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滚动网报> 时政报道 > 正文

福建省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专题询问会文字实录

2015-09-25 15:11:0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林晨  
分享到:

鄢萍:谢谢主持人,我有两个问题想请问一下林业厅,第一个问题如何更好巩固和提高我们省沿海基干林带的建设成果?因为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用地的制约等等,与基干林带保护之间的矛盾还是比较突出,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如何保护和扩大红树林的种植面积,这个问题刚才海洋渔业厅也点到,因为红树林是非常重要的沿海湿地的植被,我们非常关注,所以提一下这个问题。谢谢!

陈则生:在海岸带保护和利用方面,林业厅对基干林带建设和红树林保护做了一些工作。这方面汇报一下,沿海基干林带是我省沿海的绿色屏障,是沿海人民群众的“生命林”、“保安林”。沿海基干林带是防护林的重中之重,对防御台风,防御自然灾害起了重要的作用。红树林除了很重要的生态功能以外,对护堤、保护农田等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南方各省对红树林保护都非常重视。我省对沿海防护林建设历来高度重视,经过多年努力,我们沿海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1.6%,建了2800多公里的沿海基干林带,占海岸线整个长度的66.5%。整个面积已经达到84.4万亩,福建是我国红树林天然分布的最北省份,我们对红树林保护方面采取了不少措施,红树林面积从1988年400公顷发展到2010年的1400公顷。还有建立12个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及保护小区,对它进行保护。

陈则生:现在存在的问题,对基干林带和红树林的保护不够重视,沿海老百姓水产养殖,采砂挖土等行为对基干林带破坏比较严重。像港口码头、村庄建筑等地方不能种,还有一些是养殖场,原来生长红树林,被破坏后,变成水产养殖场,这些地方可以恢复再种,存在退耕还林、退养还林的情况。再者防护林生长条件比较差,更新难度大,达不到《福建省沿海防护林条例》规定的200米宽度要求。

陈则生:红树林方面还有一个问题,互花米草是外来入侵植物,一长以后繁殖很快,长了之后其它植物不能长,动物也不能长,红树林被它包围之后生长难度很大。下一步要做得工作,我们对于基干林带,我们想从五个方面做工作,一个在法制方面要加大力度。我们1995年省人大通过沿海基干林带保护条例,对沿海各个省市很重要,我们走在最前面。现在这个条例经过20年时间,很多条款跟现在要求不太相适应,我们规划明年进行修订。第二个就是落实沿海基干林带的区划界定的成果。省政府在2012年作出这方面规定,我们工作是前年开始。现在要在每个地方调查清楚,区划清楚以后,这个成果所在地政府要进一步批准并公布,以后老百姓就知道哪一块需要保护,哪一些需要注意,这个基础性工作加大。

陈则生:第三沿海基干林带全部划入生态红线。虽然难度比较大,但是我们做了很多沿海地方政府的工作。根据省政府办公厅2015年88号文《关于印发福建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将全省84.4万亩沿海基干林带全部划入沿海防护林生态红线。第四严格沿海基干林带的管理,对占用沿海基干林带审批最严。除了一些重要的基础设施,公共事业,还有国防外交等重要项目,其它的我们一律不予审批。还有基干林带经过批准使用,还要按照先增后补,占补平衡,在同区位里面进行调整,确保整个基干林带的面积不减少。同时,我们加大这方面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基干林带的行为。

陈则生:第五个方面加大建设方面。沿海海岸线有一些耕地产量不高,没有纳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保护。我们想尝试通过租地或者其它形式,在不改变用途的基础上,用于防护林建设。对一些水产养殖、耕作、采石、挖土等区域进行修复。还有一个就是进行改造,对渐趋老化、防风固沙能力逐年减弱的进行改造。同时,通过对互花米草的治理,并种植红树林的方式,提高治理效果。目前,对互花米草治理的手法有物理的,也有化学的,效果不是很好。我们跟国家林业局联系借鉴美国经验在几个地方做试点,云霄做试点,长乐做试点。

陈则生:保护和扩大红树林种植面积我们从五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法制建设,目前正在制订《福建省湿地保护条例》,大家很重视。二是加大宣传,宣传红树林的重要性。三是加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力度。四是多造一些红树林,争取专项资金。互花米草如果能够治理好,很多地方可以再种红树林,我们今年有个项目申报成功,在霞浦治理200公顷互花米草,再造红树林。五是加大科研力度。红树林品种十几种,我们省有5种,哪一些适合我们种,在这方面加大研究力度。我的回答就到这里。

徐谦:刚才9位委员提了相关问题。列席代表还有没有要提问的,要提问的请举手示意。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