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溪水乡 李洪元 摄
东南网10月8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王国萍 通讯员 魏爱花)
“涧水拖兰翠,游鳞逐浪多,羡鱼休唱钓鱼歌。伫看乐时曾似,跃龙梭。喷沫惊芳饵,浮沉滚碧波,青鳍红尾顺行过,点破天机动静,快如何!”这是清朝诗人王鸿在周宁游览鲤鱼溪时所作的《南歌子》。它不仅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了溪中鲤鱼的活泼与机灵,更是完美诠释了鲤鱼溪闲适惬意的和谐人居。而此景正现实地呈现于周宁浦源镇浦源村。
数百年来,浦源人执着地守护着这一溪锦鲤,用自己的行动,坚守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忠贞誓言,让鲤鱼们享受着人类一般的身份和地位,幸福而骄傲地穿梭在清澈的溪流中。
乐此清流恣欢悦
鲤鱼溪水源自紫云山麓的山泉,在浦源村溪段全长600多米。溪流中段为村基,以溪为轴心,230多栋黄土黑瓦的明清风格的民房环溪而建,向两岸辐射开去,溪流成太极走势“S”形穿村而过。溪流上下端各有一个硕大的水池,名曰葫芦塘和一鉴塘,为村中的八卦阴阳眼,蜿蜒的鲤鱼溪恰处于阴阳分割线。人鱼同乐的人间异景就集中在这一段阴阳分割线上。
宽约3米的溪道旁,盛开着一丛丛红的月季、白的木槿。伴着弯曲的河道,是一座座厚重而略显残旧的水杉木板桥。小桥、流水、人家,与宁静婉约的一鉴塘、翠绿平整的鲤鱼溪公园交相辉映。
驻足溪边,一群群花团锦簇的锦鲤在清澈的溪水中惬意悠游,人影倒映处,鱼儿们争先恐后,蜂拥而来。将饼饵抛下溪中,鱼儿们顿时兴奋起来,追逐着,有的锦鲤甚至跃出水面,翻个跟斗,再“啪”地一声重重跌落水里。
碎石的小径上,身着晚清服饰的郑氏阿婆,蹒跚而来,咧着干瘪的嘴唇,满脸笑意,诉说着年轻时候的逗鱼乐事:洗菜的时候,鱼儿是如何舔咬她手中新鲜的菜叶子;清理鸡鸭肚肠的时候,鱼儿是怎样地和她拔河嬉戏;清凌凌的溪水中,鱼儿又是怎样吸吮着她当年白嫩的指尖,带起一阵阵的酥痒,而后在掌下悠然穿行……
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浦源村民来说,又有哪一个不曾裸足入水,与鱼嬉戏?这种人鱼戏谑的亲密,岂是那些穿行在岸边的游客可以轻易感受的。无怪乎,来自福州的诗人赵玉林写下了“乐此清流恣欢悦,何须鼓浪向龙门”的佳句,诉说着自己的艳羡。
护鱼敬鱼800年
在村头,郑传森老人讲述了鲤鱼溪从无到有繁衍不息的故事。
南宋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河南荥阳郑氏先祖朝奉大夫郑尚受害避世向南方迁徙隐居,被周宁浦源的鸟语花香以及清澈的溪流深深吸引,遂在此开荒种田,安居下来。浦源村“三山环抱,一水弯行”,不但景致清幽,而且这“一水”也成为全村人的“生命之河”。为防止饮用水源被污染或投毒,聪明的郑氏祖先就在溪中放养鲤鱼,一则去污澄清,二则预防外人投毒。这鱼儿便成了村人饮用水的哨兵和守护神。
为保护溪中鲤鱼,郑氏先人费尽苦心,一边给全村人讲着神仙鱼的由来,为护鱼推波助澜,一边立下族规:谁捕杀一尾鲤鱼,就出钱给鱼祭葬,并请全村人吃祭葬酒三天,请戏班到祠堂开三天戏,请祖宗和鲤鱼仙姑看戏。
饥荒时代,难免有人会为饱腹而冒险。为严明村规,震慑后人,时任族长晋十公想出一计,故意暗示孙子“违规”捞鱼,然后派人当场抓住孙子,在郑氏宗祠前,当众将其吊打到皮开肉绽,并“罚宴”三日,请全村人吃整整三天的宴席。在宴席之上,晋十公面色严峻地让全村人立下誓言:无溪中鲤鱼,则无浦源村人。此后,村民恪守村规,绝不捕捞鲤鱼,也不再食用鲤鱼。
郑传森介绍,村里沿溪建房都要修建“L”形下水道,用不规则的花岗岩和鹅卵石砌成,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石洞和穴道,供鲤鱼休息、避险。溪中筑有高低不同、构造各异的拦水坝,并种植蒲草,既美化环境,又可防止鲤鱼被大水冲走。每年发大水,村中还要组织人员到下游,将被水冲走的鲤鱼重新找回。为保护鲤鱼,村人还组织了护鱼队,队员们练就专门的“护鱼拳”。
浦源鲤鱼溪还因有了独一无二、传承数百年的鱼祭、鱼葬习俗,获得了“世界上年代最为久远的鲤鱼溪”这一殊荣,成为中华鲤鱼文化最为特别而典型的象征。
硕德淳风代代传
800年来,郑氏子嗣秉承祖训,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保护着溪中鲤鱼。独
特的鲤鱼文化,成为郑氏一脉精神传承的源头。在鲤鱼溪尾,观音桥旁,郑氏宗祠穿过数百年的光阴静静伫立。
宗祠门前,是树腹中空,却枝叶茂盛的千年古柳杉。当年,郑氏先祖曾于树下得梦,梦见大船载着子孙、金银满载而归。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郑氏先祖围着这株古柳杉建造“船型”宗祠,形同古船靠岸,别具一格。
宗祠正厅中,被岁月熏黑的祖牌,嵌刻着先人名讳。每一个牌匾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晋十公是浦源村村基的奠基人,也是郑氏宗祠和开展保护发展中华奇观鲤鱼溪的总设计师和开拓者;爱山公是周宁第一所书院南山书院的创办者,被誉为周宁教育第一人;十三世祖郑德厚是抗倭剿匪保一方平安的英雄……
宗祠内悬挂的历代名人名家赠送的为德高望重者立的匾额,大体上可分为仁义、忠孝、敦行、文教、贞节、忠勇六类。
作为华东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宗祠之一,罕见的竖幅“郑氏宗祠”昭示着祖先异于常人的荣耀。但对于这个宁静淳朴的山乡而言,郑氏宗祠更多象征着子孙繁衍衣锦还乡的梦想,象征着代代相传的硕德淳风。
伴随着一溪欢快的鲤鱼,那些沉淀在历史烟云中的前尘过往,如涓涓细流般浸润着这方土地,成为浦源人独有的乡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