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时政 > 正文

海丝起点再启航 名城泉州新崛起

2015-02-11 09:18:17 柳林河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林晨  
分享到:

  中国与沙特合作项目——福建联合石化厂区 肖咸强 摄

东南网2月11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柳林河)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历史与现实的激情碰撞,正赋予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新的机遇与活力。

  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南安九日山摩崖石刻 侯锦超 摄

泉州的海外交通历史,可追溯到几千年以前的闽越人时代,并初兴于唐朝,鼎盛于宋元两代。南宋时期,我国政治经济重心南移,推动东南地区快速发展。宋朝时,泉州与广州成为我国两大对外贸易主港,并与58个国家保持往来,东至日本,南到南海诸国,西达波斯、阿拉伯、东非等地,进口商品以香料、药物、珠宝为主,出口商品则以丝绸、瓷器、日用品为大宗。元朝,泉州的海外贸易国家增加到近百个。在游记中,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称“泉州为世界上最大的港口”。

泉州港也成为中外各种商品的主要集散地之一,成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泉州港古称“刺桐港”,有“三湾十二港”。“三湾”即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其中每个港湾中各有四个支港,组合成了十二个著名的海丝名港。

千百年来,沿着海上丝绸之路,阿拉伯商人来到泉州,并将刺桐(泉州古称)音译为“Zaitun”,并扬名海外。同时,泉州人也下南洋过台湾,形成如今的中国的重要侨乡和华人华侨主要祖籍地。数据显示,90%以上的泉州籍华人华侨居住在与海丝密切相关的东南亚各国。

明清时期,由于朝廷实行海禁政策,泉州港随之没落,被人们遗忘,以致“Zaitun”在西方学术界成了未知之地,争论不休,直到20世纪才被日本学者桑原骘藏重新证实。1926年中外学者组团来到泉州考古调查,惊叹于众多的文物遗迹和外来宗教石刻。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出由50名专家和记者组成的海丝考察队前来泉州考察,并召开“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最后认定中国是世界海洋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泉州成为无可争议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数据显示,泉州现存海上丝绸之路代表性遗产点18处,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15处,包括万寿塔、六胜塔、石湖码头、美山码头、文兴码头、九日山祈风石刻、真武庙、天后宫、磁灶窑系金交椅山窑址、开元寺、伊斯兰教三贤四贤墓、清净寺、草庵摩尼光佛造像、德济门遗址和洛阳桥;市级文保单位3处,即泉州市舶司遗址、来远驿遗址和清白源井。

现实:新海丝建设的先行者

早在2001年,泉州就在全国率先启动“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2006年12月,泉州“海丝”并入“丝绸之路(中国段)”,被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2年12月,“海上丝绸之路”被列为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3年,泉州市委市政府抓住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机遇,全面对接国家战略部署,成立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贸文化合作先行区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黄少萍任组长,市长郑新聪担任常务副组长。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泉州海丝先行区的奋斗目标和一揽子行动计划,并逐步付诸实施。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对泉州人民乃至海外乡亲的思想产生了很大触动,对区域发展的带动效应逐步显现。”黄少萍说,改革开放以来,泉州人民发扬“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创造了闻名全国的“泉州模式”,经济总量连续15年居全省首位。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泉州已具备改革先行活力、产业基础实力、千年古港潜力、海洋资源承载力以及企业家队伍魄力等基础优势。

去年,泉州在国内地级市中率先提出建设海丝先行区的战略目标,并制定了《福建省泉州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总体方案》《泉州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先行示范区战略规划》,争取获得国家相关部委在政策和规划层面的支持。目前,泉州建设海丝先行区正式列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成为“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城市。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泉州在《总体方案》框架内,甄选生成一批支撑力、带动力强的项目,涵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经贸合作、文化旅游发展、社团人员交流等领域,主要包括吉永泉铁路、泉州湾航道二期、泉州新机场、中阿石化产业合作泉州园区、中兴海丝路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泉州当代艺术馆、海丝国际文化交流展示中心等,初步构建起海丝建设的关键项目支点。泉州许多项目借助海丝建设的东风,取得显著进展,收获颇丰。比如,对接海丝进出口贸易大市场的新兴业态蓬勃发展,中兴海丝路跨境电商项目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实现交易额2亿元,随着出口、进口和自营产品官方商城三个平台陆续上线,预计至2016年交易额可放大至近百亿元。

