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东南网12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游笑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角已经吹响2年有余。
号角之下,创业创新不再是少数人的专业,而是多数人的机会。各种新兴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让普通人有了更多创新创业的可能。
他们之中,有追求卓越的技术创新者,有怀抱梦想的草根创业者,也有充满情怀的社会创新者。用创新创业,他们成为了推动经济变革的生力军。
在我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让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双创”支撑平台快速发展,量增质升。截至目前,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备案总数达165家,其中在孵企业4549家,创造岗位7.86万个。全省各类众创空间达500多家,省级众创空间达178家,常驻创业团队或初创企业达6360个。福建的创客们,有了施展才华、实现梦想的舞台。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关注创新创业,《双创》版从2017年7月起,观察、记录发生在福建的创新创业热潮。以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目的,《双创》版融合版面+移动端宣传资源,把脉双创趋势,剖析双创政策,记录双创成果,传播双创资讯。我们和读者们一起,守望经济新动能,助力双创在福建。
本期《回眸》,将为大家呈现我们的记录。
新政策

三明学院学生在众创空间里设计陶艺产品。福建日报记者 周明太 摄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5年7月,我省发布《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十条措施的通知》(创十条),立足于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改革创新、注重实效,从营造氛围、构建空间、培育主体、强化服务等方面为全省创业创新提供支持。
两年后的11月9日,我省发布“创十条”升级版——《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实施意见》,旨在进一步系统性优化我省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拓展创新创业覆盖广度,提升创新创业科技内涵,增强创新创业发展实效。《双创》版对此进行了重点关注。
实施意见共32条,从七方面提出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措施,分别是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拓宽“双创”企业融资渠道,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激励各类人才流动发展,打造创新创业平台载体,推动军民融合产业技术创新,创新政府部门服务机制等。
顶层设计,带动各地各部门密集推出对“双创”的政策扶持。其中,形式多样的政府创新补助,让高校、科研机构,尤其是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呈现出积极的态度,也激发了创新创业者的热情。
2017年7月6日,《双创》版推出《普惠创新 十亿元企业研发补助在路上》,重点报道了省科技厅、财政厅推出的《福建省企业研发经费分段补助实施细则(试行)》。这项具有普惠性的政策,在影响范围、实施力度等方面全国领先。其最大红利在于补助上不封顶,与其他优惠政策可以叠加享受。截至目前,全省已有431家企业获得2017年度企业年中及单项研发经费预补助共1.1亿多元。
新媒体

第二届海峡两岸新媒体创业大赛启动现场
分析显示,2016—2020年,中国新媒体产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高达13.9%。面对迅猛发展的新媒体,传媒媒体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作为省级媒体龙头,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正创新体制机制,整合媒体资源,大力向新媒体进军,并率先搭建起新媒体创业服务平台。其中,新媒体创业大赛就是其中之一。
11月15日,第二届海峡两岸新媒体创业大赛在福州拉开序幕。大赛由福建省委宣传部指导,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主办,东南网、福建报业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承办,面向两岸新媒体创业者发出召集令,邀请他们一起加入新媒体创业生态圈,共同展示、交流、合作、成长。
大赛启动后,《双创》版借助大赛平台,持续报道大赛举办的沙龙、论坛等活动,为新媒体创业者提供有关新媒体行业变革的最新资讯,同时,为创业者提供有关信息,帮助他们对接新媒体创业服务平台。
这些内容包括《在这里,透视新媒体——第二届海峡两岸新媒体创业大赛启动》《新媒体创业如何保护版权》《内容创业如何变现》《行业大咖热议出海掘金之路》等。
《双创》版的报道,聚焦新时期的媒体之变,不仅彰显福建新媒体创业者的强劲实力,也让福建本土新媒体创业生态圈更加活跃。
新职业

