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2014年,我们依然在路上。
大学生“羊倌”林建西埋首深山,研究羊饲料,却迭遇困难,记者联系专家帮忙鉴定;群众反映当地有非法收集地沟油企业,记者凌晨4点多,开始跟踪非法收集地沟油的车辆,目睹非法收集地沟油全过程,获得第一手证据;工伤农民工遇无良企业主,索赔无门,记者进入厂房,走访工商、劳动部门;福建超雅食品有限公司停业,门店关闭,负责人难觅踪影,179名原超雅员工在新公司就业后无法对接社保,记者奔走协调;爱心馒头店资金不足,陷入难以为继的困境,记者多方呼吁;福州公交招呼站没有名称,市民等车不便,记者联手福州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公交科,征集市民意见,进行命名……
一桩桩,一件件,在我们的努力下终于有了结果,过程虽然波折,采访也遇到不少阻力,但我们觉得开心,因为在事情解决之后,我们看到了一张张笑脸,这就是最好的回报。
2015年,我们还是会在路上,继续深入基层,在采访中帮忙解决难题,将群众的冷暖挂在心头。
记者在爱心馒头店采访。
牵手爱心馒头店为善举助力
东南网12月31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魏桂莲)
“如果没有你们的报道,爱心馒头店资金不足难以为继的困境就不会被大家知道,困难就不会这么快就得到缓解,真的谢谢了!”石狮市永恒阳光馒头店“掌门人”阿峰激动地表示。
2014年5月,本报以《免费馒头店,在困境中坚守》为题,报道永恒阳光馒头店幕后的隐形好人由于自己企业出现困难,导致爱心馒头店运营陷入困境,为困难群体免费赠送馒头的善举难以为继,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许多读者纷纷致电本报,表示愿意为爱心馒头店捐款捐物,帮助隐形好人渡过难关。爱心人士慷慨解囊,并为爱心馒头店的可持续运营出谋献策。这些好人好事,本报也及时进行了追踪报道。
泉州的苏女士看到报道后,赶往馒头店捐了2000元现金。“我只是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希望爱心馒头店能挺住。”她表示,以后每个月都会给馒头店捐些钱。
石狮市“阳光太太”亲善志愿服务队总召集人林丽娜赶往馒头店,送上自己和女儿的一份心意后,又代表其所在的志愿团队捐款5000元。为了让更多的爱心人士一起支持馒头店,她还奔波于当地饭店、学校,牵线批量认购馒头。她说,如果馒头店能有批量订单,就会有相对固定的收入,赠送爱心馒头就有了资金保障。
石狮万佳东方连锁酒店的李总监,也专程赶往馒头店,将一个装有4000元的红包交给阿峰。此外,又代表酒店送上价值近两万元的5吨面粉提货券。他说,一名酒店住客捐了这4000元钱,对方只说姓孙,其他信息不愿透露。而这些面粉,可以维持馒头店三四个月的需求。
“钢丝善行团”发起人“@钢子”获悉爱心馒头店的困境,也决定捐赠10万元。
阿峰激动地说:“有了媒体的关注,有了广大爱心人士的参与,爱心馒头店的善举一定会长期坚持下去!”
没有站名的公交招呼站,即将有新名字。
公交招呼站有了名字
东南网12月31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
29日,经过本报联手福州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公交科,广泛征集市民意见,位于福州市花溪北路和金山工业区台江园之间的招呼站站名敲定为“潘厝弄”,福州城市客运场站运营有限公司已开始制作站牌。
11月初,记者在微信圈上看到福州王女士吐槽,称福州一些公交站名很雷人,让人走了不少冤枉路。随后,记者开始调查,福州一些公交站点存在站名相似、名不副实等问题,误导公交乘客,特别是一些招呼站,无名无姓,确实很奇葩。
面对这些问题,记者一方面请教政协委员、专家,就公交站取名如何更科学,让他们发表意见。另一方面,针对群众意见最大的3处招呼站,本报联手福州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公交科,征集市民意见,对这些招呼站进行重命名。系列文章见报后,网易、凤凰、新民网等大量转载,引起了福州市民的热烈讨论。
但是,金山工业园区内的招呼站由于没有地标,取名更难,记者经过多方打听,找到了当地一所小学校长游先生,游先生从小在金山长大,对此地知根知底。因为该地原属建新镇潘边村潘厝弄自然村,他建议,该招呼站可更名为“潘厝弄”,能够勾起老福州人的记忆。
经过记者和公交科工作人员多方求证,公交科决定采纳游先生的建议。当记者再次回访此地时,当地一些市民告诉记者,招呼站有了名字后,出行无须担心车子靠站不停,而且站点更容易辨认。
林建西的饲料基地,现在每天要往省内外运出近百吨饲料。
大学生“羊倌”林建西火了