为了推进同海丝沿线地区的经贸合作,泉州以服务产业和贸易发展为目标,策划生成一系列的博览会和展会,在海外开展“泉州品牌海丝行”系列展销、推广、交流活动,深度拓展东盟、中东、非洲、南亚等重点市场,推进跨境电商等新商业模式落地发展,引导泉州企业拓展多元化销售渠道,组团赴阿联酋等国推介石化产业合作泉州园区。2014年泉州市与海丝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达157.6亿美元,约占全市贸易总量的51%,中东和东盟已分别成为泉州市第一和第二大贸易伙伴,中东更是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增幅27.2%)。泉州与海丝国家的双向投资不断扩大,截至去年底,海丝沿线国家累计来泉投资设立企业1426家,实际利用外资额52.96亿美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11%和22.8%,成为第二大外资来源地。泉州企业累计赴海丝沿线国家投资或设立办事机构共计32个,投资总额5118万美元,约占全市总量的13%。

展望:新机遇新崛起新泉州

经过一年多紧锣密鼓的谋划建设,泉州从规划衔接、项目带动、经贸合作、平台搭建、文化交流、氛围营造等六大方面下足功夫,在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上取得了不少成效。

近段时间,泉州市抓好54个海丝建设项目和我省《关于贯彻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的实施意见》涉及泉州的11个项目的落实。

郑新聪表示,今后一个时期,泉州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贸文化合作先行区,将重点发挥泉州贸易基础、产业基础、华侨资源、文化资源、港口潜力、企业家队伍六大优势,以文化引领、经贸合作、互联互通、互惠互利为主线,以推进与海上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政策沟通、道(航)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为重点,组织推动“十大行动计划”,实施“十大重点工程”,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推进“行动计划”早期收获。

据了解,“十大行动计划”包括泉州港口复兴、双向投资贸易、发挥侨力携手共赢、阿拉伯新走廊拓展、绿色制造提升、金融创新、自贸区建设、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文化旅游合作、人才培养引进和人员往来。其中,泉州港口复兴行动计划拟推动泉州港口复兴系列项目、吉永泉铁路、大型临港物流基地等建设,打造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枢纽港;双向投资贸易行动计划拟全面提升泉州与“海上丝路”沿线国家地区间的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着重发展与东盟、南亚、中东等国家的合作,通过做强做优“中国(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品牌博览会”,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城市联盟等。同时,泉州市还初步筛选了180个配套项目,其中包括设立世界海丝博物馆,为行动计划提供支撑。

相关人士认为,通过一系列努力,至2020年,泉州海丝先行区将在经贸文化合作等方面取得成果,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对外合作交流更加紧密,人员往来更加便利,使泉州成为我国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城市和充分展示海上丝路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    

■刺桐论坛

海丝品牌,重塑城市灵魂

东南网2月11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柳逸)

在泉州开元寺古船馆,一艘略显沧桑的巨型木壳船特别引人注目。这是1974年从泉州后渚港挖掘出土的宋代古沉船。这艘船,曾劈风斩浪,来往于泉州与阿拉伯各国,把泉州的茶叶、陶瓷等输送到中东等地,把阿拉伯的香料等名贵货物运回泉州。40年前,沉船从后渚古港出土时,里面还看得到随该船沉没的大量香料遗物,这足以见证泉州在海丝贸易交往时代的地位。

往事越千年。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考队到泉州考察,发现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东方主要起点城市的重要证据,并在南安丰州九日山刻碑得以确认。

海丝起点、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与东亚文化之都的叠加,使泉州的历史文化品牌效应不断发酵,凝聚成泉州独特的软实力。如何发挥和用好软实力,推动泉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是摆在当代泉州建设者面前的大文章。