福建青创的导师们在一起。
“2018年1月18日,全国投资界大咖将云集厦门,来自全国20多个省份的100多名天使投资人将在此组成中国天使投资人联盟。福建的投资人快来报名,在我们自己家门口结交来自全国各地投资界精英们。”
12月25日,福建天使投资人黄可可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段话。作为将天使投资人社群引入福建的实践者,黄可可推动了首届中国天使投资节在福建落地。这场由中国创投委、厦门市人民政府、清华海峡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活动,将给福建的天使投资环境增加亮色。
天使投资人,是《双创》版重点关注的群体之一。2017年10月11日,《双创》版刊登《孵化创业梦的新职业人》,关注双创热潮下的三类具有代表性的新职业人,包括天使投资人、股权架构师、敏捷教练。这些新职业往往不为人熟知,但却常常出现于各类创业基地、众创空间和孵化器,服务创新创业,他们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创业导师,是《双创》版关注的另一个群体。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创业导师成为稀缺资源。然而,创业导师对创新创业者来说不可或缺。在我省登记在册的2000多名创业导师中,身兼多职现象严重。此外,各部门导师认证标准不一,导师库专业类别不均衡,有关部门对导师职业化倾向提升应变不足等,成为我省创业导师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2017年11月30日《双创》版刊登《创业导师:职业化之路在哪?》,关注这一新职业的现状。
新平台

在闽清创客小镇,创业培训活动正在进行。
助力农村创新创业,2016年底,科技部公布首批638家“星创天地”名单,我省20家单位入选。2017年12月,国家科技部公布的第二批“星创天地”名单里,我省又有22家入选。
这是一种全新的创业平台。作为“农村版”众创空间,“星创天地”是推动农业农村创新创业的主阵地,它能为科技特派员、大学生、返乡农民工、职业农民等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服务平台,进而促进农村创新创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助推科技扶贫和精准脱贫。
我省搭建“星创天地”有何经验?对此《双创》版重点报道了泉州农业科技园区,试图找到答案。2017年8月3日,《双创》版推出《万亩创业热土,“星创天地”的泉州实践》,报道了泉州农业科技园区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农村,转变为不断扩大的农业创业热土。在农业技术、资金、政策的助力下,25家高科技农业项目入驻于此,创造出60多亿元的年产值。
在闽清,一个普普通通的库区小镇,也试图搭建创业平台,打造“农村万达”。11月2日,《双创》版推出《创客小镇,一个“农村万达”设想》,报道闽清雄江镇以闲置的房产为媒介,聚集了一大批建筑师、设计师、创客、天使投资人。这个新的创业平台以活化当地产业为思路,吸引许多当地农民正紧随其后,参与小镇的改造。一个以创新创业为内核的乡村振兴样本,呼之欲出。
青年,创新思维活跃,创业动力强烈。在近几年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下,扶持青年创业为目标的平台正涌现。它们正借助资源优势,紧贴青年创新创业要求,为他们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舞台。
为推介这些平台的做法,《双创》版相继推出《创业孵化,为青年撑起一片天》《创新驱动,一个县城的众创号角》,报道了石狮狮城青年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和永春青年创业园两个平台,揭示他们是如何为青年创业服务的。
新业态

市民何先生在体验VR产品。 汤永巍摄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新经济”概念,以期培育中国经济新动能,这引领了中国创新创业的新方向。
数据显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实施的近两年来,平均每天有4万个以上市场主体在国内注册登记,相当于年增1500万个左右。这其中,不断涌现的经济新领域让人目不暇接。
双创在福建,也吹响了“新经济”变革的前奏曲。从2017年7月开始,《双创》版陆续报道了共享绘本、出海服务、洗衣机租赁等创业新领域,揭示我省在双创热潮中涌现的新生事物。
地方传统产业,如何借新经济的力量转型升级?《双创》版将选取的样本用报道的方式呈现。如9月28日刊发的《德化陶瓷发力“机器代工”》,关注瓷都德化如何借助科技创新破解产业发展的瓶颈;11月9日的刊发的《站上风口,南安打造泛家居产业联盟》,关注南安家居行业如何借助互联网,探索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11月23日刊发的《数字创意之城,平潭创想》,关注平潭如何追赶风口,推动数字创意产业在平潭落地生根。
实业品牌如何拓展生存空间?在福建,基业深厚的实业家们走到了家族传承的十字路口。“企二代”们有的子承父业,有的则选择了与父辈截然不同的道路——投身如火如荼的“双创”事业,成为福建创新、创业、创投的一股新生力量。
从“企二代”到“创二代”,《双创》版持续关注这个群体,报道踌躇满志的他们如何大胆实践,助力福建经济转型升级。如9月14日刊发的《周士渊:吹响“创二代”集结号》,关注七匹狼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周士渊创立启诚资本,并集结多名福建“创二代”共同发起创投基金。10月26日刊发的《“企二代”要敢创未来》,关注厦门银鹭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清渊之子陈朝宗的创业故事。他们正以创投为媒介,整合传统行业的资源优势,为家族企业寻找新的成长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