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江围头村
东南网12月29日讯 家园是什么?家园是我们从小长大的居所,是魂牵梦萦的精神依托、心中永远的圣地。“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住有所居、心有所栖。家园建设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和谐社会的期待,凝聚着社会发展的共识。
2017年7月福建日报改版后新增的家园版,在继承此前政文版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侧重绿色家园建设和环境治理,在城市化进程中关注人文情怀,传承文化根脉,寻找诗意栖居,留住美丽乡愁。
2017年,在城市的喧闹处,在偏远的乡村里,记者见证了变迁、汗水和欢笑,为此而谱写出一曲曲和谐的乐章。承载着梦想、奋斗、幸福、未来,我们共同的目标是——守望温馨美丽的家园。

永泰仁和庄

福州油纸伞与菊花相映成趣。
活在当下,非遗传承老树开新花
□ 树红霞
从象园木雕到福州剪纸再到福建漆艺,从千年油纸伞到永春纸织画再到闽菜博物馆,重拾采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心里依旧是暖暖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在于活的精神,在于技艺背后人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仰。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你能看到,他们为把握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所付出的不懈努力。事实上,正是有了这群最可爱的人,散落在八闽大地的非遗才得以活起来传下去。
保护非遗,重点是保护好非遗中的古老技艺。我们把非遗传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就是希望非遗为闽文化创造注入灵魂和活力。
在第二届亚洲漆艺展上,不论是黄时中、黄文华父子分别创作的脱胎漆器《梅花》《空》,还是蔡水况、蔡士东父子分别创作的漆线雕《四方至尊》《宝相金花瓶》,都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漆艺在途,传承有序。同样,一大批象园木雕艺人至今仍保留着对传统手艺的敬畏和热爱,坚守艺术性、思想性和创造性相统一,不给粗制滥造产品留土壤。
非遗,不仅存在于浩如烟海的典籍里,也贯穿在人们日常的生活生产之中。因此,重视非遗,最终要落到人上,通过尊重人的价值、情感和习惯,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非遗保护的最终目的。
为寻回福州茉莉香,续写“灯下美人月中狮”的美谈,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示范基地负责人翁文峰,坚持古法窨制,重塑茶摊文化,6年免费向市民赠送茉莉花苗110万株。他心里有个愿望——让家乡重现“小时候的味道”,把福州种成中国最香的城市。
创新是激活非遗的永恒指向。当85后“理工男”严磊,意外接触到走在消失边缘的油纸伞,他毅然辞掉火力发电厂的工作,一门心思复兴这项传统技艺。为了让千年油纸伞优雅地走进现代生活,他痴迷于改良与创新,从淡化桐油的异味到改制成油纸伞灯,不断发掘油纸伞的艺术价值。
非遗传承,就是与时间赛跑,亟待扩大传承人群体系。我们欣喜地看到,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闽菜文化,今年9月底,福州市闽菜博物馆投用,专门设置了佛跳墙制作体验区。更重要的是,聚春园有专门的厨师团队与院校合作,开设闽菜烹饪班,做好闽菜传承。
非遗,还需现代淬火。文化遗产正逐步融入当代文化生活中,并转化为今天的文化产品、文化追求和文化向往。实践证明,唯有保护传承实践、保护传承能力、保护传承环境,以发展的眼光全链条审视,以改革的思维整体统筹,非遗才能老树开新花。

2017年12月15日家园版
相关报道
★8月11日 《织纸成画,民艺瑰宝待逢春》
★8月18日 《北艺南传,鲜为人知的莆田景泰蓝》
★9月22日 《象园木雕,雕出别样精彩》
★10月20日 《守住文化根脉 剪出别样味道》
★11月24日 《大漆文化,值得期待的复兴》
★12月1日 《以文化为滋养,闽菜味更浓》
★12月8日 《一株茉莉花,香飘千万家》
★12月15日 《千年油纸伞,焕发新生机》

