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 正文

厦门集美区侨英街道:第三方服务助力垃圾分类

2017-05-11 11:16:43 陈旻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房小奇   我来说两句

努力培养一种新的生活习惯

“昨天刚用积分换了奖品,多亏老张啊。”家住泉舜·泉水湾小区一期的王大姐已经和入户宣传员张森户非常熟悉了,她告诉记者,“刚开始我也觉得垃圾分类很麻烦。后来老张他们好几次上门来,不厌其烦地教我怎么分类、打二维码、查积分。我终于搞懂了,还用积分换了几次油、米、洗衣粉。现在,两个小孙子都会在饭后帮我分类。”

“要推广垃圾分类,单靠积分激励效果有限,还要更多地引导、服务。”张森户是入户宣传员的组长,也是省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的一名志愿者。晚上在家的居民多,每天晚上6点到9点半,他和同事从楼道的顶楼25层开始向下走,一家一家地敲门,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与方法,分发宣传单页,帮助激活垃圾分类系统,教他们使用垃圾分类APP……

他说,小区有接近1500个固定住户,需要一轮又一轮的入户指导。“一个家庭,接受宣传对象有时是年轻户主,有时是家中老人,有时是卫生工,各人对垃圾分类的理念接受程度都不一样,要反复入户宣传,争取覆盖家庭的每个成员,才能培养、稳定整个家庭的垃圾分类习惯。”

除了入户,宣传员还要管理居民、环卫工人等几个微信群。“环卫工人在拆袋检查时发现一些居民的垃圾分类有错误,就把二维码拍下发进群里。我们通过系统找到相关住户,就到居民的微信群中进行沟通、集中指导或针对性指导,甚至入户回访。”张森户说,培养一种新的生活习惯,需要细之又细、持续不断的服务。

“3个月来,我们一直在思考,怎样让居民更愿意参与垃圾分类?在专职团队的推广和积分奖励下获得的覆盖率,是否能够持续下去?”吴福海说,他们还在尝试更多的做法,以激活更多用户并巩固现有用户。比如正在筹备“环保之星”评选,把小区的环保气氛再掀一个高潮;正在和小区周边的幼儿园洽谈,动员“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垃圾分类……

“在垃圾分类上,我们鼓励每个街道、每个社区多做尝试,全社会合力来寻找最优方案。泉舜·泉水湾小区作为集美区垃圾分类的一个试点,其运行模式是一次有益的尝试。”集美区垃圾分类管理中心副主任刘传林认为,泉舜·泉水湾小区有利的条件是,清洁楼在附近可供设备安置,能实现厨余垃圾就地减量、降解。区政府负责设备投入,街道、社区购买企业服务,这样多方配合的模式也很有示范意义。但也存在设备的垃圾处理量不大、速度需要优化、设备有空间要求等问题,其他小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做法。

“对于其他不具备类似条件的小区,厦门已经建立17条垃圾分类直运线路,对餐厨垃圾、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范围在不断扩大。”他介绍说。

记者手记>>>

漂亮数字的背后

2016年12月,厦门首份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小区调研报告出炉,对思明、湖里、海沧、集美四城区的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的现状进行了评述,报告显示,居民的参与率并不尽如人意。这也是国内许多尝试垃圾分类的城市的共同问题。就在泉舜·泉水湾小区,2016年持续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也不过百户。

根据规划,到2017年6月底,厦门岛内思明、湖里两区将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2017年底,集美区、海沧区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40%以上;同安区、翔安区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30%以上。在此背景下,泉舜·泉水湾小区将垃圾分类推广交给第三方服务企业来做,无疑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有街道、社区的经费支持,加上现成的湿垃圾就地处理设备等有利条件,邻盟公司通过一轮又一轮的扫楼式推广,在短短两三月,就把垃圾分类的覆盖率提到了小区固定住户的半数以上,亮出了一个漂亮的数字。这当然有天时地利的因素,但也的确让人感受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益处。

获取用户之后,还要保持用户的黏性,让居民长期保持垃圾分类的习惯。除了更多宣传教育、配套设施、激励机制,还要有法规约束。目前,《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已经出台,拟于2017年8月实施,其中包含了实行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和对不执行垃圾分类的单位与个人的处罚规定。法规“上线”后,泉舜·泉水湾小区的成绩还能否继续亮眼,厦门其他不同模式的小区会拿出什么样的成绩单,我们拭目以待。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