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放行车辆、准确解答咨询、长久保持笑容、攀高检查货物,对记者而言这是新鲜的一天,对高速公路收费员却是平常的一天

沈海高速宁德闽浙收费站
东南网7月26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魏桂莲 实习生 徐劼 文/图)高速公路收费员,坐着收收钱,还不轻松?20日,记者来到沈海高速公路闽浙收费站,体验了一把收费工作,才明白这个岗位面临一道道考验。
该收费站素有福建“东大门”之称,是全省高速公路中征费收入最多、征费环境最复杂的所站,承担着全省高速公路10%的征费重任,及占全省高速公路系统总量三分之一的绿色通道车辆免征核查任务,日均通行2万余辆次。
几秒可放行?
上午8时,简短培训后,记者跟随收费员周斌走进收费亭。
“看到车辆驶进,伸左手示意停车;说‘您好’,收取对方高速通行卡;再向司机点一点头,道一声‘请稍候’;电子播报应收费用,收费、找钱;最后道一声‘请慢走’,起杆放行。”记者重温了一遍刚学的知识。
收费亭里虽有空调,但由于收费窗口一直开着,温度有37摄氏度以上。“更难熬的是冬天,手冻得拿不住钱。8小时内只能休息三次,每次15分钟。”周斌说。
周斌查看表单确认无误后,在电脑里输入自己的工号,并再次整理了一下妆容。刚坐到收费桌前,就有车辆进入通道,周斌绽开了当天第一个笑容……
跟班学习半小时后,记者自信满满地换下周斌。然而,貌似简单的工作,记者却手忙脚乱:认不清钱的真伪,找不准卡槽的位置,找零钱动作慢……有的车辆跟得紧,记者仍死板地伸出左臂拦车,险些被汽车撞到手臂;有的汽车停靠时离窗口远,又得站起来探出大半个身子接卡、收钱;找完钱后,还经常忘记起杆放行,时不时被司机鸣笛提醒……
刚开始,记者每放行一辆车得2分钟左右;苦练1个多小时,才提速到1分钟左右。“一般收费员,最多10秒,即可放行。你这速度,在高峰期会导致收费站外堵车数公里。”周斌说。

收费员周斌以真诚的笑容迎接每辆通行的车辆。
问路知多少?
司机们喜欢把收费员当向导,认为凡是高速路上的信息他们都该懂。
“我们会把接触到的问题记录下来,查找答案,以备不时之需。而这些答案,随着道路的建设也需要经常更新。”周斌说。
10时许,一名司机要去霞浦,但油量只够跑50公里左右。他问记者离收费站最近的加油站有多远,记者却告知到霞浦的距离约有70公里,司机只好返回市区加油。其实,上高速后,离收费站40公里处就有服务区可加油。
半小时后,该司机从收费站通行,记者主动承认错误。司机打趣道:“你害我来回折腾。扣工资!”
“你运气好,遇到体谅你的人。”周斌对记者说,把收费员当出气筒,大声训斥的大有人在,更有甚者,得不到准确答案就往收费员脸上吐口水。
周斌当了10年收费员,几乎每一天都在收费站度过。作为五星级收费员、沈海闽浙征管所服务标兵、省公司先进工作者,他在高峰时一小时可完成1000多辆次车的收费放行工作。遇到司乘人员咨询加油站、路程、方向等信息,他也能准确地答复。
“当我们解答完,对方点头致意或说声谢谢,我们特别高兴、满足,觉得被尊重了。”周斌说。

收费站的每位收费员都能以真诚的笑容迎接通行的车辆
你能笑多久?
收费员要保持微笑,记者时时提醒自己。一个小时下来,记者发觉自己的脸部肌肉都僵硬了,怎么笑都觉得不对劲。
周斌说,如果强装笑脸,脸部肌肉很容易疲劳,根本撑不了8小时,“只有发自内心的微笑,才能持久”。
12时,车辆越来越多。为保畅通,周斌替下记者,重新坐到收费桌前。机动人员送来的午餐,周斌只能抽空食用,一点都不耽误手上的活。1分钟左右就要进行一次收费工作,吃吃停停,一顿饭用了半个多小时。
“现在还好,冬天就很受罪,吃到后面已经冰凉,也顾不了味道,填饱肚子就好。”周斌说。
下午,装农产品的车辆逐渐多了起来。根据规定,农产品、肉蛋奶、果蔬、海鲜等可享受免费通行。此时,收费员的操作步骤就大大增加了。
“请注意安全,可不要疲劳驾驶啊!”“天太热了,要注意防暑降温啊!”“太累了就歇歇再走吧!”……周斌总是不忘提醒司乘人员一句。“这个时段很容易疲劳,我们提醒一句,或许就能避免一些事故的发生。”
敢不敢攀高?
下午2时许,货车来来往往。从1号到8号收费窗口约100米,在这条“战线”上,呼叫人员靠一盏黄色的警报灯。
当天的机动收费员黄海滨,刚给1号窗口补充了零钱,就看见7号窗口亮起黄灯。收费站的每个窗口都比路面高出60多厘米,记者跟随黄海滨疾步穿越,有几分跨栏的感觉……
所有享有绿色通行的车辆都要接受检查,记者第一次协查的大货车来自海南。司机将麻绳松开后,露出一箱箱货物。
记者仰头往上看,篷布上的灰尘掉进眼里,又被篷布上残余的水洒了一脸。“每个收费员都有这种经历。”黄海滨说。
收费员要爬上货车上检查。这时,来了一辆运送香蕉的货车,记者跑到车头,顺着梯子爬上去。货车顶差不多有两层楼高,一伸手就可够到收费站的顶棚。车头与车厢衔接处的“空档”,让记者仿佛置身于电影里爬火车的惊险情节。只有跨过这个“空档”,才能查看到货物。记者不敢直接跨过去,只能手脚并用爬过去。黄海滨说,每天他们都要这样爬上爬下上百趟,下班时双腿都软了。
这一天,对记者是新鲜的一天,对收费员却是平常的一天。一年365天,他们用微笑和敬业,迎来送往八方司乘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