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蕉城区八都镇溪池村严守生态红线,通过发展乡村游,实现生态资源变现,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 东南网7月6日讯(福建日报通讯员 郑雨桐 颜凑 记者 朱海华)6月30日,周六,宁德市蕉城区八都镇溪池村迎来一批批游客。村支书吴元邦忙着招呼客人,黝黑的脸上难掩喜悦之情。 忙后得闲,漫步溪边步栈道,他从未感觉,自己的脚步踩得如此踏实。如果当初没有自己的执着,这一脚,或许就踩空了。 2000年,吴元邦刚接任村支书,摆在面前的,是一个空有好皮囊的村子——溪池村靠山面溪,山山水水,风光宜人,然而,由于缺乏主导产业,村民仅依靠零售茶叶、蔬菜等维持生计,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 其实,村两委并非没有谋求发展的愿望,也曾想过靠山水吃饭,打造乡村游。然而,环境整治、设施完善、产业投资等,每迈出一步都需要资金,谈何容易? 说不容易,看来也容易。捷径是——卖沙。 村里有片沙滩,价值不菲。受困窘境,部分村民曾动过卖沙的念头,毕竟,一铲上来,就是一份收入,不正好解发展的无米之炊? 村外人也盯上了这片沙滩。2010年,一些外地人来到溪池村,与几个村民勾结,打算以一年6万元的价格承包开采这片沙滩,甚至将设备运进了村。 “一旦沙滩被破坏,溪池村生态环境也就被破坏。我祖祖辈辈都是溪池人,糟蹋了这山水,会被村民子孙唾骂的。”吴元邦说,卖沙只是短期效益,好的生态环境才是持续发展的资本。 于是,他和部分村两委成员、村民站了出来,任凭对方如何威逼利诱,坚决不同意。最终,外地人无可奈何,悻悻而去。 从此,村民们达成共识——坚决守住祖辈留下的山水林沙! 风波停息,可是,困境依旧,大家面面相觑:空守“金土”,却没资金开发,发展也无从谈起。 “金土”掘不出“金”——这似乎成了死循环,生态资源究竟如何变现? 转机,终于来临。 2013年,中央提出建设“美丽乡村”。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也为乡村配套相应的项目和资金。溪池村以良好的生态资源,获批宁德市“美丽乡村”试点村。 一湾活水,流进了村! 通过上级资金支持,加上社会赞助、群众自筹等方式,溪池村先后筹资1000多万元,开展沙滩平整、环境整治,实施下水道管网改造、立面改造,建起农民文化公园、福利院、溪边步栈道、林下步道、太极广场…… 不知不觉间,村庄愈发迷人眼,游客也越来越多。这片沙滩,也成了游客们的乐土——游客踩着沙子沿霍童溪畔漫步,领略山水风情。 乐土,自然也成了村民创业的“金土”。2016年,村民林明华返乡创建宁德市溪池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沙滩及周边打造自助烧烤、真人CS、高空素质拓展等项目,年营业额近百万元。 继续掘,把“金山银山”全挖掘出来! 霍童溪傍村流过,形成天然的“S”形太极地理。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 于是,村里聘请专业团队编制了《2012—2030年溪池村村庄规划》,立足生态资源,定位以“乡村游、生态游、休闲游”为主导的“太极农庄”慢客村,将溪池本土文化与太极文化相结合,将建设农耕文化展陈馆及传统文化园,引进太极拳比赛、太极拳培训基地、写生基地等。 |
相关阅读:
- [ 07-04]【乡村振兴进行时】德化,一“路”向前
- [ 07-04]【经济随笔】乡村振兴需要三个“变”
- [ 07-02]【乡村振兴进行时】校地合作,“智助”安溪茶事
- [ 06-28]福建屏南:文化创意助推乡村振兴
- [ 06-23]沙县创新、深化林改措施 为乡村振兴添绿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