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 正文

诏安:抓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

2018-04-07 08:24:25 赵盼盼 张辉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瑶 林瑶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4月7日讯 采访者:福建日报记者 赵盼盼 张辉 通讯员 吴楠

嘉宾:诏安县委书记 何德发

产业兴旺是重点

记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诏安在推动乡村产业兴旺方面,有哪些实践与设想?

何德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诏安在推动乡村产业兴旺方面,可以总结为“突出青梅主导,孵化富硒产业,实施旅游带动,创新党建引领,政策资金助力”。

突出青梅主导,把青梅产业作为全县农业主导产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青梅文化拉动以及品牌营销推动,解决青梅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和农户就业问题。

孵化富硒产业,充分利用富硒资源,不断孵化发展富硒特色产业。目前,我们已开发出富硒八仙茶、富硒蛋鸡、大米、蔬菜、海产品等8大类21个特色产品,市场行情非常好。

实施旅游带动,依托“中国长寿之乡”品牌优势,抓好“一山一水一村”。“一山”,就是依托乌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资源,培育发展休闲养生旅游产业;“一水”,就是抓好滨海旅游;“一村”,就是大力发展古村落旅游。

创新党建引领,坚持抓党建创新促产业扶贫、产业兴旺。一方面,从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选优,充实村级班子队伍,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另一方面,推行“党建+产业”模式,以党建牵线搭桥产业,促进企业与贫困村、贫困户“联姻”,实现贫困村因地制宜培育主导支撑产业。

政策资金助力,制定出台一系列帮扶政策,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设施、资金、技术等难题。举例来说,我们计划从2017年开始到2020年,每年拿出8000万元,用于扶持青梅、富硒蛋鸡、八仙茶及富美乡村建设。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

记者: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着力推进的重要任务,诏安在这些方面有哪些探索?

何德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我们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也是围绕这三大体系来推动。

一是抓产业体系。我们的青梅产业、富硒产业等都是根据供给侧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打造的特色产业。这些农产品和普通产品相比,附加值也要高得多。

二是抓生产体系。我们通过多种措施,强化技术支撑。以蔬菜种植为例,这几年我们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大棚,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同时政府牵线搭桥,引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技术力量,确保农产品生产质量。

三是抓经营体系。通过品牌推广,不断拓展特色农产品销售市场。我们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同时,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合作,利用供销系统的资源,推广我们的特色农产品;此外,我们也在和一些龙头企业进行洽谈,进一步拓展市场。

记者: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必须突破“乡村的产业就是农业”这样的传统思维模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否以青梅产业为例,谈谈诏安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的情况?

何德发:青梅产业是诏安的特色产业,全县青梅种植面积现有13.3万亩。诏安把青梅产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加以培育引导,努力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去年,我们制定了《关于扶持青梅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扶持扩大青梅种植面积,实现到2020年全县青梅种植面积达20万亩,总产量达20万吨的目标。

同时,我们积极引导青梅加工企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目前已经有溜溜果园、能裕食品、福益食品、四海食品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在诏安建立生产基地。在这些企业的带动下,青梅加工产业不断焕发出新活力。目前,全县青梅初加工企业有130多家,年加工能力达20万吨;精深加工企业有15家,年加工能力达8万吨以上。

此外,我们深入发掘青梅文化内涵,按照“三产联动”理念,在红星、太平两个青梅主产区分别打造了一个集观光、旅游、展示于一体的青梅文化示范园。如今,红星乡梅园已经成了全县乃至漳州市的重要旅游景点。

补短板、转观念

记者: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诏安在推进乡村振兴时,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

何德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诏安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有机遇,关键在于结合实际,加以贯彻落实。

诏安在推进乡村振兴时,面临两个方面的困难和挑战:一是基础设施短板问题。诏安是原中央苏区县,过去发展一直比较滞后,虽然近年来我们一直着力补齐民生短板,但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短板欠账较多,需要持之以恒加以推进。二是群众观念问题。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老百姓,但长期以来农村形成的习俗、观念等,都是比较根深蒂固的,需要循序渐进带动农民转变观念。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