市场、产业升级三要素,在全球金融危机与后金融危机时代始终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福建水产业,开出“东山战船”
东南网8月20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雷光美 通讯员 朱少文)
粮草先行——敢向全球要原料
东山水产业高速发展,什么要素首当其冲?“当然是原料!”海魁水产集团董事长陈振魁说。
2012年,是东山水产业的里程碑。这年,东山水产业重新洗牌,多家水产龙头企业完成整合,却面临产能过剩、原料紧缺。也就是在这年,东山水产在全国海岸线大举布局原料基地,并打通原料进口的关节点。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东山越来越多的水产企业,实现了现代企业制度改造。技术、设备、规模等都不是问题了,却担心吃不饱。”作为漳州水产加工与流通协会会长,陈振魁凭30年的实战经验,把脉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养殖、捕捞和加工,是东山水产业的三大构件。近年来,一度作为水产养殖大县的东山,养殖业提供给加工环节用的原料量虽呈增长之势,却远跟不上加工环节的需求。目前,养殖原料占加工原料总比例仅二成,并呈下降趋势。在海魁、东亚这样的龙头企业,甚至仅拿出10条现代化生产线,就可吃掉东山全岛的原料。
升级中的“东山水产战船”,第一战采取的战术是“借鸡生蛋”,攻克原料市场。“水产业竞争激烈,我们须抱团取暖,实现原料信息和市场拓展经验的共享,采取以单独或抱团与外地渔企合作、直接并购、新建基地等方式占领原料高地。”陈振魁表示,目前,东山水产原料基地已拓展到两江、两广、山东等省份。
两年前,东山港-厦门港外贸内支线开通。省、市、县持续加大力度,扶持东山水产进出口,将原料市场拓展到南美洲、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1至7月,东山水产原料进口达1.1万吨,同比增长逾200%。
谋篇布局——紧握关键入场券
2012年底,经农业部批准,创办不久的东山海之星远洋渔业有限公司拿到10艘远洋捕捞作业船指标,成为当年全国该项获批船数最多的企业。“原料吃不饱,还有一大原因就是捕捞能力不够。”海之星董事长林财武说,发展远洋捕捞一直是东山人的梦想。
“在东山近海,大小渔船有数千艘。僧多粥少,须向远洋要效益。近日,省政府出台加快远洋渔业发展的六条举措,让我们倍感振奋。”海之星业务部总经理汪全人说。
除了远洋捕捞的入场券,东山人还拿到国际市场的入场券。
2012年,海魁水产在德国法兰克福证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中国水产行业在欧盟上市第一企。“其间,商检、海关等口岸部门给了我们莫大的支持。”陈振魁说。
“我们建立信息平台,实时跟踪境外与水产有关的法规更新和壁垒事件,实时指导企业应对。”东山检验检疫局食品科负责人陈毅伟说,首先是做好出口水产品备案。这备案,1999年东山仅有3家企业符合条件,今年达58家。而对美国水产品HACCP以及欧、日等标准,检验检疫专业人员采取一对一方式,在企业建厂、生产等环节关键点实施现场指导和集中培训。去年,欧盟对中国水产的5个检查点全在东山,最终作出“官方监管与欧盟等效”“零不符合项”等圆满结论。
居安思危——看清未来不“OUT”
“我相信,东山水产业至少在未来10年内能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陈振魁说。
作为将台湾现代水产加工理念带到东山的第一人,台企大有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翁启镜则表达了顾虑:“在水产业保持热度的同时,还要有冷静、理性的思考,要有危机感,特别是对同质化竞争和知识产权保护。”
“你看,这是我们新开发的小包装即食休闲产品。现在,大陆也开始流行这种小包装。”在翁启镜看来,包装理念本身是对产业的贡献,他乐在其中。但在产品口味、包装要素等方面时常被克隆,他则疲于应付,要时时保持创新才能应对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
倡导差异化竞争,东山走上避免同质化的先行路。
“你主打鲍鱼,我就主打鱿鱼。你管捕捞,我管加工。你生产冻鱼,我就专注于干品,甚至做到口服液。”从检验检疫工作者的角度,陈毅伟表示,东山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持续重视产业链条延伸和差异化竞争的引导,并推动形成行业自觉。
在差异化竞争上,海之星独树一帜,完成了捕捞、养殖、加工、物流、营销的一条龙整合。“垂直整合实际是一种多角化经营,我的原料自用,避免具体环节上明显的竞争和市场风险,同时积累利润空间。”林财武坦言。
近年来,东山县进一步布局海洋生物科技产业园,推动水产企业退城入园,要把产业带入高附加值的轨道。产业园中,海魁水产率先进驻,一期就建设200亩现代化厂区。持续升级的东山水产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今年1至7月,全县水产品出口10.22亿美元,同比增长18.4%。
记者手记
敢于拼,还要善于拼
□福建日报记者 雷光美
早年,东山在人们的印象中只是海岛景区;如今,东山水产迈向世界,与当地旅游产业同时成为海洋强省战略实施中的夺目亮点。这不仅呈现了东山人“敢于拼”的勇气,更是“善于拼”的智慧。
敢为人先,不吃螃蟹怎知不好吃?
20多年前,陈振魁率先涉足水产加工,使东山水产告别了卖初级产品的历史。在世界经济低谷中,他又果断率领海魁水产登陆欧盟。危机也是机遇,海魁的勇气正如其名,总是立在潮头争头魁。从产业看,东山水产业在国内许多地方苦于原料危机的时候,却敢于“借鸡生蛋”,另辟桃源。
善在明判,眼光短浅如何立于不败之地?
在原料市场谋篇布局中,东山扎根全国、走向世界,天下之大为我所用。在产品市场的拓展中,东山首先解决入场券问题,整个产业齐跳“国际标准舞”,赢得国际市场的尊重和欢迎。正如一位军事家所言,要做战术家,更要做战略家。
善在理性,不发展怎样解决发展的矛盾?
对无序竞争的理性审视,对发展中诸多矛盾的理性解决,也使东山水产业在劈波斩浪中平添更多自信。战略上保持自信,战术上讲究科学,这应是当前东山水产业的主基调。发展中,东山水产遇到原料、市场、物流、人才、产业提升等一系列矛盾问题,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行业企业,都能保持清醒,想在前面,做在前面。比如在人才上,大有食品等企业就已提出建设水产专业学院的构想。凭借理性和扎实的实践,类似这样的构想怎么可能不实现?
商场如战场。敢拼善拼,知己知彼,扬长避短,“东山传奇”实所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