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深入宁夏南部山区考察。六天的时间里,入农村、进企业、访农户,一路调研,一路思索。在调研西吉移民搬迁的吊庄玉泉营时,习近平提出了建设闽宁村的设想:集力聚资,将其打造成具有样板意义的闽宁协作示范村,让移民迁得出、稳得住、致得富。 在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二次联席会议上,习近平提出,宁夏和福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有着明显不同,彼此协作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双方可在“优势互补,互利互惠,长期协作,共同发展”的原则指导下,以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为中心,以解决贫困地区群众温饱问题为重要任务,广泛深入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协作,促进闽宁双方共同发展。 习近平明确表态,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是一项政治任务,我们要坚决完成,对联席会议议定的事情要尽快落实,所承诺的事情也要抓紧兑现。 一诺千金,薪火相传。 20年来,一批批福建援宁干部踏遍宁南的沟沟坎坎、旱塬峁梁,把所有的智慧、心血和汗水抛洒其中。 20年来,福建省牢记党中央、国务院的嘱托,不断创新和完善闽宁扶贫协作机制,从单纯的政府援助到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合作跨越式发展。 一年一度的“省级联席会议”,在两省区形成了协商、推进、监督机制,使得每年的协作项目都能与扶贫开发和宁夏发展大局紧紧相扣。“宁夏所需,福建所能”,福建的人才、资金、科技、经验、市场要素等深深植入到宁夏发展的“肌体”,形成造血体系,从根本上提升了宁夏贫困地区的发展能力。 承前启后,开拓创新。在新的历史节点上,省委书记尤权指出,闽宁对口协作是党中央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是两省区人民共同的责任和事业,我们将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协作,推动闽宁两省区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互助双赢 “闽宁模式”铸典范 岁月倏忽,廿载春秋。从修路、建井窖、坡改梯到闽宁协作示范村的建设;从单纯的政府援助,到引入市场机制动员闽企赴宁投资;从支教支医,到推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不断深入,互利共赢。 1997年7月15日,银川城外永宁县,“闽宁村”正式奠基。从400多公里外的西吉县山区搬迁来的第一批8000名移民,在这块土地上艰难创业,来自福建的技术人员教会了他们菌菇、葡萄等种植技术。2001年,闽宁村“升格”为闽宁镇。如今全镇6个村,6万多人口中,4.4万是生态移民,广场、商店、医院、学校应有尽有,标准化的住宅小区整齐排列。曾经沙石肆虐的闽宁村蝶变为现代风情小城闽宁镇,数万人的命运得到改变。 崛起于荒漠中的闽宁镇,是闽宁协作扶贫的样板。20年来,福建高度关注西海固地区的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把有限的帮扶资源重点投向贫困地区的搬迁改造、饮水设施建设、就医条件改善和贫困户增收等民生项目,给当地百姓的生活带来了真真切切的变化。如今,同心县惠安新村,盐池县南苑新村、北塘新村,原州区团结新村、利民村等140多个闽宁协作示范村,20多个闽宁协作移民新村相继出现在宁夏大地,用事实证明了闽宁协作示范村的样板意义。 这里,同样成为闽商开疆拓土的新战场。 贺兰山下,万亩葡萄园一望无际。“种葡萄,这里的气候、土壤条件比法国波尔多还要好。”闽商陈德启流露出的是落地生根的安定和对未来发展的自信。 通过提供优良种源、技术支撑等服务,入住闽宁镇的德龙酒业带动了周边区域的葡萄种植、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还发展起观光农业。项目全部建成后,可提供万余个就业岗位…… 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来自东南的“孔雀”越来越多朝着西北飞—— 2011年,由援宁干部做媒,闽商严国圣投资建起宁夏国圣食品有限公司,将自己的“薯业帝国”移师西吉。29种休闲食品每年“消化”4万吨马铃薯,建繁育基地,引进新品种,与农户形成土地流转和技术合作互惠互利的模式……其全产业链的打通,成为西海固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样本,贡献了西吉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三分之一。 |
相关阅读:
- [ 12-04]宁夏党政代表团在福建考察
- [ 12-03]闽宁互学互助对口协作第十八次联席会议在福州举行
- [ 12-01]闽宁对口协作谱写东西合作和扶贫开发新篇章
- [ 08-06]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推进闽宁对口协作
- [ 06-07]闽宁协作对接会举行
- [ 10-24]闽宁经贸合作推介会昨举行 签约项目53个
- [ 10-23]福建16年累计援助7亿多元帮扶宁夏发展
- [ 10-23]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福州举行慰问演出
- [ 10-23]闽宁协作挂职干部座谈会举行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