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建经济 > 正文

“高铁+海峡游”升温,福建如何应对新挑战?

2015-07-16 09:30:35 储白珊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随着向莆、厦深、合福铁路开通,福建与长三角、珠三角、中部城市群形成三大“高铁旅游圈”,加上台车入闽、台胞免签注等政策的实施,两岸游客往来愈加便捷,福建的交通集散地作用更加凸显。然而,“快进快出”是把双刃剑,它带来了大量客流,也可能分散客流,让“游客”变“过客”——

“高铁+海峡游”升温,福建如何应对新挑战?

 

上月底,合福高铁正式运行,闽台两地旅游业界人士在高铁上联手“吆喝”,推介旅游线路。(资料图片)

东南网7月16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储白珊)

闽台联手卖“旅游”

   7月旅游旺季刚拉开序幕,省内多个热门景区就迎来客流高峰。这些游客中,有一部分是搭乘刚刚开通的合福高铁而来,在福建短暂游玩后,再去台湾旅行。随着高铁时代来临,海峡游正日渐升温。福建作为两岸旅游的重要口岸和交通枢纽中心省份,对两岸游客的旅游集散作用正在凸显,闽台两地旅游业更是联手“吆喝”起来。

在6月28日由福州始发至合肥南的合福高铁G2626上,台胞阵容空前盛大。“福建+台湾”重点旅游目的地的代表展开互动式推介,他们以“两山”(武夷山+阿里山)、“两水”(大金湖+日月潭)、“两马”(马尾+马祖)、“两门”(厦门+金门)、“两港”(平潭港+台北港)两两结对的组合形式,全面展示闽台两地的多元文化和独特风情。

这并非闽台首次联手在动车上亮相。早在向莆铁路、厦深铁路开通时,“清新福建”沿线推介的队伍当中,就包括了以金门、马祖为代表的台湾旅游业界人士。

“台味”加码,显示出台湾旅游市场对陆客的渴望。金门县旅游局工作人员何桂泉告诉记者:“对江西、安徽等地的大陆游客来说,有了合福高铁以后,他们来福建更省时省力,再经由福建到台湾旅游也更方便。”

对此,台湾恒群国际旅行社董事长白玲表示,合福铁路开通后,已经有很多台湾客户表示愿意体验这种“快车慢游”的旅行方式,从福建口岸进入,搭乘高铁去感受大陆最美的沿线风景。

业内人士分析,合福高铁的开通,拓展了福建在华中和华北的旅游市场,是构建环海峡旅游圈的“新通道”。与此同时,通过福建的对台通道,通过厦深铁路的对港、对澳通道,福建至台湾、香港、澳门“一程多站”式的“环海峡旅游圈”正加速形成,福建旅游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经福建口岸赴台湾金门、马祖、澎湖和台湾本岛旅游的人数达8.25万人次,同比增长31.68%。其中,团队游同比增长39.98%;个人游同比增长5.6%。

破除“区域化”障碍

然而,高铁带来的集散效应,并不代表作为交通集散地的福建能够“坐地吸金”。

业内人士分析,未来个人游占据赴台游客数的比例会逐渐增加,而目前经福建口岸赴台的旅游团队则更多来自省外。如果福建旅游市场没有足够的留客力,游客不是以福建为旅游目的地,客流量再多,也只是“过客”。

连日来,记者针对厦门、平潭两个口岸城市的32名省外游客进行随访。发现有8位游客搭乘合福高铁而来,在武夷山、福州两地逗留3天后,从平潭搭乘“海峡号”赴台湾进行环岛10日游;有17位游客搭乘飞机直抵厦门,游玩3天后,直飞台湾进行7至10天的个人游;其余7位是专程到福建土楼等景区旅游。

不难发现,这些游客中,超过70%不以福建为旅游目的地。在这些“过客”的旅程安排中,在福建逗留的天数也只占到约30%。

这说明,福建旅游市场存在“区域化”的局限性。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休闲研究中心主任楼嘉军认为,在高铁城市网络的竞争中,资源很容易加速配置到更具优越性的城市,造成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局面,如果无法破除这种“区域化”障碍,将会影响福建对外的旅游吸引力。

那么,如何破除“区域化”障碍?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李君鹏认为,随着高铁时代的来临,福建旅游将进入“全民大发展”时期,这就要求福建的旅游公共服务要达到国际化水准。尤其是,高铁沿线的二三线城市,在交通接驳、景区环境卫生、景点包装推广、服务配套、人员素质等方面,都需做好进一步的改善。

“福建在两岸旅游交流中的纽带作用显而易见。但是,并非只有福建在与台湾加强旅游合作。”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白长虹建议,在两岸交流中,福建旅游业要积极联动台湾旅游企业和服务提供商,在旅游采购、投资合作、服务管理等方面建立两岸旅游产业共同体,以此推动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

厦门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系主任林德荣则建议,福建应整合旅游线路,走产品多样化和差异化经营道路,例如开发高铁沿线狩猎、探险、游学等旅游产品,努力将交通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力,才能形成强大的虹吸效应,让“过客”变“游客”。

记者手记>>>

练好“内功”携手掘金

闽台联手“吆喝”旅游,只是闽台旅游合作在市场营销方面的一种手段。两地若要携手掘金高铁旅游,关键要加强闽台旅游产业合作。

纵观闽台两地旅游资源,山、海、茶、田、闽南文化等元素多有相似,台湾又在服务水准、策划包装、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福建旅游产业可借助诸多有利因素,加速转型升级,练好“内功”,实现经济效益、合作理念和市场管理的三个“提升”。

具体而言,对内要在景区提升、景点规范、旅游市场管理等方面猛下功夫,加速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旅游惠民便民服务体系,提升旅游行政服务功能,加强旅游安全管理。

对外,要发挥旅游业劳动密集型特点,促进两岸在人员往来、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合作,促进两岸旅游市场一体化。同时,借力台湾旅游文创优势,提升“清新福建”知名度,并借助省内现代农业、海洋产业等优势产业之力,打造闽台旅游大产业格局。

如此,高铁时代,福建旅游业才会出现真正的虹吸效应。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