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1月15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林世雄 谢嘉晟 通讯员 罗道浚) 近日,由中国建设银行控股的建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的工作团队,在再次考察厦门市国资委及相关国企后表示,将与该市国资委合作,推动国企“产融结合”,共同推进厦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 这是厦门市国资部门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的又一成果。 厦门市国资委以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为依托,通过市场化改革、资本化运作,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坚持创新驱动,从以管资产、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转变;以深化国资改革带动国企市场化改革为着力点,激发了国企活力和竞争力。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厦门市国资委所出资的19家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513.14亿元,同比增长14.6%;利润总额72.33亿元,同比增长17.9%;实现净利润51.28亿元,同比增长17.9%。 在厦门市国资委主任林杰看来,国资国企“产融结合”亮点频现,是推动厦门国企两位数高增长的主要动力。 去年以来,厦门致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现代产业支撑体系,大力培育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信设备、旅游会展、航运物流、软件信息等十大千亿产业链(群)。 目前,已有13家厦门国资委出资企业涉足新兴产业,主要涉及新型金融服务业、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兴文化旅游产业等。2013年以来,对新兴产业的投资累计超过50亿元,涉及项目的总资产超过600亿元,项目产生的净利润近10亿元。 产业发展,金融是重要支撑。“产业基金是一种更科学、更现代的发展模式,是国资委向管资本转变的很好路径,也是国企‘产融结合’、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林杰表示,产业基金平台是转型之需,通过它,国企可降低融资费用,国企之间可互相支撑,发挥金融杠杆作用。 早在2011年,厦门火炬集团就与厦门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同发起设立厦门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6亿元。作为厦门市创业投资的引导基金,厦门科创主要发挥政策引导和“四两拨千斤”的功能,带动社会资本在厦门组建新的创投机构,加快厦门科技金融创新体系建设。目前,厦门科创发起或参股的运营中的产业基金有5只,引导基金规模为9.331亿元,极大地促进了互联网科技、节能环保、动漫手游、生物技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日前,厦门火炬集团又携手厦门信诚实业有限公司等4家民营企业、3位自然人,共同出资设立厦门火炬信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为厦门火炬高新区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较低门槛的资金解决方案和高效的融资服务,完善了高新区资本市场服务体系建设。 厦门国资国企在推动“产融结合”中亮点频现:设立政府支持型产业投资基金、开展融资方式创新、国企设立投资基金、组建集团财务公司、参股股份制银行、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在深圳前海设立公司创立内保外贷新模式…… 前不久,厦门国贸发布公告称,其子公司厦门国贸投资、厦门国贸船舶进出口与上海东方汇富创业投资管理企业拟分别出资350万元、310万元和340万元,共同设立厦门国贸东方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并通过国贸东方作为普通合伙人发起设立厦门国贸东方海洋装备产业基金。基金主要投向船舶、海洋工程及相关装备制造产业。业内人士指出,厦门国贸向新兴产业进军将提升公司的整体估值。 目前,厦门国企已创立19只产业投资基金,规模合计超50亿元。通过推进产业重组整合,发挥基金对新兴产业的引导和孵化作用,厦门国企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新型金融服务业是当前的热点产业,投资回报率较高、见效快。同时,企业投资新型金融服务业,为现有产业提供增值金融服务,实现“产融结合”发展,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近两年,厦门国资国企投资项目中,金融服务业项目数一直居首位,占总项目数的41%。所投资新型金融服务业项目涉及保险、融资租赁、担保、小额贷款、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类型较为齐全,发展态势良好,有力引领国企产业集聚、延长产业链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长。 为进一步推进“产融结合”,厦门将对国企在产权管理、业绩考核、经营预算、工资预算、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并做强做大产权交易平台,探索设立国资系统引导基金等,集中国有资金投资具有战略性、创新性、前瞻性的产业项目。 |
相关阅读:
- [ 11-04]福建首次国企民企产销对接会召开 抛出50亿元采购大单
- [ 09-05]马尾一国企贪腐窝案被查 5人非法侵吞500多万
- [ 09-05]中央八项规定执行 福建国企招待费最多的降一半
- [ 06-18]福建:省属国企不成龙头则重组
- [ 05-15]福建省属国企在改革中跨越发展
- [ 05-07]从管资产到管资本 厦门诞生福建首家管资本型国企集团
- [ 04-30]为国企改革汇集思想的力量
- [ 01-23]国资国企年度点赞——福建省属国企生产经营逆势上扬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