永春蓬壶镇

南安市蓬华镇华美村
书香相伴,阅读推广永远在路上
□ 树红霞
从读书日到读书会,从书展到沙龙,在八闽大地,阅读推广活动风生水起,阅读之风越来越浓。我们欣喜地看到,各级政府、各类文化机构、民间组织和阅读推广人都不遗余力地为读书的梦想付出切实的行动。
印象最深的是,在我们身边活跃着一支阅读推广人队伍,他们撒花播种,将一本本好书带到孩子们身边,传递阅读乐趣,分享智慧光芒,换来缕缕书香。
在第十三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上,福州教育研究院教研员雷劲荣获“年度点灯人”称号,儿童阅读推广之路上的她,沉稳而执着,温柔而坚定。如今,像她这样的热心阅读推广人越来越多,我们的城市阅读风气也渐渐浓厚。
阅读既是个人的事,也是国家的事。没有全民阅读作为根基,全民素养的提高就是一句空话。所幸,全民阅读,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阅读是一项和心灵塑造、人文培育有关的活动,有魅力的校园,首先是散发着书香的。
因着这个理念,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独创鳌峰亭读书会,创新开展课堂引读、师生共读、家校齐读、社区助读,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今年5月,2017华夏阅读论坛在三明学院举行。论坛上,构建学习型家庭、书香校园、图书馆阅读推广“三位一体”全民阅读推广方略首次被正式提出。
读者也是由读者造就的。想要家里有个小读者,就少不了一个大读者。在福建省少儿图书馆,每个周末都有亲子类的公益讲座,前去陪伴孩子一起聆听的,多半是年轻的父母。在山区大田县的图书馆,每到周末,很多家长习惯性地陪孩子在公共阅览室悦读,一起畅游知识的海洋。
阅读改变人生,也改变城市的气质,城市因阅读而高贵。我们看到,尽管实体书店的日子仍不好过,但市场开始向好。
“梦,是最真的现实”,这是大梦书屋的标语,也是其逆袭的最好注解。有了让书店成为都市文化地标的梦想,图书经营者就会多一分责任担当,多一些创新精神,努力拉回读者,重拾阅读带来的美好体验。
进入自媒体时代,阅读推广的展开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我省很多阅读出版机构都开通了微信公众号,还出现了一些阅读新媒体联盟、读书会新媒体联盟,其核心就是要在阅读和新媒体之间搭建有效的匹配,以期实现阅读推广效果最大化。
文化自觉,不妨始于自觉的阅读。如何引导更多人把阅读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如何加快城乡公共服务资源整合,提供便利的阅读条件?这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因为,阅读推广永远在路上。这也是我们推出“阅读推广在路上”专栏的初衷。

2017年5月4日政文版
相关报道
★5月3日 《用阅读温暖孩子的童年》
★5月4日 《让阅读直抵孩子内心》
★5月19日 《阅读推广,如何播下“读书的种子”》
★5月25日 《网络时代,用什么滋养孩子的心灵》
★6月7日 《我们一起“悦读”吧》

龙岩市小池镇汪洋村
内外兼修,家园建设美丽更宜居
□洪东妹
都说天生丽质难自弃,但再美的容貌,也要精心呵护才能保持。
保护绿水青山,建设宜居环境,延续传统文脉,守望美丽家园,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最朴素的愿望,他们齐心建设美丽家园,各自找到适合的发展路径。记者关注这些宜居城市、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剖析它们生态宜居、清新富饶的背后,究竟有多少的付出和投入。
建设美丽乡村,考量着各级政府对美丽的认识能力,如何避免“见木不见林、好看不中用”现象?光泽县寨里镇的答案是,一个规划抓到底,以点促片,N村共创品牌,培育发展新动能。
华安县官畲村的生活生产用水全赖于一股发源于山顶的细泉。300多年前畲族先民迁居至此,就划出水源涵养林,任何人不许入林砍伐。一代代官畲人谨守规矩,立下严格的保护措施,如今,那片山林依旧葱郁,“生命之水”潺潺流淌。
沉寂600多年的永泰县巫洋村,仰赖天恩祖德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村民们同心协力建成美丽乡村后,又开始了“幸福家园”建设,一步一个脚印,把家乡建设得更美、更宜居。
传统建筑物是悠久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应当认真保护传承。在福安坂中乡松潭村,70后郑华秉持这样的理念,自己动手修补老厝,20多年来用心坚守百年古宅。
惠安县小岞半岛被称为“原生态惠女保育区”,吸引了大批画家、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小岞人在保护原生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设生活艺术岛,让生活融入艺术,以艺术滋养生活。
……
每一次编读这些稿件,我总是被深深打动。这样的故事还有许多,等待着记者去挖掘。我们期待,只要每人都多一点付出和投入,未来会有更多幸福家园春暖花开。

2017年7月14日家园版
相关报道
★3月30日 《畲寨,三百年传承护林“公约”》
★7月14日 《巫洋 天赐祖恩600年“世外桃源”展新姿》
★7月28日 《坚守老宅20多年,演绎别样人生》
★8月25日 《村民自治,共建“最美三江源”》
★9月8日 《小岞,这样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
★11月3日 《复兴古村落古庄寨,永泰在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