“一带一路”战略,为泉州城市品牌的重塑以及软实力的发挥提供了重要契机。面对新时代、新丝路、新机遇,长期不遗余力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泉州,早已做好充分准备,很快就拿出对接“一丝一带”建设的思路、举措和行动。承办中阿城市论坛、举行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节和国际品牌博览会、提出海丝申遗的“泉州倡议”、发出加强海丝国家和地区合作的“泉州共识”、邀请海丝国家和地区代表来泉州表演各具特色的文化节目、开创中阿合作产业园......这一系列行动,充分体现泉州建设海丝先行区的紧迫感和积极作为。“在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唯其主动融入,积极行动,掌握主导权,才能使泉州的海丝品牌、战略机遇转化为现实发展的优势。”在去年1 1月举行的海丝学术研讨会上,一位专家充分肯定泉州凝聚海丝软实力促进新发展的行动。

泉州因海而兴,成为中世纪东方第一大港和世界多元文化中心,数百年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造就泉州人开放、包容、爱拼敢赢的性格气质。当前,“一带一路”战略给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泉州作为我省民营经济首强城市,又挟千年海丝文化积淀,历史、区位、条件及人文优势并具,理应在海丝建设中先人一步,做出新的作为、发挥新的示范效应,这不仅是对地方当政者的要求,也是海内外3000万泉州人的愿望。

海丝新起点,泉州新机遇。历史的积淀与现实的机遇相碰撞,必将给这座文化名城注入新的活力。海丝品牌,正在重塑这座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灵魂。

■相关链接

泉州海丝先行区建设大事记

2013年8月26日,泉州从我国10个入围城市中脱颖而出,与日本横滨和韩国光州共同成为首届“东亚文化之都”。

2014年2月14日,泉州启动古城文化复兴计划,与西街片区改造、泉州当代艺术馆等文化项目配合,推进古城古港新区全域联动系列项目建设。泉州古城遍布开元寺、天后宫、清净寺等海丝文化遗存,古港就是曾经的“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港。

2014年2月23日,由中国新闻社主办的“新世纪丝绸之路经济论坛暨丝绸之路华媒万里行”启动仪式在泉州举行。来自20多个国家的50多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代表等200余人出席,围绕“丝绸之路新商机在何处”“沿线城市如何把握发展机遇”等问题展开探讨。

2014年6月9日,“一带一路”战略专题研究座谈会在泉州举行。专家学者共同回望丝绸之路传播文明的历史,探讨丝绸之路重振雄风的路径,为“一带一路”建设建言献策。

2014年6月17日,首届“中国·阿拉伯城市论坛”在泉州举行。论坛有19个阿拉伯国家联盟城市代表参加,以“丝路起点、合作新篇”为主题,就“一带一路”建设、经贸投资合作等议题展开探讨,并同意成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城市联盟。

2014年9月13日,《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图片世界巡回展在马来西亚启动,旨在加强泉州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文化交流,为泉州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营造氛围。

2014年9月18日,泉州率团参加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务院新闻办、中国教科文全委会联合主办的“丝绸之路与创意城市”展览。其中,泉州部分的展览以“海上丝路 泉州起航”为主题,呈现中国对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创和贡献,以及丝绸之路精神对于当代社会的影响。

2014年10月1日,经过3年的保护性整修,泉州古船陈列馆重新对外开放。这艘宋代古船残缺部分长24.2米、宽9.15米,有13个水密隔仓,是见证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考古实物。

2014年10月14日,“中国一日·重返泉州”系列活动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泉州代表团表演了南少林功夫、木偶剧等文化艺术,展示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风貌。

2014年11月26日,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丝海扬帆嘉年华)系列活动举行,以泉州建设“多元文化都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为主题,从文化艺术和经贸交流两个层面,展现泉州同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014年11月27日,海上丝绸之路与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学术研讨会在泉州举行。次日,与会的泉州、福州、漳州、宁波、南京、扬州、蓬莱、北海和广州代表,签署了《泉州共识》,强化了海丝联合申遗机制。

2014年11月28日,首届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品牌博览会在泉州举行。博览会以“新丝路 新合作 新融合”为主题,吸引31个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参与。

2014年11月29日,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商务合作圆桌会上,10多个海丝沿线国家代表共同发布了《泉州倡议书》,同意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商务合作机制,内容包括建立常态经贸合作交流机制、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商务合作机制联络机构等。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