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文教 > 正文

新时代全民健身动起 推动福建全民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

2018-08-08 08:59:06 沈体 郑宣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为了鼓励全民参与,今年省运会新增10个群众项目,让省运会成果惠及人民,让群众有更多的参与感、获得感、成就感、荣誉感。图为选手在省运会群众项目龙舟比赛中奋勇争先。

名词解释

全民健身日

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了纪念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经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起,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

全民健身日是指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全民健身条例》第十二条中规定的,应当在当日加强全民健身宣传,积极组织和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组织开展免费健身指导服务,向公众免费开放公共体育设施的活动日。具体时间为每年的8月8日,即是为了纪念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也是为 了倡导人民群众更广泛地参加体育健身运动。

出实招、办实事、促实效——

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大群体”工作格局,打开发展新局面

全民健身,这个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早已不是单纯的体育概念,而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民生话题。全民健身不仅关系到个人健康、家庭幸福,更关乎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

从惠及万家的群众喜好到影响深远的国家战略,“运动使生活更美好”的全民健身已深入人心、蔚然成风。

福建省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出实招、办实事、促实效,这是新时期全方位推进全民健身工作的鲜明特色,当然,也只有实实在在的工作思路和开拓精神,才是人民群众收获更多健身便利的依托与保障

对于我省的全民健身事业来说,为了实现全面健身的高质量发展,创新协同联动机制,建设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发展模式势在必行。

如果以一棵参天大树来比喻“大群体”的工作格局,那么政府主导是根基和主干,部门协同是枝杈和藤蔓,全社会共同参与是繁茂的树叶和鲜花。

近年来,我省不断夯实“大群体”的根基和主干,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全民健身事业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年度工作报告,先后将全民健身运动会和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形成了强有力的组织和政策保障。

同时,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日益密切,也让“大群体”格局的枝杈和藤蔓生机勃勃。近年来,我省成立了以省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34家省直单位和10地市(区)为成员单位的省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小组,9个设区市也成立了市级全民健身领导小组,把全民健身工作进行分解,使各个政府部门明确分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不同角度投入全民健身事业。

有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的机制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从全民健身到全民健康,再到全面小康,这样的逻辑链条支撑起了全民健身作为国家战略的坐标体系,也让全民健身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

如今,放眼八闽大地,健身热潮涌动——跑步阵营日益壮大,广场舞方兴未艾,乒乓球、羽毛球、游泳、攀岩等运动备受青睐……不断扩大的参与人群印证着全民健身的强大吸引力,如火如荼的健身行动记录着健身融入生活的时代风貌。

保障,全社会参与也变得枝繁叶茂。今年,省体育局将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改革,从直接委托改为公开招投标,安排资金400万元,从省全民健身运动会中选取群众参与度高、社会普及面广、受众人群多的10个项目,引入公开招投标机制,鼓励社会参与,促进协会发展。

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实践,我省向体育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已经逐步从直接委托向公开招标,从帮社会组织发展向促社会组织发展转变。

健身,就个体而言就是一种渐成潮流的生活方式;全民健身,则无疑带有在宏观层面倡导、推动之意。倡导全社会健身意识的觉醒,推动为个体健身搭建宽广平台、提供多元服务,实际上就是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的责任所系,使命所在。

省体育局负责人说:“新的历史时期对于各级政府转变职能和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成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都迫切需要‘大群体’格局下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作为支撑。”

在未来的工作中,省体育局将持续加强构建“大群体”工作格局,强化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组织,不断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以此缓解人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

近年来,省体育局积极创新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模式,持续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力度,完善“15分钟健身圈”。图为作为我省全民健身的一个坐标,省奥体中心每到全民健身日就免费向市民开放。

抓市场、盘存量、优供给——

千方百计扩大场地设施供给,增强发展支撑力

充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需要及早补齐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

把健身融入日常生活,让健身成为一种习惯,便利的健身设施是重要的前提条件。

目前,我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0平方米。即便如此,健身场地设施不足是制约全民健身的瓶颈。

