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陈伟琳在出诊途中穿越山间树林。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村民们的“家庭医生” “哇哇!”还没进陈伟琳的诊所大门,就听见一阵接一阵的小孩哭声从里面传来。村民陈江华带着自己21个月大的孩子来诊所就诊。为了哄住孩子测体温,陈伟琳几乎使出了十八般“武艺”,又是扮鬼脸,又是哼小调,最后拿出一个布林,总算是让孩子消停下来,乖乖量了体温。 “小陈医生就是我们的‘家庭医生’,我们家几代人都是在他们这里看病的,有时候小孩半夜发烧,一个电话就来了。”提到小陈医生,陈江华感到特别亲切,“凌晨两三点过来看一次,早上天亮了他还要再来复查一次。”这样的待遇,几乎每户受访村民都经历过。 蓝美娘今年已经86岁高龄,由于罹患冠心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行动不便,陈伟琳每周都会提着药箱上门问诊一次。记者随着陈伟琳上山问诊,上山的路并不好走,秋天的蚊子像“轰炸机”一样猛烈地向记者发起进攻,不到五分钟的时间,记者的身上已经被咬了17个大包,而陈伟琳对这一切似乎早就习以为常,“蚊子都认识我了。”陈伟琳打趣道。 在一栋破败的房屋里,除了一盏8瓦的电灯,房间里很难看见其他像样的电器。蓝美娘躺在床上,哼哧哼哧地喘着粗气,陈伟琳简单地收拾了下房屋,便开始细心地为老人家号脉听诊。“她就是我的儿子!”蓝美娘的闽南话通过当地村民翻译成了普通话,惹得记者和陈伟琳哭笑不得。“这是给你带的八宝粥,你看着,这样开……”陈伟琳还随身给老人带了一箱八宝粥,手把手地教她怎么打开易拉盖。 9月23日,陈伟琳为患有哮喘、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村中留守老人陈水法入户随诊后与老人道别。 新华社记者宋为伟 摄 “药已经那么便宜了,你还那么客气带这么多吃的来,我怎么好意思!”蓝美娘坐起身来,一边摆手,一边露出欣慰的笑容。 在陈伟琳驻村行医的这些年里,平均每天他都要出诊四五次。18年间,陈伟琳累计出诊24800多人次,其中经诊治或转诊的危急重症患者600多人次,义务为老年人体检5100多人次。同时,他还为村里的临终老人进行人文关怀340人次,免费发放健康教育材料16000多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