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2月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侃 何海铭)
“农民富,才谈得上百姓富。”今年政协会议上,不少委员表示,福建应大力发展以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鼓励农民创业,通过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发展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促进农村经济长足进步。
“家庭经营类收入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超过60%,带动农民致富应在这方面做文章。”80后省政协委员谢思惠是福安市泽民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依托合作社,他引导乡亲对茶园进行品种改造、技术升级。他介绍,通过新品种释放效益,现在茶园产值每亩增加3000元,按一个家庭改造2亩茶园算,每年可增收6000元。
谢思惠认为,现代农业成为农业新常态,但农民思维跟不上,技术不够好。他建议农技人员多到农村传授技术,帮助树立现代农业意识。
潘丽贞委员认为,我省要制定并组织实施新型农民培训规划,“要充分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做好校农对接协调工作。同时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王宗华委员认为,我省应完善农产品信息化平台建设,引导并激励农户从事高效生态农业生产。“要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环节,围绕市场需求、质量监控、风险预警等内容,建立农产品与食品安全大数据中心和商务电子化平台,将每天上市产品质检结果和参考价格等信息反馈给生产基地农户以及消费者,避免或减少市场信息不完全、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省政协委员、漳州光照人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芳说,由于通过国际权威有机认证,如今她的有机茶已以高价走向国际市场,现在有很多农户向公司学习种植有机茶,但创业存在资金困难。她建议,农业主管部门与各级政府应形成合力,推动建立针对农民创业的信用金融产品,完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
“中央早在2013年就提出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发展,但农场主对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防控能力不足。各级政府要着力解决资金问题,特别是县级政府,要成立农业担保基金,为家庭农场主提供金融信贷担保服务。”曾明生委员说,连城县政府较早成立农业担保基金,现在规模已达2000万元,可提供担保贷款1亿元,有力撬动金融资本投向新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各地可学习借鉴。
王宗华认为,要进一步完善设施农业激励机制。“各级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形式,建立以种植大户、农业公司或农业合作社连接千家万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设施农业经营形式。”他表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把农业合作社纳入信用评定范围并给予信贷资金利率优惠。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漳州、龙岩等地已先期开展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或农地收益贷款的相关试点。”张兰委员认为,应当完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立分层次的担保体系和担保基金,开展对农村民营企业和有大额资金的需求农户的融资担保业务。另外,还应适度扩大农民可抵押物范围,积极开展农地抵押贷款试点,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