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时政 > 正文

福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守护福建“青山绿水、蓝天白云”

2015-03-08 08:36:3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孙靖  
分享到:

生态美是福建人的骄傲

东南网3月8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练仁福 周锡银 王勋/文 马海涛/图) 人间福地好福气,清新福建任呼吸。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示范区,福建生态文明建设吸引了众多目光。

6日举行的福建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生态福建”与“清新福建”也是海内外媒体竞相追逐的热词。连日来,我省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聚焦这一话题积极建言。大家表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精心呵护好福建来之不易的好生态;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生态保护机制,推动福建的“山更绿、天更蓝、百姓更幸福”。

热议 好生态来之不易,要精心呵护

“福建好生态的名气越来越大,这也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代表委员们表示,福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65.95%,连续30多年居全国第一;还是全国唯一一个水、大气、生态环境全优的省份,生态是福建人的骄傲。

“福建的生态保护起步早,2000年时任省长习近平就率先提出了生态省建设战略。”谢智波代表说,绿色福建是大自然的恩赐,是福建最响亮的名片,“作为福建人,我们要感恩大自然,更要归功于这么多年的坚持与守护。”他说,好生态来之不易,更加需要每个人去精心呵护。

“全球我去过许多地方,但是走来走去,发现哪的空气都比不上我们福建。”郭加迪委员说,推动新福建建设,清新福建就是最大的优势之一,“好生态能吸引投资者过来安家置业;好的生态,也为各种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产业的落地提供可能。”

“正如总书记所言,只有全民参与,每个人都能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环境,才能真正把环境保护好。”林欣欣代表说。

建言 产业转型,获取更多绿色福利

建设新福建,如何实现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就生态保护生态是行不通的,也是没有出路的。我们既要GDP,也要好空气;既要产业优,也要生态美。”全国人大代表、龙岩市委书记梁建勇说,如在长汀的水土流失治理中,就注重结合发展林下经济以及设施农业,推动实现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同步,实现保护与发展的有机结合。

“我们2012年就开始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加速推动产业转型,经济发展并没有因为提高准入门槛而受影响。”全国人大代表、南平市长林宝金说,在产业的发展上,南平坚守绿色发展,保护与发展实现了互相促进。

郭加迪委员表示,我们绝对不能走边污染边治理,或者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是可以双赢的。”他建言,通过绿色产业转型,获取更多的绿色福利、绿色GDP,推动福建又好又快发展。

呵护好生态,处罚必须出重拳

好生态来之不易,好生态也非常的脆弱,清新福建要永葆清新,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守护治理方面同样要有强音与重拳。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定要严格环境执法,对偷排偷放者出重拳,让其付出沉重的代价;对姑息纵容者严问责,使其受到应有的处罚。”

吴志明委员表示,施工和道路扬尘、垃圾焚烧、餐饮油烟等污染仍时有发生,是“蓝天杀手”,政府部门要加大惩处力度,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处罚规定。

郝国强委员也建议,福建要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法规,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要加重罚则。要加快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与责任追究机制,对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企业严惩不贷;对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责。

全民参与,需要做好“补偿文章”

要实现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永续发展,最关键的就是建立生态保护的好机制,生态补偿就是一篇大文章。

“农民靠山吃山,保护生态就要守好山,那农民收入怎么保障?”来自基层的邓文山代表说,要想真正调动全民保护生态的积极性,就一定要让他们享受到绿色发展带来的红利。要加快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流域上游或者为生态保护做出贡献的地区,都需要获得生态补偿。

林宝金代表说,当前生态补偿主要靠政府的纵向投入,而横向生态补偿不足,应加快生态补偿机制改革,充分考虑生态环境贡献值大小因素,让生态环境好、对生态环境保护贡献高的地区获得更多的补偿,鼓励地方政府走“绿色发展”道路。

□相关新闻

福建成立全国首家 省级林木收储中心

昨日,全国首家省级林木收储中心福建福人林木收储有限公司在福州挂牌成立。这是我省深化林改的重要举措,加上此前已成立的18家市县两级林木收储中心,对我省广大林农盘活3000亿元“沉睡”的林资产意义重大。(福建日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