省体育局负责人认为,破解瓶颈的方法首先是增量方面,把更多土地资源用到体育锻炼、全民健身上;第二是盘活存量,将一些利用率不高的大型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馆、废旧厂房设施改造成全民健身的场地设施;第三是通过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增加体育场地设施。

去年,我省率先将中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纳入财政补助范围,安排大中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1600万元,同时,将省级公共体育设施维修维护经费纳入省级预算保障,安排财政专项资金460万元。

此外,积极创新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模式,利用城市升级产生的“金角银边”,增加便民惠民的健身设施,每年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列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并安排全省体育彩票销售总额的1%作为专项资金用于多功能运动场、笼式足球场、室内健身房、门球场、健身步道建设,完善“15分钟健身圈”。

去年,省体育局出台《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加强项目建设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完成120个多功能运动场、60个笼式足球场、50个室内健身房和30个门球场的建设任务,还举办了市县两级群体干部参加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培训班。

今年,省体育局还将联合省住建厅等12个厅局,研制《福建省健身步道总体规划》《福建省健身步道建设方案》,力争到2020年,在全省每个县(市、区)完成300公里左右健身步道建设。

同时,继续加快城乡体育设施提档升级,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此外,还将联合有关部门推动在公园、绿地等区域增配体育设施,丰富公园的体育功能;鼓励市县区因地制宜建设体育主题公园和全民健身中心,并全部向群众开放。

省体育局在赛事活动供给中力争实现量质齐飞,创新开展“全民健身百村行”活动,为全国农村体育探索了一条新路,在实现城乡活动供给普惠均等的同时,也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增数量、提质量、有特色——

赛事活动实现量质并举,推动发展上台阶

全民健身活动,理应将群众的需求摆在首位,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获得百姓的喜爱,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6月23日,尽管天空飘着细雨,但是福州浦下河龙舟池依然热闹非凡。当天,福建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群众比赛首个项目——龙舟的角逐在此间举行。继去年登上天津全运会的大舞台之后,我省的草根运动达人们再次成为省运会的“座上宾”。

为最大限度鼓励全民参与,突出群众性,今年的省运会新增了10个群众体育项目,其中包括羽毛球、乒乓球、气排球、太极拳、健身气功、桥牌、笼式足球、龙舟、柔力球和门球等。

据省体育局负责人介绍,通过省运会增设群众体育项目这一重大改革创新,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发展理念。

在去年的天津全运会上,我省共有246名运动员参加了17个大项、62个小项的决赛,共获得6金、7银、4铜,金牌数位居全国第9,奖牌数位居全国第8。而为了做好去年全运会群众项目组队工作,省体育局委托15个省级行业体育协会具体负责各项目选拔、组队、参赛事宜,共举办选拔赛221场,其中省级选拔赛21场,参赛人数超过3000人。

当融入了竞技体育的舞台,全民健身就有了自己的“塔尖”,这是创举,也是方向。而有了“塔尖”的全民健身更需要一个厚重的“塔基”。

近年来,省体育局积极打造以“全民健身运动会”为龙头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动,开发不同人群、不同地域和不同行业特点的健身运动项目。

统计数字显示,全省去年共举办各类群众性比赛活动3200多场,直接参与人数达160万人次。而连续五年举办的全民健身运动会,直接参与人数更是超过1000万人次。

赛事活动的蓬勃开展也不断扩大着全民健身的内涵和外延。从2015年开始,省体育局联合省农业厅、省旅发委等部门,创新开展“全民健身百村行”活动,为全国农村体育探索了一条新路,在实现城乡活动供给普惠均等的同时,也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在三年多的实践里,该系列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21站,吸引全省21个乡镇300余个行政村参与,参加活动的人数超过3万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做法也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的高度肯定,并在今年的全国群众体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进行了经验交流。

体育活动的多元供给让全民健身的理念不断向上发芽、向下生根。目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总人口的39.3%,初步达到了周周有大型赛事活动、天天有小型赛事活动的目标,更好地发挥全民健身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近年来,省体育局积极推进体育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探索体育社会组织发展途径,进一步激发体育社会组织的活力。图为省体育局把党建工作融入日常的健身活动,加强体育社会组织的凝聚力。

