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民生 > 正文

周宁浦源镇浦源村:一溪锦鲤共华年

2014-10-08 09:04:41 王国萍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护鱼敬鱼800年

在村头,郑传森老人讲述了鲤鱼溪从无到有繁衍不息的故事。

南宋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河南荥阳郑氏先祖朝奉大夫郑尚受害避世向南方迁徙隐居,被周宁浦源的鸟语花香以及清澈的溪流深深吸引,遂在此开荒种田,安居下来。浦源村“三山环抱,一水弯行”,不但景致清幽,而且这“一水”也成为全村人的“生命之河”。为防止饮用水源被污染或投毒,聪明的郑氏祖先就在溪中放养鲤鱼,一则去污澄清,二则预防外人投毒。这鱼儿便成了村人饮用水的哨兵和守护神。

为保护溪中鲤鱼,郑氏先人费尽苦心,一边给全村人讲着神仙鱼的由来,为护鱼推波助澜,一边立下族规:谁捕杀一尾鲤鱼,就出钱给鱼祭葬,并请全村人吃祭葬酒三天,请戏班到祠堂开三天戏,请祖宗和鲤鱼仙姑看戏。

饥荒时代,难免有人会为饱腹而冒险。为严明村规,震慑后人,时任族长晋十公想出一计,故意暗示孙子“违规”捞鱼,然后派人当场抓住孙子,在郑氏宗祠前,当众将其吊打到皮开肉绽,并“罚宴”三日,请全村人吃整整三天的宴席。在宴席之上,晋十公面色严峻地让全村人立下誓言:无溪中鲤鱼,则无浦源村人。此后,村民恪守村规,绝不捕捞鲤鱼,也不再食用鲤鱼。

郑传森介绍,村里沿溪建房都要修建“L”形下水道,用不规则的花岗岩和鹅卵石砌成,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石洞和穴道,供鲤鱼休息、避险。溪中筑有高低不同、构造各异的拦水坝,并种植蒲草,既美化环境,又可防止鲤鱼被大水冲走。每年发大水,村中还要组织人员到下游,将被水冲走的鲤鱼重新找回。为保护鲤鱼,村人还组织了护鱼队,队员们练就专门的“护鱼拳”。

浦源鲤鱼溪还因有了独一无二、传承数百年的鱼祭、鱼葬习俗,获得了“世界上年代最为久远的鲤鱼溪”这一殊荣,成为中华鲤鱼文化最为特别而典型的象征。

硕德淳风代代传

800年来,郑氏子嗣秉承祖训,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保护着溪中鲤鱼。独

特的鲤鱼文化,成为郑氏一脉精神传承的源头。在鲤鱼溪尾,观音桥旁,郑氏宗祠穿过数百年的光阴静静伫立。

宗祠门前,是树腹中空,却枝叶茂盛的千年古柳杉。当年,郑氏先祖曾于树下得梦,梦见大船载着子孙、金银满载而归。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郑氏先祖围着这株古柳杉建造“船型”宗祠,形同古船靠岸,别具一格。

宗祠正厅中,被岁月熏黑的祖牌,嵌刻着先人名讳。每一个牌匾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晋十公是浦源村村基的奠基人,也是郑氏宗祠和开展保护发展中华奇观鲤鱼溪的总设计师和开拓者;爱山公是周宁第一所书院南山书院的创办者,被誉为周宁教育第一人;十三世祖郑德厚是抗倭剿匪保一方平安的英雄……

宗祠内悬挂的历代名人名家赠送的为德高望重者立的匾额,大体上可分为仁义、忠孝、敦行、文教、贞节、忠勇六类。

作为华东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宗祠之一,罕见的竖幅“郑氏宗祠”昭示着祖先异于常人的荣耀。但对于这个宁静淳朴的山乡而言,郑氏宗祠更多象征着子孙繁衍衣锦还乡的梦想,象征着代代相传的硕德淳风。

伴随着一溪欢快的鲤鱼,那些沉淀在历史烟云中的前尘过往,如涓涓细流般浸润着这方土地,成为浦源人独有的乡愁。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