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平市延平区着力打造“中国游乐业之乡”品牌,把游乐产业列入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之一,致力于整合资源优势,加快游乐与金融、旅游、创意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 东南网12月2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雨萱 通讯员 林梦琳 谢志源 詹国兵) 近日,在南平市举办的中国(南平)游乐产业发展论坛暨游乐设施设备采购洽谈会上,游乐产业基金的发布成为全场亮点。由福建海川药业、延平国运、深圳摩根富通三家公司联合组成规模30亿元的基金投资项目公司,将对南平市延平区“游乐金融+”综合项目进行投资。该项目将借助南平市游乐协会在全国游乐产业影响力,积极探索国资与民企的混合运作,设立以金融为导向,产业集聚、服务目标明确、总部特征显著的特色经济版块。 近年来,延平区着力打造“中国游乐业之乡”品牌,把游乐产业列入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之一,致力于整合资源优势,加快游乐与金融、旅游、创意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游乐金融+”综合项目正是延平区政府优化宽松发展环境,吸引与鼓励游乐企业在延平设立总部,引导相关产业向延平集聚,实现游乐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大举措。通过证券募集资金,进行全面布局,联合分布在全国的带有延平标志的游乐园,做有主题IP故事的城市周边中型以上游乐园。 发展遇困 游乐产业基金落地延平,与当地游乐业悠久的发展历史密不可分。延平区作为国内农民开发公园游乐业的发源地,上世纪80年代,樟湖镇、巨口乡的村民走出乡村,率先在苏州虎丘建成一座外观呈龙形的巨型游乐设施——“龙阁迷宫”。这项游乐设施外观呈龙形,阁内被分隔成多个大大小小的“迷宫”,并配置电动游乐机等当时的先进设备,俗称“做龙”。“龙阁迷宫”在苏州取得良好反响后,延平区农民由此踏上开拓城市公园经营性游乐项目之路,通过“传帮带”的形式,向北上广等大都市进军,“延平籍”游乐园很快遍布全国。 据统计,目前延平人已在全国投资约3000家游乐园(场),从业人员近5万人,游乐园(场)布点率占全国同行业的70%,年总营业额达500亿元。经营方式也从过去粗放的经营模式,转向经营大中型设施游乐项目,乃至投资数亿元的主题公园。 金生游乐集团董事长陈学政亲身经历了游乐产业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他开始涉足游乐产业,在创建之初实行“公园+乐园”模式,将游乐园建在城市公园内,将二者结合,相得益彰。公司逐渐在云南、贵州、湖南、广西、河北等地建设十多家游乐园,年营业额达2亿多元,总资产从最初的100万元增长到5亿多元。然而,单一的“公园+乐园”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 “延平籍”游乐园多为松散的家庭式经营,未成气候的管理水平和投资方式在发展中日益凸显弊病。“我们的游乐园有数量却没质量,在经济新常态下面临着极大考验。”作为游乐设备的制造产商,南平市幸福游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毅深有感触地说,与方特、迪士尼等大型主题乐园相比,“延平籍”游乐园规模小、产品单一,缺少主题文化的概念,竞争力不足。“逐渐地,大家意识到要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 2015年,延平籍游乐业者开始尝试新的发展模式。南平市游乐行业协会成立,旨在将现有游乐产业进行资源整合,抱团做大做强,顺应市场新需求,谋划游乐产业供给侧改革;2016年,延平区携手协会打造“游乐业之乡”,树立游乐产业独特品牌文化形象。在外拼搏多年的延平籍游乐业者逐渐开始回乡投资办企业,为家乡经济发展作贡献。 “这么多从业者都想成功转型,还是十分困难的。即便具备转型意识,有些也会因为资金不足而气馁。”福建海川药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正望介绍,游乐产业基金的发布,正是为在本地设厂的游乐厂商提供资金支持,实现游乐产业转型升级。 游乐产业基金解决了游乐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据陈学政透露,2017年,集团成立了金生管理有限公司,全资合并国内6个乐园,将同时上市。目前金生游乐集团正在和“游乐金融+”综合项目合作,采取分成运营模式,建立大型游乐园,金生公司总部将在园区内设点,以金生品牌作为小试点,由海川药业扶持金生公司尽快上市,力争为延平游乐之乡打造游乐产业第一股。 “‘游乐金融+’综合项目是延平公园游乐业回归的一大体现。”蔡正望介绍,“游乐金融+”综合项目主要是将延平区优秀的资源与人才整合在一起,以延平区作为全国3000多家游乐场的总部,为在外的游乐园提供资本支持和服务分成,解决他们的融资问题,让他们感受到家乡给予的支持,使得“延平籍”游乐园能够走得更远、更稳,在全国开花结果。 |
相关阅读:
- [ 12-26]政协延平区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开幕
- [ 12-26]延平区召开2018年烟叶生产工作座谈会
- [ 12-26]延平区“人才·南平校园行”活动高校专场招聘完美收官
- [ 12-26]延平:拒绝传讯潜逃多年 两地警方携手抓获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