抓引导、强能力、多扶持 ——

不断激发健身组织活力,培育发展新动能

从体制到观念的全面松绑,是健身组织发展壮大的基础,与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相吻合,与社会管理向治理转型相呼应

近年来,省体育局将各类健身组织的触角向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延伸,努力使每一名健身爱好者都能找到相应的健身组织。目前,全省共有县级以上体育总会94个,街道乡镇级以上各类民间体育组织近3000个,城市社区普遍建有体育健身站点,全民健身站点达到平均每万人近3个。

同时,省体育局积极推进体育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体育社会组织的活力。

截至去年底,省体育局主管的80个社会组织,共成立了43个党支部,剩下没有党员的社会组织通过选派党建指导员的方式,实现了党的工作全覆盖。同时,我省目前已有19家试点体育协会完成脱钩。

有了党建引领,有了脱钩改革,我省各级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健身活动,在推动全民健身工作中的声音越来越响亮。去年,我省体育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达到1635场次,参加群众达73.5万人次,平均每4天就有一场活动。

在社区和乡村,省体育局着力构建“3+X”体育社会组织模式,即:体育总会、老年人体育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特色体育协会或社团组织,逐步形成了以各级各单项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文体站、健身活动点、健身气功站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为支撑的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

培育、扶持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更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作用,是体育部门在转变政府职能过程中的发力点之一。

近年来,我省先后出台了《福建省省属体育社团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补助办法》《福建省体育产业专项资金体育竞赛表演业项目资助扶持办法》,并给予资金扶持。去年,我省对114项活动赛事进行了补助,补助资金3190万元。

此外,省体育局也积极加强群众身边的健身指导,健全科学健身指导工作机制,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目前,全省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7万多名。正是这些活跃在社区、农村、公园的“领头雁”,带动全民健身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通过改革,将更好地发挥体育社会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动员社会力量、满足大众需求、承接政府部门转移职能等方面的职责,充分发挥其在开展全民健身、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中的积极作用。”省体育局负责人说。(撰文/沈体 郑宣)

评论

以更广泛的全民健身助力全民健康

保持身体健康的有效方式是什么?近年来,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正变得一致,那就是运动。

随着人们健康理念发生深刻变化,体育运动开始与经济、社会、文化、外交等领域融合而发挥多重复合功效,“运动是良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中国人正在变得更健康、更富有活力。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体育特别是群众体育近年来的深化改革和全面转型。4年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标志着全民健身成为国家战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成为根本目标。两年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意味着健康中国战略成为中国今后一段时间内群众体育工作的重要目标,健康中国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马拉松赛在全国进入井喷期、朋友圈里很多人从秀美食变成秀健身、广场舞成为城乡广场里常见的健身景象……统计显示,如今我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总人口的39.3%。

与全民健康领域呈现的火热景象相对应的,是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群体”格局初步形成。随着运动处方、校园足球等新事物不断出现,体教结合、体医结合、治未病这些此前出现在文件中的新名词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随着政府有关健身休闲、体育旅游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体育产业成为投资新热点。体育产业的巨大活力促进了各级政府下更大决心,促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现存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数据显示,目前,我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0平方米。

健康中国、全民健康成为国家战略助推公众健康观念革新,公众观念革新则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方兴未艾。可以期待,全民健身这个健康的、共享的循环系统未来将释放出越来越多新动能,为实现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数说全民健身

●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组织不断壮大,各级体育协会、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文体站、健身活动点、健身气功站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为支撑的全民健身网络基本形成,全省街道乡镇级以上各类体育社会组织近3000个。

●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不断改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连续五年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社会资本建设全民健身场地的积极性良性发展,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0平方米。

●去年投入体彩公益金7950万元,新建120个多功能运动场、60个笼式足球场、50个室内健身房和30个门球场;争取中央彩票公益金转移支付地方支持全民健身项目8个,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逐步完善。

●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指导更加科学,社会体育指导员注册人数达到7.4万余名。

●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活动丰富多彩,连续五年举办全省全民健身运动会,直接参与人数1000多万人次,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9.3%。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