东南网12月31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谢婷)
2014年,大学生“羊倌”林建西火了。
因为本报的一篇报道,他成为省内外养殖户学习交流的对象,最多的一个月,他接待了近2000名参观者。而他的创业轨迹也因此发生了质的改变:过去七年,他都是单打独斗,如今,他有了一个近30人的强大团队。半年时间,他的养羊基地从400平方米扩展到近7000平方米,在永泰的养牛基地,也马上准备破土动工。在羊饲料方面,他的配方正申报全国发明专利。
林建西的改变要从今年6月说起。6月21日,林建西向本报求助,希望能够帮忙联系一名技术专家,鉴定自己研制出的羊饲料。作为一名普通养羊户,他对自己的发明显然信心不足。记者热心地帮他联系福建农林大学的一位饲料专家,并到林建西位于闽清县金沙镇重坑村的养殖和饲料基地采访。
林建西毕业于医科大学,他在没电、没信号、不通车的深山里独自待了7年,研制出羊饲料,并在自己的养殖基地成功圈养几百只山地羊。记者发表《一位80后大学生深山创业之路:7年时光成功圈养山地羊》的文章,在省内外引起不小反响。
报道刊登后,省内外许多养殖户开始了寻找林建西之路。有人通过文章中提到的闽清县金沙镇重坑村的线索,辗转问到村部电话,再从村部要到他的电话号码;有人打电话到闽清县畜牧局,查询他的登记信息;更有一对心急的上海夫妇,驾车到重坑村,最后因为导航更新不及时,在山里迷了路。由于网络搜索量大,一周后,百度地图的客服人员找上林建西,如今,他的公司闽清四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经可以在百度地图上定位到。有风投公司提出入股要求,也有人提出花600万元买断羊饲料配方。
这些寻访和合作为林建西带来了机遇,他说:“以前都是我求人,现在是别人上门找我。”
飞速发展令林建西感觉分身乏术,记者了解到这个情况后,8月13日,继续在本报刊登文章,希望为这位创业大学生征募创业伙伴和技术搭档。见报后,不少大学生和技术人员前去应征,不到一个月时间,林建西的公司迎来4名技术人员,9名销售人员,12名养殖人员。林建西从单打独斗变成团队经营,他的羊饲料开始在广东、江西、浙江、福建四省发展经销商,服务当地农户。
“这一年的发展,感觉像踩了加速器,飞起来了。”林建西说。
记者跟踪非法采集地沟油车辆。
非法收集地沟油企业关闭了
东南网12月31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原仁开)
5月30日,本报民生视点版刊出《三明“明洁公司”还在非法收集地沟油》一文,报道了三明市明洁公司未经相关部门许可,长期收集地沟油的非法行为。文章刊发后,省、市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相关职能部门迅速行动,很快关闭了该企业,有关部门的领导干部也被效能告诫。
地沟油流入餐桌,会对百姓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记者一接到群众投诉,即前往实地进行调查。
5月22日凌晨4时50分,记者跟随举报群众来到位于三明三元区城东乡台江村附近一处厂房前,只见一辆载着七八个塑料桶的白色小型运输车幽灵般地驶出厂房。随行的一名群众小声地说:“这就是非法收集地沟油的车。”
记者驱车小心翼翼地跟着这辆运输车在乡间小路上行进,运输车时隐时现。
十几分钟后,这辆运输车经过台江村大桥,往三明学院方向驶去。在三明学院学生餐厅前,记者借着路灯看到,从运输车上下来两个人,穿着迷彩服,手上提着塑料桶。他们迅速来到放置餐厨垃圾的水泥池边,动作麻利地淘了起来,不一会儿,就装满一桶。
5时30分左右,这辆运输车驶出三明学院。此时,天光开始放亮,记者看清其车牌号为闽G-U3937。
这辆运输车并未返厂,而是继续驶上了三明至永安的国道,向永安方向开去。
行驶至贡川地段时,这辆运输车离开国道,驶入通往永安的一条便捷小道。大约40分钟后,停在永安市北大桥的天清食品厂“淘油点”,车上二人下车察看后,不久便离开了。之后,这辆运输车又来到位于永安市中心的新华都“淘油点”,继续非法收集地沟油。
此时天光已大亮,路上行人也多了起来。为了避免被发现,记者与举报群众商量之后,先驱车返回三明台江村,并在上述非法加工厂附近隐蔽了起来。
8时30分左右,闽G-U3937白色运输车装着非法收集来的地沟油返回工厂。
从凌晨4点多开始,记者历时3个多小时暗访,观察到该企业非法收集地沟油的全过程,并进行了拍照,从而拿到第一手证据。
5月30日,《三明“明洁公司”还在非法收集地沟油》一文见报,立即引起了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三明市委书记邓本元,要求相关部门迅速组织力量,予以查处并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